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2010版
- 格式:docx
- 大小:198.23 KB
- 文档页数:37
交通运输部文件交规划发[2010]178号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原交通部于1988年颁布了《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办法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加强前期工作管理,提高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我部组织专门力量对办法进行了修订。
现将《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原交通部《关于颁发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88]交计字500号)中《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同时废止。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11年12月目录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5)附件1公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10)附件2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24)附件3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分析与预测方法 (46)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加强前期工作管理,提高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在认真总结1988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公路发展与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公路建设项目(含长大桥梁、隧道等独立工程建设项目),小型公路建设项目可适当简化。
对于实行核准制或备案制的项目,其项目申请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的相关内容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的工作,是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
第四条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按其工作阶段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
公路工程工可编制办法(2010)29页-40页可编辑内容要求1概述1.1项目背景1.2编制依据1.3研究过程1.4建设的必要性对于直接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公路项目,应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时机等进行详细论证。
1.5主要结论1.5.1交通量预测1.5.2技术标准1.5.3路线起终点、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1.5.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1.5.5经济评价1.5.6土地利用、工程环境、节能及社会影响评价1.6问题及建议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2.1研究区域概况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2.2.1经济社会现状·社会发展概况·经济发展现状2.2.2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2.3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2.3.1综合交通运输现状·综合运输网·运输量发展水平及特点·公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2.3.2相关公路技术状况及存在问题·技术状况·交通量·存在问题2.3.3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公路网规划·其他相关运输方式规划·本项目的地位和作用3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1.1预可工作回顾3.1.2调查综述·调查内容、方法、范围3.1.3调查资料的分析3.2相关运输方式的调查与分析3.2.1调查概述3.2.2调查资料分析3.3预测思路与方法3.3.1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3.3.2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步骤概述3.4交通量预测3.4.1预测特征年确定3.4.2特征年路网3.4.3交通生成·交通增长率确定·发生、吸引交通量计算3.4.4交通量分布·分布方法·交通量分布3.4.5诱增交通量及其他运输方式转移交通量预测·预测方法·预测结果3.4.6交通量分配·分配方法·分配方案3.4.7预测结果及分析(含比选方案)·路段交通量及分析(含相关公路)·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量·特征年车型构成·无此项目时相关公路交通量4技术标准根据拟建项目在区域公路网中的功能与定位、交通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投资规模、环境影响及与拟建项目连接的其他工程项目等影响因素,在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相关规定,论证项目拟采用的技术等级、设计速度、车道数及路基宽度、荷载标准、抗震设防标准、隧道建筑界限、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具体指标,对于跨越有通航要求的河流上的桥梁,应明确通航标准等指标。
公路实施方案编制办法一、前言。
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公路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制定公路实施方案编制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公路实施方案编制的目的、原则、程序和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目的。
公路实施方案编制的目的在于明确公路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合理规划资源配置,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三、原则。
1.科学性原则,公路实施方案编制应当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综合性原则,公路实施方案编制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做出全面的决策。
3.可行性原则,公路实施方案编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性。
4.经济性原则,公路实施方案编制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四、程序。
1.调研分析,对公路建设的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明确建设的基本条件和需求。
2.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公路建设的方案设计,包括线路选择、工程规划、设计标准等内容。
3.方案评估,对方案设计进行评估,包括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的评估,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方案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方案的效益和可行性。
5.方案报批,将优化后的方案报批相关部门,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五、要求。
1.合理性要求,公路实施方案应当符合实际情况,保证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可行性要求,公路实施方案应当具有明确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表,确保建设的可行性和实施性。
