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十三课 西汉的兴盛]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七十
- 格式:docx
- 大小:461.84 KB
- 文档页数:7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中华书局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请问佛教通过什么途经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 )A、丝绸之路B、战争C、商人的来往D、秦统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医疗学的基础C、华佗支撑了“麻沸散”D、《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诗经》B、《汉书》C、《史记》D、《资治通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B、华佗C、张衡D、王羲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东汉时,编制了“五禽戏”体操并创造了“麻沸散”的名医是( )A、张仲景B、蔡伦C、华佗D、祖冲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完成父亲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学文学价值C、注重史料考证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详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书是( )A、《尚书》B、《春秋》C、《史记》D、《道德经》【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______,他创建的“______”,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
最新精选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三课西汉的兴盛复习特训第九十篇第1题【单选题】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明清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实行科举取士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③提倡节俭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们都注重各项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
秦汉时期设置的官职中主要负责监察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司隶校尉③刺史④太尉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A、秦始皇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对如图所述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高祖B、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C、标志着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D、是由董仲舒提出的【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请把下面的朝代名称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在适当的方框中,完成一幅本学期的朝代列图。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三课西汉的兴盛]川教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二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B、对付匈奴入侵问题C、货币统一问题D、对待儒家思想问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帝王谥号主要依靠其生前的行为而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派张骞出使西域B、设置“十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D、反击匈奴【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
”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禅让制D、推恩令【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钱穆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
”材料所述的“转变”( )A、源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B、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C、促使察举征召等选官制度的产生D、奠定儒学“独尊”的政治基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令”C、连年征战D、开拓西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三课西汉的兴盛练习题第四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向汉武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李斯B、董仲舒C、主父偃D、韩非【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
结合如图分析,对该文物理解正确的是( )A、有助于了解汉代的教育状况B、说明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C、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D、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A、王国问题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C、社会贫困的问题D、思想混乱的问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刘邦的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率兵包围咸阳B、在垓下大败项羽C、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D、改变统治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B、法家和道家C、道家和兵家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西汉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它为西汉进入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
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三课西汉的兴盛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国家的措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历史上有“秦皇汉武”称,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的确高明。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C、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 )A、压制知识分子B、推崇儒家经典C、完善法律体系D、加强思想控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汉武帝没有联系的是( )A、颁布“推恩令”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商讨派人出使西域D、商议开凿灵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朝代更迭及建立者的示意图。
图片①②③分别代指的是( )A、周武王﹣春秋战国﹣嬴政B、舜﹣春秋战国﹣项羽C、禹﹣战国春秋﹣嬴政D、尧﹣春秋战国﹣嬴政【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图书中主要讲述的盛世景象发生在( )A、西汉初期B、西汉末年C、东汉初期D、东汉末年【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派张骞出使西域B、设置“十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D、反击匈奴【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以下属于其历史功绩的是( )A、修筑长城,抵御匈奴B、开通大运河,加强南北交流C、八股取士,培养奴仆D、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在( )A、洛阳B、长安C、咸阳D、开封【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汉初统治者没有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世袭制D、“禅让”制【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海南岛正式列入祖国版图始于下列什么机构的设置( )A、崖州B、珠崖、儋耳二郡C、儋州D、琼州府【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三课西汉的兴盛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外戚权利的膨胀B、宦官把持朝政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东汉豪强地主享有的特权不包括( )A、占有大量土地B、享有“累世公卿”特权C、拥有私人武装D、任命各级官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官员,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②设置西域都护③削弱封国势力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假如你穿越时光,来到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有人阅读小篆书写的书籍B、用圆形方孔铜买东西C、很多青壮力被征去修筑长城D、学了儒学就可以做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沁园春·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里“汉武”的主要贡献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推行郡县制C、出现文景之治D、实现大一统【答案】:第6题【单选题】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正确的是( )①秦→汉②宋→元③隋→唐④清→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第8题【问答题】【巩固封建统治】(1)请列举秦朝、西汉、明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做了很多努力,请从平定叛乱、反抗外来侵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
【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图1)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的具体措施;东汉外戚宦官专权;张角建立太平道;黄巾起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东汉后期的社会状况,了解黄巾起义的社会背景;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难点:黄巾起义的背景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东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政絮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么情况?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本课我们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二)、讲授新课一、东汉的建立1、新莽篡汉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西汉王朝自汉武帝病逝后,即位皇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庞大,西汉帝国日渐衰微。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改长安为常安,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王莽代汉建新后,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对土地、币制、商业和官名县名进行改革。
由于政策多有不合实情之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且朝廷朝令夕改,使得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王莽改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2、东汉的建立: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起义,当时身为汉朝宗室后裔的刘秀乘势而起,在公元25年称帝,恢复国号:汉。
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内容: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
2019年精选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三课西汉的兴盛巩固辅导六十三第1题【单选题】中国历史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前进,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汉时期②夏商西周时期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④春秋战国时期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汉武帝削弱相权,形成皇帝直接控制下进行决策的机构是( )A、“外朝”B、“中朝”C、“内朝”D、太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
”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实行郡县制C、颁布“推恩令”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史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上从其计”的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B、推行儒学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D、削弱诸侯国力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与项羽无关的成语是( )A、四面楚歌B、霸王别姬C、完璧归赵D、破釜沉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①西周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隋唐科举考试④北宋分化事权,削弱相权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建议汉武帝允许诸王分封地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的是( )A、董仲舒B、主父偃C、张汤D、李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与西汉相比,东汉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A、农民起义后建立的封建王朝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______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人教部编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朝代中,宦官专权比较严重的有( )①东汉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
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景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的都城是( )A、咸阳B、洛阳C、长安D、邯郸【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称光武中兴,光武中兴的含义是( )A、下达了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的法令B、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C、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D、提倡节俭和惩办了贪官污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刘秀在位三十三年,统治后期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大一统C、光武中兴D、休养生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罗马帝国建立的最初两百年间,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当时我国正处于( )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秦朝时期D、三国时期【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东汉的建立者是( )A、刘邦B、刘秀C、刘启D、刘彻【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东汉初年,政府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局面,史称(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西汉的兴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西汉的兴盛》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西汉初期,我国历史的发展和汉武帝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又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把历史人物、事件混淆,对历史发展的脉络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顺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掌握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脉络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西汉时期的历史景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则关于西汉时期的历史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总结西汉兴盛的原因。
4.教师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重点讲解西汉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5.课堂互动: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019-2020学年度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川教版【课程标准】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培养和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西汉时期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丝绸之路 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1、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 2、东汉陶船图片、“汉委奴国王”金印图片的投影 3、东汉疆域图;学生:收集了解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同时也为这种交流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开辟一条通道。
3.学生朗读一遍“读读”的内容,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开辟出来,而这些道路对以后的东西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阅读,理解张骞通西域开辟道路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一)丝绸之路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课件,告诉学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线路,让学生整体感知。
(学生:认真看课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体感知地图中的路线,大致了解图中的地名)2、演示课件,向学生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学生找出来并回答)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主、辅栏,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并了解相关史料。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三课西汉的兴盛]川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秦汉时期为了加强监察制度,设置的监察官员有( )①御史大夫②太尉③司隶校尉④丞相⑤刺史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以儒为主、融合各家的体系建构”的思想家是(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夫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华伦发明麻沸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汉朝统治者实行的分封制,下列不属于所封诸侯王应享有的权力是( )A、皇位继承权B、官吏任免权C、钱币铸造权D、收取租税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B、做给农民看C、稳固自己的统治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汉武帝时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A、王国问题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C、社会贫困的问题D、思想混乱的问题【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原因:西汉初,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