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83 家畜病理学 自考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51.48 KB
- 文档页数:13
02797 家畜饲养管理学扬州大学编(高纲0838)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课程性质和特点《家畜饲养管理学》《家畜饲养管理学》《家畜饲养管理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家畜饲养管理的基本理论、生产知识、技术措施和经营决策,了解畜牧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家畜饲养管理学在农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为畜牧业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专门的应用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十五章。
在对家畜饲养管理的基础学科如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本课程共分为十五章。
在对家畜饲养管理的基础学科如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和动物环境工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养牛、养猪、养羊、养兔、马属动物的生产知识和技术措施。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家畜饲养管理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到以下要求:1、掌握家畜饲养管理基础学科的原理、方法和发展趋势;2、掌握家畜饲养管理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家畜饲养管理学》覆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它是以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家畜饲养管理学》覆盖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它是以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和动物环境工程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家畜饲养管理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一)(一)(一)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本章简要介绍了畜牧生产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及作用、本章简要介绍了畜牧生产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及作用、本章简要介绍了畜牧生产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及作用、中国及国外畜牧业的现状及中国及国外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肉芽组织的功能主要有:抵抗感染、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保护创面、填补组织缺损。
2、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过程包括:变质、渗出、增生。
3、纤维素性炎常发生于:粘膜、肺、浆膜。
4、常见的良性肿瘤有:软骨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
5、单纯性淋巴结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淋巴结肿大、被膜紧张、质地柔软、呈粉红色或红色。
6、急性肾小球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体积轻度肿大、质地柔软、充血。
7、病毒性脑炎的病变特点是:血管性脑炎神经细胞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结节、噬神经细胞现象、。
8、禽巴氏杆菌病急性病理变化是:心外膜尤其是冠状沟和纵状沟附近呈喷洒状出血、肝脏表面和切面有许多针尖大小坏死灶、肺高度淤血、水肿。
1、槟榔肝:肝淤血时,肝脏切面肝小叶中心淤血部呈暗红色,周边脂肪变性呈黄红色,似重要槟榔的花纹,故称之为槟榔肝。
2、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是指在间质细胞或细胞内出现的一种均质、无结构的物质,可被伊红或酸性复红染成鲜红色。
3、卡他性炎:粘膜或浆膜表层轻微的急性渗出性炎,叫卡他性炎。
10、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11、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所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使血浆、皮肤、黏膜、虹膜、等黄染的一种病理变化称为黄疸。
12、骨性骨痂:指纤维性骨痂中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积聚在细胞之间,并由梭形细胞变成多突起骨细胞的过程。
13、内生性致热原: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性致热原、14、发绀:瘀血时,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缓慢,血氧消耗,结果还原的血红蛋白增多,在可视粘膜和少毛浅色皮肤上所呈现的暗红或蓝颜色,临床上称为发绀。
14、坏死:坏死是指活体上局部组织细胞发生死亡,功能全部丧失,同时形态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
坏死的类型有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
其中凝固性坏死又包括蜡样坏死、干酪样坏死和脂肪坏死。
18、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较致密的脏器发生动脉阻塞时,因侧支血管细而小,梗死形成时从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血量少,梗死区呈灰白色,称为贫血性梗死。
高纲1186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2799 兽医临床医学扬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兽医临床医学是临床兽医各学科的综合,是畜牧与兽医专业的专业课程。
兽医临床医学是一门内容广泛、基本理论深、基本技能多、同时实践性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涉及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和兽医寄生虫病学等多学科知识,但考虑到自学考试的特点和专业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要求,本大纲只考核其中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相关的内容。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以各种畜禽为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系统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它是动物医学(兽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讲述检查法,症侯和诊断方法论。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的科学,内容包括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和各器官系统内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等。
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两部分。
通过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畜的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资料收集和症状分析,以及建立诊断的方法,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兽医内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疾病的分析而学会撰写临床病例报告,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学考试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在校学生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检查考生对兽医临床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服务于畜牧业生产实际及兽医临床。
课程代码:28583 课程名称:家畜解剖⽣理学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和特点家畜解剖学⽣理学课程是我省⾼等教育⾃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独⽴本科段)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正常动物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及⽣理特点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认识动物解剖学⽣理学在畜牧兽医⼯作中的地位和作⽤,为动物饲养学、营养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动物疾病诊治和其它兽医临床课提供必备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家畜解剖学⽣理学分为上篇家畜解剖学与下篇家畜⽣理学两部分。
