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用笔的13个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13.29 KB
- 文档页数:4
行草书的12个用笔技巧行草书那可是书法里相当潇洒、灵动的存在,就像武林中的绝世高手,举手投足间尽显风采。
咱今儿就来说说行草书的12个用笔技巧,这可都是宝贝,学会了,您的字也能像高手过招一样,让人眼前一亮。
行草书的用笔技巧,第一个得说中锋用笔。
这中锋啊,就好比是走路走在正道上,笔锋始终在笔画的中心运行。
您想啊,中锋用笔写出来的笔画,圆润饱满,就像那刚蒸出来的白馒头,透着一股扎实劲儿。
要是偏离了中锋,那笔画就跟营养不良似的,瘪瘪的,没精气神。
您看那些大书法家的作品,哪个不是中锋用笔用得炉火纯青的?笔画的线条质量,那是杠杠的。
这中锋用笔就像是盖房子打地基,地基稳了,房子才能盖得高盖得好,写字也是这个理儿,中锋用笔稳了,字的骨架才结实。
侧锋也是行草书里常用的。
侧锋像是在小道上行走,它能给字带来一种别样的姿态。
侧锋用笔写出的笔画,一侧光溜溜,一侧毛茸茸的,有独特的质感。
不过这侧锋可不能乱用,就像调料不能放多了一样,放多了就串味了。
得根据字的整体需要,巧妙地运用侧锋,让字既有正儿八经的庄重,又有那么点俏皮的变化。
逆锋起笔呢,这就像是跳远先往后退一步,看似多此一举,实则大有讲究。
逆锋起笔的时候,笔锋逆向而入,有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
写出来的笔画开头,就像拳击手出拳前先把拳头往后缩一下,力量更足。
您要是直接就顺锋起笔,有时候就感觉少了点那种含蓄的劲道,就像箭直接射出去,没有拉满弓的那种张力。
行草书里的露锋也很有趣。
露锋就像是一个人把自己的锋芒直接展示出来,笔画的起笔或者收笔处笔锋外露。
这就像一个性格直爽的人,不藏着掖着。
露锋能让字显得更加灵动,有一种洒脱的气质。
但露锋也得有个度,要是露得太多,就像一个人过于张狂,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藏锋则和露锋相反,像是一个低调的隐士。
藏锋的起笔和收笔处,笔锋都藏起来了,整个笔画看起来圆润含蓄。
这就像一位有内涵的老者,不轻易显露自己的实力。
藏锋在行草书中的运用,能让字的整体风格更加沉稳,不会过于浮躁。
书法的基本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用笔姿势:握笔要自然舒适,不要用力过猛或过轻,要保持手腕和手臂的放松。
2. 用笔力度:书法作品的线条要有粗细变化,要掌握好用笔的力度,通过控制笔尖的压力来实现线条的变化。
3. 用笔速度:书法作品的线条要有快慢变化,要掌握好用笔的速度,通过控制笔尖的滑动速度来实现线条的变化。
4. 用墨水:要掌握好墨水的浓淡和水分的控制,以保证书法作品的墨色均匀和线条流畅。
5. 用纸张:选择适合书法作品的纸张质地和大小,以保证书法作品的效果和保存性能。
6. 用字结构:掌握好汉字的结构和笔画的顺序,以保证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和字体形态。
以上是书法的基本技巧,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掌握和提高。
讲解书法的技巧
1、用笔有力。
书法首先要有笔力,这是书法的基础。
所谓笔力,就是指用笔
的厚薄、粗细、轻重、快慢等因素。
在写字的过程中,要根据字的结构和笔画的
特点,掌握好用笔的力度,使笔画饱满有力,线条流畅。
2、用笔有韵。
书法的用笔不仅要有力,还要有韵味。
所谓笔韵,就是指笔画
的曲直、圆弧、起伏等因素。
在书法中,要通过运用各种笔画,使字形更加优美,增强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用笔有变化。
书法用笔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谓笔变,就是
指笔画的粗细、长短、虚实、浓淡等变化。
运用不同的笔画变化,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增强观赏性。
4、用笔有情感。
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良好的书
