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事儿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奇怪的事儿》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 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资源:1. 幼儿园教室;2. 幻灯投影仪;3. 奇怪的事儿图片;4. 教案PPT;5. 图片卡片。
教学准备:1. 准备奇怪的事儿图片,并贴在教室的墙上;2. 准备幻灯片和图片卡片;3. 备好音乐和道具。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老师准备教案PPT,其中包含一些奇怪的图画,播放音乐;2. 老师问幼儿“你们有没有看见过奇怪的事儿?”,激发幼儿的好奇心;3. 老师通过图片和音乐帮助幼儿进入奇怪的事物的世界。
第二步:启发(10分钟)1. 老师请几个幼儿上前,根据图片描述奇怪的事情,如“猫变成了兔子”、“雨滴变成了糖果”等;2. 引导幼儿动手创造奇怪的事物,如用纸张做一个奇怪的帽子、画一个奇怪的动物等。
第三步:展示(15分钟)1. 老师展示幼儿们创造的奇怪的事物,并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些事物好玩吗?为什么?”;2. 老师让幼儿们形成小组,轮流展示自己制作的奇怪物品,并互相夸奖。
第四步:游戏(15分钟)1. 老师准备好图片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奇怪的物品;2. 老师将卡片发给幼儿,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物品描述,小组内猜测这是什么物品;3. 每个小组猜对的幼儿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励。
第五步: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孩子们创造奇怪事物的能力;2. 鼓励幼儿继续研究奇怪的事物,并鼓励他们尝试创造更多有趣的事物。
教学延伸:1. 带领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寻找奇怪的事物;2. 引导幼儿进行图画创作,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奇怪物品;3.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奇怪的事物的行为和声音。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态度、语言表达等;2. 检查幼儿的作品,评价其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挥;3. 收集幼儿的学习心得和反馈,了解其对奇怪事物的兴趣和理解。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奇怪的事儿》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排列组合语言的基本能力。
2.了解奇怪的事物,并通过描述尽量明确地表达出来。
3.提高幼儿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1.通过幼儿们熟知的事物,引导他们想象和探索。
2.倡导幼儿们交流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开始运用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技能。
3.为幼儿们提供一个学习共同体,鼓励他们一起思考和分享。
教学内容:
1.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们进入学习状态,如:“谁能告诉我你们最近看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2.首先带领幼儿们观察老师准备的物品(如:海螺、石头),并让幼儿们表达自己看到、碰到的感受。
3.引导幼儿们更深入地描述他们看到的事物。
比如:物品的大小、外观、纹路等等。
老师可以通过疯狂模式让幼儿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4.让幼儿们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把多个物品拼在一起,想象
出新的物品,再通过描述、或者画画的方式把描述出来。
5.在活动的最后,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他
们的描述和表达进行评价。
6.给特别优秀的幼儿颁发奖励,并鼓励所有孩子继续努力。
教学后思考:
1.这个活动是否容易引发幼儿们的创造力?
2.你认为如何更好地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更积极参与?
3.你是否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你有什么更好
的解决方法?
4.在今后的教学中,你是否准备采用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班语言教案:奇怪的事儿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孩子们听、说、演一系列奇怪的事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自信和流利。
同时,通过这个活动,我也希望能够让孩子们理解并接受生活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奇怪的事情的表达方式,如“奇怪的气味”、“奇怪的声音”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创造出更多奇怪的事情。
3. 让孩子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自信和流利,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奇怪的事情的表达方式。
难点:通过观察和想象创造出更多奇怪的事情,以及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书《奇怪的事情》、图片卡片、录音机和录音带。
学具:孩子们的绘画用品。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我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关于奇怪事情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些奇怪的气味、声音和现象,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奇怪的事情。
二、图片展示(10分钟)我将一些奇怪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描述这些图片中的奇怪事情,并引导他们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来描述。
三、听力训练(15分钟)我播放一段录音,录音中包含一些奇怪的声音和现象,让孩子们仔细聆听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原因。
四、绘画活动(10分钟)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一些奇怪的事情,并鼓励他们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自己的画作。
五、表演活动(15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奇怪的事情,用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这个事情,其他小组的学生要认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表现。
活动重难点:重点:奇怪的事情的表达方式。
难点:通过观察和想象创造出更多奇怪的事情,以及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他们能够创造出许多奇怪的事情,并且能够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它们。
