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
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治疗区域:在进行放射治疗前,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定癌症的位置和范围,以确定治疗区域。
治疗区域包括肿瘤灶、可能存在转移的淋巴结区域等。
2. 确定剂量和分数:放射治疗的剂量是指在治疗区域内放射线的能量和数量,剂量的大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剂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治疗的副作用。
分数是指将总剂量分成多次分别进行放射治疗的次数。
分数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类型和位置等多方面因素。
3. 选择合适的放射线:放射治疗可用的放射线种类很多,包括X射线、γ射线、质子和中子等。
选择合适的放射线需要考虑到治疗的目的、治疗区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4. 保护正常组织:放射治疗除了能杀死癌细胞外,也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因此,在进行放射治疗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尽可能减少正常组织的剂量、选用更加精确的放射技术等,以保护正常组织。
5. 进行监测和评估:放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
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上是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治疗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学第一章绪论1、放射治疗概念及目的概念:是以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知识为基础,借助于放射线的电离辐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一项技术。
目的:在给予肿瘤精确治疗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这样既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又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根本目的:(1)、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2)、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地结构和功能:(3)、提高病患地长期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
2、近距离与远距离照射近距离照射:也称内照射,指放射源密闭后直接置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天然间隙内进行照射。
主要照射方式包括腔内照射、组织间照射、伏贴照射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远距离照射:也叫做体外照射,就是放射源距离人体外一定的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分。
根据放射源到治疗照射部位距离的不同,分为。
SSD—要求放射源到患者皮肤表面的距离为100cm。
SAD—要求放射源到患者肿瘤中心的距离为100cm。
其中旋转照射(ROT)为SAD的特例。
3、放射治疗的作用P4—将恶性肿瘤细胞的数目减少到可获得永久局部肿瘤控制的水平,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
—提高预防性放射性治疗的局部控制率。
4)、非恶性疾病的放射治疗—非恶性疾病或“良性”疾病可通过射线照射成功治疗。
第二章放射治疗设备1、X线模拟定位机功能结构及与治疗机的区别功能结构:由X线发生装置、成像系统、其他辅助装置构成。
结构上分为固定机座、旋转机架、机头、影像接触装置、治疗床、操作台等构成。
与治疗机的区别:X线模拟定位机可用于二维常规放疗定位2、CT模拟定位机结构及与诊断CT机的区别三大部分:CT扫描机、外置激光定位系统、模拟定位软件与诊断床的区别:扫描床是否为平板床补充:MR模拟定位机与诊断用定位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扫描线圈3、医用直线加速器结构及功能结构加速系统:电子枪、加速管、微波功率源、微波传输系统、脉冲调制系统、真空系统、恒温水冷系统等束流系统:偏转磁铁、靶、初级准直器、均整器和散射箔、监测电离室、二级准直器等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治疗床、其它附属系统等加速管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核心部分4、Co60半影问题几何半影,可通过减少源的尺寸和延长源到准直器的距离解决。
简述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一、引言肿瘤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无创、精准、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但放射治疗也有其副作用和风险,因此在进行放疗前需要明确治疗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
二、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1. 确定适宜的患者和适应证放射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肿瘤类型、分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常见的适应证包括早期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2. 选择合适的辐射源和辐射剂量不同类型的肿瘤需要不同种类和剂量的辐射,因此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辐射源(如X线、γ线等)和辐射剂量。
同时还需考虑到周围正常组织对辐射的耐受性。
3.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肿瘤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该方案应考虑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患者身体情况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精准定位和照射放射治疗需要精准定位和照射,以确保辐射能够准确地覆盖到肿瘤组织,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和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等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和照射。
5. 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在进行放射治疗期间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同时还需进行长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转移。
6. 综合治疗肿瘤放射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化学治疗等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不同治疗手段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肿瘤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三、结论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在进行放射治疗前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
同时还需与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认识肿瘤放射治疗学是一门研究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高能放射线对肿瘤进行精确照射,以达到破坏肿瘤细胞的目的。
肿瘤放射治疗学在肿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杀伤作用。
放射线可以通过高能粒子的作用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其生长和分裂。
同时,放射线还可以诱导细胞产生一系列损伤信号,导致细胞凋亡或无法继续分裂。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方法主要有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是将放射源放置在肿瘤周围,通过射线束的照射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肿瘤类型,并且可以精确控制放射剂量和照射方向,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内部放射治疗则是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内部或近旁的组织中,通过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来杀伤肿瘤细胞。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肿瘤类型,如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也可以与手术、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放射治疗学可以用于早期肿瘤的治疗,也可以用于晚期肿瘤的控制和缓解症状。
