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欢欢喜喜过新年》社会教案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反思《欢欢喜喜过新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欢欢喜喜过新年》。
通过讲述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2.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PPT、故事卡片、音乐CD、灯笼、对联、福字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春节的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春节的来历。
(2)播放PPT,展示春节的习俗和活动,引导幼儿讨论、交流。
3.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制作灯笼、对联、福字等,感受春节的氛围。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过年的场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4. 例题讲解:(1)出示故事卡片,引导幼儿讲述过年的趣事。
(2)播放音乐CD,让幼儿学唱春节歌曲,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在画纸上描绘自己心中的春节。
(2)组织幼儿进行“春节知识知多少”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欢欢喜喜过新年2. 板书内容:(1)春节的来历(2)春节的习俗(3)春节的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春节的画,并讲述画中的故事。
2. 答案示例:幼儿画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的场景,讲述了家人团聚的温馨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展示PPT、实践情景引入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024年中班欢欢喜喜过新年社会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指导手册》中班第五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欢欢喜喜过新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春节的习俗,感受新年的气氛,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庆祝活动,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团结合作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春节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意义。
教学重点:让幼儿体验新年的气氛,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春节习俗图片、故事课件、歌曲《新年好》、对联、窗花、灯笼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年的传说》,让幼儿了解春节的来历,引发幼儿对春节的兴趣。
2. 讲解春节习俗(10分钟)通过展示春节习俗图片,讲解春节的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让幼儿了解并体验新年的气氛。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怎样过新年”为主题,引导幼儿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历,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制作窗花、灯笼等,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5. 歌曲欣赏与学唱(10分钟)欣赏歌曲《新年好》,并教唱歌曲,让幼儿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新年的气氛。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作品和学到的知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欢欢喜喜过新年2. 板书内容:春节来历:年的传说春节习俗: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歌曲欣赏:《新年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家的春节a. 拍摄一张全家福,展示家庭过年的场景;b. 画一幅关于春节的画,表达自己对春节的祝福;c. 家长协助幼儿用文字记录下家庭过年的趣事。
中班《欢欢喜喜过新年》社会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欢欢喜喜过新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知道春节的习俗,感受过年的欢乐氛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春节的来历,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2. 使幼儿了解并掌握春节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3. 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春节的习俗。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春节的来历,感受过年的欢乐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春节习俗图片、春联、鞭炮、拜年视频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节日服装,带领幼儿唱《新年好》,营造过年氛围。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春节习俗图片,讲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让幼儿初步了解春节。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春节习俗。
(2)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情景互动(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贴春联,体验过年的氛围。
(2)播放拜年视频,引导幼儿学习拜年礼仪。
六、板书设计1. 春节的来历2. 春节习俗:(1)贴春联(2)放鞭炮(3)拜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春节习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到了过年的欢乐氛围。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过年的体验,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且与春节主题密切相关。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确保幼儿在课程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反思《欢欢喜喜过新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欢欢喜喜过新年”。
通过讲述春节的来历、习俗以及庆祝活动,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以及庆祝活动,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2.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及庆祝活动。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春节的氛围,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春节挂饰、对联、窗花、灯笼、鞭炮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红色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穿节日服装,头戴红色帽子,带领幼儿唱《新年好》歌曲,营造节日氛围。
2. 讲解春节来历及习俗(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述春节的来历、习俗,引导幼儿了解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制作对联: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对联,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2)剪窗花:教师教授剪纸技巧,让幼儿自己尝试剪出美丽的窗花。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春节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图片上的物品名称,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春节的喜庆氛围。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幼儿用画笔和红色颜料画出自己心中的春节。
六、板书设计1. 《欢欢喜喜过新年》2. 内容:(1)春节的来历(2)春节的习俗(3)庆祝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家过年的场景。
