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修改)
- 格式:doc
- 大小:13.25 MB
- 文档页数:29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1003班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摘 要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
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
基于leslie 的改进模型:(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n 32112)-(n 321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
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一 问题的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
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CPPS)王广州(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E_mail:wangguangzhou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财司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2002年9月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序言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是在DOS版本基础上,在充分兼顾与DOS版CPPS的延续性和现代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开发新一代人口预测系统。
CPPS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一方面为适应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预测和规划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为推动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决策科学化发挥辅助作用。
中文Windows版CPPS不仅在人口预测和分析功能上继承了DOS版的主要功能,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试图全面提升软件的功能。
从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和易于理解等方面进一步的努力,使其具有:1、易用性。
CPPS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使人口预测过程操作简单、方便。
2、模块化。
CPPS所具备的功能模块既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相对独立使用。
3、灵活性。
CPPS不仅考虑与其他数据源的配合,而且可以独立进行数据管理,提供不同数据格式的兼容和相互转换。
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CPPS软件和手册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用户批评指正,任何意见将对软件和手册的进一步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在本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国家计生委计财司郭震威、苏荣挂、俞华、王谦、姚宗桥等各位领导和同志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解振明、郭维明、庄亚儿、李伯华等同志也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广州2002年10月于北京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王广州1 软件安装/卸载1.1 安装安装CPPS计算机系统配置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 9x/me/NT/2000/xp;硬盘剩余空间:>=50M;显示分辨率:600X800或更高。
CPPS软件安装方法比较简单。
将CPPS光盘放入光驱后,安装程序自动运行,选定相应的选项即可实现软件安装。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1引言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2)1.2论文研究的意义 (2)2人口预测模型 (4)2.1 MALTHUS模型 (4)2.2 LOGISTIC模型 (5)3 MATLAB仿真计算 (6)3.1人口预测模型及参数的选定 (6)3.2计算人口环境容纳量 (7)4. 结论 (15)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1)Key words (1)基于MATLAB的中国人口预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张良指导教师:卢月莉[摘要]以MATLAB为人口预测的仿真计算平台,采用MALTHUS和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进行了预测和比较,分析了人口增长率的变化率、远期人口预测的相对误差及LOGISTIC 模型的人口发展趋势,给出了合理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修正了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提高了人口预测的准确度。
[关键词]MATLAB仿真;人口预测;误差; MALTHUS模型; LOGISTIC模型;环境容纳量1引言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人口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口己经由5.4亿增至13.3亿,人口总量增加了近8亿。
