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三五规划纲解读0330

  • 格式:docx
  • 大小:35.24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十三五规划带给房地产行业哪些启示

政府的规划纲要往往指导着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重庆十三五规划纲要出炉之后,对重庆房地产市场到底有哪些启示呢?

我们将接近十万字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梳理成十个关键词,

他们分别是:供给、商圈、人才、区域、交通、土地、开放、两江新区、收入和保障房。

透过这十个关键词,或许,对未来的重庆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关键词一供给

规划内容:

第二章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第二节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

积极稳妥化解无效低效产能。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促进生产要素从供给老化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减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供给抑制。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化解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企业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在要素保障、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成本,探索建立低费基、全覆盖的参保缴费机制,降低企业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支持刚性需求和改善型换房需求,引导符合条件的开发项目向众创空间和楼宇工业转型。

中指点评:

结合3月1日发布的《重庆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政府在房地产行业供给端的调控逻辑相当明确,整体思路是“去库存”,具体执行方式在于四点:

第一是增量,即继续推进城镇化,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同时完善租赁市场,按照《方案》计划,此举将力争去除房地产库存200万方;

第二是减供,主要通过限制土地供应量和新开工面积增速;

第三是降负,供给侧改革方案已明确降低房产企业所得税预售收入的计税毛利率、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等税费,《纲要》再次指出要降低企业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这将大幅度降低房企的运营成本;

第四为转型,即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推进房地产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医疗、众创空间、停车场融合发展,按照《方案》,此举力争去化库存200万。同时结合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趋势,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刚性需求和改善型换房需求”,未来改善性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或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规划内容:

第六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二节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促进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城市核心商圈转型发展,建成百亿级商圈15个。引导新老商圈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不断丰富消费体验。注重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推广智慧商圈建设。实施商业街区示范建设工程,发展夜市经济。加快商品市场转型发展,建成20个百亿级大市场,基本完成都市功能核心区大市场外迁,在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布局形成一批区域性市场集群,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形成商品市场延伸线。

中指点评: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重庆商业用房新开工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同比增速超30%,这两个数据在全国主要城市中都处于领先的位置,而同时期的全国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10.1%。从需求端来看,重庆商业营业用房销售规模接近500万平方米,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的第一位,同比增速为33%,而同期全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至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衡量商业营业用房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2015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24亿元,在全国重点城市中处于较高水平,从而推动了重庆商业市场呈现出供需双旺的水平。但是近五年新增商业营业用房供应量较大,需警惕过剩风险。同时在电子商务的冲击、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增速下降的影响下,预计近几年商业市场的发展空间并不大。

十三五规划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商业市场的发展:

1、“促进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此举将有利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从而利于商业地产长期发展;

2、“不断丰富消费体验,注重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在电商冲击、消费者心态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体验式业态的合理布局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应用也成为商业地产发展新趋势。

3、“基本完成都市功能核心区大市场外迁…”此举将有利于重庆商业市场的协调发展,降低商业市场的分化程度。

规划内容:

第九章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第一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对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大“两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高级专家培养、选拔和推荐力度,培育壮大国家级专家队伍。深入开展市级专家培养选拔,深化实施重庆“百人计划”“特支计划”“两江学者”等人才项目,构建结构合理、梯级递进的专家培养选拔体系。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人才发展”等人才计划和“互联网+人才聚集”等人才专项,培养聚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优化引才引智环境,大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渝创业就业,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引进世界一流的高层次专家。鼓励和引导外出人才回流,完善返乡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培育一大批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中指点评:

近几年重庆主城区人口的流入大部分来自于周边区域,而对外省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整理各城市数据发现:2010年-2014年,上海是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五年时间内新增常住人口共504万人,平均每年新增100万人;其次是北京、天津、广州、东莞、深圳,新增常住人口分别为396万、288万、275万、199万和186万人,重庆以132万的新增常住人口排名第十位,平均每年新增25万人,较郑州、成都和佛山都有所不足。

另据重庆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25.15万人。这个数字与前几年的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但是对比其他城市,发现在数字的背后还是存在一些机会点。

从北京和上海公布的数据看,2015年北京新增常住人口为18.5万,近五年来首次低于30万人;上海2015年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14.77万人),这是十五年来的首次下降;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较2014年度的2425.68万下降,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首次负增长。通过与北京上海的数据对比,可以看见涌向一线城市的热情度有所降低,这将是二线城市的窗口期。十三五规划中将“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引进世界一流的高层次专家,同时鼓励和引导外出人才回流,完善返乡人才激励政策。这一系列的政策有利于抓住人才回流的契机,将重庆打造为人才高地,推动重庆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