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数组、冒泡排序
- 格式:pptx
- 大小:15.33 MB
- 文档页数:94
数组排序c语言数组排序方法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多种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
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以及时间复杂度。
1. 冒泡排序(Bubble Sort):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重复地在相邻的元素之间进行比较和交换,将最大的元素逐渐“浮”到数组的尾部。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c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1; i++) {for (int j = 0; j < n-1-i; j++) {if (arr[j] > arr[j+1]) {交换相邻元素int temp = arr[j];arr[j] = arr[j+1];arr[j+1] = temp;}}}}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为数组长度。
2.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选择排序也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每次从未排序的部分中选取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c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1; i++) {int minIndex = i;for (int j = i+1; j < n; j++) {if (arr[j] < arr[minIndex]) {minIndex = j;}}将最小元素交换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int temp = arr[i];arr[i] = arr[minIndex];arr[minIndex] = temp;}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3.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选择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
冒泡排序c语言代码函数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
以下
是用C语言编写的冒泡排序函数:
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1; i++) {。
for (int j = 0; j < n-i-1; j++) {。
if (arr[j] > arr[j+1]) {。
// 交换 arr[j] 和 arr[j+1]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
}。
}。
}。
在这个函数中,我们使用了两层嵌套的循环。
外层循环控制需
要比较的轮数,内层循环用来进行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
如果发
现当前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进行交换操作,直到完成一轮比较。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元素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这个冒泡排序函数接受一个整数数组和数组长度作为参数,对
数组进行升序排序。
可以通过调用这个函数来对任意整数数组进行
排序。
冒泡排序 c 语言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
具体的C语言实现如下:c.#include <stdio.h>。
void swap(int xp, int yp) {。
int temp = xp;xp = yp;yp = temp;}。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
int i, j;for (i = 0; i < n-1; i++) {。
// Last i elements are already in place. for (j = 0; j < n-i-1; j++) {。
if (arr[j] > arr[j+1]) {。
swap(&arr[j], &arr[j+1]);}。
}。
}。
}。
int main() {。
int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int n = sizeof(arr)/sizeof(arr[0]);bubbleSort(arr, n);printf("Sorted array: \n");for (int i=0; i < n; i++) {。
printf("%d ", arr[i]);}。
return 0;}。
在这个C语言实现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swap函数,用于交换数组中两个元素的位置。
然后定义了一个bubbleSort函数,它通过嵌套的循环遍历数组并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最后在main函数中初始化一个数组,调用bubbleSort 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并打印排序后的结果。
这便是冒泡排序在C 语言中的实现方法。
冒泡法排序c语言代码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算法之一。
冒泡排序法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排序算法,它的主要思想是: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如果不符合顺序要求,则交换位置,这样一趟下来可以保证最大(小)的数排在最后一个位置,而剩下的数交换位置后能够重新排好序。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冒泡排序法。
首先,我们需要声明一个数组,用于存储要排序的数值,如下所示:int a[100];然后需要编写一个函数,用于实现冒泡排序,函数的参数是要排序的数组和数组中元素的数量,函数返回值为0。
函数的实现代码如下:int bubble_sort(int a[], int n){int i, j, temp;for(i = 0; i < n-1; i++) //外层循环,循环n-1次{for(j = 0; j < n-i-1; j++) //内层循环,循环n-i-1次{if(a[j] > a[j+1]) //如果相邻两个数乱序,则交换位置{temp = a[j];a[j] = a[j+1];a[j+1] = temp;}}}return 0; //返回0}让我们对上述的函数进行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三个整型变量i、j和temp,分别表示循环计数器、要交换的变量和交换过程中的临时变量。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两层循环。
外层循环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一直到倒数第二个元素,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同时检查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检查到了最后一个元素,那么就无法检查其后一个元素,会导致越界错误。