在中国人口的各发展阶段过程中,人口数据受限于人口基数而表现了结构的变化,自建国初期到70年代,是中国人口由原来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进入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长时期。
特别是受多年的人口结构积累的影响,近年来的中国人口发展出现了老龄化进程加速的态势,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地延伸该态势,对中国社会还将持续发生较大的影响作用。
基于现实来看,现代中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转型期,人口的发展将使中国从总体资源丰富的大国步入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境地,势必抑制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快速增长。
诸如此类因素,都将影响中国的未来,因而,有效的分析与科学预测中国人口的发展与变化显得既紧迫又重要。
光电录入系统简明操作手册(培训版本)目录前言 (4)第一章光电录入系统的安装 (5)1.1.安装前准备 (5)1.1.1.硬件 (5)1.1.2.软件 (5)1.1.3.网络 (6)1.2.服务器端安装及配置 (6)1.2.1光电录入系统工具安装与配置 (7)1.2.2图像与数据管理子系统安装及配置 (9)1.2.3数据报送安装 (9)1.3.客户端安装及配置 (10)1.3.1安装光电录入系统 (11)1.3.2安装扫描仪驱动 (11)1.3.3光电系统参数配置 (11)1.3.3.1配置数据库连接参数 (11)1.3.3.2登录系统 (11)1.3.3.3系统初始化 (12)1.3.3.4地址码导入 (13)1.3.3.5新增区域组 (14)1.3.3.6新增用户 (17)1.3.3.7OCR机器分配(识别机器分配) (20)第二章光电录入系统操作说明 (22)2.1.准备 (22)2.1.1启动识别服务 (22)2.1.2启动任务分发服务 (22)2.1.3扫描仪检测 (22)2.2.扫描 (25)2.2.1正常扫描 (26)2.2.2重扫 (30)2.2.3替扫 (31)2.2.4补扫 (33)2.2.5问题批次的处理 (33)2.3.校对 (36)2.3.1数字校对 (37)2.3.2数字修订符(#)校对 (39)2.3.3汉字地址校对 (40)2.3.4汉字民族校对 (42)2.4.校验 (45)2.4.1地址码校验 (45)2.4.2表头校验 (47)2.4.3空值校验 (49)2.4.4超范围校验 (50)2.4.5户内人记录校验 (52)2.4.6封面校验 (53)2.5.质量检查 (54)2.5.1设置质检批次 (55)2.5.2从扫描开始质检 (56)2.5.3质检识别 (57)2.5.4质检校对 (58)2.5.5质检校验 (58)2.5.6质检报告及数据导出 (59)2.6.系统管理 (64)2.6.1分发登记IP清除 (64)2.6.2日志管理 (65)2.7.任务管理 (66)2.7.1工作流程管理 (66)2.7.2统计查询 (70)2.8.数据导入/导出 (77)2.8.1数据导出 (77)2.8.2数据导入 (79)2.9.数据报送 (81)2.9.1启动数据报送服务端 (81)2.9.2数据报送导入导出 (81)第三章图像与数据管理子系统操作说明 (91)3.1登录 (91)3.2系统参数设置 (91)3.3地市级软件使用说明 (91)3.3.1磁带管理 (92)3.3.2数据备份 (92)3.3.3备份到硬盘 (92)3.3.3.1从硬盘恢复 (92)3.3.3.2设置自动打包策略 (93)3.3.3.3自动备份策略 (93)3.3.4图像归档与上报 (94)3.3.4.1图像归档上报 (94)3.3.4.2生成上报管理文件 (94)3.3.5数据载出 (95)3.3.6调阅图像文件 (95)3.4省级软件使用说明 (95)3.4.1合并管理信息 (96)3.4.2验证上报磁带 (96)3.4.3导出管理信息文件 (96)3.4.4导出验证统计报告 (97)3.4.5恢复光电数据库 (97)3.4.6恢复图像文件 (98)前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光电录入系统”(以下简称“光电录入系统”)是为完成本次普查数据采集工作而开发的应用系统。
计划生育人口监测培训内容一、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旨在加强计划生育人口监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对人口政策和法规的理解和遵从,为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培训对象1. 国家和地方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人员2. 相关部门的人口统计和监测人员3. 社区和村级计划生育人员三、培训内容1. 人口统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口学基础知识,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2. 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介绍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包括计划生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
3. 人口监测工作流程详细介绍人口监测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统计分析、报告编写等。
4. 人口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人员如何进行人口政策宣传和教育工作,包括宣传材料的制作和宣传活动的组织。
5. 人口统计软件的应用介绍人口统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培训人员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能。
6. 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培训人员如何进行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包括人口结构分析、人口负担分析等。
