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7)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目标:1.记住菌落的概念,能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描述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3.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
2.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几种大型真菌。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这些微生物无处不在,除了一些大型真菌(蘑菇、银耳)肉眼可见外,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用肉眼观察不到。
为了便于观察和检测它们,我们要先学会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观看多媒体,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观察菌落1.教师展示图片“扫描电镜下的钉子”上的细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内容,提出问题:细菌和真菌一般个体微小,不能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那么我们如何观察呢?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可以用肉眼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2.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两组“菌落”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不同,指导学生填写表格。
菌落类别形态大小颜色细菌菌落真菌菌落3.师生共同总结: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二)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科学方法“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可分为几个步骤?(2)制作培养基时加入琼脂的作用是什么?(3)制作好的培养基为什么要高温灭菌?(4)接种细菌和真菌前为什么要先冷却?(5)接种后的培养基为什么要放在恒温箱或室内温暖的地方?糙干燥。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菌落的概念;2.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3.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条件。
6.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技能目标 1、通过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对探究实验的汇报交流,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2.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1.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难点】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学生探究、观察、交流、讨论、讲解等结合(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以组为单位确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2、设计一个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表格;3、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
2、制作相关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描述生活中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新课教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菌落 1、课前一周以生物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定单变量设计 1、指导学生探究并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2、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交流探究结果、结论 2、引导学生总结3、举手表述——“菌落”的概念“菌落”概念二细菌菌落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相关练习指导学生分辨和真菌菌落学会大致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细菌菌落和的特征真菌菌落三、培养菌落的 1、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分析“培养菌落一般方法交流探究结论的方法步骤”的原理 2、讨论、总结: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四、细菌和真菌观看ppt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的分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十分广泛五、细菌和真菌的回顾生活条件交流的两组学生探究的具体做法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板书相关内容第三组学习小组代表介绍交流:选定变量所进行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的展示> 相关情感教育 <实验报告的交流与表达><四> 课堂小结 1.菌落的概念;2.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3.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条件。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课目标1.知识与技术( 1)认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 2)经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鉴识被细菌、真菌传染的食品和生物。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观察菌落的活动,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析能力。
( 2)、经过培育细菌和真菌的活动,培育学生着手操作能力。
( 3)、经过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研究活动,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在与小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研究活动;(2)经过认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优异的卫生习惯。
(3)经过研究方案的拟定,培育科学研究的慎重和科学性涵养。
教课要点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育方法;教课难点研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具准备集体定教( 1)采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 PPT一、引入新课个性补教展现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品。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终归是什么原由惹起的?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表达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学生认真观察、思虑,谈论交流。
二、解说新课(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腐败变质的食品中能找到菌和真菌的身影,那么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它们呢?学生任意举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如空气、水、土壤,甚至是严寒的北极或深海火山口等。
老师总结:可见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四周,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二)菌落的看法及细菌和真菌菌落特色但是,我们在一般状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只有当它们大批生殖形成会集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刚刚同学们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品中的斑点实质上都是不计其数个细菌或真菌构成的菌落。
展现课前培育好的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以小组形式观察、谈论、思虑提出问题:1细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大小如何?2你以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表面有何不一样?菌落的形态相同吗?3你还可以发现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其他不一样点吗?学生小组观察、划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总结交流。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课型: 新授课教 材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动物之后接触到的第三类生物种类——微生物的序篇。
从宏观上认识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能区别细菌和真菌菌落在大小、形态、颜色上的差别。
通过科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掌握简单的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
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广泛,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在合作中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互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过程与方法: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严谨求 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重点) 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重点)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热情周围环境中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细菌,有时候还有真菌。
并且展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细菌和真菌。
让学生对微生物产生更多的兴趣。
(二)观察菌落——明确教学目标1.菌落(PPT 展示多种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菌落的特征)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接种④恒温培养(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明确教学目标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回顾探究过程,帮助学生捋顺其中的各个环节)1.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更少一些?哪种环境中根本没有?2.探究思路:如果请你帮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法,让孩子们知道手上就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设计并实施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挂图。
(2)自制的细菌和真菌菌落培养基。
(3)投影片,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2.学生准备:(1)查阅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4)准备一些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的食物。
教学过程[创设情镜,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学生:牛奶闻着发酸了,但看不到什么东西。
学生: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也有绿色斑点。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提醒学生用塑料袋把实物放好,并洗干净手)[收集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学生:细菌和真菌分布得特别广泛,无论是空气中、土壤中、水里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它们。
学生: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中还发现了古细菌。
教师:你们的资料准备得很充分。
是的,细菌和真菌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了。
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大型真菌除外)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其实,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物中的斑点都是成千上万个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菌落。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高倍显微镜下的细菌、真菌。
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请仔细观察。
看完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
【过渡】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除了我们人和其他动植物外,还有一类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生物——细菌和真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微观的世界来了解这类生物。
【讲解】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比如真菌中的木耳、香菇、灵芝、变质面包上的霉菌等等,还有细菌中的大肠杆菌、乳酸饮料中的乳酸菌等等。
环节二讲授新课:观察菌落【提出问题】细菌很小,除了某些大型真菌,如木耳,香菇等,大部分的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
我想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它们,你们有什么办法?根据预习回答:让细菌和真菌繁殖成菌落,就可以看到了。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讲解】平时我们肉眼很难观察到,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
其实,平时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物中的斑点都是成千上万个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菌落。
菌落就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讲解】为便于观察和检测细菌和真菌,可以在培养皿中加入适于细菌或真菌生长的物质,制成培养基来培养。
在培养基上,它们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细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异同吗?通过阅读课本自学。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的细菌菌落:白色念珠菌菌落、大肠杆菌菌落、放线菌菌落、霍乱弧菌菌落的图片。
通过对比学习,了解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在大小,颜色、状态等方面的差异,来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2019最新人教版八上《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本章设计】〖章节结构〗〖课标要求及教学建议〗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1)了解细菌的分布特点先从宏观入手,通过培养细菌和真菌,比较两种菌落的特点;再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微观结构,描述其主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熟悉细菌和真菌的生殖。
(2)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3)理解细菌的生殖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1)了解真菌的分布特点(2)认识常见的真菌(3)描述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4)了解真菌的繁殖〖章节内容特点〗本章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放在“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中的。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和其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的。
从生活实践中探究这些生物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分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素养。
教材从认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引入,然后分别介绍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这样编写体现了从生物圈的角度认识细菌和真菌的思路。
具体内容安排有以下特点:1.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
如从能够看见的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和真菌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之中。
之后,教材提供了多幅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和真菌的模式图,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这样呈现教学内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的内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
同时,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培养细菌以及真菌的操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技术打下了一定基础。
2.侧重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
本章教材在讲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时,侧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如通过与植物的比较,来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讨论,来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等。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word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状,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差不多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样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4、依照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5、引导学生观看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舞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预备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4、放大镜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爱好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教学设计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我们大伙儿都明白,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专门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
什么缘故呢?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看到了细菌的生长。
他们是如何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要紧教学过程:学生:第一,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育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
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
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什么缘故需要牛肉膏?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学生:蛋白胨、盐,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
通过阅读课本和爱好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7)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讲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纳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样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刻内做好观看记录。
三、课前预备
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样方法。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