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读书无用论
- 格式:ppt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23
2023年最新的读书无用论驳论文范文六篇对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他们追求的则是效用最大化。
这个效用就是毕业以后的好工作和高收入。
如果无法就业,则相当于买了一台不会制冷的冰箱,效用等于零,又不能退货和保修,那当然就是无用。
现在我要追问的是: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美国的35%了,为什么竟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就业难呢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一切都要从全球的眼光来看。
在我看来,关键在于,由于盲目地开放以及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失误,中国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被锁定在了一个低端加工业的位置,需要的仅仅是一些受过中等教育的蓝领工人(有大学生顿悟:读太多书没用,初中就够了 ),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白领工作岗位提供给大学生。
排斥大学生的机制是这样发生作用的:为了尽快提高精英阶层的消费水平,中国的消费品产业往往采取了直接从国外进口生产线的方式,结果使中国自身的装备工业(即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技术和成套设备技术)由于失去了市场而在整体上陷入困境,大量国企破产倒闭,大量的白领工作岗位也因此丧失。
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国外商品的大量涌入,更是连大批民营的民族产业也挤垮了。
虽然外资也会带来一些就业机会,但统计显示,外资在中国每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就同时消灭三到四个工作机会。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球化正是造成中国产业分工位居低端,从而间接导致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决定性原因。
奇怪的是,很多大学生对导致自己陷入困境的全球化进程却是持一种热情拥抱的态度。
之所以会这样,除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的刻意误导之外,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有利于使自己的消费水平迅速与发达国家接轨。
但大学生们陷入的一个最致命的误区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生产者,也就是说要先就业,然后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
在能够容纳自己就业的产业被挤垮,大学生成为靠低保生活的多余人口时,好莱坞电影中展示的那种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生活,可能越发像是梦中的景象了。
新“读书无用论”的根源及其消除【摘要】“读书”是否有用,自古就有争议。
新“读书无用论”,之所以“新”,在于人们的教育期望与残酷现实的差距,主要靠社会学习在贫困群体中传播。
教育“投入”与“产出”失衡,教育负载的社会流动功能弱化,“读书”只为求名利的教育价值观,农村教育的“自卑”等因素,使人们的教育期望在残酷现实跟前挫败。
【关键词】新读书无用论;教育公平;农村教育一、新“读书无用论”的表现及危害1.表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读书无用”的社会思潮共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文革”时期,第二次是在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的大潮,“知识贬值”而形成的。
第三次,也就是本世纪初滋生的新“读书无用论”。
它主要漫延于贫困地区,已成一种较普遍的群体心理弊病。
中学生辍学率反弹、高考弃考、大学生辍学等现象背后是“读书无用”的思潮。
新“读书无用论”之所以“新”,其源是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残酷现实间的巨大鸿沟。
“读书”为名利,这是贫困人口的普遍心理。
有人认为读完初中上不了高中,是读书无用;有人认为,读了高中考不上大学,是读书无用;有人认为,读了大学不能就业,工作不理想,挣不了大钱。
总之,“读书”倘若不能改变“身份”,在贫困者眼里,它不但无益反尔有害。
2.危害:在(趋势》的作者马克·T.佩恩和金尼·扎莱纳看来,只要有1%的人口在价值观或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当成形成小趋势的群体看,他们会对各种政治运动和媒体产生影响。
“在今天的大众社会,只要让1%的人真心做出与主流人群相反的选择,就足以形成一次能够改变世界的运动。
”[1]更何况新“读书无用论”已是较普遍的群体心理现象。
仅是2009年的高考弃考事件,占了834万应届毕业生人数1/10还多的弃考生,就足以使教育界产生巨大震动。
二、新“读书无用论”根源分析今日,城市里孩子远渡重洋去感受“后现代”氛围时,农村孩子却不再做大学梦,而是退守到“前现代”的困境中。
浅析新“读书无用论”作者:石畅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8期摘要新“读书无用论”是一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以后实现各种目的没有太大帮助而感到高等教育无用的观点和看法。
它的出现主要有经济、观念、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应对新“读书无用论”也应当从这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新读书无用论教育无用阶层流动文化资本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1 新“读书无用论”及其影响1.1 何谓新“读书无用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读书无用’的社会思潮共出现过三次。
”①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发生在“文革”时期和20 世纪80、90 年代,第三次则是本世纪初开始出现的新“读书无用论”。
“新‘读书无用论’是一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以后经济收入没有太多贡献,不能帮助受教育者个人改善生活,不能实现个人向上一级阶层流动的目的而感到高等教育无用的论调和看法。
”②新“读书无用论”者大多是农民阶层和城市低收入阶层,发出新“读书无用论”呼声的也主要来自农村。
在教育产业化、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成为普遍的看法。
在现实中,新“读书无用论”表现为中学生辍学率反弹、高考弃考、大学生辍学,据《武汉晨报》报道,2011 年湖北省高考弃考率达到近7% 左右;即使是武汉大学在2010年也有63人放弃入学。
1.2 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首先,新“读书无用论”的直接影响是导致农村初中生、高中生的辍学率和弃考率的升高。
在新“读书无用论”的刺激下,很多农村学生看不到上学的美好前景,在悲观和失望中外出打工。
其次,新“读书无用论”导致农村文化生活荒漠化和农村知识分子边缘化。
在农村,鲜有农民读书看报,农民的消遣和娱乐方式单一,民间文化出现了衰落迹象。