本课程阐述正常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与功能的关系(重点为⽜、猪和以鸡为代表的家禽),并对各种畜禽的特点作出⽐较。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本课程要求应考者掌握畜、禽机体正常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特征及各系统的正常⽣命活动现象和⽣理机能的调节过程,从动物整体⾓度了解各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掌握本课程的⼀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并⽤于指导⽣产实践。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家畜解剖学⽣理学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以化学及基础⽣物学为基础,其先修课程主要有化学、动物学、⽣物化学。
同时,家畜解剖学⽣理学⼜是学习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这些课程主要是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产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及其它临床课程。
⼆、课程内容与考核⽬标上篇:家畜解剖学绪论 (⼀)课程内容本章简要⽽全⾯地介绍家畜解剖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畜体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位名称、⽅位⽤语。
(⼆)学习要求了解家畜解剖学的概念、学习⽅法及研究对象,畜体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位名称、⽅位⽤语。
认识家畜解剖学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况。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家畜解剖学的概念、畜体的基本结构及学习⽅法; 2、掌握:畜体的主要部位名称、⽅位⽤语。
第⼀章⾻学和关节学 (⼀)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的种类、结构、⾻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连结的概念及种类,关节的构造;畜体⾻的划分,各部⾻的构成及形态特征,介绍了全⾝各部⾻的连结及特点。
兽医病理学复习纲要11级兽医病理学复习纲要兽医病理学总论绪论1.兽医病理学概念及任务2. 兽医病理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和诊断技术?第一章:疾病概论1.名词解释:疾病、转归2.疾病有哪些主要特点?3.生物性致病因素主要致病特点什么?4.疾病的分类、经过与结局5.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及一般规律是什么?第二章:血液循环障碍1.名词解释:充血、淤血、潮红、发绀、血栓的形成、血栓、机化、再通、栓塞、梗死、DIC、休克。
2.充血和淤血的原因、类型、病理变化、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3. 几种重要器官的淤血变化(肝、肺)4. 出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5.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6. 血栓的类型及构成。
7. 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8. DIC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9.试述休克时微循环病变的分期及主要特点第三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名词解释:变性、细胞肿胀、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变性、坏死、细胞凋亡、痛风、黄疸2. 细胞损伤时,溶酶体、核仁、染色质有何变化?3.变性的分类。
(常见的细胞变性及细胞间质变性)4.细胞肿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什么?5. 根据镜下病变特点,细胞肿胀可分为几个类型,有何病理变化特征?6.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特点?7.透明变性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8.脾脏的淀粉样病理变化特征。
9.细胞坏死时,细胞核的病理变化。
10.坏死的类型及其特征。
11.简述坏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12.简述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主要区别。
13.黄疸的类型。
第四章:细胞的适应与修复1:概念: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再生、肉芽组织与瘢痕组织、修复、2.局部性萎缩、肥大、再生、化生的类型。
3. 增生、化生、再生的区别。
4.器官萎缩的先后顺序。
5.细胞的再生能力的潜能。
6.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7.简述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8.简述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9.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
10.简述骨折愈合的过程及影响骨折愈合的主要因素。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畜牧微生物学》是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它主要研究微生物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和防控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系统掌握畜牧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1、细菌(1)细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大小测量单位,以及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2)细菌的染色方法和革兰氏染色原理了解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重点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能够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判断细菌的类别。
2、真菌(1)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熟悉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真菌的分类了解真菌的分类依据和主要类群。
3、病毒(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掌握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等)、结构(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和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2)病毒的增殖过程理解病毒的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等增殖步骤。
4、其他微生物(1)放线菌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熟悉这三类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和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1、微生物的营养(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掌握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及其功能。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了解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利用不同划分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2、微生物的代谢(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熟悉微生物的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产能方式及其特点。
附件6: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家畜病理学课程(课程代码02783)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绪论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二章水代谢与酸碱平衡障碍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三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四章适应与修复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五章炎症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六章肿瘤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七章心脏血管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八章造血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九章呼吸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十章消化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十一章泌尿生殖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三、实践操作㈠类型㈡目的要求㈢内容㈣与考试关系四、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㈠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㈡学习教材及主要参考书㈢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㈣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㈤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在学习家畜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基础上,采用各种实验方法,研究患病畜体的生理机能和形态结构及其可能结局的变化规律,并与微生物学、药理学密切联系,为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成为临床学科如传染病学、禽病学、寄生虫学的必修课程。