在内层循环中,我们需要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在函数的末尾,我们需要返回0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最后,我们需要编写主函数,从用户终端读入数据,并调用上述的冒泡排序函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排序。
主函数的代码如下:printf("请输入要排序的数的个数:\n");scanf("%d", &n);bubble_sort(a, n);printf("排序后的结果为:\n");for(i = 0; i < n; i++)printf("%d ", a[i]);以上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冒泡排序算法,可以对输入的数字进行排序。
c语言数组排序由大到小C语言数组排序由大到小在C语言中,数组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一系列相同类型的数据。
而对数组进行排序操作是程序设计中的常见需求之一。
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对数组进行排序,具体而言是由大到小的排序。
排序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排列的过程,可以按照升序或降序的方式进行。
而本文将以降序排序为例,即将数组中的元素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C语言中的排序算法。
常见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
在这里,我们将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降序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比较交换排序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将较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具体实现如下:```c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 - 1; i++)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 {if (arr[j] < arr[j + 1]) {int te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emp;}}}}```以上是冒泡排序算法的C语言实现。
其中,arr为待排序的数组,n 为数组的长度。
通过嵌套的for循环,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进行交换。
通过多次遍历,将最大的元素逐渐交换到数组的末尾,从而实现降序排序。
接下来,我们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来测试这个排序算法。
```c#include <stdio.h>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int main() {int arr[] = {9, 5, 7, 3, 1};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bubbleSort(arr, n);printf("排序后的数组:");for (int i = 0; i < n; i++) {printf("%d ", arr[i]);}return 0;}```在这个程序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包含5个整数的数组arr,并计算了数组的长度n。
c语言排序实验报告C语言排序实验报告引言: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操作,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C语言实现不同的排序算法,对比它们的性能和效率,并对排序算法的实现原理进行深入探讨。
一、实验背景排序算法是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重新排列的过程。
在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
这些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不同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2. 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组操作;3. 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和效率。
三、实验过程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通过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并交换位置来实现排序。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1; i++) {for (int j = 0; j < n-i-1; j++) {int temp = arr[j];arr[j] = arr[j+1];arr[j+1] = temp;}}}}```2.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每次从待排序的数据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1; i++) {int minIndex = i;for (int j = i+1; j < n; j++) {if (arr[j] < arr[minIndex]) {minIndex = j;}}int temp = arr[i];arr[minIndex] = temp;}}```3.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将待排序的数据插入到已排序序列的合适位置。
冒泡排序 c语言
冒泡排序是一种基本的排序方法,也是学习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础之一。
它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不断地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如果它们的顺序不对就交换它们的位置,直到所有的数都排好序为止。
在C语言中,冒泡排序的实现也很简单,可以通过两重循环来实现。
首先,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次数,一共需要进行n-1次排序,其中n是待排序数列的长度。
内层循环则负责比较和交换相邻的两个数,每次比较的范围都会缩小,因为每次排序都会将当前最大的数“沉”到数组的末尾。
下面是冒泡排序的C语言代码示例:
```c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n)
{
int i, j;
for (i = 0; i < n - 1; i++) {
for (j = 0; j < n - 1 - i;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
这段代码中,arr是待排序数组的指针,n是数组的长度。
函数首先定义了两个循环变量i和j,分别表示当前排序的次数和当前比较的位置。
在内层循环中,如果相邻的两个数的顺序不对,就交换它们的位置,直到整个数组都排好序为止。
