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计算题专练
- 格式:doc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2
模式1.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已知自变量、因变量,已知上年因变量原有数额,告知今年自变量的变化幅度,求今年因变量的变化。
方法1.明确相关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2.掌握不同数量关系各自的计算方法1.明确相关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计算题中涉及的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只有三种情况:成正比、成反比、没有关系2.掌握不同数量关系各自的计算方法两个量成正比,即同幅增减。
如: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若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即成为原来的(1+20%);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增加20%,即也成为原来的(1+20%)。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20%,即成为原来的(1-20%);则商品的价值量也降低20%,即也成为原来的(1-20%)。
两个量成反比,即二者的增减变化情况互为倒数。
如: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成为原来的(1+25%);则商品的价值量为原来的1/(1+25%)=0.8,即减少20%。
②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反比。
若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20%,即成为原来的(1-20%);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原来的1/(1-20%)=125%,即增加25%。
注意:甲乙两个量成反比,固然是甲增乙减,但并非是甲增加若干即乙减少若干,而应以互为倒数计算。
如币值与物价成反比,币值下降20%,则物价成为原来的,即1.25,涨幅为25%;而不能认为是“币值下降20%,则物价上涨20%”,那样计算绝对是错误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特色专题训练(一)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1.某小企业2013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14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14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13年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2.假设某企业2013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
2014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4元、4元、60万元B.6元、8元、90万元C.4元、6元、90万元D.8元、6元、120万元3.假设某国2013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4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4年的价格分别是( ) A.5元6元B.10元12元C.20元24元D.8元16元4.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
2013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C.84,64 D.84,1005.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
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_______亿元纸币。
( ) A.1 000 1 250 B.1 200 1 350C.1 000 1 200 D.1 400 1 3006.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一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________元的实际购买力。
高一政治上期《经济生活》计算及图表题专练一、计算题总结:(一)求价值量例1、2014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2元,假如今年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今年的价值量为,价格为。
A.14.4元14.4元B.12元12元C.10元10元D.8元8元解析:假设去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那么今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1×20%=1.2。
假设该商品今年的价值量为x,根据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知:x:12=1:1.2,所以x=10元,因为其他条件不变,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价格和价值量一样,均为10元。
答案为C。
总结: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则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后的价值量=原来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率)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用“+”,降低用“-”)例2、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如果以前一件10元人民币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
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 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80,84B.84,80C84.64D.84,10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汇率、价值量的理解。
在本题中,以前10元人民币的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按照人民币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为l:8,再加上N国的关税为5%,计算公式是:10×8×(1+5%)=84N国货币单位;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故中国以前一件10元人民币的M商品,现在是10元÷(1+25%)=8元人民币,人民币与外币间的汇率仍为l:8,故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是64.答案C例3、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高一政治必修1必考计算题解析高一政治必修一计算题高一政治必修1必考计算题解析高一政治必修一计算题在高一政治学习中会涉及到有关经济的计算题,由于这种题目一般难度较大,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1必考计算题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汇率变化的计算题解析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例1(2021年高考全国卷)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
—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
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A.多支付人民币0.5元B.少支付人民币0.5元C.少支付人民币2.5元D.多支付人民币2.5元D。
欧元升值了5%,意味着1欧元可以换比原来多5%的人民币,即1欧元多换0.5元人民币。
因此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此时要比一个月前多花0.5×5=2.5元人民币。
要搞清外汇汇率的升高与跌落,以及与外币升值、贬值的关系。
例2(2009高考海南卷)假设2021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 国货币为1:5.5。
2021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10%,其余条件不变,从购置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A.1:4.95B.1:5C.1:5.6D.1:6.05B。
2021年M国的通货膨胀为10%,据此可以判断出,2021年M国货币贬值,1.1单位货币相称于2021年的1单位货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了,据此,M国和N国的汇率变化可以用下式计算得出:1.1 :5.5=1:5,故B项正确。
例3(2021年高考四川卷)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
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C.损失了美元160元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A。
高中政治必修1计算题汇总计算题是高中政治考试的一个难点,那么必修1课本中会出现哪些相关的计算题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政治必修1计算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计算题(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这会引起。
A.80000.5通货膨胀B.40000.25购买力降低C.160002纸币升值D.20003购买力提高【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
(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例题2:在国际外汇市场,2007年7月份,美元对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8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
这就是说()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2008年1月与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
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经济生活计算题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电脑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而彩电行业劳动生1、假设 1 美元 =8 元人民币,美元汇率下跌20%,则现在 1 美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产率提高 1 倍的情况下,按原来的等价交换,“1台电脑 =2×2=4 台彩电”,但由于现在电脑行业劳8×( 1— 20%) =6.4 动生产率提高 3 倍,“1 台电脑 =4/4=1 台彩电”。
2、原来价值为10 元人民币的商品,人民币贬值20%,则现在的商品价格是多少?8、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 40 元。
如果生产者 A 生产该商品的个10÷( 1— 20%) =12.5 别劳动时间为 1 小时, A 在 4 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3、家电下乡财政补贴。