而且考上大学使得不少本来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很快陷入贫困,更可怕的是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低于农民工和其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者给家庭带来的“名誉损失”,因为这会遭到不少村民的冷嘲热讽和风凉话。
再次,深层的影响是农民的这种短视行为更加不利于农民子弟的向上阶层流动,阶层进一步固化。
浅谈“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摘要】不把升学作为成才的唯一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一虽然这种选择,可能是由教育成本过高,教育回报太低所逼的。
社会舆论认为不升学就是读书无用,这其实是由于长期的升学教育模式,以及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所致,在升学教育模式中,读书的目的就是升学,顺利升学达到目的是成功者,反之则是失败者。
应对这一模式,不把升学作为追求,读书就是无用的,如果升学失去价值,读书也就失去价值。
【关键词】读书掇学无用就业我是西部贪困地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一直以来,受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们进行的都是正面的教育。
今天来谈这个话题,应该说是一种悲哀。
但近些年来,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严重,就拿我们学校来说,2006年高一招了630名学生,到高二时就只有512名,将近有100多名学生掇学,2007年的高一新生才过了一个学期,就有87名学生掇学,掇学率比较高,有调查显示,农村中学的学生平均掇学率超过40%。
每到老师们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谈读书的重要性时,总会有学生说,我不想读书了,将来去打工,工资可能比你挣得多,不一定要靠上大学才能跳出农门,过上好日子,也就是说现在很多学生不把升学作为成才的唯一选择。
因为在封建社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现在不能再这样去考虑问题了,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他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切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等级贵贱之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众所周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农村人口多,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平均很低,这种状况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此,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
比如:经过十年动乱之后,1977年重新恢复了高考,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当时年龄最大的三十多岁,最年轻的只有十六岁,从此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读书的热潮,一时间,读书成了中国父母最舍得投资的领域之一,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为此,很多的农家子弟,为了这个目的拼命地学习,跨入高校的大门,家庭也因此负债累累,但他们都认为这是改变命运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新读书无用论”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摘要: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和家长,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和家长开始质疑高等教育的价值,大谈“读书无用”,这给高等教育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笔者通过对高等教育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提出完善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新读书无用论;成本;收益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
到2004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 2 000万人,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达18%,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
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就此问题一些人开始质疑教育的价值,甚至“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部分地区再次出现[1] 。
“新读书无用论”无疑为社会发展蒙上了一个巨大的阴影,甚至无形中蚕食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它将使人们失去对教育进行投入的热情,影响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影响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因此,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它的蔓延,保护家庭和个人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大学生“成本—收益”分析1.大学生学习费用分析我国大学生学习所需承担的费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上大学的费用基本上是国家全包,这种情况到1985年开始发生变化。
但中国人真正意识到“上大学要缴费”是从1996年开始的,这一年我国部分高校试行并轨招生,学费从几百元, 暴涨到 2 000元以上;到目前为止,大学学费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上涨了约25倍,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
教育花费狂涨让城乡居民颇感压力, 更让低收入人群不堪重负。
一份调查表明,2008年我国大学学费涨到年均 5 000元左右,住宿费为 1 000元,再加上日常生活费,一个普通大学生一年的花费在10 000元左右。
读完四年大学,家庭需要支付40000元左右。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为15 781元和 4 761元。
新读书无用论解决之道咱们可能都听到过一种说法,叫“读书无用论”。
这是啥意思呢?就是有人觉得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呢。
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呀。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我们村里有个哥哥,他小时候就觉得读书没啥用。
他看到有些大人没读多少书,也能出去打工挣钱,就不想读书了。
于是他早早地就辍了学,跟着别人出去打工。
