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3]
- 格式:pdf
- 大小:16.34 MB
- 文档页数:32
原子结构与光谱:原子光谱与谱线原子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原子在光谱仪中经过光激发后产生的谱线,科学家们深入探索了原子的内部构造和粒子行为,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与光谱的关系,解析原子光谱的特点以及谱线的含义。
一、原子结构与光谱理解原子光谱首先需要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根据波尔模型,原子由一个中心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决定了原子的质量,而电子则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电子以能级的形式存在,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当原子受到外部能量的激发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当电子回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形成光的辐射。
这种辐射所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可以通过光谱仪进行分析,并确定所观察到的谱线。
二、原子光谱的特点1. 具有特定的波长和颜色: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因此其光谱也具有独特的波长和颜色。
这使得原子光谱成为元素鉴定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2. 具有离散的谱线:原子的能级是离散的,因此原子光谱呈现出离散的、间隔均匀的谱线。
每个谱线对应着电子跃迁的能级差和能量释放的特定波长。
3. 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原子光谱仪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可以准确测量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这为科学家们进行精确的光谱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三、谱线的含义原子光谱中的谱线代表着电子跃迁时产生的辐射能量。
通过观察和分析谱线的特征,可以得出以下信息:1. 波长:谱线的波长可以确定电子跃迁的能级差,从而推测原子的能级结构和电子分布。
2. 强度:谱线的强度反映了电子跃迁的概率,即从高能级到低能级的跃迁概率。
强度较强的谱线对应的跃迁概率较高。
3. 形态:谱线的形态(如单峰、多峰等)可以提供关于原子的电子状态和相应能级的信息。
4. 分裂:有些原子光谱呈现出多条非常接近且微弱的谱线,这是由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原子能级的分裂现象。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赖才英070601319 何雪萍070601319 陈小娟070601319陈杉杉070601316 肖丽霞070601318 王水金0706013471.n、l、m三个量子数的取值范围、相互关系与物理意义。
取值范围及相互关系:n=1、2、3……共n个l=0、1、2……n-1共n个m=0、±1、±2……±l共2l+1个物理意义:主量子数n决定体系能量的高低、对单电子原子:En=-μe2/8ε2h2*Z2/n2=-13.6Z2/n2(eV)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绝对值|M|=l*(l+1) *h/2π磁量子数m决定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在磁量子数方向上的分量Mz:Mz=m*h/2π2.为什么P+1与P-1不是分别对应Px与Py?答:决定复波函数的三个量子数都是确定的,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
实波函数Ψnl| m|的磁量子数仅对应| m|,波函数中既有+| m|的成分又有-| m|的成分。
说明仅在m=0时,复波函数和实波函数是一致的,在m≠0时,是一组复波函数对应于一组实波函数,而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如何由氢原子空间波函数确定轨道的名称,求出En、|M|与Mz等力学量的确定值或平均值。
氢原子空间波函数为:ψ1、0、0=1/π*(Z/a)3/2*e-zr/a=1/π*(1/a)3/2*e-r/a∵n=1、l=0、m=0∴轨道名称应是:1S 此时En=-13.6*Z2/n2(eV)=-13.6ev∵|M|=l*(l+1) *h/2π=0Mz= m*h/2π=04.研究多电子原子结构碰到什么困难?作了那些近似?用了什么模型?答:困难:多电子原子中存在着复杂的电子间瞬时相互作用,其薛定谔方程无法进行变数分离,不能精确求解;多电子原子中存在能级倒臵,一般用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解释,但是由于这两个效应都是定性的效应,相互又是关联的,所以,定量地解释能级倒臵的原因较为困难;用SCF法似乎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方程仍无法求解,因为解方程需知ψj,而ψi也是未知的.近似:完全忽略电子间的排斥势能即零级近似;体系近似波函数;体系近似总能量;中心势场是近似的球对称势场;在SCF法中,每个电子的运动与其他电子的瞬时坐标无关,即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个电子均在各自的原子轨道上,彼此”独立”地运动.模型:中心势场模型是将原子中其他电子对第i个电子的排斥作用看成是球对称的,只与径向有关的力场。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赖才英070601319 何雪萍070601319 陈小娟070601319陈杉杉070601316 肖丽霞070601318 王水金0706013471.n、l、m三个量子数的取值范围、相互关系与物理意义。
