29、呼风唤雨的世纪(修改后较全)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42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第二课时)四年级六班梅瑰一、学习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能区别“发现”和“发明”并运用。
3、我能初步理解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激情导入:师:“说到‘呼风唤雨’呀,大家脑海里面蹦跶出的能呼风唤雨的人物有哪些?”生:“孙悟空!”“葫芦娃……”师:“没错。
孙悟空呀,能上天找玉皇大帝要风,能下海找东海龙王借雨。
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着呢。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路甬祥爷爷一起去看一看吧!”(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请生起来读。
)师:“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一起学好这篇课文?”生:“有!”师:“不够响亮,再来!”生:“有!!”五、新课教学:1、自学指导一。
(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一,请生起来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并在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课文围绕那一段来写的?(2)、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师:“请同学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清字形。
第一个读完的同学举手。
”生自由读课文,耗时约三分钟。
师:“课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生:“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第一段内容,并注明:中心句。
)师:“读读看。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读出呼风唤雨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感觉来呢?”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多媒体出示呼风唤雨的释义。
)2、自学指导二。
(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找出:❖1、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的呢?❖2、作者为什么把20世纪称作呼风唤雨的世纪?)生读自学指导二。
师:“非常棒!那么是谁在呼风唤雨呢?”生:“人类!”师:“靠的是什么呼风唤雨呢?”生:“科学技术!”师:“真棒!你们看,老师问,你们回答。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运用的说明手法,并学会简单应用。
一、导入新课1、看图片,了解20世纪发现或发明2、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二、检查生字词,了解词语意思检查词语,了解词语意思;三、理解感悟:第一二自然段:师:课文说,20世纪是个——(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1、认识设问句:师出示第二自然段,了解设问句2、自读第二段,提问题学生自己读,提问题。
第四自然段:1、体会“发现、发明”的区别师:要解决“发现发明”的区别,首先要明白“‘发现’和‘发明’具体有哪些?”请默读4自然段课文,把你找到的句子划出来。
学生说答案和原因。
学生读解释2、练习填空师:考考你,请用“发现、发明”填一填。
出示,学生填空。
3、体会说明方法:师:这些句子很重要,让我们再读一读。
你发现句子有什么特点吗?他们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师:作者为了让我们对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有真切的认识,举了大量的例子。
师:这么美妙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拓展练习师:20世纪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和“发明”吗?学生说,运用句式:20世纪人们发现或20世纪人们发明了老师出示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第三自然段:1、了解古人的生活: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古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2、句式练习: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
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学生练习。
农耕社会里,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3、体会诗句的妙处师: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人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学生说师: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教学主题:科技成就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周耀霞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3.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
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
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评价任务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活动一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指导书写1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事物,如果你认识它,就请你大声、快速的说出它的名字。
学生(抢答)师:这些事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都是在20世纪,也就是从1900年——1999年,这100年间出现的。
师:20世纪不仅出现了这几种事物,还有很多很多……2、简介作者。
师:图片中这位慈祥的老者就是作者路甬祥,他是中科院院长,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他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感受生活得的精彩。
板书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3、释题(理解呼风唤雨)师:从“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法力。
师:大家想到了神仙们的法力。
那么在课题里“呼风唤雨”还是法力的意思吗课前老师做了预习,查字典查到3个义项,选哪一个呢课件:出示生:选第二个,现比喻一种支配自然的力量。
师:齐读课题(读出支配自然的力量)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43页,自由读课文,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老师指导学生的读书,及时表扬好的学习习惯)2、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刚才读书的情况。
船舶哲学家呼风唤雨幻想洞察因特网农耕社会依赖潜入原子核腾云驾雾程度联系归根到底程控电话学习方法:(1)自由练读(其中有5个带拼音的词语)师:在读的过程中,哪些字的字音和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组图片,把你们看到的知道的大声说出来,好吗?看谁知道得最多。
(看课件,)教师小结:是啊,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上入月球,下潜海底,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这句话的意思呢?(板书课题:呼风唤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齐读。
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世纪”你们有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个世纪就是一百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43页,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课文都读得很认真,那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吗?2、书中所说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20世纪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
