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立意与选材
- 格式:ppt
- 大小:246.00 KB
- 文档页数:13
中考作文《因为有我》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6篇中考考场作文真题再现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40分)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多于9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如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本资料包括:审题立意、素材点拨、技巧指津、满分作文。
【审题立意】抓住关键词。
这是个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是“因为”,把握“我”与其他人或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添加因素。
可以采用添加因素法在题目的前面或后面添加内容,以使写作内容更加直观明确,比如,“因为有我,这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
具体写作时,可以采用“因为有了我的……的性格(特长等),所以给……(家人、同学、老师、陌生人、社会等)带来了……”的拓展方式打开思路,唤起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充实内容,延展成文。
以小见大。
灵活把握“我”这一关键主体,可以将自己作为写作对象,也可以他人的身份来写作,但写作时一定要以第一人称来呈现。
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帮助他人的事例来“以小见大”,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写出个性。
如果你想象力丰富,同时阅读广泛,不妨做点大胆尝试,在选材和文体上写出个性与新意。
比如,可以把古代的某名人或书中的某人物作为写作对象,当然也可以以动植物的身份来写童话等。
【素材点拨】1.从自我的角度因为有我的努力,我的研究成绩突飞猛进;因为有我独特的方法,我的琴艺大有长进;因为有我的打拼,我实现了梦想;因为有我的梦想,我获得了自我价值。
2.从我在家的角度因为有我,家里变得更干净;因为有我,弟弟变得更好学;因为有我,父母关系更和谐。
3.从我在黉舍的角度因为有我在,老师不在的时候带领全班诵读,带领大家研究,班级学风更好;因为有我的努力,体育竞赛场上,我们班取得了优秀成绩;因为有我的组织,我们班的文艺会演美满落幕。
4.从我在社会的角度因为有我号召,大家一起参加志愿活动,我们身边的环境变美了;因为有我对村里孤寡老人的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开心了;因为有我的宣传讲解,社区的人更文明了。
中考作文《长学问了》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中考作文真题再现:作文。
(60分)请以“长学问了”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本资料内容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点拨】【技法指津】【满分作文】【审题立意】这个命题作文要关注两个关键词:“长”有增加的意思,“学问”可以是研究中的知识,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见识、阅历等。
“了”有表示变化过程的意思。
这里的“学问”是名词,可以宽泛地理解为知识、道理、见识、收获等。
打开自己的思路,走进自己的生活,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经历,让自己获得了一份知识,懂得了一个道理,增长了一份见识。
这里的“长”在审题时需要注意写出“长”的过程,思考“为什么长”“怎样长的”以及“长之后的影响”等这些可能影响选材、构思、立意的要素。
从这个角度讲,命题组专家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考生搭建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让考生能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生活,学会理性思辨,让生活更加理性。
“长学问了”的事情写成一篇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不乏有播种、有感悟的瞬时,不乏经由过程某种活动或历练明白了事理的经历,我们可以选择最熟、对自己震动和影响最大的典型事例去写。
既然是过程,就得有起因,需要回答“为什么就长学问了”这个隐含的问题,这就提醒考生不要简单地停留于叙事上,而要尽量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处,辅以恰当的议论、抒情,不仅XXX写出自己“长学问”的过程,还要借此给人以启示和教益,从而让文章更有内涵和深度。
当然,这道题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如环绕“经历与成长”之类的话题发表见地。
【选材点拨】1.一次阅读,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而收获学问。
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感、迷茫等,可能打开一本书就能帮你开启一扇门,让你“长学问”,从而迈过一道坎,自信地追求人生目标。
2.一次旅行,大自然教给我们生存的知识,社会让我们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大自然生生不息,一朵鲜花,一茎小草,都有生命的灵光和智慧,而我们融人大自然,会增长战胜困难的本领。
中考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审题立意及满分作文多篇作文要求: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本次作文也是命题作文简单分析如下。
审题·选材·行文1、审题。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这个题目重体验,较感性。
题目的中心词是“季节”,既可以是真实的季节,也可以是象征性的,并非拘泥于春、夏、秋、冬,它只是一个比喻,可以幻化开来,启示我们思考人生。
根据提示语挖掘象征意义进行行文更有深刻想和新颖性。
但本题的重点更在一个“总有”上。
一个总有,意思是有一个坚定信念,在千寻百觅之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侧重要写相信自己,坚强面对花季中的雨季,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同学们写这篇作文时可以“朝花夕拾”写往事经历,也可以放眼未来,写出期待和向往,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
2、选材:看到题目同学们多首先想到的就是:“写一个我喜欢的季节,然后写写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其实这个题目设了个“陷阱”,表面上看是要写季节,实际上这个题目可以理解为“总有属于我的空间”、“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等意思。
如果写“春夏秋冬”,很容易“上当”其实“属于我的”一词已经提示真正要同学们写的是成长中的故事。
这个题目有着自信、阳光和青春的气息。
激起内心的真情实感,写自己的事。
若是仅仅提到某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忽略了“总有”的修饰限定,就还没有把握到题目的侧重和隐含意义,属于审题不准确。
3、构思。
此文题同学们可采用前后照应的总分总结构、转折式、对比式结构进行布局行文。
动笔之前,先理清思路,安排好材料顺序,突出中心,处理好详略。
四、佳作借鉴2、中考满分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初三的一年,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春去冬来,充实而紧张的时光匆匆而过。
中考作文《就这样被感动》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中考考场作文真题再现:
写作。
(50分)
以“就这样被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皆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本资料内容包括:
【审题立意】【选材点拨】【技法指津】【满分作文】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首先要审准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确定中心立意。
题目中的“感动”便是关键词,“这样”是感动的原因,因为“这样”,所以“被感动”。
一个人或一件事能感动别人,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为伟大、高尚、不畏牺牲的精神,也可能是因为大公无私、默默奉献、坚韧刚强的品质.....这些都能让人为之感动。
确定好文章中心后,便要围绕中心开始选材,写这道作文题,可供考生选择的素材有很多,从大方面来看,可以写抗击XX的逆行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等;从小方面来看,可以写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句话等,可以说是“万物皆可写”。
在体裁上,这道作文题的体裁当以记。
中考作文《原来这么简单》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中考真题
请以《原来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本资料内容包括:
【审题立意】【选材点拨】【技法指津】【满分作文】
【审题立意】
这个作文题目采用全命题的形式,写作内容既有限制又有较大的自由,学生可发挥的空间较大。
阅读题目《原来这么简单》,就会发现,它要求所叙事件、所抒情感要能说明后来的结果与开始的不一样,后来发现是简单容易的,但原来觉得是“复杂”的,“难度”很大的。
前后感觉迥然不同,这是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要特别注意的。
