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吟”,古体诗的一种体式,内容 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而诗句节奏的 多变则源于诗人的感情、思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文体知识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李白 的《少年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以"吟"命名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的《秦妇吟》 等; 以"谣"命名的: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意象: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列缺霹雳、 丘峦、洞天石扉
特点:恐怖 表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动着岩石和山泉,使 幽深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巅震惊。乌云黑沉沉,山雨欲来。水波荡漾, 烟霭迷蒙。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 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诗人为之惊悸。
大胆明志,毫不掩饰:“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讨论探究
把握诗歌情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段结尾“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反映了 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点拨】这两句诗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 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 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 是不管怎样,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 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天台⑦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注解【】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 ①瀛洲求:;古吴代越传一说中带的的东人海谈三起座天仙姥山之山一,。云另霞外忽两明座忽是方暗丈(、天蓬姥莱山。) ②微茫有:时景可色以模看糊不到清。天③姥语山:仿谈佛论 连④接明着灭天:遮忽断明了忽暗天空⑤,横(:它横)断 ⑥拔:山超势出高过⑦五赤城岳、,天遮台蔽:了山赤名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