同时,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课后拓展延伸中,我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一些奇怪的事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它们,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够增加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大班语言奇怪的事儿教案设计1.1 设计理念1.1.1 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1.1.2 通过讲述奇怪的事情,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1.1.3 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情节2.1.1 讲述一个奇怪的事情,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1.2 引导幼儿思考奇怪事情的原因,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2.1.3 通过故事,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2.2 语言教学2.2.1 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新词汇和句子,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2.2 培养幼儿的语音意识,纠正幼儿的语音错误。
2.2.3 通过朗读、复述等形式,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3 情感教育2.3.1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
2.3.2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2.3.3 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诚实、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内容3.1 故事《奇怪的事儿》3.1.1 故事梗概:讲述一个小动物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发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
3.1.2 故事涉及的角色:小动物、其他动物、人类等。
3.1.3 故事中的奇怪事情:会飞、会说话等。
3.2 相关词汇和句子3.2.1 词汇:奇怪、好奇、思考、分享、交流等。
3.2.2 句子:看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很好奇,开始思考。
他决定与人分享,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件奇怪的事情。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能让幼儿掌握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和情感变化。
4.1.2 能让幼儿学习到相关词汇和句子,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4.1.3 能让幼儿理解奇怪事情的原因,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4.2 能力目标4.2.1 能让幼儿通过朗读、复述等形式,熟悉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2.2 能让幼儿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奇怪的事儿》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 提升幼儿的听说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幼儿感兴趣的奇怪事物;2. 笔、纸、彩色笔等;3. 小组活动用的小玩具或图片。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1. 教师出示奇怪的物品或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如一朵感觉奇怪的花、一只长出翅膀的猫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奇怪的事物,教师帮助幼儿扩大描述内容,引导幼儿关注形状、颜色、大小、特点等方面。
步骤二:讲解故事1. 利用图片或PPT向幼儿展示一个奇怪的故事,可以是一个发生在小动物身上的奇怪事情。
2. 慢慢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询问他们对故事中的奇怪事情有什么想法和解释。
步骤三:小组活动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发一些小玩具或图片。
2.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奇怪的事物,并编写一个小故事来解释这个奇怪的事情。
3. 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故事,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步骤四: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奇怪的事物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2.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新词汇和表达方式。
扩展活动:1. 给幼儿准备一些奇怪形状的气球、泡泡或其他玩具,让幼儿自由玩耍并描述这些奇怪的事物。
2. 让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奇怪的事物,并用文字或口头表达描述。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和扩展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和受益。
大班语言奇怪的事儿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发生的奇怪的事情。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故事续编。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遇到奇怪的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讲述故事中的奇怪事情。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故事续编。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游戏教学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语言。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实物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遇到过奇怪的事情,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奇怪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2. 故事讲述:运用课件或实物,讲述故事《奇怪的事儿》,让幼儿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交流:提问幼儿:“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奇怪的事情吗?是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 故事续编:展示几幅图片,每幅图片都有一个奇怪的事情,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续编。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奇怪事情,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题。
6. 拓展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奇怪事情,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和奇怪的事情,培养幼儿的家庭教育意识。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节:奇怪的事情无处不在1. 学习故事《奇怪的事情无处不在》,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遇到的奇怪事情。
