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2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定稿)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时能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2 、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3、通过练习,能规范表述描写手法及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简析及表达效果一、课堂热身说说下列诗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技巧1.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借代)2.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衬托)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反衬)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借喻)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8.澄江如练,碧峰孤拥。
(化用)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视听结合)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1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以声衬静、动静结合)1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13.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意象组合)1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古人说,作诗无外乎情景二端,那么,诗歌中的情是怎样抒发的,景又是怎样写的,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诗歌鲜明生动,从而感染读者。
为实现这种目标,而采取的这种方法和技巧,其实就是艺术技巧。
二、知识积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互文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用典、化用、联想、想象、象征、叠词等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铺垫、过渡、照应、抑扬、层层深入、重章叠唱等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描写:1.意象组合2.动静结合3.虚实结合4.正侧结合5.点面结合6.以乐景写哀情7.白描(粗笔勾勒)和细描(工笔)三、当堂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第一章: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韵律、节奏、形象等手段,凝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诗歌的特点:1.2.1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经过精心挑选,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1.2.2 情感真挚: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2.3 想象丰富: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1.2.4 形式多样:诗歌有各种形式,如绝句、律诗、词、赋等。
第二章:古代诗歌的分类与历史背景2.2 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和代表人物。
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3.1 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具体的事物描绘出抽象的意境。
3.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特点。
3.3 象征: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3.4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5 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有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第四章:诗歌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诗歌的背景:研究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动机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4.2 把握诗歌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形象、情感、思想等方面,提炼出诗歌的主题。
4.3 分析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了解诗歌的组织结构和艺术构思。
4.4 品味诗歌的语言:关注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技巧。
第五章:诗歌鉴赏实践5.1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表达技巧。
5.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意象与意境的解读6.1 意象的构成:分析诗歌中意象的选取、组合和创造,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6.2 意境的营造: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叠加、空间的拓展和情感的渲染来营造意境。
6.3 案例分析:以具体诗歌为例,解读其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体会诗歌的美感。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考点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
“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
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三、自主学习1、表达技巧分类:2、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以小见大,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如:烽火连三月的“烽火”代指战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帆”代船。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辞》;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歌》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文:诗句精炼,意蕴仍在。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3、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四、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3、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6、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7、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
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四、真题体验1、考向一——表达方式(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少应该有两种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
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
能营造出确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
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建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实行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特别广泛,简洁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与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类、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依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须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争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验或事情的发生、发展、改变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中学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务、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争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看法。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剧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