3.经济性要求,公路实施方案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4.环保要求,公路实施方案应当符合环保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公路实施方案编制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合理的方案才能保证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希望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本办法进行方案编制,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试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10年6月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前言前言为保证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符合道路工程建设程序和满足审批要求,进一步规范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提升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水平,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委托,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简称编制办法)。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相关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为基础,结合北京市规划、设计、管理、审批特点,广泛征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意见,形成本编制办法。
本编制办法明确了规划设计、工程方案、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深度、成果要求、所需的基础资料;加强了规划、设计与审批之间的衔接。
本编制办法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解释(其中4.1、5.1节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解释)。
各有关单位在使用中若有意见和建议请函告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市政总院大厦,邮编:100082,电话(传真):010-82216821),以便再次修订时使用。
组织单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编制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办法主要起草人:张亚芹郭浩聂大华朱胜跃刘斌阮金梅段铁铮刘璇亦段海林郭华张奇崔新书吴海俊蒋大振盖春英吴树英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一般规定 (3)4城市道路工程 (4)4.1 规划设计 (4)4.1.1 编制目的与要求 (4)4.1.2 规划条件 (5)4.1.3 规划方案 (9)4.2 工程方案 (11)4.2.1 编制目的与要求 (11)4.2.2 基础资料 (11)4.2.3 文件组成与内容 (12)4.3 工程可行性研究 (17)4.3.1 编制目的与要求 (17)4.3.2 基础资料 (17)4.3.3 文件组成与内容 (18)4.4 初步设计 (21)4.4.1 编制目的与要求 (21)4.4.2 基础资料 (21)4.4.3 文件组成与内容 (22)4.5 施工图设计 (27)4.5.1 编制目的与要求 (27)4.5.2 基础资料 (27)4.5.3 文件组成与内容 (28)5公路工程 (32)5.1 规划设计 (32)5.1.1 编制目的与要求 (32)5.1.2 规划条件 (32)5.1.3 规划方案 (33)5.2 工程方案 (34)5.2.1 编制目的与要求 (34)5.2.2 基础资料 (34)5.2.3 文件组成与内容 (35)5.3 工程可行性研究 (39)5.4 初步设计 (40)5.5 施工图设计 (43)6设计成果的提交 (44)1总则1.0.1 为适应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加强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管理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整体水平,特制定北京市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交通标准化·2010年6月上半月刊(总第222期)TRANSPORT STANDARDIZATION.1HALF OF Jun.,2010(No.222)见在公路设计中线形的设计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到整条公路的建设、改造以及后续的各种公路服务设施的建设。
3结语一个好的线形设计包含着对安全性、经济性和美学的合理融汇贯通。
好的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或人造景观以及路旁设施等,如隔音墙、构造物和护栏,这些对驾驶人员的警觉状态及其对前方路况的理解都有影响。
平纵方向上的某些不合理组合可能会阻碍驶入车辆的视线或错误诱导前方公路的方向,因此设计人员应为驾驶员提示前方路线情况,并确保路边不至造成模糊不清或误导信息的情况。
对于非常规的线形组合更应采用模型进行检验,以获得从驾驶人员角度看到的公路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1]张雨化.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2]裴玉龙.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3]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5]陈胜营,汪亚干,张剑飞.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6]杨森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运用状况分析及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6.收稿日期:2009-08-03!!!!!!!!!!!!!!!!!!!!!!!!!!!!!!!!!!!!!!!!!!!!!!公路网规划方法简介郑卫东(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河北石家庄050011)摘要:为实现公路交通发展的目标,研究适合本地区的公路网规划方法,旨在寻求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公路网空间布局的协调关系,建立与本地区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路网规划体系。
关键词:公路网;规划原则;调查;预测;评价中图分类号:U4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4786(2010)06-0042-03DOI :10.3869/j.1002-4786.2010.06.067Introduction to Highway Network Planning MethodZHENG Wei-dong(Hebei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Shijiazhuang 050011,China )Abstract :It studys the highway network planning method for the local are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road transport development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highway network space layout ,and establish a highway network planning system corresponding to the new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Key words :highway network ;planning principles ;survey ;prediction ;evaluation STRATEGY &PLANNING OF TRANSPORT DEVELOPMENT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42交通标准化·2010年6月上半月刊(总第222期)TRANSPORT STANDARDIZATION.1HALF OF Jun.,2010(No.222)1公路网规划的目的、意义及层次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是进行公路建设决策的有力依据。