它不仅可以用于实体瘤的治疗,还可以用于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如淋巴瘤和白血病等。
在进行肿瘤放射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确定放疗的剂量、照射方向和照射次数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剂量的计算,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肿瘤放射治疗的剂量和照射方向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它们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
例如,强调精准度的调强放疗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照射肿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同时,放疗计划系统的发展也使得治疗计划的制定更加方便和快捷。
肿瘤放射治疗概述放射治疗是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
现代治疗肿瘤强调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即手术、放疗和化疗,根据患者病种、病理及分期的差异,三种治疗方法配合治疗;以及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及个体差异制定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
一、放射治疗定义:放射疗法是用X线,Y线、电子线等放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由于放射线的生物学作用,能最大量的杀伤癌组织,破坏癌组织,使其缩小。
其原理是依据大量的放射线所带的能量可破坏细胞的染色体,使细胞生长停止。
放射治疗最常作为直接或辅助治疗癌症的方式。
二、适应证:放疗已是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在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中,需用放射治疗的在70%以上,有部分肿瘤以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即可达治愈,如:口咽、舌根、扁桃体癌的放疗治愈在37%- 53%上颌窦、鼻腔筛窦癌38%^ 40%早期的舌癌、鼻咽和宫颈癌86%- 94%美国癌症协会最新统计,I期鼻咽癌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已达100%;另外食管癌联合化疗,早期80嚇口中晚期在8%- 16%国外的早期直肠、喉癌80%- 97%等,放疗在肿瘤治疗上是有重要价值的。
三、目前国内常用放疗方式:1、普通外照射;2、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调强适形放射治疗;4、腔内放射治疗;5、“ X刀”、“丫刀”放射治疗。
四、放疗副反应:因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故引起的副反应也以局部反应为主,例如咽喉部放疗会引起喉头急性水肿;盆腔放疗会引起腹泻, 局部皮肤反应;头部放疗会有脱发现象,一般放疗结束后2〜3个月会长出新发。
放疗期间还会有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等不适,需加强营养。
五、放疗时间安排:放射治疗一个疗程所需的时间取决于肿瘤的性质、病变的早晚、治疗的目的、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需要4〜 6 周。
每位患者每天做一次放疗。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放疗,星期六、星期日休息。
放射医学的肿瘤放射治疗放射医学的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或颗粒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来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本文将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进行详细讨论。
一、定义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照射治疗肿瘤的方法,可以通过杀死肿瘤细胞、减小肿瘤体积、缓解疼痛等途径,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二、原理肿瘤放射治疗的原理在于,放射线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死亡。
具体而言,放射线会在肿瘤组织中产生电离作用,释放大量能量,破坏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使其无法继续生长和分裂。
三、分类根据放射线的种类和来源,肿瘤放射治疗可以分为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两种类型。
1. 外部放射治疗外部放射治疗是指使用外部放射线源照射肿瘤部位。
常见的外部放射治疗包括:(1)常规放射治疗:使用线性加速器等设备产生的高能X射线或γ射线照射肿瘤。
(2)调强放射治疗(IMRT):通过多个束流和剂量分解,精确地照射肿瘤,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3)调强质子治疗:使用质子束照射肿瘤,具有较好的剂量分布和较小的侧向散射。
2. 内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是指在肿瘤组织内放置放射性源,直接破坏肿瘤细胞。
常见的内部放射治疗包括:(1)近距放射源治疗:通过将放射源植入至肿瘤或近距离接触肿瘤,释放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
(2)系统放射治疗: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使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肿瘤组织,释放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
四、应用肿瘤放射治疗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癌症治疗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局部治疗对于早期肿瘤,放射治疗可以用于局部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它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也可以与手术和化疗相结合。
2. 辅助治疗对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它可以杀死手术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 术前放疗在手术之前进行放射治疗,可以使肿瘤缩小,方便手术操作,并减少手术风险。
肿瘤放射治疗学
肿瘤放射治疗学是一门研究使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学科。
它涵盖了放疗的各个方面,包括放射治疗的原理、技术、
设备、剂量计算和治疗计划等。
肿瘤放射治疗学旨在通过
使用高能量的电离辐射,如X射线或γ射线,来杀死或抑
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或完全消除肿瘤的体积,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放疗可以作
为单独的治疗方法,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和化疗,结合使用。
在肿瘤放射治疗学中,放疗计划师使用计算机和成像技术,如CT扫描和MRI,确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他们将在肿瘤区域内投放辐射,并确保辐射药剂准确传递到肿瘤区域,同
时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放疗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和传递给肿瘤区域,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同时,放疗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传统的外照射和内照射技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治疗效果。
总之,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学科,为治疗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
B
C
D、肺癌
E、肝癌
3.
A
B
C
D
E
4.
A
B
C
D
E
5.
A、1/3
B、1/3
C、1/3
D、1/4
E、1/5
6.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
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
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
4.
5.
6.60-70Gy,
7.
8.
9.
10.
简答题
1.
要均匀;
2.
答:
50-60Gy/
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
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好能采取与热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
3.放射治疗有哪些主要全身反应?