法作品不仅要有好的笔力、笔韵、笔变,还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在书法创作中,要通过运用不同的笔画和字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用笔有气韵。
书法的气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谓气韵,就是指书
法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感。
在书法创作中,要通过运用不同的笔画和字体,使作品
具有鲜明的气韵和节奏感,使人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感。
书法写一字的技巧
书法写一字的技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持笔的方法:使用正确的持笔方法,可以让你更加自如地掌
握笔的力度和方向。
一般来说,中指和食指夹住笔杆,以中指为主力,食指辅助。
2. 用笔的姿势:正确的用笔姿势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你控制笔
画的粗细和方向。
一般来说,笔尖与纸面的夹角约为45度。
3. 确定字形的中心线:确定字形的中心线可以帮助你掌握笔画
的方向和长度。
一般来说,先画一条中心线,然后再在其两侧逐渐填
充笔画。
4. 控制笔画的力度:书法中的笔画有粗有细、有深有浅,需要
根据字的形状和画的位置来决定。
通常来说,在笔画的开始和结束处
使用较大的力气,而在中间则逐渐减小力度。
5. 保持思维清晰:在写字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思维清晰,
以便在笔画的方向和长度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避免在书写过程中
出现错误和笔画交织的情况。
总的来说,书法写一字需要注意细节,磨炼自己的技巧,不断练习,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书法写大字用笔技巧
在书法中写大字时,有以下几个用笔技巧:
1. 笔画的起始和结束:在写大字时,每个笔画的起始和结束都是非常重要的。
起始处应该清晰、有力,而结束处应该轻柔、自然。
这样可以增强字的美感和力量感。
2. 笔画的力度和速度:在写大字时,笔画应该有一定的力度和速度。
力度要均匀、稳定,而速度要流畅、自然。
这样可以避免笔画出现断裂或模糊的情况。
3. 笔画的弯曲和转折:在写大字时,笔画应该有一定的弯曲和转折。
弯曲和转折要自然、流畅,而不是生硬、突兀。
这样可以增强字的变化和动态感。
4. 笔画的排列和组合:在写大字时,笔画应该有一定的排列和组合。
笔画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均匀,而排列和组合要合理、有序。
这样可以增强字的整体感和美感。
5. 笔画的节奏和韵律:在写大字时,笔画应该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要和谐、统一,而不是杂乱无章。
这样可以增强字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写大字时需要注意笔画的特点和变化,以及用笔的力度、速度、角度和方向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用笔技巧和书法水平。
书法入门教程:标准的握笔方法和握笔姿势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磨练自己的性格和心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学习书法所需的标准的握笔方法和握笔姿势。
一、握笔位置
在握笔时,应该将笔杆靠在食指指根处,而不是靠在虎口处。
这样可以保证手指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控制笔锋。
二、拇指和食指
拇指和食指是主要的用力点,应该轻轻夹住笔杆,同时保持一定的松弛度,以便于灵活控制笔锋。
在书写过程中,拇指和食指应该始终保持一定的接触面积,以保持稳定。
三、无名指和小指
无名指和小指主要起到支撑作用,应该自然地贴合在纸面上,以保持稳定。
在书写过程中,无名指和小指应该随着笔画的走向相应地进行调整,以保持平衡。
四、笔尖与纸面的角度