同时还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原来这么简单”是省略主语的陈述句式,如可以补上“快乐”、“幸福”、“关爱”、“感恩”、“尽孝”、“成功”…….理解文题中“原来”暗示的要求:“原来”指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其实并不难。
它暗示了行文的情节设计应该为起初认为是这样的(即心中所想的),后来因为某一际遇、原因,明白了事实、结果与自己的想象正好相反,是那样的。
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记叙散文。
中考作文《我也出了一份力》审题立意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2022贵州贵阳卷中考作文真题请以“我也出了一份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50分)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字;④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着意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生活,正确看待生活,勇于探索,敢于思考,善于总结和发现,从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能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作文主题是“参与”,“我也出了一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富有责任心,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思路一:在家中,“我”也出了一份力。
家中的事务很多,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参与,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做......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我”培养一些好的习惯,更让“我”具有参与的意识,有责任心。
可以选取个具体的活动加以描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如:看到家中整洁美观,“我”非常高兴,这里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啊!有画龙点睛之效。
思路二:在学校,“我" 也出了一份力。
出墙报,打扫卫生,体育.....体现参与的自豪,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次活动,“我”也出了一份力,看到大家一张张的笑脸,“我”的心里如蜜甜。
思路三:在社会,“我”也出了一份力。
无论是环境保护,还是抗疫募捐、参加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我”可以积极参与,写出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本文以写记叙文为佳,要交代清楚过程,要写出真切的感悟。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注意“也”字,对“出力”写的不足,不够。
1.审题立意。
以“我也出了一份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根据写作提示,可知“一份力”是个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中与团队其他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过程中作出的贡献。
如,你在初中生活阶段新的班级、新的小组、新的俱乐部、舞蹈团队等各种集体中,和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上你的付出、奋斗、拼搏、努力表现及感情等,烘托出一个特别友爱的班集体形象,最后写出自己对班集体的感情或自己的感悟:为集体出一份力,我骄傲、我自豪等。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一)抓住题眼,确定重点。
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必须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
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和采用文体的关键。
词语式命题如“他们”、“尝试”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
审题时,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切入题意的深层。
短语式标题往往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在自然中生活”、“举手投足之间”。
这类命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
如“心灵的选择”,抓住题眼“心灵”,才会理解不能写一般的选择,而是要写“心灵”深处产生的触动、挣扎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这样才能切合题意。
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不要轻易说不”,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但要抓住关键词“轻易”,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文重点,突出中心。
(二)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标题的含义往往是多方位的,有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明言的,也有隐含的。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命题者拟出一个作文题,常常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
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翅膀”是比喻帮助人腾飞的要件,“隐形”是指别人看不见,“隐形的翅膀”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亲人朋友的关怀和鼓励等。
2007年高考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无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悦的东西。
又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语文带给我的心灵的润泽。
(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提高和深化;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还有些命题虚实兼备,考生写作时需要虚实结合。
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踮起脚尖》,实指是人为了提高自身高度,脚尖着地;虚指是寄寓人们要脚踏实地,全力拼搏,努力争取达到更高的标准。
一、中考作文备考: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言有尽,意无穷,生活中的无穷之意往往潜藏在一个微笑,一张照片,一处风景之中。
请以“无声之处,亦有深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二、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带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充满了哲学意味和文学美感。
它不仅要求考生具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思维深度。
先来审读题目,审读题目可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进行。
本题中的关键词由“无声”“亦”“深味”组成。
“无声”即没有声音,限定了写作的素材。
那什么事物是没有声音的呢?结合提示语不难发现,“无声”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张照片”,也可以是“一处风景”。
“亦”是也的意思,相对于平常的认知而言,“亦”字有一个发现体悟的过程,与“有声”形成对应,在文中可以或用铺垫或用对比等方式适当体现。
对“深味”的理解,可以说是文章的中心,即素材本身所反映的主题需具有一定的道理和意味。
将以上分析结合起来,题目就是在提示我们,即使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缺乏声响的地方或时刻,也可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味。
从深层意义上来分析。
“无声之处”并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寂静,更可以引申为心灵上的宁静、沉思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可以摆脱外界的干扰,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感受生命的韵律。
因此,“无声之处”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心灵的境界或状态。
其次,“深味”则是指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或价值。
这些意义或价值可能并不显眼,但却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们可能是一种情感、一种思考、一种智慧,也可能是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某种感悟或理解。
三、选材及构思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
而当我们学会在“无声之处”中沉思、感悟时,便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深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