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认真审题立意提高作文质量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教案教学设计目录•引言•中考作文审题技巧•中考作文立意方法•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实战演练与点评•课程总结与展望01引言教学目的与意义01帮助学生掌握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0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中考作文取得高分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不同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策略。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学重点掌握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能够针对不同类型作文进行审题立意。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题目内涵,提炼出独特、深刻的主题和立意。
1. 导入新课通过举例或故事引入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选取几篇典型的中考作文题目,进行示范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审题立意。
3. 示范分析4. 分组讨论5. 练习反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作文题目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审题立意的思路和想法。
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审题立意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030201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强调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和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02中考作文审题技巧仔细阅读作文题目,了解题目所给的信息和要求。
确定作文类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如字数限制、时间限制等。
审清题目要求分析关键词语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在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关键词语,构思作文的立意和中心思想。
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揭示了作文的主题和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确定作文的写作范围,即需要讨论或描述的具体内容。
根据写作范围,选择恰当的材料和例子进行论证或描述。
中考满分作文2017年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深度解析(山东潍坊卷)助力每一位学生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点击上方蓝字“一堂作文课”可以订阅哦编者按:中考在即,一想到要在短时间内完成800字的考场作文,同学们不免会有紧张感。
为帮助考生近距离感受中考,提前做好准备,“一堂作文课”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真题解密,分析命题规律及趋势,通过满分范文真实再现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为2018年中考作文写作提供有效建议。
欢迎关注及转发分享!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2017年中考作文山东威海卷的解读。
2017年中考作文山东潍坊卷中考真题作文。
(50分)户外行走时,我们有时会遇到顺风,有时会遇到逆风。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即使风力一样,也往往感觉逆风比顺风的风力更大。
顺风时,即使感觉不到,它也一直推着你。
生活中,顺风如同好运,人们往往会忽略它,高估自己;相反,逆风堪比霉运,人们往往会放大阻力,甚至会选择逃避。
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名师解读命题解码这是一道立意深刻的材料作文题。
这样的命题形式鼓励学生联想与发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与去年“自行车比赛”的材料作文相比,降低了难度,与2013年潍坊市中考题有相似之处。
准确解读材料内涵,确定文章立意是写作的前提。
细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内涵:人生难免会遇到顺风和逆风,但是无论身处顺境逆境,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不能因为处于逆境而选择逃避、自暴自弃,也不能因在顺境中就沾沾自喜,忘记自己的奋斗目标。
如果你敢于直面逆境和磨难,勇于接受挑战,把逆境和磨难当作奋斗的动力,那么成功非你莫属。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正视逆境,直面挫折”“不畏困难,不避挫折”“在逆风中奔跑,是对自己最好的磨砺”“逆境造就人才”“逆境成就人生”“正视自己,敢于面对挫折”“坚定信念,逆风飞翔”“逆风飞翔,方能百炼成钢”“激流勇进,做生活的强者”“直面生活,不惧霉运”“拥有一颗平常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立意。
2017版作文训练——中心突出考点:1.注重写作的第一个环节:审题;2.紧扣中心选择准确、典型的材料;3.巧用技法,凸现中心。
知识点:1.审题:在写作前对作文的题目进行细致地全面地思考分析,正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确写作要求。
2.选材:根据写作要求从已经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
3.选材准确:所选材料要扣题。
一是扣题目;二是扣题意。
“扣”是严密的意思,材料与题目、题意联系一定要紧密,不能只沾边,或连边也沾不上。
4.选材典型:所谓典型,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最能表现主旨,二层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它。
典型材料是更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的。
5.技法:对表达方式、修辞、卒章显志、前后呼应等方法的熟练运用。
方法精要:1.审题方法:找出题目中的中心词、关键词并分析这些中心词、关键词的写作要求。
深入理解文题内涵,让立意更加高远。
2.选材准确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
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吝惜地予以割舍。
3.选材典型是要围绕中心,选熟,不选生;选真,不选假;选新,不选旧;选近,不选远;选小,不选大;选深,不选浅;选好,不选坏;选细,不选粗。
4.巧用技法,叙述中恰当的抒情议论;巧妙地点题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中考原题回放】请以“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命题透视】镇江市2015年的中考作文题虽然是命题作文,但只有一个字,颇有点与众不同。
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题目,字数越多,限制也就越多,审题难度也就相应加大,而一个字的作文题留给考生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它限制少,可供发挥的余地大,更利于考生展示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补”,耳熟能详,看似平常,但的的确确是一个“热”词。
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D甚至误国误民.最后又用道理证明,我们要坚决摒弃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要每天学会照照镜子、整整领子,以大国工匠精神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以待春晖!2017年荆门中考作文“温暖”温暖是黑暗中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温暖是沙漠里一片葱茏的绿洲,让我们重燃生命的希望;温暖是我们摔倒时一双有力的大手,为我们送来强大的助力。
请以“温暖”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1。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者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的散文2。
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3。
写散文要求叙事和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温暖”的本意是指阳光的照射给人带来的感受。
从所给材料内容和题目分析,这里应该理解为外界的事物、他人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感受。
【构思选材】本次作文,就是要记录那些令你感受到“温暖”的事件。
为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令人“温暖”的细节之处。
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也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