在书写过程中,笔尖与纸面的角度应该保持在30-60度之间。
如果角度过大,容易造成笔画僵硬不自然;如果角度过小,则容易造成笔画过于轻浮。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笔画和书写风格进行调整。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手腕要放松:在书写过程中,手腕应该保持放松状态,不要过于紧张或僵硬。
这样可以保证笔画流畅自然。
2. 不要用手指夹住笔杆:在书写过程中,不要用手指夹住笔杆,这样容易造成手指疲劳和不适。
应该让手指自然地贴合在纸面上。
3. 注意笔画的力度和速度:在书写过程中,力度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需要根据笔画的需要调整力度和速度,以达到最佳的书写效果。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一、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指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称为中锋运笔,亦即接触纸面的笔毛的运动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相一致。
中锋运笔时,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运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笔画线条。
蔡邕《九势》中云:“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说的九势中锋运笔。
毛笔笔锋呈圆锥状,接触纸面时,其中部最厚,贮墨多,所书线条能给人一种立体感。
但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于排笔刷子一样的“扁笔”现象,这时虽然仍属“中锋”范围,但所书线条薄怯枯扁,缺乏“圆笔属纸”的那种圆润感。
因此,用笔的技巧就在于调节笔锋,使其恢复、保持圆锥体状态。
一旦笔毫已开又到无法调节时,就需要用“舔笔”的办法使其变圆。
由于中锋运笔能写出浑圆有力的线条,使其产生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
二、侧锋运笔侧锋运笔是指介于中锋与偏锋之间的运笔方法,这时接触纸面的笔毫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呈约45度左右的夹角。
这个夹角越小越接近中锋运笔;越大,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
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古今书法家均大量采用侧锋运笔。
因此,侧锋运笔仍是"合法"的运笔。
但是,历代书家仍主张以中锋运笔为主,侧锋运笔为辅。
当然,是否采用侧锋运笔与所书的字体及书风有一定的关系。
明丰坊在《书决》中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测也”。
不过,这亦仅大概而言。
清金农曾自创“漆书”,横画居然笔笔偏锋,扁如排刷,突破了书家只用中、侧锋运笔的禁区,并自创新貌,就是一个特例。
行草书运笔时用偏锋过渡,紧接着以中、侧锋相承,既可省去笔笔换锋的麻烦,又可以变换一下趣味。
笔画过于单一纯正反会显得单调。
三、露锋起收(一)露锋起笔。
所谓露锋起笔是指起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亦称为直下起笔、搭锋起笔。
1、摆笔。
在特大字的较长笔画中,为强调金石涩辣之味,可以在一横行笔时,增加上下移动。
在一竖行笔时增加左右摆动,但都应增加适当的提按顿挫。
2、退笔。
适用于中锋和侧锋,写大字较长的行笔可增加适当的退笔,能增加屋漏痕之感。
退笔的方法是在行笔中,笔锋适当提按,断断续续加入较小的倒退动作。
3、颤笔。
用摆笔、退笔的方法加在一起,动作减少即成。
4、跳笔。
写大字行、草,在一笔运行接近终了时,笔毫较干的情况下,可将笔杆略提,但不可离开纸面,使它产生一些飞白的砂笔,随后将笔沉下收住。
可以产生气势和变化,给人以内含的力量。
5、擦笔。
草书偶尔用之,为造成黑白轻重,虚实枯润节奏感,笔毫已干仍然要把已写的字或笔画写完,应把行笔的速度减慢,把压力加重,用干擦完成,收笔要停顿。