目录第一章概述1.1 规划工作过程1.2 规划范围及期限1.3 规划主要内容1.4 规划原则1.5 主要结论第二章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状况2.1 黄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2 黄山市区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3 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第三章公路网现状分析及评价3.1 黄山市公路网现状3.2 现状分析评价3.3 黄山市公路网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第四章公路交通需求预测4.1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4.2 交通生成预测4.3 交通需求预测结果第五章公路网规模与等级结构5.1 公路规模与等级结构研究思路5.2 黄山市公路总规模预测5.3 黄山市干线公路规模预测5.4 黄山市公路等级结构第六章公路网布局规划6.1 规划目标6.2 公路网布局原则和方法6.3 公路运输通道布局分析6.4 重要节点分析6.5 公路网采用的技术标准6.6 布局方案6.7 公路网立交控制规划第七章项目排序分析7.1 排序原则7.2 公路网规划近远期建设项目第八章规划方案综合评价8.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8.2 综合评价结果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分析9.1 投资估算9.2 资金来源分析第十章措施与建议附图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规划工作过程第二节.规划范围及期限第三节.规划主要内容第四节.规划原则第五节.主要结论第一章概述1.1规划工作过程2010年项目组在黄山市交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黄山市公路网与公路运输枢纽现状及现场调查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项目组在认真研究有关规划及黄山市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未来城市发展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黄山市未来公路交通量、客货运量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预测,以规划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量等要素为基础,提出了黄山市公路网规划的初步方案。
1.2 规划范围及期限本次公路网规划范围为黄山市区域,规划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主骨架公路,即黄山市区域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其布局规划根据《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要点》和《安徽省高速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第二层次为干线公路,即黄山市区域范围内行政等级为县级及以上公路,规划侧重于对该层次公路网进行详细的布局规划;第三层次为一般公路及乡村道,不进行布局规划,仅进行规模预测。
公路编制办法公路编制办法是一种指导性文件,旨在为高等院校公路建设服务、实施公路规划工作的参考依据。
该文件要求对公路规划进行系统的编制和审核,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并对编制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详细的解释,以保证所编制的公路规划符合国家的规划目标。
一、编制原则1.遵循国家关于公路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参照适用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以确保公路规划符合法定要求。
2.充分考虑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按照统一的思路编制公路规划,以确保公路规划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满足公众需求。
3.重视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确保公路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4.加强协调,确保公路规划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二、编制内容1.规划目标公路规划的目标是要使公路建设顺利实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具体而言,要确定公路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明确公路建设的主要方向,指出公路的类型、规模、期限、费用等基本情况,并对主要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施工要求、监督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
2.公路规划依据规划目标的要求,编制公路规划,明确公路的总体布局、规模、类型等,并确定各公路的起终点、路线、结构特性等,为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公路建设规模根据公路规划,确定公路建设的规模,包括道路宽度、路面结构、桥梁、隧道等的设计要求,以及建设的成本、期限、人工、机械等,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4.公路建设条件为了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要对建设地段的地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建设所必需的土地、水资源等进行详尽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可行的方案。
三、编制步骤1.建立编制小组根据公路规划的具体任务,组建由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编制小组,并给予充分的责任和支持,以保证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2.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公路规划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地理环境资料、地质资料、自然资源资料等,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
3.调查核实根据收集的资料,组织调查组对公路规划的起终点、路线、建设规模等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以确定可行的方案。
交通部关于发布《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正文:---------------------------------------------------------------------------------------------------------------------------------------------------- 交通部关于发布《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90)交计字225号1990年4月21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交通厅(局),北京市交通运输总公司、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为加强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公路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公路网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现发布《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自一九九0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公路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使公路网规划工作步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在总结近十年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国内外公路网规划的科学理论和有益经验,结合当前公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科学管理大系统中决策系统的重要环节,是国土规划、综合运输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
