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偏方让你远离胃胀气
- 格式:pptx
- 大小:72.86 KB
- 文档页数:9
缓解胃胀气7大妙胃胀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饭后胃脘撑胀,同时伴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
胃胀气让人吃了“一肚子气”,想要有效消气,就一起来学习小编今天介绍的调理妙招吧。
穴位按摩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捏手指防胀气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
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
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
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
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另外,中脘穴也是治疗胃肠疾病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
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
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
重复做3~5次。
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
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
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
重复做3~5次。
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
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
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
腹胀怎么办5个偏方轻松缓解腹胀:1、丝瓜叶4~5片,洗净后两碗水放入锅里用文火煮20~30分钟即可。
每次喝一碗,一般不到一小时可见效。
2、炒菜菔子 ( 即萝卜子 )三十克,酒炒大黄、砂仁各十克,日二次。
不宜长期服用。
3、生荸荠二十个,萝卜半斤,洗净后捣烂如泥,挤取其汁。
炖热服。
4、神曲、麦芽、山楂各十五克,水煎饮服。
或:生山楂、炒麦芽各10克。
混合后加水煎煮。
每日1剂,代茶饮。
5、陈皮十克 ( 鲜桔皮更好 ) ,切成细丝,生姜一块 (如核桃大 ) ,切碎,加白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
以上五个小偏方能助你快速缓解腹胀这一不适,除此之外,还应多吃一些比较易消化的食物,如香蕉、青菜等等。
减少腹胀的方法:1、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2、少吃高纤维食物如土豆、面食、豆类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葱等,都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最后导致腹胀。
3、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4、克服不良情绪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其结果是胃气增多,腹胀加剧。
5、适度补充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并非只会导致腹胀,有时恰恰相反,在摄入高脂肪食物后,有时反而会有减轻腹胀的功效。
原因在于,高脂肪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往往比较长,而一旦有纤维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6、适当锻炼身体每天坚持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还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7、注意某些疾患对某些疾患来说,腹胀或是先兆,或是症状之一,它们包括: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膀胱瘤等。
8、保暖腹部可以用暖水带热敷腹部,也可以饭后按摩腹部,当然这也是病后没办法采用的办法,真正治本的是克服不良情绪和注意锻炼身体,以及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腹胀消化不良,偏方验方*导读:1.豆蔻馒头《大众药膳》主治:气带腹胀,食欲不振。
配方:面粉1000克,酵面50克,豆蔻15克,碱面适量。
用法:面粉、酵面发……1.豆蔻馒头《大众药膳》主治:气带腹胀,食欲不振。