6、旋笔。
在落笔、行笔、收笔的某一阶段,捻旋笔管,使笔画出现圆浑而有变化。
7、滚笔。
在一撇的行笔阶段,将笔锋略偏,按前进的方向反滚,使之增强磨擦,造成苍劲雄奇之感。
8、推笔。
如在写“散氏盘”铭文的“三”字时,为避免笔画雷同,中间一横是由右向左推出来的。
9、拖笔。
狂草的较长笔画中,为增加变化,在行笔中可偶尔变换笔锋,加入顺拖之卧笔,能产生砂毛之感。
10、槌笔。
松握笔杆以笔肚槌于纸上,方法象击鼓槌,干湿不定,狂草中之点或某些笔画的开头偶尔用之。
11、砸笔。
松握笔管,使笔杆有滑动感,将吸饱墨的笔头,用力掷砸在落笔的部位,不可让笔杆脱出五指,使墨花略有绽射,然后行笔,写狂草书中偶尔用之。
12、揉笔。
在写特大字时,为增强较长笔画的变化和金石味,并突出结构部分,在运笔过程中将笔锋微微揉动,如不规则地转圈,并加上提按顿挫,能使骨力透彻。
13、拨笔。
写碑体时,为强调内圆外方和体现碑版剥蚀残缺感,可使笔锋外露,在行笔时卧笔提按。
书法练笔的技法书法练笔的技法是能够增强笔功,提高书写水平的方法。
学习书法练笔技法不仅可以让我们在书法技巧上得到提升,更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毅力精神。
今天我们来分享学习书法练笔的技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用笔练习用笔练习是书法基本训练。
适当练习可以增强手部协调性和笔画的稳定性。
首先可以利用毛笔或钢笔,练习书写一些基础字形,如草书、行书、楷书等。
为了让笔画更加稳定,可以选择一个字为基础,反复书写。
二、用线练习用线练习是用笔练习的基础。
首先在练习用笔的基础上,练习将笔画串起来,形成线条。
刚开始可以选择笔画较少的字,反复练习,熟练之后再选择笔画较多的字练习。
最后形成一些书法练字本。
三、用墨练习用墨练习是承上启下的过程。
首先使用毛笔或钢笔与磨墨,练习调墨调水。
随后练习涂墨,模仿手模样本的字迹,练习辨认正楷、行书、草书等书法字体。
最后可以尝试自己书写,自己设计字体,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四、用色练习用色练习是提高书法审美精神的关键。
不同墨色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可以在练字时尝试使用淡墨、浓墨、沙发黑等墨色,选择适合的墨色搭配,使字体更加美观。
五、用空间练习书法练习不仅局限于平面。
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空间中练习,比如,门、窗、梁等开裂的墙面。
这样可以更好地借助自然环境,感受书法带来的美感效果。
六、用技法练习书法中还有许多独特的技法,如连环钩、穿线、点画等。
选择一种或几种技法,反复练习,使自己熟悉掌握这些技法,并可以在书写过程中加以运用。
七、用作品鉴赏学习书法作品是丰富的书法资源。
可以通过书法展览、书法大师传世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让自己不断提高审美水准,开拓眼界,掌握更多的书法技法和特点。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书法练笔技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书法水平,加强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书法运笔技巧口诀教程
书法运笔技巧口诀教程:
横平竖直,撇捺有致。
——这个口诀强调书写时要注意横线和竖线的平直,撇和捺的顺畅有力。
点画相连,造型自然。
——这个口诀指导书写时要遵循点画相连的原则,以创造自然流畅的字形。
用笔轻重不同,意境立体不同。
——这个口诀提醒我们在书写中注意用笔的轻重变化,以营造丰富的艺术效果。
以柔克刚,变化多样。
——这个口诀表明运笔技巧应该灵活多变,通过掌握不同用笔手法来达到丰富的效果。
墨色浓淡,层次分明。
——这个口诀强调墨色的浓淡变化对于书法作品的层次感很重要。
快中求稳,慢中见神。
——这个口诀提示我们在快速书写时仍要保持稳定,而慢练则能看到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这些口诀教程只是书法运笔技巧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技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体验。