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可好了,能自己挣钱,想买啥就买啥。
可是呢,过了几年,他就发现问题了。
他只能做一些又累又脏的活,工资还特别低。
因为那些轻松又赚钱多的工作,都要求有知识、有文化。
而另一个姐姐呢,她一直很努力读书。
她读了好多好多的书,后来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她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在办公室里,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坐在电脑前工作。
她的工资也很高,还能经常去旅游,见识不同的地方。
读书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
书里有好多有趣的东西,有奇妙的科学知识,像为什么星星会闪烁呀;有好玩的历史故事,像古代的皇帝都做些什么呀。
如果我们不读书,就永远不知道这些好玩的事儿。
而且读书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比如说做数学题的时候,我们学会了计算,就能知道买东西的时候找多少钱对不对。
读书还能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呢。
我们读了书,就可以和小伙伴们分享书里的故事,大家一起讨论,可有意思了。
那怎么来解决这个“新读书无用论”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
每天开开心心地去上学,认真听老师讲课。
把每一个字都写好,把每一道题都做对。
回到家呢,做完作业再看会儿书。
我们可以看故事书,也可以看漫画书,只要是能让我们学到东西的书都好。
我们还要告诉身边的人,读书是有用的。
就像我给大家讲的哥哥和姐姐的故事一样。
让那些觉得读书没用的人知道,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可能会后悔的。
咱们可不能被“读书无用论”骗了呀。
我们要好好读书,这样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看更广大的世界。
读书无用论优秀3篇读书无用论篇一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的论调就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鼓吹者们言之凿凿地举出堵如“某某高中没毕业,生意就做得有模有样,而高学历的某某如今却仍是打工一族”之类的话,底气十足,令人膛目结舌。
不可否认,在这个年代,高学历可能不会带来高收益,而成功者也不见得都是读书人。
这是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这个涌动着反智情绪的社会中,读书无用论总轻而易举地受到众多赞扬,读书人的悲凉处境总是被带着嘲讽的态度围观,读书人的负面信息总是被满含鄙夷地放大。
然而,事实上,读书从来就不该是为了谋求私利,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诚如三毛所言:“读一本好书,你自己尚无知觉,行行字字却早已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你的容颜。
读书总会让你散发出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
”而人们怯与面对的事实却是,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自己无用。
你确实是个不错的试选手,确实从字里行间地咂摸出了些墨水味,但失去了书本荫蔽,你再无半分优势。
当视角局限于几本偏狭的书本里,却不知所致——我失败不赖我,赖读书,要不是当初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我也许就有用了。
读书无用论,借此表达,有面子,有理由的庇护所,那么理直气壮地回避了自己的无能。
当凿壁偷光已成为尘封往事,当年的囊萤映雪又被弃置何方?难道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了吗?以”读书无用论”将“诗书气自华”淡然处之,岂不悲哉!读书,不知不觉受熏染,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不读书,现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僵利锁,自然面目可憎,安能言语有味?夫明于《六经》指出:“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
因此,读书并非无用,相反,大有有用之益。
纵然读书人的命运并无高贵,但至少,因为读书,我们得以于嘈杂尘世中获取宁静,我们的气质因读书得以提升。
读书永远不是功利层面的计较,而是自我提升,成长,认同的过程,而于其中,读书永远是大用。
读书无用论篇二大学生起薪低不会引起读书无用的担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老百姓信奉的一句至理格言;“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这应该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无可争议的共识。
读书无用论作文600字,有比喻对比论证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大人们总是说读书读书,可是我觉得读书真的很无用啊!首先,读书很浪费时间。
我们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回家做作业,然后再去上这个班那个班,哪有时间读书啊?就算偶尔有空,我宁愿玩游戏玩手机。
读书就是把时间白白浪费掉了,还不如花时间做点实际的事情,比如出去玩会儿,多有益健康。
其次,读书很枯燥无味。
书本上全是一些枯燥的文字和公式,简直就是无聊透顶。
就拿语文课本举例吧,里面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般的名著名篇,看着看着就会犯困。
数学课本就更不用说了,满满的一堆公式和练习题,简直就是我们的"伸手可及的折磨"。
相比之下,玩游戏可好玩多了,各种酷炫的特效画面,完全就是视觉盛宴啊!再者,书本上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用不上。
我们小学生最关心的难道不是成绩、玩具、零食吗?书本上写的那些冷门知识哪里会对我们有用?就算等我长大了,也未必一定能用上。
最后,读书对视力和体型都不好。
长时间低头看书,头痛眼花是常有的事。
而且久坐读书会影响身体发育,小伙伴们个个都会长成小胖墩。
与其这样,还不如去运动场上玩会儿,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精神。
所以,读书真的是一件再无用不过的事情了!我们要把有限的青春时光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虚度光阴。
就让那些书籍在书架上好好沉睡去吧,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才不会被束缚在书本的牢笼里呢!篇2读书真的有用吗?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好动的男生,我真的觉得读书很无聊,也很浪费时间。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有些人会说,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但是在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只需打开手机或电脑,所有的知识就一览无余了。
当我们想知道"地球有多大"时,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答案,还有图文并茂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