冒泡排序虽然简单,但是效率比较低,时间复杂度为O(n^2),在处理大规模的数据时会比较慢。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地采用其他高效的排序算法,比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c语言冒泡排序函数冒泡排序是常用的一种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通过不断比较相邻的元素,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交换到正确的位置上。
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通过编写冒泡排序函数来实现对数组的排序。
冒泡排序的函数一般包括两个参数,一个是待排序的数组,另一个是数组的长度。
函数的实现过程如下:1. 首先,我们需要两个嵌套的循环,外层循环用来控制比较的轮数,内层循环用来比较相邻的元素。
2. 内层循环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或小),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 每一轮比较结束后,最后一个元素已经排好序,因此下一轮比较时可以不再考虑它。
4. 当所有的比较结束后,数组就被排好序了。
以下是C语言中冒泡排序函数的示例代码: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len){int i, j, temp;for (i = 0; i < len - 1; i++){for (j = 0; j < len - i - 1; j++){if (arr[j] > arr[j + 1]) // 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交换它们的位置{te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emp;}}}}在上面的代码中,arr[]表示待排序的数组,len表示数组的长度。
我们首先定义了三个变量i、j和temp,分别用来控制循环、比较相邻元素和交换元素位置。
在外层循环中,i表示比较的轮数,循环次数为len-1,因为最后一个元素已经排好序了;在内层循环中,j表示相邻元素的位置,循环次数为len-i-1,因为每轮比较后,最后一个元素已经排好序了,不需要再考虑它。
在比较相邻元素时,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这里我们用temp变量来存储交换时的中间值。
最终,当所有的比较结束后,数组就被排好序了。
在实际使用时,我们可以将上面的冒泡排序函数封装到一个独立的模块中,然后在需要排序的地方引入该模块即可。
C语言常用简单算法C语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支持各种算法的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简单算法,涵盖了排序、查找、递归等方面。
1. 冒泡排序(Bubble Sort):通过不断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将较大的元素逐步“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2.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每次从未排序的数组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数组的末尾。
3.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个部分,每次将未排序部分中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
4. 快速排序(Quick Sort):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成两部分,将小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左边,大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右边,然后递归地对两部分进行排序。
5. 归并排序(Merge Sort):将待排序数组递归地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排序,然后再将两个有序的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
6. 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对于有序数组,通过比较中间元素和目标值的大小,缩小查找范围,直到找到目标值或查找范围为空。
7. 线性查找(Linear Search):对于无序数组,逐个比较数组中的元素和目标值,直到找到目标值或遍历完整个数组。
8. 求阶乘(Factorial):使用递归方式或循环方式计算给定数字的阶乘。
9.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使用递归方式或循环方式生成斐波那契数列。
10. 汉诺塔(Tower of Hanoi):使用递归方式实现汉诺塔问题的解决,将一组盘子从一个柱子移动到另一个柱子。
11. 判断回文数(Palindrome):判断给定数字是否为回文数,即正序和倒序相同。
12.求最大公约数(GCD):使用辗转相除法或欧几里德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13.求最小公倍数(LCM):通过最大公约数求得最小公倍数。
14. 求质数(Prime Number):判断给定数是否为质数,即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
常用的c语言排序算法主要有三种即冒泡法排序、选择法排序、插入法排序。
一、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从第一个数开始,依次往后比较,在满足判断条件下进行交换。
代码实现(以降序排序为例)#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array[10] = { 6,9,7,8,5,3,4,0,1,2 };int temp;for (int i = 0; i < 10; i++){//循环次数for (int j = 0; j <10 - i-1; j++){if (array[j] < array[j+1]){//前面一个数比后面的数大时发生交换temp = array[j];array[j] = array[j+1];array[j + 1] = temp;}}} //打印数组for (int i = 0; i < 10; i++) printf("%2d", array[i]); return 0;}}二、选择排序以升序排序为例:就是在指定下标的数组元素往后(指定下标的元素往往是从第一个元素开始,然后依次往后),找出除指定下标元素外的值与指定元素进行对比,满足条件就进行交换。
与冒泡排序的区别可以理解为冒泡排序是相邻的两个值对比,而选择排序是遍历数组,找出数组元素与指定的数组元素进行对比。
(以升序为例)#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array[10] = { 6,9,7,8,5,3,4,0,1,2 };int temp, index;for (int i = 0; i < 9; i++) {index = i;for (int j = i; j < 10; j++){if (array[j] < array[index])index = j;}if(i != index){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index]; array[index] = temp; }for(int i=0;i<10:i++) printf("%2d"array[i])return 0;}三、快速排序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