3、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学生读。
你们仔细观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自问自答的句式就是“设问句”。
(三)、品读感悟,体会变化。
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书中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请位同学读读第四自然段。
谁来评价他。
老师也摘录了一句。
一起读: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呼风唤雨的世纪设计思想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
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容易被单个语言文字遮掩,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
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
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
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课前准备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猜谜激趣:猜关于家电的三个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打一电器)长长方方挂墙上,一年四季都可用,冬天用来很暖和,夏季凉意涌袭来。
(打一电器)一间小屋真稀奇,有门无窗无家具,乘客只要走进去,上下不用爬楼梯。
(打一电器)导入课题:我们来看视频猜词语——播放《西游记》之“车迟国斗法”片段。
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说明刚才看到的内容吗?——“呼风唤雨”解题:呼风唤雨; 能够使其刮风下雨。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
靠什麼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在20世紀100年的時間裏,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麼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
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曆百萬年的總和。
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很依賴自然,生活在一個慢吞吞、靜悄悄、一到夜裏就黑暗無光的世界。
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
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雲駕霧的神仙,來寄託自己的美好願望。
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們的那麼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式控制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繫緊密的“地球村”。
人類生活的舒適、方便,是連過去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
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1923年,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時代。
”現在,這句話依然適用。
回顧20世紀的百年歷程,科學的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為人類創造了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紀裏,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
**【字詞學習】**字:跡、騰、霧、紛、梨、善詞:依賴(lài)、農耕(gēng)、船舶(bó)、哲(zhé)學、潛(qián)入深海**【重點句子】**1.在20世紀一百年的時間裏,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麼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
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曆百萬年的總和。
2.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們的那麼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拓展练习及答案(一)神奇的机器人机器人是具有一定智能的机器,它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按照人的指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因而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在茫茫宇宙,机器人作为人类航天活动的先驱,第一个登上月球,揭开了月神那神秘的面纱;继而又飞上火星,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迹象存在。
从此,机器人在太空中游弋翱翔,大显身手。
在浩瀚的海洋,机器人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驰骋万里,上下求索,成为人类开发海洋的生力军。
在工厂,机器人有着极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电焊、万能油漆、电视装配、飞机钻孔、采煤、搬运、清道,到处都有它们勤劳的身影。
在农村,机器人种植树木、灌溉田地、采摘水果、收割庄稼、挤牛奶、剪羊毛、喂牲畜……它们披星戴月,耕云播雨,成为第一代“铁农民”。
机器人还走向社会,加入人群。
它们才华横溢,能歌善舞,机灵精巧,能说会道。
有的成为棋坛怪杰,书画大师,体育能人;有的成为医学博士,手术专家,护士小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走向太空,走向社会,走进家庭,走到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助手。
1、比一比,再组词。
悔()睁()裁()拢()辩()诲()挣()截()扰()辨()2、照样子写字、词。
例:很(很多)狠(凶狠)跟(跟前)眼(眼睛)厢()__ ()__()__()辙()__ ()__()__()棒()__ ()__()__()3、本文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成语很精彩,请你找出来,认真写下来。
4请你在文章中找出你认为描述最精彩的句子,认真抄写下来。
(二)正确看待现代科技如今,我们已经走过了二十世纪。
在这匆匆过去的100年中,人类的发明足以抵得上此前几千年的成就。
那么,现代的科技是否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吗?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值得我们承认的是,现代科技的确给人类了许多好处。
比如,因为发明了心电图,使无数心脏病患者了解了是心脏的哪个地方出了故障,以便对症下药;又如,计算机的发明,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提高,并提高了办公效率;再如,因为发明了超导技术,使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500千米,给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反思第【1】篇〗《呼风唤雨的世纪》反思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
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学生只有在课前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体验。
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课前参与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反思第【2】篇〗第一次在这么多教师面前上课,本来不紧张的我,却也因为刘老师一句“精彩”和黄校前面那么长的介绍,让我一下子紧张起来。
出现了几个特别大的bug,真是不应该的事情。
1、在讲课的时候,中间有忘词的现象,突然一下子就断片了。
2、需要练字,尤其是谋篇布局,再看一看板书,实在不能说是一个精彩的课堂,歪歪扭扭的,真的是惭愧不已,今儿看见了别的学校写的粉笔字,真的是让我感受到压力,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粉笔字还有点沾沾自喜,但当看到这个板书的时候,我真的是懊悔不已。