配方:面粉1000克,酵面50克,豆蔻15克,碱面适量。
用法:面粉、酵面发酵后,加入已研为细末的豆蔻,和以碱面制作馒头食用。
2.陈皮椒姜鸡《饮膳正要》主治:脾胃虚寒之脘腹胀满。
配方:乌骨雄鸡1只,陈皮3克,高良姜3克,胡椒6克,草果2个。
用法:雄鸡活杀,洗净,切作块,投入各药,再以葱、醋、酱相和,入砂锅内封口,令煮熟,空腹食用。
3.啤酒消化饮(民间方)主治:腹胀。
配方:适量啤酒。
用法:经常适量饮用啤酒,可增加食欲,帮助消化。
4.浓茶饮(民间方)主治:腹胀。
配方:适量浓茶。
用法:饮适量浓茶,可缓解过食油腻食物或饮酒过量产生的腹胀不适。
5.莲药鸡金粥《食疗荟萃》主治:脾虚腹胀腹泻,食欲不振。
配方:莲子肉(去心)40克,淮山药20克,鸡内金10克,糯米适量。
用法:先将糯米洗净加水,再将莲子、淮山药、鸡内金一起煮,熟后加白糖调味后食之。
按注:一方去莲子加蜂蜜,一方无糯米不煮粥。
6.柚子陈姜汤(民间方)主治:脘腹胀满,恶心呕吐。
配方:柚子1只(去皮核,绞取汁),陈皮9克,生姜6克。
用法:加适量红糖同煎饮服。
7.酸梅萝卜汤(民间方)主治:饮食积滞。
配方:酸梅(梅子腌制而成)2枚,新鲜萝卜250克。
用法:洗净切成薄片,加清水1500毫升煎至700毫升左右,用食盐少许调味,去渣饮用。
此方也可用于胸闷烧心、腹胀胁痛、燥热等症。
按注:一方用白梅,不用酸梅,义同。
8.糖橘饼《本草纲目拾遗》主治:食后腹胀,咳嗽痰多。
配方:橘子500克,白糖250克。
用法:将橘子去皮核,加白糖腌渍一日,再以小火煨熬至汁液耗干,把每瓣橘肉压成饼,再拌白糖风干数日后用。
9.腐竹白果粥《四季养生》主治:饮食积滞,腹胀不舒。
配方:腐竹80克,白果25克,粳米150克,猪油、酱油、味精、精盐各适量。
缓解胃胀气的中药良方胃胀气是许多人都会经历的一种不适感,它给我们带来了烦恼和身体的不适。
然而,通过使用中药,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缓解胃胀气的良方。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缓解胃胀气的问题。
1. 香附:香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消食化滞、理气止痛的功效。
我们可以将香附制成煎剂或者使用香附颗粒,每天饭后服用,可以有效地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2. 陈皮:陈皮是广泛使用的一种中药材,它可以促进消化,缓解脘腹胀满的症状。
我们可以将陈皮泡水喝,或者将其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中冲泡,每天适量饮用。
3. 苏叶:苏叶具有理气消食、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缓解胃脘胀满的不适感。
我们可以将苏叶煎剂用于每日三次的饭后服用,或者将苏叶加入热水中泡茶饮用。
4. 木香:木香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行气止痛、健脾化湿的作用。
我们可以将木香研磨成粉末,每天适量加入开水中冲泡,饭后饮用,可以减轻胃胀气的不适感。
5. 草果:草果有温中散寒、理气消食的作用,常用于缓解胃胀气引起的疼痛。
我们可以将草果煮水喝,或者将其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中冲泡,每天适量饮用。
6. 生姜:生姜具有温中散寒、消食化滞的功效,对于胃胀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我们可以将生姜切片,加入沸水中冲泡成姜茶,每天饭后适量饮用。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情况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不同。
在选择和使用中药良方时,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者药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除了中药,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改善生活方式来缓解胃胀气。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远离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适量运动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总结起来,中药良方是缓解胃胀气的好选择。
通过合理使用香附、陈皮、苏叶、木香、草果和生姜等中药,搭配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改善胃胀气的问题,让身体更加舒适和健康。
在使用中药之前,务必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安全和适宜性。
怎么消除胃胀气啊?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胃胀气的时候。
