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湾古村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12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进入井喷式发展时期,各地乡村旅游市场遍地开花,乡村景点及旅游目的地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1]。
明月湾古村位于苏州乡村旅游发展最集中的环太湖区域,凭借悠久的历史底蕴以及人文色彩,明月湾在乡村旅游飞速发展的浪潮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明月湾古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产品同质化、文化内涵浅、农旅融合不够、品牌化运作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古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长三角区域激烈的乡村旅游市场竞争中,明月湾古村乡村旅游亟待转型升级。
1 明月湾古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现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金庭镇石公行政村,距离著名景点石公山仅两公里。
古村面积约 9公顷,有各类清代建筑近百幢,常住居民300余名,多为靠种植花果、碧螺春和兼太湖捕捞、养殖为生的农民。
古村共分布着古樟树、古码头、石板街、邓氏祠堂、黄氏宗祠、裕耕堂、明月寺、西施画眉泉等十多个单体旅游资源[2]。
1.1 乡村旅游开发历程作为江苏省3个首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之一,以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明月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苏州较早发展乡村旅游的古村落之一。
2015年,太湖印象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从政府手中取得古村15年的旅游经营权,对明月湾实行企业承包制的旅游开发经营模式,近七年来在企业的统一管理下,古村旅游发展取得一定成绩,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21年景区游客接待量14万人左右,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约470万元,其中门票收入270万元。
1.2 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依托古村丰富的古民居建筑和历史文化资源,古村开发了一系列古村观光游览项目。
2020年7月,景区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一次性租赁了7户村民的房产,通过装修改造成为七家民宿,并配套餐饮、休闲娱乐及旅游购物商店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使景区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从单一走向多元,详见下表1。
一.明月湾开发现状(1)明月湾历史遗迹丰富,古村落保护原汁原味明月湾开发较晚,也较慢。
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都由政府自己来搞。
在此,他们避免了其他许多江南古镇的不足之点——商业氛围浓重,水乡特色不明显。
明月湾作为后来者,如果走同样的路肯定不会被市场认可。
因此政府在开发时遵循“宁可速度慢一点,古村原味不能少一点”的原则。
另外,明月湾还有很多丰富的历史遗迹:弯弯伸入太湖的古码头、高高的古樟树、如伞似盖,已逾千年历史,是古村的标志;明月寺是农村乡土信仰的实物例证;多处宗祠建筑,是古村多家姓氏和睦相处、世代传承的文化载体;敦伦堂、礼和堂、瞻瑞堂、裕耕堂等多处明清宅第是村名居住、生活的真实记录。
正是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组成了一幕幕水乡山村田园生活的生动场景。
为整日疲于奔波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轻松静谧的场所。
(2)服务设施a.交通设施:内部交通大体包括道路格局与村民,游客的交通组织,古村的道路为水泥路面,石板路面,泥土碎石路面为主,整个道路系统没有主次之分,古村内街巷格局保存较为完整,部分路面以及损坏,街巷的铺面材料以青碎石为主。
外部交通主要以水泥地为主,环绕着明月湾古村的有一条旅游专线公路,可以保障一些游客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团队的坐在车子里游览完大部分古村的风光。
b.住宿设施:明月湾古村的住宿形式主要是以农家乐为主,星级宾馆为辅。
农家乐与村内的景观相融合,集中分布在居民集聚的区域,另外也有的分布在古村对外的交通干线上,较为高档点的农家乐或者是宾馆分布在交通较为便利并且风景优美的地方,但是内部设施较为简单,并且房体较为老旧,对于一些农家乐来说。
c.购物设施:明月湾古村的物产较为丰富,不仅有太湖水产,土鸡,鱼干,而且还有驰名中外的碧螺春茶叶。
另外还有丰富的季节性水果,例如枇杷,杨梅,橘子等。
游客可以自行采用现场采摘的方式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在享受购物的乐趣的同时享受一把贴近自然的乐趣。
购物的种类还是较为繁多的,但是它的规模较小,并且店内的产品摆放有点杂乱无章,有一些小商铺是移动的,没有固定的位置,不能确定它的方位,并且明月湾古村内的大部分商铺室内没有什么明显的装修,较为简陋,并且商铺也没有明显的标志性牌子之类的,让人难以发现,并且没有标价,购物氛围不浓。
关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调研背景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和文化渊源,加之地域辽阔,遗存了大量各具特色、传统文化丰厚的古村落。
随着古村落的价值被社会逐渐认可,古村游已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古村落与外界联系的骤然增多,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