设补贴率为商品价值总量的13%,若一台价值量为1200 元的彩电,社的价值量分别是:()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财政补贴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前国家少补贴了 A 、 2 80 40 B 、 2 40 20 C 、多少?480 20 D 、 4160 40A、 31.2 元 B 、 63 元 C 、 36 元 D 、26 元解析:生产者 A 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 1 小时,意味着 A 在 4 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 4 件,解析: 1200× 13%—1200÷( 1+20%)× 13%=26元。
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4、( 2007 年全国卷Ⅰ)假定去年生产1 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 1 克白银的社会必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即还是40 元,故 D 项符合题意。
要劳动时间的 8 倍,且 5 件 A 商品 =2 克黄金。
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现将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十多个知识点,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汇率等进行归纳,并作简要举例分析。
坚持原则: 正比 × 反比 ÷ 上升 + 下降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价值(量) 、交换价值(量) 、价格、价值总额(量) 、价格总额(量) 、的计算。
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 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 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公式2:公式3: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 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 商品价值为x 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 商品的价值=x/(1+50%)(三) 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价值, 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商品的价值总额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价格总额 单位商品价格= 商品数量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二、计算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公式1:注: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若过量发行则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购买力下降,引发通货膨胀。
13.M国2015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
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A.下降10%B.上升10%C.上升30%D.上升50%
14.2012年某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平衡的。
假设2013年该国待售商品量增加14%,货币流通速度提高5%,物价水平上涨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A.减少11.8%B.增加11.8%C.减少16.2%D.增加16.2%
15.2012年某国待售商品为1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20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
2013年为了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该国政府多发行了100亿元纸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2013年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
A.20% 20% B.30% 35% C.20% 25% D.25% 25%
16.假定2014年某国销售商品总量为10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6元,一年中货币流通速度为20次。
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的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1元钱的购买力相当于_____元,通货膨胀率为_____,纸币贬值率为_______ 。
()
A.4000 0.5 50% 100%B.8000 0.5100% 50%
C.16000 2 150% 75%D.8000 0.5 200% 100%
18.假设2013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6.6。
2014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A.1∶5.94B.1∶6C.1∶7.33D.1∶7.26
19.假设2013年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为1∶6,11单位B国货币可以购买该国某商品一件。
2014年,A国发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为20%,同时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
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4年20单位A国货币可以购买某商品()
A.8件B.10件C.6件D.12件
20.假定2013年某商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920元,人民币外汇牌价为800元/100欧元。
如果2014年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欧元贬值2%。
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欧元标价应为()
A.196欧元B.188.16欧元C.204欧元D.195.84欧元
21.我国某出口外向型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30元/件,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按6美元/件的价格出售商品。
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其他条件不变,为保持相同的利润水平(利润=价格-成本),该企业要将成本控制在()
A.24.6元/件B.26.4元/件C.25.8元/件D.28.5元/件
22.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
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
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
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23.下表为2011年至2013
( )
③甲国货币兑换乙国货币的汇率升高④甲国货币贬值,乙国货币升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4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
①有利于甲国对乙国投资②有利于乙国偿还甲国的外债
③甲国货币兑换乙国货币的汇率升高④有利于甲国对乙国的商品出口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5.2014年4月1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 6.1531元;12月1日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369元。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汇率变动趋势持续下去,下列图中(P
为以人民币表示的商品价格,Q为商品的出口规模),能正确反映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出口情况变动的是()
D
26.根据下图判断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
推断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C.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D.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27.下面分别是同一时期美元兑人民币、日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图。
根
据图表判断,这段时期期末与期初相比,三者之间汇率所发生的变化是
()
A.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不大
B.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日元兑美元汇率也在上升
C.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不大
D.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日元兑美元汇率也在下跌
28.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银行卡交易金额100.27万亿元,同比增长
19.34%。
这也是全国银行卡交易金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相当于每分
钟通过银行卡交易的规模超过7.7亿元。
我国上述银行卡交易金额的增长
()
A.表明使用银行卡比现金更方便安全,有利于商品流通
B.银行卡具有实际货币的功能、取代人民币的价值作用
C.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有利于拓展商业银行信贷的渠道,增加银行储蓄收入
34.201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64%,改变了人民币近九年来单边升值的状况,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较强。
在此背景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中,能反映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需求变动的是()B
36.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
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B.84,80C.84,64D.84,100
39.2011年我国生产的某出口商品M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8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4元。
如果2012年我国生产M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人民币兑美元升值8%。
那么2012年M商品的价值用美元表示为()
A.31.25美元B.33.75美元C.33.97美元D.36.50美元
41.甲国某企业生产的N产品出口美国,且每年交付1次,按交货时的汇率计价。
2013年该企业生产1万件N产品,每件产品价格为14元甲国货币,价格与价值相符,交付时汇率是1美元=7元甲国货币。
假设2014年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40%,交付时汇率变为1美元=6.5元甲国货币,其他条件不变,则2014年该企业的实际产值与2013年相比()
A.大约增加4615美元B.大约减少4615美元C.大约减少1539美元D.大约增加153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