7. 人口监测工作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介绍人口监测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人员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8. 人口变化趋势的分析培训人员如何从人口数据中分析出人口变化趋势,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9.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培训人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通过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培训人员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培训在实际操作中指导和培训人员如何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编写报告。
3. 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在线培训,为不同地区的人员提供统一的培训内容。
五、培训评估1. 考试评估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培训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2. 实际操作评估对培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估。
3. 反馈评价借助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培训人员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反馈意见。
六、培训师资1. 人口统计专家2. 计划生育政策专家3. 人口监测工作人员七、培训时间和地点具体时间和地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在不同地区进行多次培训,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要。
人口预测
概述
人口预测是指根据历史数据和现有趋势对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人口数量进行预
测的方法。
这个领域在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人口的预测,政府和组织可以更好地规划资源分配、制定政策和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人口预测方法
经济模型法
经济模型法是一种常见的人口预测方法,它通过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进行建模,从而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考虑到生育率、死亡率、移民等因素,以及对经济发展程度的评估。
数学统计方法
数学统计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人口预测方法,它通过对历史人口数据的回归分
析和趋势预测,来预测未来人口的规模。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对人口增长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指标的分析和预测。
社会学方法
社会学方法是一种较为综合的人口预测方法,它不仅考虑到经济因素和数学统
计因素,还考虑到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对人口行为、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分析和预测。
未来人口预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人口预测也面临着挑战和变化。
一些新兴技术
和发展趋势可能会影响人口的增长和结构,例如医疗技术的进步、社会政策的调整等。
因此,未来的人口预测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和因素,才能更准确地预测人口的规模和结构。
结论
人口预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对于政府和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通过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数据,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规模和结构,从而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人口预测数据准备和预测方法说明采取单区域人口预测。
一、预测基年(2009年)人口数据的获得方法(一)分年龄、性别人口数的获得方法:1.方法一:利用"五普"数据。
A.所需基础数据:“五普”《综合数据-第三卷-年龄》,分年龄、性别的人口。
B.步骤:1.根据"五普"数据(分年龄性别人口数、分年龄性别死亡率、年龄别生育率)为依据,确定总和生育率、预期寿命、出生人口性别比、生育模式、城镇化率5个参数,用cpps预测2009年人口结构,再用2009年确定的人口,标准化处理。
得到2009年的年龄别、性别人口做为预测数据。
2 .方法二:利用pis数据。
A.所需基础数据:由省根据pis数据库资料提供人口分年龄、性别结构;2009年统计公报人口数;B.步骤:1.根据省PIS数据库提供的人口分年龄、性别结构情况,计算分性别的各年龄组人口比例。
2.用2009年统计公报人口数做基础,用“步骤一”计算的比例,标准化处理,得出2009年分年龄、性别人口做为预测数据。
(二)分年龄、性别死亡率的获得方法。
1.方法一:利用“五普”数据A.所需基础数据:分年龄、性别死亡率“五普”《综合数据-第六卷-死亡》,分性别、年龄的死亡人口状况(6-7)。
B.步骤:1.用“五普”的《分性别、年龄死亡人口》中的死亡率做死亡模式,用“五普”预测的分年龄、性别人口结构(2009年,见“分年龄、性别人口数的获得方法”)或pis的分年龄、性别人口结构(2009年)基数,计算出各性别、年龄组的死亡人数和死亡总数,再计算出粗死亡率(模拟),如果该结果和统计公报(2009年)数据接近,可以直接使用“五普”的死亡模式。
2.如果计算的粗死亡率(模拟)和统计公报(2009年)的粗死亡率差距较大,则用2009年统计公报粗死亡率拟合。