本次调研对苏州太湖金庭镇明月湾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尝试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明月湾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是一个仅有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
由于偏于孤岛一隅,长期隐逸于湖山深处,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鲜为人知。
2003年吴中区古村旅游开发公司和西山镇(今改名金庭镇)人民政府对其实施保护整治,2007 年明月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苏州古村落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保护和利用。
作为苏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代表作,更为完善的对明月湾进行保护开发,能为全市甚至全国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起到示范作用,并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持续建设,彰显江南水乡的特色和风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结果1、明月湾的历史变迁由于疏于记述且时间有限,明月湾的历史我们只能从文献和镇政府提供的资料中搜索、筛选。
尽管找到的也只是一个大致梗概,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个千年古村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保护开发。
(一)春秋时期——吴王和西施玩月之地明月湾,因春秋时吴王夫差和西施曾来此玩月而得名。
尽管这仅是一则传说,但历史上西山确实曾经是吴越相争的前沿阵地,至今岛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吴王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当时的遗迹。
(二)盛唐时期——文人雅士寻胜探幽之处明月湾村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至少在唐代已闻名遐迩。
刘长卿、白居易、皎然、皮日休、陆龟蒙等一代文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欣然命笔。
他们的作品是明月湾村悠久历史的重要佐证。
有“情才冠世” 之誉的诗人刘长卿曾当过长洲(今苏州)尉,后被人诬陷入狱,出狱离苏之前,到明月湾探望一位名叫贺九的隐士,可惜寻访不遇,便写下了《明月湾寻贺九不遇》一诗。
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位于苏州市西北部太湖南岸,距市中心约32公里。
该古村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和自然资源,被誉为“江南古村落里的翡翠”。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涌向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探寻这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
然而,由于该古村落面临着环境破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掘该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围绕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展开研究,探讨其历史文化特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开发与管理等问题,为该古村落的持续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1. 史前时期的文化遗存与形成历史该部分将介绍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史前时期的文化遗存与形成历史,包括殷商时期和周朝时期的文化遗存,以及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2. 历史文化特点的分析与评价该部分旨在分析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特点,包括其建筑风格、文化传承、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并进行评价以及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3.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讨该部分将探讨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包括从政府、旅游业、居民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举措,使其能够长期保持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4. 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实践研究该部分将针对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与管理实践进行研究,包括旅游开发战略的设计、游客服务与管理的提升、旅游业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等方面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比较分析、SWOT分析等工具,分析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特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开发与管理等问题。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的相关政府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和居民提供决策和管理参考,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人才和经验支持。