你们知道你们知道胃胀气是怎么产生的吗?那是因为有些朋友生活作息时间不正常,吃了过分油腻的东西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的。
还有就是因为赶时间吃的太快食物还没嚼烂造成了不能充分消化分解,下面是搜罗的一些处理胃胀气的办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细嚼慢咽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张开嘴巴咀嚼或边吃边说话,边吃饭边喝汤,它们均容易造成消化问题带来胀气。
2、嚼米汤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
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
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
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
3、喝醋用一汤匙纯的苹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时啜饮,有助消化。
也可以早晨起床时先喝一杯柠檬水,它也有治疗及清血的作用。
4、吃饱后不要马上坐着吃饱后可以散步或站一会儿,不要马上趴着休息或是坐着,尤其是趴着容易压迫到胃部,造成消化不良、胃胀气甚至胃痛的情形。
5、木瓜:含木瓜酵素,有助于分解并加速蛋白质吸收,可缓解消化不良和胃炎,木瓜也是健脾胃、治胃痛的好食物。
木瓜偏寒,不建议空腹食用。
6、红薯——养胃去积红薯性平,味甘,补脾益气。
《纲目拾遗》记:“补中,暖胃,肥五脏。
”天寒食用,正气养胃,化食去积,兼可清肠减肥。
很多人认为吃完红薯放屁多,其实是胃肠蠕动所致。
不过,红薯内淀粉含量很高,吃完后会转为葡萄糖,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以上就是搜罗的一些针对胃胀气处理的办法。
其实有胃胀气的朋友还可以试试山药他是健脾胃的,还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
还有就是不要边吃东西边聊天这样会把空气也吃到肚子里。
心情不好的朋友不要忙着吃东西,这样会增加肠胃的负担。
胃胀的食疗偏方文章目录*一、胃胀的食疗偏方*二、胃胀的原因*三、胃胀早期预防的方法胃胀的食疗偏方1、胃胀的食疗偏方之金桔谷芽茶炒谷芽15克,金桔2-3枚(或桔饼)。
将金桔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放入砂锅内,加冷水200毫升,浸泡片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桔煮5分钟,将药汁滗出,再加水煎1次,将两次药汁合并,加入少量糖,当茶饮。
2、胃胀的食疗偏方之麦芽茶麦芽10克,绿茶一包,水适量。
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以中火熬煮5分钟,滤出汤汁饮用。
麦芽还能促进胃酸和胃蛋白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安全,不再产生气体。
茶叶含咖啡因可以促进胃液分泌,但有消化道溃疡的人不宜多喝。
3、胃胀的食疗偏方之槟榔粥槟榔12克、粳米60克。
将槟榔洗净,用水煎,取汁去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用小火煮成粥,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少量糖或盐,随量食用,一天吃一次,早晚吃最好。
4、胃胀的食疗偏方之山楂汁材料:山楂。
做法:炒过的山楂研成细粉,在出现胃胀的时候用开水冲服即可。
功效:山楂原本就有开胃健脾、消食化积的功效,当我们出现胃胀气的时候喝一杯山楂汁可以很好缓解这种症状。
5、胃胀的食疗偏方之蜂蜜橘皮材料:蜂蜜、新鲜橘皮。
做法:新鲜剥下来的橘皮洗净之后将水分擦干,切成细条备用,在玻璃密封罐里加足够的蜂蜜,把切好的橘皮浸泡到蜂蜜里5-7天即可食用。
功效:中医认为,橘皮有治疗反胃、胀闷等作用,出现胃胀气的时候吃一点蜂蜜橘皮可以快速缓解病症。
6、胃胀的食疗偏方之蜂蜜姜汁材料:生姜、蜂蜜。
做法:生姜洗净之后切片,在容器里加适量清水讲生姜捣碎,然后加进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之后可在胃胀气的时候饮用。
功效:中医上还认为生姜有温胃止吐、醒脾开胃的作用。
胃胀的原因1、情绪忧思,恼怒,生气也会损伤胃。
2、饮食不卫生有些病菌于肠道中会产生毒素,造成急性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3、饮水量太少饮水量太少或纤维素食物进量太少造成便秘胀气。
4、生活作息不正常还可能定时定量,造成肠道过于饥饿或过于饱食,导致肠道动作异常,长期可以使胃肠负担过重。
养生益寿文摘·健康生活缓解胃胀,试试食疗胃胀气多由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为胃部饱胀感、压迫感或伴有恶心呕吐、烧心反酸、打嗝嗳气等症状。
胃胀气多与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出现胃胀气后应注意饮食调理,少吃甜品,多吃清淡的食物,积极锻炼身体。