因此,家畜病理学是兽医各专业从基础课过渡到临床课的桥梁。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目的与要求如下: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名词概念及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机能变化。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家畜病理学(实践)课程代码:02784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家畜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具有坚实的理论体系,稳定的技术领域、并与兽医实践广泛密切联系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实习的任务是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疾病的原因和条件、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来揭示疾病的本质。
本课程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实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疾病辩证观点,认识常见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科学思维,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含学时、学分要求)(一)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能够识别疾病和组织器官常见的病理变化,并了解病理大体标本的制作及保存技术和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2、掌握观察和分析疾病状态下动物机体机能和代谢的变化。
3、能独立进行常见动物的尸体剖检,编写剖检记录和填写病理剖检报告,并综合分析病变,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4、掌握对微生物学检验材料、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和毒物检查材料进行采取、保存和送检。
(二)本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要求本实践课程共1和学分,18个课程教学学时,课程共完成6个实验环节,每个实践环节3学时,大纲提供8个实验环节,学习时个教学单位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6个学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本课程实践环节安排三、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考教材(一)自学教材《家畜病理学》(第五版)主编马学恩2016 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二)参考教材《家畜病理学》(第三版)主编林曦2004年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病理解剖学》主编朱坤熹2000年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四、实践(技能)考核的场所、设备、师资要求。
要求实践考核场所有专门的病理实验室,实验室内实验器材满足考核要求,实验动物供应充分。
师资要求:从事本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或科研工作,具有中、高级职称,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实践经验。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家畜病理学课程代码:02783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动物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阐明疾病的原因、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家畜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从形态和机能两个方面,研究患病动物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从而使考生学会如何认识动物个体及群体所患疾病的本质并运用家畜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动物疾病做出诊断。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学习本课程以前,要求应考生系统掌握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各门基础课,如动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等;应掌握疾病原因、发生和发展机理及其发生病变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对畜禽各系统器官常见病理变化,应掌握其病因、发生机理、病理变化等内容。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家畜病理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介于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学等专业基础课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家畜中毒及毒物检验、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等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是:1.动物生理学;2.组织胚胎学。
重点是:1.炎症;2.临床上常见脏器病变的眼观和显微镜下的识别。
难点是:眼观和显微镜下识别病变组织的一致性。
疑点是:从病理学的变化能否对疾病做出诊断。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绪论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1-
家畜病理学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
2.掌握:
(1)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2)家畜病理学最基本研究方法
(3)学习家畜病理学应树立的观点
3.熟练掌握:
(1)家畜病理学的概念
(2)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家畜病理学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学习家畜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尸体剖检及临床病理学研究
2、学习家畜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掌握学习家畜病理学主要树立的几个观点(四)考核要求
1.识记:家畜病理学的概念
2.领会:尸体剖检的常用方法
3.简单应用:学习家畜病理学主要树立的几个观点
4.综合应用:运用树立的观点,解决畜牧生产实际问题
第一篇家畜病理学总论
第1章疾病概述
(一)自学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理解:疾病发生的一般经过、一般机制
3.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内因、外因、诱因)
4、熟练掌握:疾病、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疾病转归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疾病概念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原因
-2-
第三节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三)考核知识点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疾病的经过及转归。
(四)考核目标
1.识记:疾病、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疾病转归的概念
2.领会:疾病发生的原因
3.简单应用:疾病发生的一般经过、一般机制
4.综合应用: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解决畜牧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第2章血液循环障碍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循环障碍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2.理解: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
3.掌握:动物血液循环障碍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病理学变化
4.熟练掌握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充血
第二节出血
第三节血栓形成
第四节栓塞
第五节梗死
第六节休克
(三)考核知识点
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栓塞、休克的概念、发生机理、病理变化、结局与影响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栓塞、休克、DIC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领会:(1)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栓塞、休克、DIC的发生机制;(2)血栓与死后凝血块的区别
3.简单应用: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栓塞、休克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