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16
工程资料讲座实稿第一讲绪论一、历史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国计民生关注的问题。
1985年以后,通过建立、健全检测中心和监督站,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明显加强。
1988年出台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1990年河南省出台《河南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实施细则》,2001年,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规范出台,都对工程质量稳步提高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更对施工资料整理提出高要求。
资料员的工作越来越重要。
二、新的验收标准和规范推动数据整理进入新阶段《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和《河南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实施细则》都把施工资料放在了重要地位或者说不可或缺。
尤其《河南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实施细则》更是将1988年《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规定的5类、25项单位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增加为8类42项,并对每一项资料整理都提出了具体的统一的要求。
许多基本要求现在仍具有指导意义。
以2001年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规范出台为标志,施工资料整理进入了新的阶段。
目前,和土建工程资料整理相关的新标准、规范主要有:(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除《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外,从新旧标准规范的对比来看,数据排序也有不小的差异。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授课教师:李静研究内容科学性a. 从化学角度出发,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键性、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b. 从物理角度,阐述材料的组成原子、分子及其运动状态与各物性之间的关系c. 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性d. 材料的性能表征e. 材料的应用(3) 材料工程 Materials Engineering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如何选择特定应用环境下需要的材料,来满足使用要求,如何按实际要求设计新材料,须弄清以下三个关系使用性能Performance合成与制备过程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组成与结构Compositionsand Structures性质Properties(工程)(化学) (物理学)第二节合金及相结构一基本知识:1.合金:有2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2.组元:组成合金的最简单、最基本、能够独立存在的物质。
3.相: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以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二、合金中的相结构固溶体:形成合金时,如果一种组元的晶格中可以包含其他组元,即新相的晶格结构与某一组元的晶格相同,这种新相称为固溶体。
晶格与固溶体相同的组元称为溶剂,其他组元称为溶质。
化合物:形成合金时,新相的晶格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晶格,则新相是组元间形成的一种新的物质,这种新相称为化合物。
(一)固溶体1.分类: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2.特征:造成晶格畸变,固溶体的强度及硬度升高,物理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固溶强化(二)化合物1.分类:正常价化合物,电子价化合物及间隙化合物2.各种化合物的比较第四节二元合金相图1.合金系:由给定的的组元可以配制成不同成分的合金,这些合金组成的合金系统称为合金系。
2.(相)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合金中参与结晶或相变过程中的各相之间的相对重量和相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3.相图:不同温度及成分下,合金中的合金相的构成及相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图形。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代码:MEAU2012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必修课程)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物理化学、传热学、有机化学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陈长军大纲执笔人:陈长军大纲审核人:倪俊芳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
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和性能特点,并使其初步具备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正确制定零件的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教学目标:工程材料为工程学基础课。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材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解决工程实践中关于如何选用材料、确定热处理方法、安排某零件的工艺路线等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2)了解强化材料的基本方法3)初步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基本工艺4)熟悉钢的牌号、性能、用途,正确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重点内容:★;难点内容:∆)1、绪论(1学时)➢目标及要求:1)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程材料及其分类;2)课程目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课程内容,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
➢讨论内容:讨论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业内容:掌握材料的概念及其基本的分类。
2、第一章工程材料的性能(2学时)1.1静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1.2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1.3断裂韧性➢目标及要求:1)掌握材料的拉伸强度指标,硬度的表达方法;2)了解材料的冲击韧度与疲劳强度;3)了解材料的断裂韧性;➢讨论内容:不同材料的拉伸曲线形状的差异。
(建筑工程管理)材料课件授课教案第一篇工程材料性质教案首页课程名称:金属材料成形基础任课教师:徐晓峰第一篇工程材料性质计划学时:6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篇介绍了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及结晶过程、铁碳合金状态图及铁碳合金。
学完本篇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及结晶过程和铁碳合金状态图。
重点:重点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铁碳合金;难点:难点为铁碳合金状态图思考题:1.如何判断金属材料受力时,产生的是弹性变形还是塑性变形?2.生产中常通过测量硬度来估算材料的强度,这是为什么?3.合金的基本组成物有?那些试说明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特点。