第2节:奇怪的事情发生的理由1. 学习故事《奇怪的事情发生的理由》,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探讨奇怪事情发生的原因。
一、教案名称:大班语言奇怪的事儿教案设计二、课时:1课时三、年龄段:5-6岁四、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到语言的乐趣,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
2.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奇怪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奇怪的事情:介绍一些奇怪的现象,如天空突然下雨、小猫会飞等。
2. 表达方式: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表达自己对奇怪事情的看法和感受。
3. 语言活动: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体验语言的魅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奇怪事情的看法。
2. 主题活动:介绍一些奇怪的现象,让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
3. 语言活动: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体验语言的魅力。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乐趣。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奇怪事情的关注和表达。
2. 关注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奇怪的事情图片。
2. 故事素材:有关奇怪事情的故事。
3. 歌曲素材:有关奇怪事情的歌曲。
4. 游戏素材:有关奇怪事情的游戏。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应以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身份参与活动,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表达空间。
2. 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4.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与幼儿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准备:1. 奇怪的事情图片:准备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奇怪事情图片,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故事课件:制作一个有关奇怪事情的故事课件,用于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3. 歌曲音频:准备一首与奇怪事情相关的歌曲,用于让幼儿通过音乐体验语言的乐趣。
奇怪的事儿
奇怪的事儿
最近,我发生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
一天晚上,当我准备早早睡觉时,我看到了一道奇怪的光。
它来自我房间的窗户外面。
当我走近窗户时,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东西。
它是一个像太空船一样的东西,停在我家的屋顶上。
我感到非常惊讶和好奇,于是我决定去看看这个东西是什么。
当我走出房子时,我看到了一些奇怪的生物。
它们看起来像外星人,有着巨大的头和长长的手臂。
它们穿着奇怪的衣服,还有一些奇怪的工具。
它们看起来很友好,没有做任何危险的事情。
我非常想和它们交流,于是我走近了它们。
当我走近时,它们用奇怪的语言和我交流。
虽然我听不懂那是什么语言,但我能感受到它们的友好和好奇心。
它们给了我一些奇怪的物品,似乎是它们的礼物。
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惊奇,也很感激它们的礼物。
过了一会儿,它们开始离开了。
我非常舍不得它们,于是我问它们是否可以留下来一段时间。
它们用它们奇怪的工具做了一些测量,然后告诉我它们需要离开了。
我感到非常失落,但也理解它们需要离开的
原因。
当它们离开后,我感到非常兴奋和充满好奇心。
我感到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经历,我会永远记得这个夜晚。
虽然这个经历很奇怪,但它让我更加开放和好奇,也让我相信外太空中有其他生命体存在。
这个经历让我明白,我们的世界是很大的,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的事物需要探索和发现。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的地球和人类之间的联系。
我相信这个经历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更加热爱生命和探索未知的世界。
奇怪的事二年级下册作文《奇怪的事》“哎呀呀,妈妈,你快来看呀!”我大声嚷嚷着。
今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起床、刷牙、洗脸,然后准备去客厅吃早饭。
当我走进客厅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件超级奇怪的事情——沙发上居然有一个小小的、毛茸茸的东西在动!我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没睡醒在做梦呀。
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一看,哇,原来是一只小猫咪!它浑身雪白,就像一个毛茸茸的雪球,眼睛圆溜溜的,可爱极了。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妈妈,我们家怎么会有小猫咪呀!”妈妈从厨房走出来,笑着说:“我也不知道呀,可能是它自己跑进来的吧。
”我蹲下身子,轻轻地摸了摸小猫咪的脑袋,它舒服地眯起了眼睛,还“喵喵”地叫了两声,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呢。
“嘿,小猫咪,你从哪里来的呀?”我好奇地问它。
它当然不会回答我啦,只是一个劲儿地在我身边蹭来蹭去。
爸爸也走了过来,看着小猫咪说:“这可真是个意外的小客人呀。
”我连忙说:“爸爸,我们可以收留它吗?它好可爱呀。
”爸爸想了想,说:“可以呀,不过我们得先帮它找到主人,如果找不到,那我们就收养它吧。
”我高兴地拍手叫好:“太好了,太好了!”接下来的一整天,我都围着小猫咪转,给它喂好吃的,陪它玩玩具。
小猫咪也特别乖,一直跟着我,就像我的小尾巴一样。
我对它说:“小猫咪呀,你要是一直留在我们家该多好呀,我会一直对你好的哟。
”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喵”地叫了一声。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还把小猫咪抱到了我的房间,和它一起睡觉。
我问它:“小猫咪,你喜不喜欢我呀?”它用脑袋蹭了蹭我的脸,我觉得那就是它在说喜欢我呢。
第二天,我们在小区里贴了寻猫启事,希望能找到小猫咪的主人。
可是等了好几天,都没有人来认领。
我心里暗暗高兴,难道小猫咪以后就是我们家的啦?哎呀呀,这可真是一件奇怪又好玩的事情呀,一只小猫咪就这样突然出现在了我们家,还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我真希望它能一直留在我身边呀!这只小猫咪就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它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奇怪的事儿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重复的语句:"奇怪,XX怎么会XX呢?""这个游戏真有趣,我也要玩。
"
2、丰富词语:"走"、"跑"、"跳"、" 飞"。
3、能专心倾听,体验故事中好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树林大背景、情景表演、背景音乐、故事图片、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奇怪的事为线索,设置悬念。
1、教师: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奇怪的事?
2、这几天树林里发生了一连串的奇怪事,想听听吗?