还可选择一些有行气作用的药食同源之物,如萝卜、陈皮、玫瑰花、山楂、生姜等做成的药膳。
1.蜜饯橘皮。
取新鲜橘皮500克、蜂蜜200克,将橘子皮洗净,沥干水,切成细条状,浸泡于蜂蜜中腌制一周,当蜜饯嚼着吃,每日2~3次,每次10克。
2.姜汁蜂蜜饮。
取鲜生姜20克、蜂蜜30克,将生姜洗净、切片,加适量温开水,在容器中捣烂取汁,兑入蜂蜜,调匀,上下午各服1次。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含挥发油和姜辣素,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有温胃止吐、醒脾开胃的功效;蜂蜜有滋补及健脾和胃之功,不仅可矫正生姜辛辣的口味,还可缓和姜汁辛温之性。
对常表现为胃部胀闷疼痛、喜暖畏冷者的脾胃虚寒型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3.山楂饮。
炒山楂9克,将其研为细末,加糖少许,用沸水冲服。
本饮具有消食、化积、和胃的作用。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可健脾开胃、消食化积。
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者不可久服多服,孕妇切忌服用,因山楂破血破气,容易伤胎气、导致流产。
此外,山楂所含的酸性成分较多,空腹不宜多食,以免胃中的酸度急剧增加,出现胃痛甚至溃疡。
(摘自《生命时报》 文/佚名)炮姜丁香茶温胃健食胃寒、易积食的患者,可常服用炮姜丁香茶,以达到温胃健食的效果。
具体为:炮姜10克,丁香6克,炒神曲、炒麦芽各15克,沸水冲泡焖10分钟,代茶饮。
方中,炮姜和丁香均性温。
鲜姜晾干或烘干后成干姜,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成棕黄色即是炮姜,可以温中散寒止泻,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泄泻。
丁香的药用部分是丁香树的花蕾或果实,对寒证胃脘痛以及寒性腹痛、腹胀、遇冷吞酸等症状,可用其温脾胃、理气降逆。
《本草纲目》记载,用丁香3个、陈皮1块,水煎,趁热服,可治疗胃冷呕逆。
祖传秘方中医调理糖病引起的胃胀气方法祖传秘方:中医调理糖尿病引发的胃胀气问题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包括胃肠道。
胃胀气是糖尿病患者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医学体系,秉承着综合治疗和调理的原则,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秘方,对于糖尿病引发的胃胀气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祖传的中医秘方,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胃胀气问题。
1. 甘草陈皮汤:材料:甘草3克,陈皮6克,大枣3枚。
制作方法:将甘草、陈皮和大枣放入煲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用法:每日一剂,分为两次饭前服用。
甘草陈皮汤是一种具有理气和胃、消食和滞的中药汤剂。
甘草能够缓解胃胀气引起的不适感,而陈皮则有助于消化,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此汤剂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胀气的症状。
2. 竹茹茯苓汤:材料:竹茹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制作方法:将竹茹、茯苓和甘草放置煲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用法:每日一剂,分为两次饭后服用。
竹茹茯苓汤是一种消食利湿的中药汤剂。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湿热和胃脘部疼痛,而此汤剂能够减轻这些症状。
竹茹和茯苓可清除体内的湿气,甘草则能够缓解消化不良和舒缓胃部不适。
3. 苦参茯苓散:材料:苦参6克,茯苓6克,白芍6克,泽泻6克,黄连6克,木香6克,甘草3克。
制作方法:将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细末。
用法:每次服用3克,每日两次饭前服用。
苦参茯苓散是一种苦寒和清热胃胀气的中药剂。
苦参、泽泻和黄连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能够缓解糖尿病患者因胃湿热而引起的胀气问题。
茯苓则有助于清除体内湿气,白芍舒缓胃肠道炎症,木香则可以促进消化。
4. 黄精薏苡仁粥:材料:黄精15克,薏苡仁15克,糯米50克,红枣适量。
制作方法:将黄精和薏苡仁放入煲中,加入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
将煮好的黄精薏苡仁汤和糯米一同放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红枣,煮熟后即成粥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