2. 答案: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家过年的热闹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春节的来历、习俗及庆祝活动,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欢欢喜喜过新年社会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班上册第六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欢欢喜喜过新年”。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我国春节的习俗,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过新年的一些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2. 能主动参与过新年的活动,体验过年的喜庆气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团结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春节的习俗,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过年的传统习俗,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春联、福字、鞭炮、拜年道具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拟过年的场景,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幼儿介绍过年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让幼儿了解过年的意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过年的习俗,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相关手工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1)每组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点评,强调过年的传统习俗,引导幼儿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过年的意义和传统习俗。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贴上春联、福字、鞭炮等实物,营造过年气氛。
2. 在另一侧板上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方便幼儿回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记录过程和感受。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用文字、图片等方式记录作业过程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过年的传统习俗,但部分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时,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反思《欢欢喜喜过新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欢欢喜喜过新年”。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传承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知道新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 通过参与制作灯笼、剪窗花等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与人合作、分享快乐的品质,增进幼儿对家庭、亲人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重点:掌握春节的基本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PPT、灯笼、窗花、彩纸等。
学具:彩笔、剪刀、胶棒、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挂图和PPT展示春节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家过年的趣事,激发幼儿兴趣。
2. 实践活动一:制作灯笼(15分钟)(1)教师讲解灯笼的制作方法。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制作成果,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实践活动二:剪窗花(15分钟)(1)教师展示窗花的样式,讲解剪窗花的技巧。
(2)幼儿动手剪窗花,教师指导。
(3)互相欣赏窗花作品,评出“最佳创意奖”。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春节的习俗,让幼儿了解新年的意义。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说说自己家过年的习俗,分享过年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欢欢喜喜过新年》2. 板书内容:(1)春节的由来与习俗(2)制作灯笼、剪窗花(3)传统文化传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春节的习俗,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灯笼或窗花。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春节的习俗,但在引导幼儿思考传统文化传承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了解我国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024年中班社会欢欢喜喜过新年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节日”,主要围绕“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了解新年的习俗和意义,学习新年祝福语,制作简单的手工贺卡,以及开展合作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年的习俗和意义,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手工贺卡。
3.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用新年祝福语与他人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制作手工贺卡,学会用新年祝福语与他人交流。
重点:了解新年的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包、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挂图展示新年的场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新年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新年的习俗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3. 示范:示范制作手工贺卡,讲解制作方法。
4. 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游戏:开展合作游戏“送祝福”,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新年贺卡,写上祝福语。
答案示例:亲爱的爸爸妈妈,新年快乐!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爱你们!2. 作业题目:与家人一起开展“送祝福”游戏,记录下彼此的祝福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新年的习俗和意义,学会了制作手工贺卡和用新年祝福语与他人交流。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游戏设计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欢欢喜喜过新年”的主题,不仅要涵盖新年的习俗和意义,还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中班《欢欢喜喜过新年》社会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节日与文化》,详细内容为“欢欢喜喜过新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春节的习俗,学会分享、合作和表达祝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2. 培养学生分享、合作的能力,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3. 培养学生表达祝福、尊重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春节的习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培养学生分享、合作的能力,学会表达祝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春节习俗图片、故事课件、贺卡、彩纸、剪刀、胶水等。
学生准备:彩笔、画纸、贺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讲述一个关于春节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春节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春节习俗(5分钟)通过展示春节习俗图片,讲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3. 分享合作体验(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共同制作一张贺卡。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会分享、合作,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4. 学会表达祝福(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贺卡表达祝福,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向他人表达祝福。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张贺卡,并将祝福送给同学、老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欢欢喜喜过新年2. 内容:春节习俗: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分享合作:制作贺卡,增进友谊表达祝福:用语言、动作等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新年贺卡,送给家人或朋友。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设计贺卡,表达祝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分享合作、表达祝福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春节习俗,培养了学生的分享、合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
