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线与角读作:线段AB 或线段BA 。
线段有2个端点,不能延 伸,长度有限。
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读作射线BA 。
射线有1个端点,向一端延伸,长 度无限 读作直线AB 或直线BA 。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延 伸,长度无限。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 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三幅图中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都是相交。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说 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图中直线a 和直线b 互相垂直,a 是b 的垂线,也可以说b 是a 的垂线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
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间所有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同开口大小有关。
直角 钝 角 锐角 平角- 周角 锐角:小于90度的角。
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
平角:等于180度。
周角:等于360度。
量角的方法:1.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2.将角的一边与量角器的零 刻度线重合。
3.观察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画角的方法:1. 画 线 :先画出一条射线。
2 .重 合: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 点重合。
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3.描点:根据所画角的度数,顺着零刻度线所在的那一圈找到度数并描点。
4.连线:以所画的 射线端点为端点,经过刚描的点画一条射线。
5.标数:标出度数。
线度量边边 两条直线位置关系角的认识平行 特征 分类 相交。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8单元思维导图一、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 数位顺序表2. 整数的读法和写法3. 整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4. 整数的加减法5. 乘法口诀表二、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概念2. 角的分类3. 角的度量4. 角的加减法5. 角的周长三、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与几何图形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三角形的特征3. 四边形的特征4. 圆的特征5. 立体图形的特征四、第四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3. 分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4. 分数的加减法5. 分数的应用五、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乘法口诀表的应用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和借位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六、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 小数的概念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3. 小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4. 小数的加减法5. 小数的应用七、第七单元:简易方程1. 方程的概念2. 方程的解法3. 方程的应用4. 一元一次方程5. 方程的变形八、第八单元:观察物体与几何图形(二)1.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 立体图形的体积3. 立体图形的切割与拼接4. 立体图形的应用5. 立体图形的拓展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8单元思维导图一、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 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2. 整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习如何正确地读出和写出整数,掌握整数的基本表达方式。
3. 整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通过比较整数的大小,建立数的大小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 整数的加减法: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加减运算。
5. 乘法口诀表:学习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的基本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概念: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定义和特征。
2. 角的分类:学习不同类型的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用好思维导图,优化复习课堂——以《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摘要:单元复习课是我们在完成某部分知识教学后组织的阶段性梳理活动,也是我们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进一步认知的有效方法。
而要想顺利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们就需要在单元复习活动中用好思维导图,严格遵循趣味性、生本性原则,组织看图、补图、评图等一系列与思维导图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图”帮助下升华知识认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我们表达发散思维的有效方式。
用好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简化单元复习任务,帮助学生厘清知识间的层级关系,形成对单元知识的系统性认知,也能发散学生思维、更好的关照小学生的个性。
而要想在小学单元复习过程中用好思维导图,我们就要明确使用流程和使用须知。
下面,我将以《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复习为例对该问题进行具体性的论述。
一、思维导图引入数学复习课的流程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特点,决定了其在复习课堂中的应用既可以吸引学生,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支持性作用。
所以,在将思维导图引入复习课堂中,我们完全可以以“图”为核心设计复习活动,让“图”贯穿整个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的素材、成为支持学生梳理知识的工具、成为辅助学生升华认知的手段。
1.以图引入,吸引学生“图”是一种与文字、符号相比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视觉化材料。
在复习课堂导入过程中,以趣味的、简化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相引,可以更好的将学生的智慧和情感凝聚到将要进行的单元复习活动中,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单元复习课堂导入方式。
比如,在《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复习中,我以篱笆图片问学生们:“奶奶的篱笆上有很多数学知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以此引出“角”。
然后,又点击鼠标在篱笆上标注红色的“角”字,并问:“关于角,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呢?”。
之后,继续点击鼠标,引出两个一级分支和四个二级分支,启发学生对“角”进行联想和细分,形成对“角的初步认识”单元知识的整体性认知。
这一导入过程中,我使用了大量是图示语言,以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视觉刺激传递引导信息,在完成课堂导入目标的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四年级角的度量
第一课时
线段:2端点 不能延伸 能测量 能比较直线:0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伸 不能测量,不能比较
射线:1端点 能向没端点的一端无限延伸 不能测量 不能比较角
角的定义和各部分名称角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培优题型
数线段,射线,或直线的个数
第二课时
角的度量
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认识量角器
易错点
决定角大小的因数分清内圈,外圈刻度培优题
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
特殊图形的角的关系如三角形 四边形等
第三课时
角的分类
平角周角直角钝角锐角
角之间的关系画角两重合点度数连线
标出角的符号和度数易错点把周角画成射线
培优题型
三角尺画角
转化法
奥数题型
折叠中的角
在变化过程中找角的关系。
角线段直线射线分类折角两个端点命名无限长没有端点命名无限长一个端点命名线段ABA B直线AB /直线l A Bl 射线ABAB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图形锐角<直角(90°)<钝角<平角(180°)<周角(360°)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量角器中心和射线端点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长方形纸折出45°、135°角圆形纸对折三次、展开得到的角数角组合角独立角90°、45°、45°90°、30°、60°75°、105°、120°135°、150°、180°15°加一加减一减45°、90°、135°、180°、225°、315°、360°∠1+∠2,1个∠1、∠2、∠3,共3个两两组合∠2+∠3,1个∠1+∠2+∠3,1个工具及构成步骤二、边重合量角器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边对的刻度,注意内圈还是外圈量角有限长三三组合预备知识认识与分类画角、折角数角、量角什么是角组成及表示边边顶点量角器画角三角尺画角一个三角尺一副三角尺1.画射线2.两重合3.点“点”4.画射线123三、读度数一、点重合45°135°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孙敏洋小朋友,二年级时我们就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样子,还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这学期我们对角做了进一步探究。
请看下面的思维导图。
第一主干探究的是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
线段有两个端点,有确定的长度,为有限长。
射线和直线均为无限长,但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第二主干重点研究了角的定义和分类。
既可以将角定义为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又可以将角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