4.锯条、弹簧、轴各应进行那些热处理比较?合适?为什么?5.何为合金状态图?它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合金状态图有什么用途?第一篇工程材料的性质第一章材料的主要性能材料的主要性能是指: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恢复其原来形状,这种随外力消失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2.变形的三个阶段 3.常见的几种失效形式(1)断裂(2)塑性变形(3)过量弹性变形 (4)磨损(5)腐蚀 二、材料的力学性能 拉伸实验(2)物理性能第一节 材料的力学性能动载荷SF S F =='σ (2)塑性变形:弹性变形bsF ble —弹性极限点S —屈服点 K —断裂点b —极限载荷点 1.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1)屈服强度(σS )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它表征了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
当材料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应力σe<σ<σs 时,只产生微量的塑性变形。
当σ>σs 时,材料将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条件屈服强度:屈服强度—是塑性材料选材和评定的依据。
(2)抗拉强度(σb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载荷时的应力。
它表征了材料在拉伸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拉强度—是脆性材料选材的依据。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图2-3 面心立方晶格
图2-4 密排六方晶格
图2-6 立方晶胞中的主要晶面, 晶面指数的标定过程如下:
由于相同晶格中,不同晶面和不同晶向上原子排列方
图2-10 多晶体示意图
图2-11 点缺陷示意图
——二维尺度很小而第三维尺度很大的缺陷。
间隙原子 晶格空位
置换原子
图2-14晶界图2-15 亚晶界
三、金属晶体缺陷对性能的影响
.点缺陷造成局部晶格畸变,使金属的电阻率、屈服强度增加,密度发生变化。
.线缺陷形成位错对金属的机械性能影响很大,位错极少时,金属。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工程材料》是一门涉及工程领域中各类材料的性能、应用和选择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2)掌握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图、热处理等基本原理。
(3)熟悉常用金属材料(如碳钢、合金钢、铸铁等)的性能和用途。
(4)了解非金属材料(如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的特点和应用。
2、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材料。
(2)具备分析材料性能和制定材料加工工艺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与材料相关的问题。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1)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2)材料的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2、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金属的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2)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晶体缺陷。
(3)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3、金属材料的热处理(1)热处理的基本原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常规热处理工艺。
(3)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4、钢铁材料(1)碳钢: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2)合金钢:合金元素的作用,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3)铸铁:分类、组织、性能和用途。
5、有色金属及其合金(1)铝及铝合金:性能、分类和用途。
(2)铜及铜合金:性能、分类和用途。
(3)钛及钛合金:性能、分类和用途。
6、非金属材料(1)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的性能和应用。
(2)陶瓷材料: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的性能和应用。
(3)复合材料:分类、性能和应用。
7、材料的失效分析与选材(1)材料的失效形式:疲劳断裂、磨损、腐蚀等。
《建筑材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建筑材料》说课内容:课程性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安排、教学条件、教学效果、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6方面。
一、课程设置1、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材料》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几个专业学生的就业位是土建五大员,通过对五大员的岗位分析,对于材料认知选用、检测是必2)具2.能力目标1.2312过程的一致性。
3)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材料的基本性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选用、砼配合比设计、砂浆的应用、钢材的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难点:六大水泥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1)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实践操作竟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最后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综合设计、技能考核等环节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课程实施安排(一)理论教学设计(6步教学法)作业反馈→导入新课→下达任务→任务贯穿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讲评→作业(二)实践教学设计(6步)1.信息咨询:首先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书,让学生对整个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砂子细度模数的测定为例,学生清楚此次试验的特征,然后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2.制定计划:学生要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要用的材料的数量品种及仪器设备的准备,人员分配等。
3.决策:学生提交方案,与教师沟通然后拟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4.实施:分组完成检测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从材料的量取,到沙子的筛分的评定,记录实验数据,处理数据。
5.6.1.12将级配好34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1)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各种软件技术的恰当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很好的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建设工程管理讲课稿范文建设工程管理讲课稿一、引言尊敬的各位参会人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将为大家讲解建设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
建设工程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工程管理能够提高项目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次讲课旨在分享建设工程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建设工程管理知识。
二、建设工程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1. 概念:建设工程管理是指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决策的一项综合工作,包括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
2. 重要性:(1)提高项目质量:工程管理能够合理规划、协调和控制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2)提高项目效率:工程管理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项目周期。