书法有法孙晓云著1、以右手经典执笔有规律地来回转动毛笔,令笔画纵横自如的方法,即是“笔法”。
运用这种笔法,即是“用笔”,用笔法写成的字才是“书法”。
2、较大的笔只泡开笔尖用。
3、今人以“提按”的用力轻重造成笔画的粗细,而古人则以转笔的“取势”发力轻重造成笔画的粗细。
今人是不转笔,以目取形;古人是转笔,以势取形。
4、转笔不等到势尽,就开始再次转笔衔接下一个字。
5、“快马入阵”指指马蹄在阵之外就飞奔起来,是由空中“入阵”。
于笔法,意为在笔人纸之先,就已快速转笔发力,不是在接触纸之后才发力,衔接下一笔而“再生笔意”的“衔接”往往在空中形成,留在纸面的笔迹是“意尽”而不“再生”的。
6、孙过庭《书谱》之所以“点画狼籍”,就是因为“芒角”、“衔接”处处皆是。
说白了,就是将转笔的机枢与技巧尽量留在纸上,使笔法暴露无遗。
至于“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可以在前面解释“向背”的用笔处得到答案。
不外乎是讲转笔的“取势”,具体是指在起笔时的转笔发力。
只要基于转笔发力,其结果必然如此。
譬如人要右转,全身之力必先迅速向左,才可发力;要向上抛物,必先向下使劲;要出拳,必先收拳。
这是最简单的发力常识,只是总被忽视罢了。
如今,为初学者印的楷书字帖中,大都有楷书“规范”笔画的“说明图”,笔画空心双钩,按照今人理解的“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的写法,逐步于内填墨,实在是荒谬。
7、古人在书论中,常用“内擫”和“外拓”来形容笔法。
“擫”,前面已说过,是呈“擫笛”、“擫脉”状,右转笔时,掌心向内,食、中、无名指指尖分别用力,即是“内擫”。
“外拓”刚好相反,“拓”大指压笔杆,呈“押”状,指左转的用笔。
“内擫”和“外拓”是形容手的动作的连续状态,而绝非是字具体的笔画状态,然而,却间接自然地体现了笔画的状态。
如:向上仰的“横”,就是“外拓”用笔,左转;相反,向下伏的“横”就是“内擫”用笔,右转。
“捺”亦如此。
如:草书的“花”是“外拓”,左转笔,但在一点上右转还原;草书的“王”是“内擫”,右转笔,王羲之习惯在最后一画左转还原“外拓”。
行书书法十二技巧行书是中国书法中一种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书写方式,以其豪迈、简练、遒劲、磅礴而著名。
下面是行书书法的十二个技巧,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参考。
一、笔画结构行书笔画结构有力,每个笔画的厚度、挺拔度要一致,起笔、落笔、按笔方向要准确。
二、笔画速度行书书法速度快,行云流水,所以练习时应多注意与慢书的区别,速度要快、笔画要粗,但千万不要过度。
三、气韵生动行书书法常常追求一种气韵生动、粗细相参,形体灵动,威严壮美的艺术效果。
四、结体注意行书的结体很关键,一定要仔细,尤其是结笔要点,如不慎疏忽,笔画就会出现断笔、翻笔等错误。
五、笔画张韵行书书法的笔画要张韵、跃动感强,体现一种动感、生机勃发的气息。
六、用笔特点行书的用笔特点在于筋骨、苍劲有力,过渡自然,纵横相连,构成快意的光华。
七、符号表现行书书法最独特的一点是符号的表现,如拐弯笔的钩画、挂钩式的首末筆,寓意深厚。
八、运笔变化行书书法的笔画要有变化和层次感,如断筆补筆、去补补补,补笔变动,就是凭借自身经验和韵律感进行的变化。
九、章法布局行书书法的章法布局也颇具特色,不同的章法有不同的布局方式,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十、避波扬帆行书书法非常注重整体的审美,要做到避波扬帆,在笔触上不卡顿,保持顺畅的气流。
十一、刚柔相济行书书法的笔画在用笔上要有一种刚柔相济的味道,柔中带刚,刚中有柔,通过这种刚柔相济的笔法技巧,达到顺畅、快乐、自如的艺术境界。
十二、气象万千行书书法是一种非常富有个性和气韵的书写方式,不同的书法大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书,都有其独特的气象万千,让人叹为观止。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逆锋起笔:书法中的基本技巧
2.藏而不露:书法中的美学观念
3.中锋用笔:书法中的重要原则
正文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