二、分段看表演,了解故事中悬念的答案,练习对话,发现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
1、幼儿看表演(第一天)。
教师:(第一天,小老鼠看见一片绿色的树叶从小路的这头慢慢走到了另一头。
)
教师:小树叶怎么走的?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
(听音乐)
教师:小老鼠怎么想?
(奇怪,树叶怎么会走路呢?)幼儿学说。
教师:小老鼠跟着树叶从小路的这头走到了另一头,看见从树叶下钻出来了3只小蚂蚁。
教师:是不是树叶在走路?
总结:哦,原来不是树叶在走路,是小蚂蚁躲在树叶下走路。
(小老鼠高兴地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
")
教师: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幼儿学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
2、同法看表演(第二天)。
教师:(第二天,一只出来散步的小兔惊讶地看到,有一只红色的袜子在树林里跑来跑去。
)教师:袜子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音乐)
教师:小兔子会怎么想?幼儿学说。
教师:小兔吓得到处乱窜,这时从红袜子里钻出来一个头,说:"我是你的朋友啊!"
教师:是不是袜子在走路?
总结:哦,原来不是袜子在跑来跑去,是小鼹鼠钻在袜子里面跑。
小兔子会是怎么说的?幼儿学说
3、看表演(第三天),引导幼儿对第三天发生的奇怪事进行猜测,启发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
教师:(一只小鸟在草地上空,一边飞一边唱歌。
突然,它看见草地上有一顶帽子在跳来跳去。
)
教师:帽子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
(音乐)
教师:小鸟会怎么想?幼儿学说。
教师:是不是帽子在跳来跳去?
总结:哦,原来不是帽子在跳来跳去,是兔子藏在帽子下面跳。
)小鸟会是怎么说的?(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幼儿学说
三、通过小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结果。
1、教师:树林里发生了几件奇怪事?哪三件奇怪的事?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在黑板上出示小图片。
2、第四天,有一块手帕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教师:手帕在天上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音乐)
教师:你们看到手帕在天上飞来飞去,会怎么想呢?(奇怪,手帕怎么会飞来飞去呢)
教师: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上来揭开手帕。
总结:哦原来不是手帕在飞,是小鸟在飞。
教师: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那你们会怎么说?
3、森林里还有很多奇怪的事情,第五、第六天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回到教室再来说一说吧。
附:故事《奇怪的事》
第一天,一片绿色的树叶从小路的这头慢慢走到了另一头。
好奇的小老鼠看见了想:"奇怪哎,树叶怎么会走路呢?"它跟着从小路的这头走到了另一头。
从树叶下钻出来了3只小蚂蚁。
哦,原来不是树叶在走路,是小蚂蚁躲在树叶下走路。
小老鼠高兴地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
"第二天,一只出来散步的小兔惊讶地看到,有一只红色的袜子在树林里跑来跑去。
小兔想:"奇怪哎,袜子怎么会跑来跑去呢?"它吓得"哧溜"躲到了一棵大树后。
红袜子悄悄绕到小兔后面,大声喊:"我知道你躲在这里。
"。
小兔吓得到处乱窜,"咚"一声,撞到了树干上。
这时,从红袜子里钻出来一个头,说:"我是你的朋友啊!"哦,原来不是袜子在跑来跑去,是小鼹鼠钻在袜子里面跑。
小兔开心地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
"第三天,一只小鸟在草地上空,一边飞一边唱歌。
突然,它看见草地上有一顶帽子在跳来跳去。
小鸟想:"奇怪哎,帽子怎么会跳来跳去呢?"它落下来远远地跟着帽子往前跳。
帽子跳到一块石头边,停下来不跳了。
这时,从帽子下传出来"咔嚓咔嚓"的声音,好象在说话,又好象在吃东西。
小鸟正傻傻地看着呢,帽子又开始往前跳了,刚才停着的地方,有一片草儿被吃掉了。
小鸟忍不住大声叫道:"快来看啊!帽子会吃草!"。
这时从帽子里钻出来一只小兔,哦,原来不是帽子在跳来跳去,是兔子藏在帽子下面跳。
小鸟快乐地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也想玩。
"绿绿的草地上,小蚂蚁、小鼹鼠、小兔、小鸟都来了。
它们在一起谈论着树林里发生的奇怪事,开心地哈哈大笑!
第四天,在池塘里游泳的小青蛙看见天上有块花手帕在飘来飘去,老也不掉下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