另外一个是ppt的调试,明明在办公室都试好了,没想到底下去了还是出现了乱行的问题,最开始只想着试翻每一页的pppt了,还是有些过分自信了。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看到这么多的老师听课紧张到忘词。
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初步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指导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
“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
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二、资料展示与交流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赏析《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在古代,人们把雷电看作是神灵的象征,对它既敬仰又畏惧。
而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用人工方法控制雷电,为人类服务。
在农业上,我们可以利用雷电进行人工降雨,解决干旱问题;在能源方面,我们可以利用雷电产生的高压电,为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电力。
在海洋上,人们曾经只能依赖自然风力航行,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强大的船舶动力系统,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自由航行。
在空中,人们曾经只能仰望飞鸟,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飞机、火箭,甚至可以登上月球。
在医疗领域,人们曾经对许多疾病束手无策,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可以治疗许多以前无法治愈的疾病。
总的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通过科技的力量,改变了自然,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自己。
赏析:《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展现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深远影响。
文章从人们对雷电的认识变化入手,描绘了人类如何从敬畏自然到掌握自然,再到利用自然的过程。
课文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情况,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的改变。
无论是农业的人工降雨,还是海洋上的船舶动力系统,再到空中的飞行器和医疗领域的先进技术,都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生动体现。
同时,课文也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自我认知的改变。
通过掌握和利用科技,人类不再仅仅是自然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了能够主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主体。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快,逻辑清晰,富有启发性。
它不仅让小学生了解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9、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设计思想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
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容易被单个语言文字遮掩,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
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
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
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教材分析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
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八单元29 呼风唤雨的世纪A级基础知识达标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我会写(看拼音,写词语)。
(16分)gǎi guān chéng dú yī lài jì tuōhuàn xiǎng qián rù lián xì dòng chá答案: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潜入联系洞察二、一字开花(扩词)。
(18分)改耕驾答案:改变改动改革改正修改耕地耕田耕耘耕种耕作驾车驾驶挡驾驾辕驾到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2分)发明发现1.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 )了大油田。
2.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是我国( )的。
改变改观3.由于天气的原因,学校( )了开运动会的计划。
4.我们学校狠抓学校基本建设,面貌大为( )。
答案:1.发现 2.发明3.改变 4.改观四、写好钢笔字。
(4分)摆好姿势,写出你最拿手的字B级重点难点过关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蓝猫巧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0分)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在本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作者是在第三自然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风”在本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梨花?在本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9呼风唤雨的世纪(1)附答案基础积累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一、拼音小关卡。
1.我àn ǎ()着有一天我能àǐ()着宇宙飞船飞上太空。
2.如今的农民已经不再yīlài()gēán()种地了。
二、词语游艺厅。
1.同音字组词。
()坐路()án()系()忙é()学()断gē()田()正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指出人意料。
()(2)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3)归结到根本上。
()(4)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
()3. 选词填空。
创作建造创造(1)横跨在黄浦江上的几座大桥,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的。
(2)现代科学技术必将()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3)聂耳()了许多革命歌曲。
发明发现(4)微波炉的()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
(5)哥伦布()了新大陆,为人类开辟了新航线。
三、句子训练营。
修改下面的病句。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1)妈妈带我去参加蝴蝶展览。
(2)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3)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增加了。
四、课堂回眸室。
1.农耕社会依赖,20世纪依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让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可以用诗句“,”来形容。
理解感悟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五、精彩赏析阁。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哪些是人类的发现用“”划出,哪些是人类的发明用“﹏﹏”划出。
2.“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六、小小练笔场。
把这篇课文读完读给爸爸妈妈听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