公路网规划属于长远发展布局规划,是制订公路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五年建设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是确保公路建设合理布局,有秩序地协调发展,防止建设决策、建设布局随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编制公路网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确定的战略方针和目标,充分体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发展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的方针,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观念,使公路网发展布局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服从于生产力分布的大格局,服从于国家的综合运输网规划,正确处理省际、地区间以及各种运输方式间路网的衔接,使公路网规划寓于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寓于综合运输体系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究科学,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从国情、本地区特点出发,既要有长远战略思想,又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安排;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严格执行公路工程的技术规范、标准。
文件处理表紧急程度:平件处理表号:投/ 1032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潮惠、包茂高速公路项目筹备组: 现将广东省交通集团《转发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转发你们,通知工可编制单位根据新颁布的编制办法有关要求,抓紧完成工可报告修编工作。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二0一0年七月二十二日 收文编号 20101514 拟办 徐茂东 审核文苑锋 电话 83731073文 件 处 理 表紧急程度:平件办文编号:投10023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交通实业投资公司、省高速公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粤有限公司、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省航运规划设计院、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现将省交通运输厅“转发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粤交规函[2010]1389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于正在进行工可修编或尚未完成项目申请报告上报的国网、省网高速公路项目,请根据新颁布的编制办法有关要求,抓紧开展工可报告的补充、完善等修编工作。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二O一O年七月十六日收文编号无拟办柯桂灵审核王康臣、袁登平电话 83852319粤交规函〔2010〕1389 号转发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交通运输局(委),省公路局、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省交通集团:为进一步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加强前期工作管理,提高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交通运输部对原交通部1988 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进行了修订。
现将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七月七日主题词:交通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通知。
内容要求1概述1.1项目背景1.2编制依据1.3研究过程1.4建设的必要性对于直接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公路项目,应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时机等进行详细论证。
1.5主要结论1.5.1交通量预测1.5.2技术标准1.5.3路线起终点、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1.5.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1.5.5经济评价1.5.6土地利用、工程环境、节能及社会影响评价1.6问题及建议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2.1研究区域概况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2.2.1经济社会现状·社会发展概况·经济发展现状2.2.2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2.3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2.3.1综合交通运输现状·综合运输网·运输量发展水平及特点·公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2.3.2相关公路技术状况及存在问题·技术状况·交通量·存在问题2.3.3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公路网规划·其他相关运输方式规划·本项目的地位和作用3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1.1预可工作回顾3.1.2调查综述·调查内容、方法、范围3.1.3调查资料的分析3.2相关运输方式的调查与分析3.2.1调查概述3.2.2调查资料分析3.3预测思路与方法3.3.1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3.3.2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步骤概述3.4交通量预测3.4.1预测特征年确定3.4.2特征年路网3.4.3交通生成·交通增长率确定·发生、吸引交通量计算3.4.4交通量分布·分布方法·交通量分布3.4.5诱增交通量及其他运输方式转移交通量预测·预测方法·预测结果3.4.6交通量分配·分配方法·分配方案3.4.7预测结果及分析(含比选方案)·路段交通量及分析(含相关公路)·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量·特征年车型构成·无此项目时相关公路交通量4技术标准根据拟建项目在区域公路网中的功能与定位、交通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投资规模、环境影响及与拟建项目连接的其他工程项目等影响因素,在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相关规定,论证项目拟采用的技术等级、设计速度、车道数及路基宽度、荷载标准、抗震设防标准、隧道建筑界限、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具体指标,对于跨越有通航要求的河流上的桥梁,应明确通航标准等指标。
南宁市2010县道公路网规划(一)规划范围与期限南宁市青秀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公路县道网。
青秀区农村公路县道网规划年限为2010年~2030年,并将根据我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动态管理,适时调整,滚动发展。
(二)规划目标农村公路县道网的规划目标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协调区域、城乡交通发展,全面改善农村公路县道网的道路水平,提高道路等级和联网程度。
规划至2030年形成以干线公路为依托,县、乡公路为支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边境畅通、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公路网络体系。
具体是:1、至2030年,南宁市青秀区农村公路县道网总里程将突破120.7公里。
2、推进农村公路县道建设,主要县道由四级升至三级。
3、连接临县、城区、重要旅游景区和工业园区的道路等级全面提升,进一步深入发展服务业和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构筑快速、便捷的公路网络。
4、推进城镇化跨越式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形成城区至镇的快速通道。
5、服务于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三)布局原则1、适当超前的原则。
农村公路县道规划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农村公路“通达”“通畅”需求为基础,农村公路县道建设适当超前以拉动经济的发展。