即:按照比例调整“五普”各性别、年龄死亡率,使调整后的粗死亡率(五普)和统计公报(2009年)的粗死亡率一致。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CPPS)王广州(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E_mail:*******************************.cn)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财司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2002年9月序言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是在DOS版本基础上,在充分兼顾DOS版的延续性和现代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开发新一代人口预测系统。
CPPS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一方面为适应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预测和规划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为推动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决策科学化发挥辅助作用。
中文Windows版CPPS不仅在人口预测和分析功能上继承了DOS版的主要功能,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试图全面提升软件的功能。
使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和易于理解,使其具有:1、易用性。
CPPS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使人口预测过程操作简单、方便。
2、模块化。
CPPS所具备的功能模块既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相对独立使用。
3、灵活性。
CPPS不仅考虑与其他数据源的配合,而且可以独立进行数据管理,提供不同数据格式的兼容和相互转换。
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软件和手册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用户批评指正,任何意见将对软件和手册的进一步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在本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国家计生委计财司郭震威、苏荣挂、俞华、王谦、姚宗桥等各位领导和同志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解振明、郭维明、庄亚儿、李伯华等同志也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广州2002年10月于北京1 软件安装/卸载1.1 安装安装CPPS计算机系统配置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 9x/me/NT/2000/xp;硬盘剩余空间:>=50M;显示分辨率:600X800或更高。
CPPS软件安装方法比较简单。
将CPPS光盘放入光驱后,安装程序自动运行,选定相应的选项即可实现软件安装。
其过程如下:第一步:安装向导准备。
图1.1 安装准备界面第二步:版权信息。
图1.2 版权信息界面第三步:许可协议。
图1.3 用户许可协议界面第四步:用户信息。
用户根据需要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单位/组织。
图1.4 用户信息界面第五步:安装类型。
图1.5 安装类型选择界面第六步:默认典型安装。
图1.6 默认典型安装界面第七步:正在进行文件拷贝。
图1.7 文件安装进度界面第八步:安装结束。
图1.8 安装完成界面1.2 卸载:第一步:进入Windows控制面版。
图1.9 Windows控制面版界面第二步:进入Windows添加/卸载界面,并选定CPPS。
图1.10 Windows控制面版安装/卸载界面第三步:进入CPPS安装/卸载界面。
图1.11 Windows控制面版安装/卸载界面第四步:进入CPPS卸载界面。
图1.12 CPPS卸载界面第五步:正在卸载,并指示卸载进度。
图1.13 CPPS卸载进度界面第六步:卸载结束。
图1.14 CPPS卸载完成界面2 软件基本结构CPPS软件是以菜单驱动和快捷方式相结合人机对话方式。
从总体上看,CPPS 软件主菜单包括文件操作、数据管理、人口分析、数据图形显示和帮助文件(见图2.1)。
图2.1 CPPS系统基本结构2.1 文件管理文件管理主要实现数据文件的建立、打开、关闭和存储等(见图 2.2)。
文件操作包括新建、打开、预测向导、保存、关闭和退出系统。
打开数据库文件默认数据库扩展名为DB。
CPPS不仅可以打开Paradox数据库文件,而且可以打开扩展名为DBF的Visual Foxpro数据库。
打开数据库的操作步骤与Windows 文件操作相同(见图2.3)。
图2.2 CPPS文件管理图2.3 CPPS文件管理2.2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准备、表结构、修改表结构、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计算组成(见图2.4)。
图2.4 数据管理数据表结构功能是对当前打开的数据表的结构予以显示,显示内容包括数据变量名、变量类型和变量宽度。
人口预测使用的数据变量的类型为浮点型(Float)。
修改表数据结构是对已经打开的数据库的结构进行修改,其功能包括增加和删除数据变量(数据字段)。
数据格式转换是对已经打开数据库进行数据格式转换。
如将已经打开的数据库转换成文本文件等。
数据计算是对数据库变量已列为操作对象进行变量的加、减、乘、除和取对数等运算。
目的是为数据进一步数据操作和运算做准备。
2.3人口分析人口分析包括人口数据质量评价、生命表、人口数据标准化和人口预测等(见图)。