【写法指导】从题干的要求分析,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记叙散文;在内容上,要做到真情实感;在表达方式上,要恰当的使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尤其注意细节描写的准确使用;注意叙事和抒情线索的合理性。
【范文】温暖黄昏姗姗而来,远处城市的灯火已亮,灿然耀眼却依旧安稳地依偎在那黛青色的山的怀抱里,等待安眠。
在山的上面,临近夜晚的天空沉浸在奇异的蓝紫色中,初冬时天空特有的高远和澄澈将这奇异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冬特有的寒冷也快要在我手上结出一层薄薄的霜来。
我无心再留恋这美丽又严酷的自然景象,不禁加快步伐,落叶被踩出喀拉喀拉的声响一一我只想快点回家。
认真审题立意,提高作文质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培养学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掌握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写出更深刻精彩的文章来。
多媒体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点评:基本符合题意)生2: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点评:符合题意)师: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一角,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有新意)准—深—新。
二、材料作文的概念界定。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材料或作文话题,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三、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解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比利时国王和王后有一次宴请成名以后的爱因斯坦,派马车夫去火车站接站,车夫一直等到车站的人散尽的时候,也没有接到爱因斯坦,就独自赶车回到了皇宫,他刚刚回来,就看到爱因斯坦衣着朴素、风尘仆仆地步行赶来了。
(原因分析见板书)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如: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解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如: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
信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解析】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
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五、实例启迪:自主探究、交流合作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玫瑰说:“我只有在春天开花!”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在审读上面的材料时,首先要审明材料蕴涵的观点、态度。
“我只在春天开放!”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只在春天”隐含着与“春天”相对的“夏天、秋天和冬天”。
既然此话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那么,“夏、秋、冬”就代表“不美”的时期。
分析到此,“玫瑰花”的生活态度就显露出来了:在美好的时候开放,而在不美的时候就不开放。
换句话说,象玫瑰花这样的人只有在优越的条件下才能快乐地、幸福地生活,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而“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是说,只要“我”开花,外部环境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秋天或冬天,在“我”看来,它都是美好的。
说得更明白些,象日日春这样的人,只要他生活着,不管生活怎样,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合理的、美好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以物喜,以己悲”。
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就明确地显现了出来:消极、悲观、低沉和积极、乐观、向上。
两种人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命题人的观点,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由命题人的观点态度可以进一步推论:人生观决定人生命运。
以各个角度的观点为基础,可以引出很多话题,如:微笑、态度、心态、命运、乐观与悲观、幸福与痛苦、心态与生活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款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
但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
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
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治疗了。
华南农大学生小李和同学们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纷纷给小李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
”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两则材料都说的是资助贫困学生,第一则材料中丛飞资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知恩不报,没有学会帮助别人。
而第二则材料中受资助的小学生却懂得知恩图报,学会了帮助别人。
这就告诉我们: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而只接受资助,不想尽任何责任,这是道德的缺失,这样的捐助没有太大的价值。
这便是作文的立意点。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克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
为此,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有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
这本故事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五十多种语言。
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材料中可作构思的角度有如下几种:①从《格林童话》的价值,可以得出:是金子终究会发光。
②从格林兄弟的不得不放弃,可以得出:舍弃是一种更高的追求。
③从朋友的偶然发现,可以得出:偶然中蕴藏着必然。
④从柏林出版社的结集出版,可以得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⑤从格林兄弟付出的努力,可以得出:要勇于探究;要持之以恒。
⑥从假设与结论的背离,可以得出:理论与实际有差距。
⑦从格林兄弟的放得下,可以得出:急功近利者难以获取真正的成功。
六、梳理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引---议---联---结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要求:准(审题准确)、深(立意深刻)、新(新颖脱俗)八、课堂小结: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
不能另搞一套。
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
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最佳角度构思作文。
九、布置作业:根据下面材料内容,自选角度审题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犹太有句名言,叫做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
卖豆子的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就把豆子拿回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
如果豆芽不好卖,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
而如果豆苗再卖不出去,索性移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这不是更大的收获吗?【练习提示】由犹太的这句名言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生。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的征途上,你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遇到失败,成为一粒卖不出去的豆子。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是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还是努力改变自己,锲而不舍地前进?如果你放弃了,那么这粒豆子也就永远消失了,如果你能锲而不舍,无数的机遇也就随时可能光顾。
所以,有时挫折与机遇是并存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
写这篇文章时,最好能举出有说服力的实例,使之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