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
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
其它系统:疲乏、头痛、眩晕。
4.什么要采用分次照射的方法治疗肿瘤?(6.2.4)
答:应用分次照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消灭肿瘤、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5.分次照射中的4个“R”分别代表什么?(
6.3.4)
答:①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②周期内细胞时相的再分布或重新安排(redistribution or reassortment of cells in crcle);③组织的再群体化(组织通过存活细胞分裂而达到再群体化,
(repopulation of the tissue by division of surviving cells);④乏氧细胞的再氧合(reoxygenation of hypoxic cells)。
论述题
1.根据放射敏感性的不同,可将肿瘤分为哪三类?(6.
2.1)
答:(1)放疗效果最好的肿瘤(即放射敏感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鼻咽癌、视网膜细胞瘤等。
(2)放疗有效的肿瘤(即中度敏感肿瘤):如皮肤癌、宫颈癌、食管癌、唇癌、舌癌、喉癌、
肺癌、乳腺癌、脑肿瘤等。
(3)放疗效果差的肿瘤(即放射不敏感肿瘤):如骨肉瘤、纤维肉瘤、黑色素瘤等。
2.什么是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愈性?两者有无联系?(6.2.3)
答:放射治疗的应用立足于选择性的杀灭肿瘤细胞而尽可能的给予周围的正常组织的最小的损伤。
相反,然而治
3.
答:1
一2
除,
3
4
4.
答:1
骨肉瘤等单纯放疗几乎无效。
2)肿瘤的分化程度:同一类肿瘤由于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效果各异,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度越差,但并不意味着后果不好。
因为分化差的肿瘤虽对放射敏感,但其恶性程度大,容易复发或扩散,远期效果不好。
3)肿瘤分期:肿瘤早期患者多数一般情况好、瘤体小、血液供应好、乏氧细胞少,肿瘤容易控制。
肿瘤晚期多数患者一般情况差、瘤体大,乏氧细胞多而且常出现坏死或合并感染,如已出现远处转移则愈后更差。
4)以往治疗的影响:在瘢痕的基础上生长的癌,血运差,影响放射敏感性。
近期曾用过化疗,影响造血机能,不易给到足够的放疗剂量。
曾用过放疗部位复发或转移来的新病灶,由于肿瘤组织结构变异和局部纤维组织增多,血液供应差,放疗效果亦差。
5)肿瘤的类型;外生型较内生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菜花型效果明显。
溃疡型效果不好、浸润型更差。
6)肿瘤部位:不同部位的同类肿瘤放射治疗效果不同,这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力相关。
以鳞癌为例,生长于子宫颈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敏感的直肠、膀胱;生长于食管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敏感的肺、脊髓,皆不易给到较大剂量,而生长在皮肤上的鳞癌部位表浅,易定位,影响正常组织少,易达到足够剂量,所以治疗效果满意。
7)瘤床:瘤床即包绕肿瘤生长的根部组织。
瘤床组织松软者,血液供应丰富,疗效较好,如扁桃体癌。
瘤床组织硬固,血液供应差,疗效差、如疤痕癌。
8)年龄;患者年龄小整个机体能力旺盛,所患的肿瘤对射线也相对敏感,但年幼者肿瘤蔓延机会多,近期疗效虽好而远期效果差。
9)营养差与贫血:这些患者对射线耐受性差,放射反应重,影响放疗顺利进行。
更重要的是肿
10
11
5.
6.)
1.
2
3
4
5.
6
7.
答:1.早期反应:钴-60或高能X线照射的表皮量低,只出现色素沉着、毛囊扩张、脱发等放射性干性皮肤反应。
常规X线或电子线照射的反应较重,剂量在30-40Gy左右即可出现湿性皮肤反应(表皮浮起、水泡、溃破)。
湿性反应时应停止放疗,保持射野内皮肤干燥洁净,外用抗炎药物以预防合并感染,忌用酒精、碘酒、红汞、胶布、膏药等,轻者7-10天,重者2-3周可完全愈合,但可能留有瘢痕。
2.晚期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改变因放射物理条件,照射面积、时间剂量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不同,并发症的程度亦各异。
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并发症出现较晚,表现为照射区皮肤,特别是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的纤维化,挛缩,进而缺血、坏死.可引起放射性溃疡,但少见。
如果发生,则治疗非常困难。
因此,重要的在于预防;要选择合适的放射线,正确掌握时间剂量因素,照射范围要适当,及时调整照射野,避免照射野重叠形成超量区。
注意保护照射区的皮肤,避免外伤及刺激。
对有过皮肤湿性反应并已形成放射花斑样瘢痕者要注意保护,避免一切理化刺激,一已有溃破应给予局部清洁、抗炎,增加营养。
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进行清创后加皮瓣移植手术。
8.试述放射性肺炎的概念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6.3.1)
答:1.概念: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
肺照射20Gy后即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照射30-40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
这种改变,所有受照射的肺都有,但大多数无症状。
此时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
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渐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实质纤维变,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
2.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1)有胸部接受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年老、体弱者,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放
(2)
(3)
(4)
纵隔向9.
X
l0mg
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