中班社会教案《欢欢喜喜过新年》中班社会教案《欢欢喜喜过新年》(精选20篇)中班社会教案《欢欢喜喜过新年》篇1设计背景期末在即,春节将至,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新年的气息,了解春节在中国人心里的重要性。
教案目标1、感受过新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3、知道我国过年南北方不同习俗。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重点难点1、认识过年我国南北的习俗。
2、流利讲述自己过年的事。
活动准备1、布置喜庆的环境氛围、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并把这些图片集中布置在教室里。
2、音乐:《恭喜发财》。
3、福字、各种剪纸等。
活动过程1.看课本《过新年》一课,参观本班收集的当地“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南北方及本地区几种习俗。
(1)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参观图片展览。
各种喜庆、热闹的图片成了孩子们谈话的中心内容。
有的说:“我家年年都做糍粑来吃”“我家包饺子,我也会包饺子的`。
”“我认识,这是‘福’字,过年的时候我家门上总是贴它的。
”……(2)说说自己参观后的感想,说说自己最喜欢过年时的哪项活动? “过年了,大家是怎么庆祝的?”幼儿围绕自己刚才参观时看到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
因为图片内容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发言。
有:收红包、穿新衣、放烟花、走亲戚拜年等。
(3)小结:过年真开心真热闹。
2、布置教室环境。
让幼儿自己动手布置过年的环境。
3、活动延伸进行区域活动,在“小小厨房”制作各种过年吃的食品。
教学反思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我国南北过年的习俗及本地区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
今后就让幼儿在课堂上能说,有看、有动(操作),不足:操作材料少。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欢欢喜喜过新年》及教学反思(5篇模版)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欢欢喜喜过新年》及教学反思中班社会教案《欢欢喜喜过新年》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一些有关过新年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社会《欢欢喜喜过新年》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节日,过年是孩子们最向往最高兴的事,抓住这机会,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和感受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民间习俗。
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有关过新年的风俗习惯。
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节日的气氛。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我国节日的传统文化,体验节日的气氛。
教学难点:能表述在以往过新年一些习俗,还能大胆表达自己迎新年的想法。
活动准备1、新年环境布置。
、音乐磁带《新年好》。
3、对联、红包、手工爆竹、挂历、糍粑等教具活动过程一、谈话:认识新年(1)、出示日历讨论:“一月一日”是什么节日?(2)、你们知道这个节日是什么意思吗?(是我国新历的新年)二、经验交流价值取向:交流以往过年的经验,感受新年的欢快的气氛。
1、师:新年就要到了,我们宝宝过年时会和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指名幼儿表述)2、师:你看到了人们是怎么庆祝新年的?(幼儿自由交流)提升:过新年的时候人们会穿上新的衣服,买好多好吃的东西,贴上对联,燃放烟火、互相拜年,宝宝还会得到很多压岁钱,来庆祝新年,新年里,每个人都觉得非常高兴。
3、师:宝贝们怎样使用压岁钱?(自由交流)师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使用压岁钱。
4、教师和幼儿分别送上新年的祝福。
三、歌表演:《新年好》过新年的时候大家会做很多的事情,都是为了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迎接新的一年。
来,让我们也一起唱起歌,跳起舞,庆祝新年吧!教学反思在本次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情绪是热烈的。
中班《欢欢喜喜过大年》社会教案与反思
临漳县第一幼儿园杨李
活动设计背景
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节日,过年是孩子们最向往最高兴的事,抓住这机会,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和感受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民间习俗。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过新年的风俗习惯。
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节日的气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我国节日的传统文化,体验节日的气氛。
教学难点:能表述在以往过新年一些习俗,还能大胆表达自己迎新年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新年环境布置。
2、音乐《新年好》。
3、对联、红包、挂历、糖等教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音乐导入《新年好》
1、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歌,会唱的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唱。
(1)、师:这是什么歌?好听吗?
幼:————《新年好》
幼:好听
(2)、师:那么你们知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新年的到来,也就是春节我们传统的节日,家家户户会为了迎接这一天到来,进行庆祝。
)
二、经验交流
价值取向:交流以往过年的经验,感受新年的欢快的气氛。
1、师:新年就要到了,小朋友过年时会和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指名幼儿表述)
2、出示PPT有关新年的图片(1—2图)
3、师:你看到了人们是怎么庆祝新年的?(幼儿自由交流)
提升:过新年的时候人们会穿上新的衣服,买好多好吃的东西,贴上对联,燃放烟火、互相拜年,小朋友还会得到很多压岁钱,来庆祝新年,新年里,每个人都觉得非常高兴。
4、师:宝贝们怎样使用压岁钱?(自由交流)师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使用压岁钱。
三、讲故事,引入新课,了解过年放鞭炮的由来。
1、师:刚才小朋友们谈到了,过新年的时候大家会做很多的事情,都是为了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迎接这一年的到来,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那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吗?那么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个故事就知道放鞭炮的缘来了!
2、师讲故事,幼儿认真听。
(PPT2展示故事图)
3、师引导提问:故事中的怪兽叫什么名字?它多久出来一次?这只怪兽怕什么?
幼:——红色、灯光、鞭炮
4、师提出要求,燃放鞭炮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小朋友们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
四、了解过年的习俗。
(PPT展示3过年习俗)
1、师引导幼儿讨论,过新年还有哪些习俗。
2、师小结: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我们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中国过年的习俗主要有:贴春联、贴门神、扫尘、挂年画、守岁、放爆竹、吃饺子、拜年,小朋友还会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
五、延伸:
说说幼儿如何过新年,教师和幼儿分别送上新年的祝福。
1、师:新年到了,小朋友又要长大一岁,你准备如何度过这个新年呢?(幼儿自由发言)
2、师引导幼儿在欢乐喜庆度过春节的同时,了解父母的付出的心血和辛苦,在新年里要为他们送去美好的祝福。
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
年,长期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时间不久,人们渐渐发现年兽害怕三样东西,即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响声,于是后来的人们在除夕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就会聚到一起,帖红纸(后来逐渐改为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赶走年兽。
当兽被赶走以后,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就越传越广,成为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活动反思
在本次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情绪是热烈的。
首先是教室环境,不少孩子都带来了有关新年的物品来布置教室。
幼儿大胆地交流以往过年的经验,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过年的习俗,渲染了新年的气氛。
在新年环境和新颖教具的影响下孩子们热情高涨。
最后环节我们是歌表演,进一步增添了节日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