2、与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相协调的原则。
农村公路县道以完善网络为重点,需考虑与国、省干线公路的链接相协调,做到干支结合、布局合理、切实可行,使农村县道路网发挥更大的效益。
3、公路网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结合公路网现状,充分利用地形和现有公路进行布局,少占耕地,节约资源和投资,保护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布局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原则。
从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县道的要求出发,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县乡公路以提高技术等级的改造为重点,通行政村公路以改造升级为重点,打通断头路,连通联网路,逐步改造公路通行条件。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2010年3月目录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1)附件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4)附录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12)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公路网规划编制,加强公路网规划工作管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公路网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编制公路建设五年规划的依据,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基础。
公路网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
第四条编制公路网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生产力布局、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公路网现状,研究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明确公路发展目标,确定路网规模、布局和技术标准,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以及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第六条公路网规划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可分为国道规划、省道规划、县道规划、乡道规划,以及专用公路规划;按区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各级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和特定区域的公路网规划。
第七条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商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并商省道沿线下一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县道、乡道规划应当报批准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专用公路规划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编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
专用公路规划应与其他公路规划相协调。
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由该行政区域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规划编就后,报该行政区域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跨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可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政区域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
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应服从上一级公路网规划。
第八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新形势及规划实施情况,适时组织规划调整。
当出现重大调整时,须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第九条编制公路网规划要广泛征询公众、相关部门和相邻行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公路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公路网规划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应由具有相应咨询资质的单位承担,其中承担国道和省道规划的研究单位应具备甲级咨询资质。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1990年4月原交通部颁布的《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90〕交计字225号)同时废止。
附件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一、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1.规划报告一般按A4规格装订,相关图表视情况也可采用A3规格,封面为深蓝色。
2.规划报告封面需标明报告名称、规划期限、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
报告名称为规划名称加上“报告”,如“××省××公路网规划报告”;规划期限采用阿拉伯数字,中间以“—”连接,外面加上括号,如“(2010—2020年)”;编制单位为编制报告的研究单位;编制时间反映到年月。
3.规划报告设扉页,包括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等签章,以及参加编制的人员姓名和职称,附工程咨询资格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二、公路网规划报告内容要求公路网规划研究应根据规划的实际情况,突出特点,注重创新。
本附件的报告内容要求是按一般情况下公路网规划设计的,具体可根据公路网规划的性质和特点做适当增减。
第1章概述1.1 规划背景阐述公路网规划的目的和意义,说明开展规划工作的依据。
对于公路网规划修编,需说明修编的必要性。
1.2 规划范围和期限说明规划区域范围、规划对象以及规划期限。
1.3 规划思路说明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4 规划过程简述规划编制工作的调查和研究过程,以及征询意见、与相关部门协调等情况。
1.5 规划结论简要说明规划原则、目标、方案和实施安排等方面的主要结论。
第2章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现状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概述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自然条件。
2.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分析规划区域人口、产业、城镇、资源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重点把握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区域特征。
2.3 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分析规划区域内各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的运输线路、枢纽等重要基础设施基本情况,研究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和发展特点。
2.4 公路网现状及综合评价分析现状公路网规模、结构、布局、技术水平和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公路网的适应性,分析现状公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3.1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等),阐述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等因素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3.2 综合运输发展需求根据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分析综合运输未来发展趋势和相关规划对公路发展的要求。