在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中,有一些基本的技巧和原则是必须要掌握的,比如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和中锋用笔。
首先,逆锋起笔是书法中的一个基本技巧。
逆锋,就是指在书写时,笔锋先逆着纸面滑动,然后再顺笔势展开。
这种起笔方法可以使笔锋在纸面上留下一种特殊的痕迹,增加字的韵味。
同时,逆锋起笔也是一种很好的控笔方法,可以帮助书写者更好地掌握笔锋,提高书写的稳定性。
其次,藏而不露是书法中的一种美学观念。
它强调的是书法作品中的内涵和深度,而不是表面的华丽和炫耀。
在书法中,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情感,书写者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将这些内涵和情感深深地隐藏在字里行间,让观者去品味和感受。
最后,中锋用笔是书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中锋,就是指在书写时,笔锋始终保持在笔划的中央。
这种用笔方法可以使笔划更加饱满和有力,增加字的韵味和艺术感。
同时,中锋用笔也是一种很好的控笔方法,可以帮助书写者更好地掌握笔锋,提高书写的质量。
总的来说,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和中锋用笔是书法中的基本技巧和重要原则,它们对于书法的学习和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1页共1页。
书法五势十三式
"书法五势十三式"是书法中的重要术语,指的是书法中需要注
意的五种运笔的手势和十三种不同的书写技巧。
五势:
1. 点势:用笔尖有力地点出字的转折点。
2. 按势:用笔锋轻轻按压字体的下沉处。
3. 撇势:用笔锋呈弧形从上到下划出向左上方的一笔。
4. 捺势:用笔锋呈弧形从上到下划出向右上方的一笔。
5. 提势:用笔锋呈弧形从下往上一挑,在字梢处标出反复。
十三式:
1. 横:指横行的线条,用笔锋由粗到细,呈弧形刻意挑起。
2. 竖:指竖行的线条,用笔锋由粗到细,呈直线向上描出。
3. 捺:指向右上斜的线条,用笔锋由粗到细,呈直线稍稍向上划过。
4. 撇:指向左上斜的线条,用笔锋由粗到细,呈直线稍稍向上划过。
5. 起:指字体起笔的装饰性技巧,用笔锋呈V字形点起。
6. 提:指字体结尾时的装饰性技巧,用笔锋呈弧形从下往上一挑。
7. 手:指书写时手部的姿势和手腕的动作,包括领指、托指、夹指等。
8. 腕:指书写时掌与手腕的协调动作,包括上提、下压、左右转动等。
9. 臂:指书写时手臂的协调动作,包括握笔、挥臂、运力等。
10. 骨:指书写时身体的协调动作,包括端坐、抬背、定势等。
11. 意:指书写时的心态和意境,不仅体现在书写技巧上,更体现在书写情感和内涵上。
12. 空:指书写时的版面布局和留白,要注意气氛统一、空间分配、留白合理。
13. 力:指用笔时的用力情况,包括疏密有致、虚实相宜、款款有力等。
书法运笔十三法书法,涂墨成点,引点成画,积画以成字,积字以成章。
莫非都是由点画错综组织而来。
故乡、学书应先习点画。
习点画时,首先的问题是如何运笔?怎样使点画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有象有变化?怎样才能准确体现?这要从毛笔的运动上来分析。
我们看一下:在实际行笔时,往往有两个方向的运动,一是横向,即笔锋就纸面后前后左右的运动,作用在涂墨成形;二为纵向,即笔锋与纸面垂直方向的高低运动,其作用在于渡墨与纸。
在我们运笔时,纵横交错,同时运动,还要用心、眼、手,相互配合而成点画。
这其中,会形成很多种笔锋的运动状态。
综述如下:(一)落笔:笔刚着纸,谓之“落”。
是笔将动未动,运笔之始。
(二)顿笔:笔抵纸,力注毫端,水墨下注。
其势如锥钉地,唯恐不深,但不可过重。
重则点画肥滞。
(三)蹲笔:如顿但不重按。
蹲时,墨下如蜻蜓点水。
在着力与不着力之间。
(四)提笔:拔笔高起即提。
顿笔、蹲笔之后,均需提笔。
提则墨由毫入纸。
其势如大鹏奋飞,离地初翔。
但不可过高。
过高则点画轻飘。
(五)过笔:提笔后直道而行。
不曲不折谓之过。
或曰走笔。
其势如箭离弦,贵于迅疾。
(六)挫笔:顿笔后略提笔,使笔锋略转动,微离顿处,谓之挫。
多用于笔画转折、变换方向时。
其势如错齿磨牙。
需掌握分寸。
过则脱节。