(3)保证工程安全:工程管理能够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4)降低工程成本:工程管理能够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设工程管理的原理和方法1. 建设工程管理的原理:(1)目标管理原理: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指标,指导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控制。
(2)计划管理原理: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工期和资源需求,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3)组织管理原理:合理组织工程项目的人员和资源,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权限,形成高效的协作机制。
(4)决策管理原理:对项目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科学的决策分析,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控制管理原理:通过监测、评估和调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2. 建设工程管理的方法:(1)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组织,负责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成本管理: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控制工程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3)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4)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建筑工程管理)第讲第三章工程材料(三)(年新版)
内容提要
混凝土材料,砌筑材料,型钢
重点难点
混凝土材料,砌筑材料,型钢分类、特性、适用内容讲解
第二节.结构材料
壹、混凝土材料
(壹)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2009考题20.水灰比增大而使混凝土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A.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加快
B.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形成气孔增多
C.水泥水化反应程度提高
D.水泥石和骨料的粘结力增大
2007年考题14.在道路和机场工程中,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强度指标和参考强度指标分别是(D)。
A.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B.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
例题:和易性是壹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
A.水泥浆
B.流动性
C.粘聚性
D.保水性
E.骨料品种
答案:B.C.D
分析:和易性是壹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个主要方面2009考题21.混凝土的整体均匀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拌和物的(D)。
A.抗渗性
B.流动性
C.保水性
D.黏聚性
例题:混凝土耐久性包括混凝土的()等
A.和易度
B.抗冻性
C.抗渗性
D.抗碳化能力
E.抗蚀性
答案:B.C.D.E.
分析: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工程材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工程材料》。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定位《工程材料》是一门涉及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工程中常用材料的性能、结构、加工工艺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这门课程对于机械、材料、土木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前期所学基础课程如物理、化学等的综合应用,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等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设计、制造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与成分之间的关系。
(3)熟悉工程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处理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工程材料。
(2)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材料相关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进行简单的材料性能测试和实验数据分析。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工程材料的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各类工程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金属材料(1)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包括晶体结构的类型、特点,以及结晶的条件和过程。
(2)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讲解金属塑性变形的机制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再结晶的过程和条件。
(3)铁碳合金相图,分析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4)钢的热处理,包括热处理的原理、方法和工艺,以及热处理对钢性能的影响。
3、非铁金属及其合金介绍铝、铜、钛等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4、高分子材料讲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结构和性能,以及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
常用的指标有:刚度、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一、强度
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材料的强度用拉伸试验测定。
(拉伸加载速率较低,俗称静拉伸试验,)
(a)原始试样(b)拉伸后试样
图1-1 圆柱形拉伸试样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拉伸试验机带有自动记录或绘图装置,记录或绘制试件所受的载荷P和伸长量Δl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1-2 低碳钢的拉伸曲线
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应力,
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应变ε,
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根据其变形特点分下列几个:
1.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指金属材料在弹性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即(工程上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2. 弹性极限(σe)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2.洛氏硬度(HRA、HRB、HRC)
将金刚石压头(或钢球压头), 在先后施加两个载荷(预载荷F0和总载荷F)的作用下压入金属表面。
总载荷F为预载荷F0和主载荷F1之和。
卸去主载荷F1后,测量其残余压入深度h,用h与h0之差△h来计算洛氏硬度值。
△h 越大, 表示材料硬度越低,实际测量时硬度可直接从洛氏硬度计表盘上读得。
根据压头的种类和总载荷的大小洛氏硬度常用的表示方式有HRA、HRB、HRC三种。
洛氏硬度值为一无名数,它置于符号HR 之前,HR后面为使用的标尺,如50HRC 表示用C标尺测定的洛氏硬度值为50。
氏硬度值。
△h 越大, 表示材料硬度越低, 实际测量时硬度可直接从洛氏硬度计表盘上读得。
根据压头的种类和总载荷的大小洛氏硬度常用的表示方式有HRA、HRB、HRC三种。
图1-4 洛氏硬度测量原理图
优点:操作迅速简便,由于压痕小,故可在工件表面或较薄的金属上进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