人口数据质量评价是人口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对人口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初步判定人口数据的可靠程度;生命表人口分析的基本工具,对人口存活分析和人口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人口数据标准化则是为人口系统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奠定基础;人口预测则是人口研究与规划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为深入研究人口系统的运行过程和方式提供必要的分析工具。
图2.4 人口分析2.4图形CPPS图形目的是对打开数据库变量进行作图(见图2.5)。
图形包括线性图、直方图、点状图和年龄结构图等。
图2.5 数据图形3 数据准备数据准备是数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准备的目的是对人口预测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进行准备。
CPPS进行人口基础数据准备过程是原始数据录入、存储过程。
CPPS所需基础数据均为绝对数,如年龄别生育率、年龄别死亡率等。
在数据录入时直接录入其绝对数值,如1990年全国24岁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为0.23844,即238.44%。
,在基础数据录入时直接录入绝对数0.23844而非相对数。
CPPS可以直接读取DBF(FoxPro)或DB(Paradox)格式的数据表文件,而不需要进行数据转换。
如果读入的数据为数据库/表文件,应确保字段变量的数据类型为数值型或浮点型。
在读入的数据中如果有数据缺失或调查中数值空缺,在进行人口预测时,应填上数值,如0或非常小的数值0.00000001等,目的是保证数据逻辑的正确,如年龄别死亡率理论上不可能为零。
除了可以通过其他数据库软件准备数据外,CPPS提供多种数据准备的方法,最简单的为人口预测分析准备数据的方法是通过数据准备菜单来实现的。
CPPS 提供人口预测数据准备方法,即数据准备向导。
CPPS提供单区域人口预测数据准备向导和分城乡人口预测数据准备向导。
单区域人口预测数据准备步骤如下:第一步:选定准备数据菜单或鼠标单击快捷工具(见图3.1、3.2)。
图3.1 数据准备菜单图3.2 数据准备快捷键第二步:给定准备数据存储文件名。
图3.3 输入数据表文件名第三步:输入数据。
在录入数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年龄别死亡率和年龄别生育率均为绝对数。
默认年龄组为80,可以通过数据输入功能键增加或删除年龄组,以适应已有数据的需要。
图3.4数据输入界面第四步:保存数据。
图3.5 保存输入数据分城乡人口预测数据准备可以通过数据库软件录入数据或通过CPPS分城乡人口预测数据准备向导进行。
分城乡人口预测数据准备步骤与单区域人口预测数据准备的过程相同,只是数据需求数量的不同。
这里不再赘述。
4 人口预测人口预测包括单区域人口预测和分城乡人口预测。
无论是单区域人口预测还是分城乡人口预测,其基本步骤基本相同。
下面以单区域人口预测为例说明人口预测的基本操作过程。
第一步:打开数据表(见图4.1)。
图4.1 打开数据表第二步;选择预测方式(图4.2)。
图4.2 选择预测方式第三步:读入基础数据并设定预测参数(图4.3)。
图4.3 读入基础数据第四步:显示预测结果(图4.4)。
图4.4 显示预测结果第五步:存储预测结果。
图4.4存存储预测结果人口预测参数主要包括总和生育率、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性别比和生育模式等。
当进入人口预测界面后,CPPS的默认值为根据选定变量计算得到基础数据年份人口状态参数。
CPPS提供自动插值和复制的方式使参数设定更方便、更直观。
以总和生育率设定为例,首先,确定参数设定的起始列和终止列,然后输入起始列和终止列总和生育率值,第三选定插值方式,最后点击插值按钮完成设定范围内的参数值(见图4.5)。
在预测参数选择和设定过程中还可以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应参数,CPPS 提供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参数供参考(见图4.6)。
图4.5 预测参数设定图4.6 预测参数设定参考数据5 算法分析5.1 人口数据质量评价众所周知,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都是任务艰巨的大范围的人口调查。
在人口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口数据的误报和漏报时有发生。
人口数据质量的评估方法很多。
比较常用的人口数据质量评估方法是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的评估来判定人口数据质量的高低,如年龄偏好指数等。
具体人口数据质量评估算法如下:1. 年龄偏好指数: 分析任何年龄的“堆积”现象。
该方法的假设年龄分布比较均匀。
()100*211251++--++++=a a a a a a p p p p p p a IAP ;这里P a 为需要检验的a 岁人口数。
IAP a 约接近100,说明数据质量越好;大于110说明年龄堆积现象的存在,打得越多说明年龄对集约严重;小于100则说明年龄堆积现象没有发生,但该年龄存在回避现象。
2. 惠普尔指数: 现实生活中年龄偏好和堆积现象容易发生在0和5结尾的年龄组,为测量0和5结尾的年龄偏好与堆积现象设计了惠普尔指数来检验。
;正常情况下,WI 的取值范围为100—500。
WI =100,说明年龄分布均匀,不存在堆积现象;100<WI<110,可以认为无明显年龄偏好,数据质量较好;如果110<WI<130说明存在年龄偏好,但数据质量可以接受;如果WI>=130说明年龄偏好严重,数据质量不可接受。
3. 迈叶斯指数: 检验年龄结构总体异常现象。
(1) 在给定年龄区间内(10-89岁)和(20-89岁)分别将具有同一尾数(0,1,2,3,4,5,6,7,8,9)的年龄相加,记作p1(x)和p2(x),x ∈(0,1,2,3,4,5,6,7,8,9);(2) 将p1(x)和p2(x)分别乘以相应的权数(1,2,3,4,5,6,7,8,9,10)和(9,8,7,6,5,4,3,2,1,0),记作Wp1(x)和Wp2(x);(3) sp (x)= Wp1(x)+Wp2(x);(4) ∑==90)(x x sp Tp ;(5) 100*)()(Tp x sp x perp =(6) |10)(|)(-=x perp x dev ;(7)()290∑==x x dev MI ; MI 为迈叶斯指数。
迈叶斯指数的变动区间为0—90。
迈叶斯指数约接近0,说明年龄堆积程度越小。
一般来说,迈叶斯指数小于5,可以认为数据比较好;5—10,人为可以接受;大于10则数据不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