不及则牵拘。
(七)折笔:笔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谓之折。
折笔要藏头。
其势如曲指成拳,自然圆劲。
(八)抢笔:笔锋不落纸,盘空作折势,谓之抢。
其势如抽鞭作响。
折笔实而抢笔虚;折笔重而抢笔轻。
(九)回笔:笔驻,挫而复返,谓之回笔。
(十)衄笔:笔锋去而逆返,谓之衄笔。
其势如蜗牛入壳,缩而不折,与回笔不同。
(十一)转笔:笔锋回旋谓之转笔。
折必先转,始能不露棱角。
其势如循规作圆,斂而不放。
(十二)纵笔:笔锋且过且提,去而不返,谓之纵笔。
其势如纵鸟出笼,凡点画止处,露锋不藏者,皆纵笔。
(十三)驻笔:不提不顿,不转不过,笔锋着纸,停以取势,谓之驻笔。
势如驻马四顾。
硬笔书法书写技巧及规律
硬笔书法是指用硬笔进行的书写艺术,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
下面是硬笔书法的一些技巧及规律:
1. 笔法精细:硬笔书写需要掌握用笔的力度和角度,要使笔画精细、清晰,提笔落笔要准确。
2. 线条流畅:硬笔书写的线条要求流畅,要有起笔、中笔、落笔的过程,力度变化要适宜。
3. 字形准确:硬笔书法注重字形的准确性,要求每个笔画的形状、长度都能符合规范,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4. 结构合理:硬笔书法的字体结构要合理,牢固地掌握字形的起落关系,要注意字形的整体均衡和谐。
5. 用墨恰当:硬笔书写要注意墨的湿度和颜色的均匀,墨太干会导致字迹不流畅,墨太湿则会模糊不清。
6. 用纸精细:硬笔书写要使用适合的纸张,纸要光滑、坚韧,能承受写字时的压力,避免纸张起毛或渗墨。
7. 勤加练习:硬笔书法需要长期坚持的练习,通过不断的写字和模仿,提高笔墨技巧和字体功底。
总之,硬笔书法的书写技巧和规律主要包括笔法精细、线条流
畅、字形准确、结构合理、用墨恰当、用纸精细以及勤加练习。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炼,可以提升硬笔书法的书写水平。
硬笔书法章法技巧
1. 顺序清晰:在写字之前,要先设计好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尤其是复杂的字,以免漏划笔画、笔画错位等问题。
2. 结构稳健:硬笔书法的字体结构要具有稳健、整齐、均衡的特点,要注意笔画之间的间隔和相互关系,不可叠底、连头、缀首。
3. 笔画劲健:硬笔书法要求笔画粗细相间、劲健有力,要保持笔画的精神力度,使字体具有节奏感和生命力。
4. 用笔深浅:写字时要注意用笔深浅的变化,可以通过用力加压或调整书写角度来实现,使字体有立体感。
5. 搭配大小:在写字时要注意搭配字母大小,可以根据字形的结构和需要来进行调整,使字体整体协调和谐。
6. 处理线条:在写字时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转折和连接,要保持线条的流畅自然,不断推敲,使字形更加完美。
7. 面面俱到:写完一遍之后需要仔细审查,检查每个字的结构、笔画、字间距等等是否合理,修正不规则之处,使字体更加规范。
写书法十大技巧
1、顿笔,或谓顿锋。
指笔力下按的动作,按的力度要大于蹲、驻,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
”
2、摧锋,《玉堂禁经》云:“顿笔,摧锋骤衄是也,则努法下脚用之。
”摧锋,指笔势之迅猛也。
3、挫锋,亦称挫笔。
指运笔中突然停顿以改变方向的动作,一般至转角或趯处。
先顿,然后笔锋略提,使笔转动,从而改变方向。
4、挨锋,《玉堂禁经》云:“挫笔,挨锋捷尽是也,下三点皆用之。
”挨锋即指滞留笔锋。
5、驭锋,《玉堂禁经》云:“驭锋,直接是也,有点连物则名暗筑,“目”“其”是也”,驭锋既乘笔势向前突破。
6、蹲锋,《玉堂禁经》云:“蹲锋,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
”此为用笔垂直方向的动作,如顿,但下按的力度较顿为轻。
7、足存锋,《玉堂禁经》云:“驻笔下衄是也。
”此之谓留驻笔锋向下衄挫,这是趯笔前的准备动作,足存锋以积蓄笔势,然后趯笔才有力。
8、衄锋,《玉堂禁经》云:“衄锋,住锋暗挼是也,烈火用之。
”指笔既下行又往上,然而又不同于回锋,回锋用转,衄锋用逆。
9、驻锋,即住笔,然而并非停笔不动,而在于暗地揉搓。
10、趯锋,《玉堂禁经》云:“趯锋,紧御涩进,如锥画石是也。
”趯锋即趯,多用于钧画的写法,钧是连接竖画的笔画。