明月村调研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明月村位于中国A省B市C县,地处山间,四周环绕着翠绿的竹林,因其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宜人的气候而被誉为“天然大氧吧”。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明月村逐渐被游客所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为进一步了解明月村的发展潜力和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建议,我们特开展此次明月村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明月村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和乡村发展现状;2. 分析明月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劣势;3. 探讨明月村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深入明月村,参观了村内的景点和旅游设施,并与村民进行了交流。
2. 谈话访谈:我们对明月村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成员等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对明月村发展的看法和意见。
3. 调查问卷: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向游客了解他们来到明月村的目的、满意度以及对村里设施改进的建议。
四、调研结果1. 自然环境优势:明月村受山水环境的熏陶,四季分明,空气清新,适合休闲度假和疗养。
村内有美丽的湖泊和溪流,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
2. 文化历史底蕴:明月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等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
3. 旅游设施不完善:尽管明月村潜力巨大,但目前的旅游设施并不完善,游客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4.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我们的调查显示,部分游客对明月村的服务质量不满意,认为服务态度有待改善。
五、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明月村的乡村旅游,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旅游设施:明月村需要加大对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设施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满意度。
2. 传承文化遗产:利用明月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开设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3.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组织旅游推介会等方式,扩大明月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第四章明月湾SWOT分析(一)优势(S)1、明月湾的历史遗存丰富多采,较好保存着古村原始风貌。
弯弯地伸入太湖的古码头,曾是村民走向外部世界的主要通道;高高的古樟树,如伞似盖,已逾千年历史,是古村的标志;明月寺是农村乡土信仰的实物例证;多处宗祠建筑,是古村多家姓氏和睦相处、世代传承的文化载体;敦伦堂、礼和堂、瞻瑞堂、裕耕堂、汉三房等多处明清宅第,是村民居住、生活的真实记录。
正是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组成了一幕幕水乡山村田园生活的生动场景。
当地的老百姓仍在古村中生活,没有迁移,保留着古村的原始风貌,真实的展现着古村的生活景象。
2、拥有集自然与人文环境为一体的特殊优越区位明月湾出于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长三角地区,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十分浓厚,及自然与人文环境为一体,且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
明月湾属西山镇石公行政村,在苏州第一批列入保护目录的14个古村落中,西山镇就占了7个,是旅游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区,有利于明月湾吸引游客。
(二)劣势(W)1、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明月湾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且缺乏自己当地的特色,与周边景点存在较大类同,许多旅游资源有待开发,打造具有景点特色,让游客印象深刻的旅游产品。
2、游客留不长,缺乏吸引力明月湾游览面积有限,旅游景点也较为单一,对游客缺乏吸引力,一般都是半日游或者一日游。
缺乏相应的夜间休闲产品以及夜游资源来留住游客,也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3、知名度低,影响力不大处于长三角这个旅游业发展较为繁荣的地区,明月湾开发晚,建设慢,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吸引游客的到来较为困难。
(三)机会(O)1、居民消费的转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2、中国产业转型的需求中国现在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近几年来,国务院已经作出一系列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扶持、发展服务业,而旅游业在服务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