取值范围及相互关系:n=1、2、3……共n个l=0、1、2……n-1共n个m=0、±1、±2……±l共2l+1个物理意义:主量子数n决定体系能量的高低、对单电子原子:En=-μe2/8ε2h2*Z2/n2=-13.6Z2/n2(eV)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绝对值|M|=l*(l+1) *h/2π磁量子数m决定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在磁量子数方向上的分量Mz:Mz=m*h/2π2.为什么P+1与P-1不是分别对应Px与Py?答:决定复波函数的三个量子数都是确定的,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
实波函数Ψnl| m|的磁量子数仅对应| m|,波函数中既有+| m|的成分又有-| m|的成分。
说明仅在m=0时,复波函数和实波函数是一致的,在m≠0时,是一组复波函数对应于一组实波函数,而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如何由氢原子空间波函数确定轨道的名称,求出En、|M|与Mz等力学量的确定值或平均值。
氢原子空间波函数为:ψ1、0、0=1/π*(Z/a)3/2*e-zr/a=1/π*(1/a)3/2*e-r/a∵n=1、l=0、m=0∴轨道名称应是:1S 此时En=-13.6*Z2/n2(eV)=-13.6ev∵|M|=l*(l+1) *h/2π=0Mz= m*h/2π=04.研究多电子原子结构碰到什么困难?作了那些近似?用了什么模型?答:困难:多电子原子中存在着复杂的电子间瞬时相互作用,其薛定谔方程无法进行变数分离,不能精确求解;多电子原子中存在能级倒臵,一般用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解释,但是由于这两个效应都是定性的效应,相互又是关联的,所以,定量地解释能级倒臵的原因较为困难;用SCF法似乎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方程仍无法求解,因为解方程需知ψj,而ψi也是未知的.近似:完全忽略电子间的排斥势能即零级近似;体系近似波函数;体系近似总能量;中心势场是近似的球对称势场;在SCF法中,每个电子的运动与其他电子的瞬时坐标无关,即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个电子均在各自的原子轨道上,彼此”独立”地运动.模型:中心势场模型是将原子中其他电子对第i个电子的排斥作用看成是球对称的,只与径向有关的力场。
第3节光谱__氢原子光谱一、光谱的几种类型及光谱分析的应用1.光谱复色光通过棱镜分光后,分解为一系列单色光,这些单色光按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成的光带。
2.发射光谱(1)发射光谱:由发光物质直接产生的光谱。
①连续谱:由波长连续分布的光组成。
②明线光谱: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
(2)产生:炽热的固体、液体及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光谱一般是连续谱,而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光谱多为明线光谱。
3.吸收光谱复色光通过某种炽热蒸气后,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吸收而出现暗线,这样的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4.光谱分析的应用(1)光谱分析: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的化学组成中是否存在这种原子,含量的多少等,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2)应用:分析物质的组成,灵敏度高。
[特别提醒]同一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与吸收光谱中的暗线相对应,这样的特征仅由原子决定。
二、氢原子光谱1.氢原子光谱巴尔末公式λ=B n2n2-4(n=3,4,5,6) 2.广义巴尔末公式1λ=R H(1m2-1n2)(m=1,2,3…,n=m+1,m+2,m+3,…)其中R H称里德伯常量。
1.判断:(1)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2)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
()(3)线状谱和连续谱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4)巴尔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连续性。
()(5)巴尔末依据氢原子光谱的分析总结出巴尔末公式。
()答案:(1)×(2)√(3)×(4)×(5)√2.思考:能否根据巴尔末公式计算出对应的氢光谱的最长波长?提示:能。
氢光谱的最长波长对应着n=3,代入巴尔末公式便可计算出最长波长。
1.(1)连续谱:①产生: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谱。
②特点:其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
(2)线状谱:①产生:由单原子气体或金属蒸气所发出的光为线状光谱,因此也叫原子光谱。
稀薄气体发射光谱也是线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