3.3 公路交通需求分析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经济社会和综合运输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的发展水平。
分析现状公路网交通量发展水平、分布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握公路交通流向、流量分布特征,预测未来公路网交通量。
第4章规划目标4.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2 规划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和综合运输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公路网现状和发展条件,提出公路网规划目标。
第5章布局方案5.1 路网规模研究综合考虑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运输条件、人口分布和主要节点分布等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论证路网规模。
5.2 布局研究思路说明布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5.3 影响因素分析分析主体功能区、城镇、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国家安全等经济社会需求,以及环境、土地等限制因素对规划布局的影响。
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对规划布局的影响,以及对公路通道路线配置的要求。
5.4 布局方案研究根据规划目标,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在现有公路网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拟定公路网规划备选方案,阐述备选路线方案的理由和依据。
结合必要的实地踏勘,研究备选方案的路线走向,分析工程可行性,测算路线里程和重大工程的规模,匡算工程投资和土地占用情况,分析路线方案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难点。
从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对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环境和土地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路网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对备选方案进行比选优化,确定布局方案。
5.5 布局方案说明布局方案的路网规模和路线方案。
路线方案包括规划路线的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里程、技术标准和主要功能作用。
根据需要,说明布局方案在城市过境、与其他路网衔接、重要附属设施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情况。
第6章实施安排6.1 用地规模和资金需求说明规划路网的已建、在建和待建情况,匡算用地规模和建设资金需求。
6.2 近期建设重点根据经济社会、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和投资能力,提出分阶段建设任务和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第7章综合评价7.1 路网技术评价从路网规模、密度、技术等级、节点连通情况、路网覆盖程度、主要节点间通达时间、运行速度、交通拥挤度等方面,评价路网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改善情况。
评价规划路网与其他路网、运输枢纽衔接情况,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情况。
7.2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分析规划实施后在节约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事故损失和节约燃油消耗等方面的效益。
7.3 经济社会影响评价从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城镇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扶贫、教育、国家安全等方面,评价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7.4 环境影响分析分析规划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
7.5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分析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性,提出减少耕地占用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第8章政策措施建议提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建议。
主要插图和表格主要插图包括:1.行政区划图反映规划区域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城镇分布。
2.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图标示与规划路网相关的各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的现状路线走向、技术等级、枢纽站场分布等情况。
3.相关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图与本规划相关的其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图。
4.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规划图相关城镇体系、产业、资源等现状和规划图。
5.交通出行分布示意图6.规划路网布局方案图反映规划路网布局方案的路线走向,标明路线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和技术等级。
7.规划路网实施安排图反映各特征年规划路网的已建、在建和待建路段情况。
主要表格包括: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现状表反映规划区域和各分区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等)的历年数据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2.路网现状表反映现状路网的主要公路名称、路段起讫点、里程、技术标准、路面状况和交通拥挤度等。
3.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表反映规划区域和各分区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等)的预测值和未来增长速度。
4.历年公路运输量和汽车保有量现状和预测表反映规划区域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以及汽车保有量历年数据、预测值和未来增长速度。
5.公路交通出行OD表6.主要公路交通量现状和预测表反映主要公路分路段现状交通量和未来交通量预测值。
7.规划路线方案表反映规划路线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规划技术标准、里程和主要功能作用等。
8.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实施表附录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本附录总结了公路网规划研究常用的技术方法,供规划人员参考。
规划人员应根据规划区域特点和路网特性,合理选用技术方法,也可选用本附录以外的其他技术方法,鼓励创新。
1 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1.1 预测的一般方法1.回归预测法利用回归分析研究预测对象(因变量)与相关因素(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自变量的未来发展水平,推断因变量未来发展水平。
其回归模型和变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取。
2.时间序列法根据历史统计数据,以时间为自变量建立模型,预测因变量未来发展的水平。
常用模型有多项式模型、指数曲线、生长曲线等。
3.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一般用预测对象和影响因素发展速度比值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