明月湾古村简介
明月湾古村位于中国的一个小城市,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
它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村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明月湾古村的建筑风格呈现出明清时期的特点,以传统的灰色青砖和黑色的琉璃瓦为主,古朴而精致。
整个村庄保留着古人悠久的建筑传统,每一座古民居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历史价值。
在明月湾古村内,游客可以欣赏到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庭院、亭台楼阁等。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也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古村内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景点,比如古老的祠堂和庙宇。
这些建筑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非常精美,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此外,明月湾古村周围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山水相依,景色如画。
游客们可以在古村内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总的来说,明月湾古村以其独特的建筑和迷人的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
它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感受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的绝佳去处。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外国游客,都能在明月湾古村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享受。
明月湾古村调查报告摘要:明月湾现存古村面积约9公顷,各类清代建筑近百幢,有常住居民一百余户、近四百人,多为靠种植花果、碧螺春茶和兼太湖捕捞、养殖为生的农民。
明月湾依山傍湖,三面群山环绕,终年葱绿苍翠,深藏不露,深得桃花源意境。
村内设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两街之间有多条横巷,纵横交叉,井然有序,俗称棋盘街。
街面均以花岗岩条石铺设,下为沟渠,有“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的民谚。
街道两旁多明清建筑,高低错落,斑驳苍古。
房前屋后,栽植四季花果,清代诗人沈德潜称之谓“人烟鸡犬在花林中”,清代诗人凌如焕称之谓“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
”关键词:千年古樟石板街古建筑宗祠古码头实践人:规划与生态学院园林一班徐朕实践主题:对明月湾村古建筑以及园林配景的调查实践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石公行政村明月湾古村现将此次暑期专业认知实践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明月湾古村是苏州市控制性保护古村落,以历史悠久且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而著称,下图中的明月湾古村石碑即为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人民政府为保护古村而立。
明月湾村名的由来南濒太湖,背倚青山,地形宛如一钩明月,故称明月湾,简称明湾。
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曾经在此共赏明月,古村由此得名。
(“明月湾,吴王玩月于此。
”-《苏州府志》)洞庭西山位于太湖之中,春秋时,吴越相争,西山为吴国前沿阵地,留下了许多有关吴王的传说和遗迹,为吴王和西施到明月湾赏月,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吴王和西施是否真的曾经来此赏月?又为何要到这里赏月?这已成千古之谜。
明代诗人高启的解读是:“明月处处有,此处月偏好!”果真如此吗?其实当你在皓月当空之夜,来到太湖西山明月湾,你会发现:西施不在明月在,烟波千里共婵娟!明月湾古村概况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现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镇(当地人在著名景点石公山以西两千米千米左右处的大明湾自然村。
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明月湾,简称明湾,以环境优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彩而著称。
相传明月湾早在春秋时已形成村落,居民多数为沦为奴隶的越国俘虏,吴人只占少数,他们除了靠生产养活自己外,还要为吴王与西施来此游憩提供饮食和服务。
村后石排山上至今仍保留着西施当年洗妆的画眉泉遗址。
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多,村庄也有相应的扩展,至唐宋时期,明月湾基本形成了状若棋盘的山村格局。
唐代,明月湾已因风景秀丽而闻名遐迩,成为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地。
大诗人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释皎然、刘长卿、贾岛、黄庭坚、吴存、高启、王世贞、王世懋、沈德潜等著名文人,都曾到此,留下了赞美明月湾的诗作。
南宋金兵南侵,大批高官贵族到西山隐居,到明月湾定居的,有以写诗反对宋徽宗大办花石纲而闻名的谏官邓肃、抗金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璘的儿子吴挻等。