竖画下行准备
出钩时先往后顿,挫笔后衄笔向右上折,然后向左快速钩出。
书法写字技巧书法写字技巧书法,是中华文化千年传承的瑰宝,也是美好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毛笔书法,尤其是楷书、草书,自古以来备受推崇,受到广泛关注。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好的毛笔字呢?以下是一些书法写字技巧分享。
一、笔的握法写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笔的握法。
握笔的要领是,笔握在“三分之二”的地方,掌握取舍时间。
同时,需要保证手指间的协调配合。
中指、食指、拇指夹笔的力度和角度要相协调。
轻轻松松地握住毛笔,用自己的节奏书写,会让书写更加流畅、自然。
二、字形结构书法中的字形结构,是书写过程的基础。
字形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应该保持平衡。
横平竖直的线条在书写时要尽量一气呵成,不要断断续续。
同时,要在有规律的情况下调整好每一笔的长短,力度大小,以达到字整体的美观和协调。
三、用笔技巧毛笔书写最具有特色的就是用笔技巧。
润笔、点尖、虚实、扬抑、破折、重叠等技巧,对字形的丰富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以使字形更加清晰、立体、灵动。
四、用墨技巧用墨技巧是书写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书写之前,需要先将笔沾上墨汁,然后在墨砚中润几次,调整好墨汁的浓稠程度。
书写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好笔墨间的比例,尤其是眼前处墨不足或墨过多时,要适时调整笔墨的分配,以达到书写流畅、书体饱满的效果。
五、练字方法提高写字的能力,必须要有不断地练字实践。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书法大师作为学习样板,认真模仿其字体特点。
在练习时,可以从用笔、字形结构、用墨等方面开始,注意细节,不断反复,将每一个细节都全面有问地掌握。
总之,书法写字技巧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和时间的积累。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掌握,我们可以让自己的书法技术更上一层楼,更好地展现书写的魅力和思维的艺术。
书法用笔的13个技巧
1、摆笔。
在特大字的较长笔画中,为强调金石涩辣之味,可以在一横行笔时,增加上下移动。
在一竖行笔时增加左右摆动,但都应增加适当的提按顿挫。
2、退笔。
适用于中锋和侧锋,写大字较长的行笔可增加适当的退笔,能增加屋漏痕之感。
退笔的方法是在行笔中,笔锋适当提按,断断续续加入较小的倒退动作。
3、颤笔。
用摆笔、退笔的方法加在一起,动作减少即成。
4、跳笔。
写大字行、草,在一笔运行接近终了时,笔毫较干的情况下,可将笔杆略提,但不可离开纸面,使它产生一些飞白的砂笔,随后将笔沉下收住。
可以产生气势和变化,给人以内含的力量。
5、擦笔。
草书偶尔用之,为造成黑白轻重,虚实枯润节奏感,笔毫已干仍然要把已写的字或笔画写完,应把行笔的速度减慢,把压力加重,用干擦完成,收笔要停顿。
6、旋笔。
在落笔、行笔、收笔的某一阶段,捻旋笔管,使笔画出现圆浑而有变化。
7、滚笔。
在一撇的行笔阶段,将笔锋略偏,按前进的方向反滚,使之增强磨擦,造成苍劲雄奇之感。
8、推笔。
如在写“散氏盘”铭文的“三”字时,为避免笔画雷同,中间一横是由右向左推出来的。
9、拖笔。
狂草的较长笔画中,为增加变化,在行笔中可偶尔变换笔锋,加入顺拖之卧笔,能产生砂毛之感。
10、槌笔。
松握笔杆以笔肚槌于纸上,方法象击鼓槌,干湿不定,狂草中之点或某些笔画的开头偶尔用之。
11、砸笔。
松握笔管,使笔杆有滑动感,将吸饱墨的笔头,用力掷砸在落笔的部位,不可让笔杆脱出五指,使墨花略有绽射,然后行笔,写狂草书中偶尔用之。
12、揉笔。
在写特大字时,为增强较长笔画的变化和金石味,并突出结构部分,在运笔过程中将笔锋微微揉动,如不规则地转圈,并加上提按顿挫,能使骨力透彻。
13、拨笔。
写碑体时,为强调内圆外方和体现碑版剥蚀残缺感,可使笔锋外露,在行笔时卧笔提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