明清两代,大批明月湾人加入了号称“钻天洞庭”的洞庭商帮,靠外出经商发家致富。
清乾隆、嘉庆年间(距今约250年),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
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建筑极富地方特色。
清乾隆年间,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汉三房、薛家厅、金家厅),以及祠堂(礼和堂、裕耕堂、瞻禄堂、邓氏宗祠、黄氏宗祠)、石板街、河埠、码头(古码头)等公用建筑。
这种完善的村庄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以其独特而完整的古村风貌而倍受世人的关注。
明月湾现存的房屋,多数是建于这个时期,居民们靠外出经商和种植花果致富,营建了等高档房屋。
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有的还有华丽的苏式彩绘。
明月湾现存的古建筑单体,总体来说在体量大小和装饰精细程度方面,不及西山东村、堂里、湾里的古建筑,但明月湾现存的古建筑数量更多,分布较集中,并绕以长达一千多米的石板街,更能体现江南古村的原始风貌。
明月湾村口沿河有古香樟一株,高25米,胸径2米,寿已千年,仍十分茂盛。
河上明月桥,亦为清代花岗石建筑,桥身平直轻巧,仍是过河的主要通道。
民国期间先后划归西山区的梧巷乡、汇里乡、消夏乡和大夏镇。
解放初先后划归西山区的明汇乡和石公乡(小乡),公社化后划归石公公社(乡)明湾大队(村),1987年西山3乡合并建镇,明月湾属西山镇明湾行政村,2003年并村划归石公行政村。
(正门外侧)(正门内侧)虽然古村大门正在修缮中,但是纯木质的结构依旧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给人以古色古香的享受。
大门外侧两旁上书对联“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中的一句,这句诗的意思是:无数山谷的泉声都传到松林外边去了,几行秋树的黄叶自雁门关延伸而来。
确实高度概括了村中小桥流水,果实满树的悠然场景。
内侧上书“琴将秋水弹明月,茶得春山试白云”。
明月二字刚好与村名相呼应,相得益彰。
此樟树,树龄约1200年,植于唐代,是明月湾古村的标志。
古樟树不但遮天蔽日,而且能够为村名挡风遮雨,如此这般屹立在明月湾古村口,不经意间,已悠悠千年,见证了多少个时代的变迁。
(千年古樟)(石板街1)石板街修筑于清朝乾隆三十五年,街巷纵横交叉,总长达1140米,路面用4560余块花岗岩条石铺成,俗称为棋盘街,是明月湾古村特色之一。
街道下面是排水沟,每遇大雨,雨水和山洪从沟渠中迅速排出,路面清洁如故,有“明湾街,雨后穿绣鞋”之说。
(石板街2)西山明月湾村前有一处用条石砌成的长长的古码头,据说建于明代,是渔民和商人起航和归帆的处所,原来的码头百余米长,如今一条湖滨公路拦腰斩断了古码头,为了观瞻,在古码头上修了一座水泥桥,一段古码头便藏身于桥洞之下.现在明月湾村虽还有部分渔民下湖捕捞,但规模大不如前,而闻名的"钻天洞庭商人"的船队早就不见了踪影,那些留存的七桅大船再也不远帆航行了,成了一些景点的摆设.渔民船家皆改行做旅游生意了.(古码头)礼和堂坐北朝南,占地450平方米。
建筑均高两层,分成东西两路,西路为主轴,依次设大厅和内厅,东路为门厅和书斋。
书斋为花篮厅结构,制作精良。
建筑分东西两路,东为门厅、书厅,西为楼厅和内楼,均为楼屋,高度基本相同。
门厅楼下设置库门,原为轿厅,楼上供奉祖宗牌位,因此称家堂楼。
门厅内设有砖雕门楼一座,雕刻较简练,题字为“粹和禄德”,上款为“乾隆癸卯仲冬吉旦”,下款因文革时期被破坏而无法辨认。
书厅名南寿轩,花篮厅结构,匾额尚存,厅前设小花园,墙上有砖雕题字“清芬蔼若”。
楼厅是整个院落的建筑中心,专供庆典礼仪和接待宾客之用,因此陈设非常讲究,除了台、椅、茶几之外,还挂有字画对联。
楼厅前廊两侧门框上,分别有“珠明”、“玉润”砖雕题字。
楼厅后侧有砖雕门楼一座,雕刻较简练,题字为“芝兰挺秀”。
内楼为宅主生活起居和藏闺之所,做雀宿檐(以软挑头承屋面,附于楼房),廊轩宽畅美观。
裕耕堂今为邓家住宅,原为吴家瞻瑞堂一部分,是明月湾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裕耕堂平面布局分为左右两部分,门楼、入口天井、大厅、备弄在左方,花厅、磨房、厨房在右方。
以厅后的墙门为界,分为外宅内宅。
进宅门后向正前方是备弄,再向左转入第二道宅门即是入口天井,此宅门面对入口天井处是一砖雕门楼,精致的门楼使得厅堂立即产生了富贵的气势。
门楼上的左右兜肚及上下坊皆是圆雕的人物故事,并穿插以仙桃、灵芝、祥云等象征吉祥富贵的装饰,两角饰以垂莲短柱。
中间字坊是浮雕的“锡吉祉福”四字。
大厅是外宅的中心,供接待宾客、庆典礼仪所用;内区是起居所用。
黄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坐北朝南,占地大约930平方米。
其门厅、享堂等主要建筑均为原构。
2004年由西山镇人民政府斥资整修,重建照壁、客厅等。
明月湾黄氏祖籍福建邵武,南宋明经博士、著作左郎黄明善为迁山始祖,其八世孙、太学生黄铳山于明初由(黄氏宗祠)本镇秉常里迁居明月湾。
邓氏宗祠现仅存照壁、门楼及厅堂遗址。
依次为门厅、享堂和寝堂。
建筑宏敞高大,门前沿河石栏雕刻精美。
明月湾邓氏祖籍河南南阳,南宋左正言邓肃为迁山始祖,其六世孙邓迁,于南宋末年由本镇绮里迁居明月湾,子孙繁衍,今为明月湾大族之一。
砖和瓦雕塑艺术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材料与构件,砖瓦相融的组合结构,构成了中国建筑历史的特色风貌。
砖瓦雕塑艺术属于建筑题材,包含着我国人民在历代社会生活中,追求美的素质。
江南太湖西山岛明月湾的砖和瓦雕塑艺术融合了整体江南建筑的特点与风貌,融合了人民几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望以及信仰,它留给我们的艺术价值和财富永远是丰富的。
以下即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部分砖雕、石雕、瓦雕、木雕以及门墩石:(石雕)(木雕)(砖雕)(门墩石1)(砖雕)(门墩石2)(门墩石3)明月湾的一大特色就是明清建筑相对比较集中,保护程度也相对较好。
雨后的古村空气格外清新,灰白高耸的山墙、高低片片的黛瓦、不染一尘的石板街,街两侧是挂着还未成熟的石榴、银杏等各种果树,树下是三两只蹒跚的灰鸭,或是几只散步的母鸡,老宅子门口坐着张望着的老人,这就是古村隐隐透出的一种舒适、一种惬意、一种亲切,实则那是一种慑人的魅力。
徐朕园林一班规划与生态学院 2013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