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复习资料(1)教学内容

教育学复习资料(1)教学内容

教育学复习资料(1)教学内容
教育学复习资料(1)教学内容

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一、掌握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概念的含义,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

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的构成要素:1、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教育活动可以任意涂抹的白板或加工的素材,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体。2、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但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指导与管理

教育者:担任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教育者处于法律、传统、知识及师生关系上的主导地位。这种地位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能力的考量。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要素,都是教育的主体,他们之间又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的关系。(交互主体,复合主体,主体间性)

3、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因素,是决定性的;同时,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影响尤其教育内容(课程)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重要。

但相比之下,这些“物”的因素最终要通过主体的创造和合理的开发使用、发挥作用。

二、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起源:教育神话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教育心理起源说、教育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教育的形态有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我们可以将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三大时期;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三是未来教育

《学记》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的萌芽(中国)

《论语》柏拉图《理想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的萌芽(欧洲)

亚里斯多德

《雄辩术原理》古希腊“三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

卢梭

《爱弥儿》在思想观念方面对后世教育思想家产生重要影响

卢梭的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布鲁纳

《教育过程》

教育研究更加深化

1)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2)重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3)提倡“从发现中学习”

布鲁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并未说明应该怎样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发展,对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阐述得还不够深入凯洛夫

《教育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全面学习苏联的一段历史年代里,凯

罗夫的《教育学》成了中国各级师范院校的必读书。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强调教育应走

在学生发展前面,促进学生的

一般发展

班巴斯基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著

作,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

学科的开始

提出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即普及教育的思想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

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划分著名的教学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学校与社会》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部分。对

世界教育发展有重大影响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掌握人的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

(1)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2)更为通常的解释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三方面既有一定的相对

独立性,又十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与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一致的、交织在一起的。

从总体上看,人的发展十分复杂,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构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外显行为方式的连续又较稳定的发展变化。

二、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遗传: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决定论鼻祖:高尔顿环境:

(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二)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三)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环境决定论代表:华生个体的能动性:

(一)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二)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三)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主导作用

(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知识的认识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陶冶价值知识的实践价值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决定论,教育万能论代表:洛克

影响人的发展的四因素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1)内因

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外因

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掌握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制约性(即书中的“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一)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二)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三)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四)人的发展的互补性(五)人的发展的整体性(六)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掌握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掌握教育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功能。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三、掌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意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二)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三)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意义:

不能忽视教育的独立性,否则,不可避免的会给教育带来一定的紊乱,甚至出现严重下滑,使教育改革或发展大起大落。

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否则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

“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尸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和立场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批判性的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选择的

(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6)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掌握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与基本观点。

(1)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萨特等

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

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荀况、孔德、涂尔干、诺笃尔普等

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

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新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

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观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不难看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存在着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

同时,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又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着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精神。这种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二)坚持全面发展(三)培养独立个性

五、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德育:我国的德育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智育: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体育: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隋炀

帝“美能治病”的故事)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

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

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教育。

“五育”之间的关系:

(1)“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2)“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3)“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美育不好出低档品。

六、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的要求。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主要问题:使学生学习负担不堪重负

严重摧残了学生的人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实现要求: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研究法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6)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掌握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与基本观点。

(1)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萨特等

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

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荀况、孔德、涂尔干、诺笃尔普等

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

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新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

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观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不难看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存在着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

同时,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又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着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精神。这种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二)坚持全面发展(三)培养独立个性

五、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德育:我国的德育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智育: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体育: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隋炀

帝“美能治病”的故事)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

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

际问题的

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教育。

“五育”之间的关系:

(1)“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2)“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3)“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美育不好出低档品。

六、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的要求。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主要问题:使学生学习负担不堪重负

严重摧残了学生的人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实现要求: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第九章:教学(下)

一、掌握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课的类型以及课的结构等概念的基本含义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在班级上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复式教学:课的类型:

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安排顺序和时间分配。

二、了解教育史上出现过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一)个别教学制

是教师面对个别或少数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个别教学中,每位学生所学的内容和进度可以有所不同,教师对每位学生教的方法和要求也有所区别,自然每位学生学习的成效各不一样,甚至差距极大。因此,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包括天赋、接受能力和努力程度而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比较充分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特长和个性。

(二)班级上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在班级上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优缺点

(三)分组教学制

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的类型:

▲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分组教学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各不相同。?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的,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有不同。▲内部分组与外部分组

?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情况来分组教学的?外部分组则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班,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来分组教学。

三、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一)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备课的内容:钻研教学材料、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编写教学计划

2、备课的种类:(1)学期备课:是指对整个学期全部内容与教学活动做准备。

(2)单元备课:是指对某门课程的一个单元内容的教学活动做准备,是在做好学期备课基础上进行的。(3)课时备课:是指对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准备。

3.课的类型与结构: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安排顺序和时间分配。4.教案编写: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计划或方案。(二)上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基本要求:

( 1 )明确教学目的。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 2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的质量要求。( 3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内在动力。( 4 )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5 )组织好教学活动。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 6 )布置好课外作业。

(三)课后的教导工作(课外辅导)( 1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 )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四)教学评价

考查包括课堂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测试等方式。考试一般有学期考试、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

评定总成绩时,考查与考试成绩,应以考试成绩为主;期考、年考与平时考、中段考成绩,应以期考、年考成绩为主;平时表现与考查考试成绩,应以考查考试成绩为主。

四、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我不是很确定……)

(一)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二)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三)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四)从重视认知向重视整体发展转变(五)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 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_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tt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txt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德国着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一个律师家庭。他母亲是一个聪惠而有教养的人,对赫尔巴特十分关心。她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家庭教师来培养赫尔巴特。在她和家庭教师的精心培养下,赫尔巴特在语言、逻辑学、哲学等方面都学得很好,特别是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2岁进文科中学学习以后,他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着作,13岁即写了一篇哲学论文。17岁对毕业班同学就一个哲学问题作了一次报告,深受师生好评。 1794年他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毕业后到瑞士一个贵族施泰格尔家里当了三年家庭教师,教育施泰格尔的三个孩子。这三年的家庭教师工作对他一生影响极大。通过对三个孩子的教育,他对教育事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他非常认真地工作,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每两个月左右写一份工作报告给施泰格尔,三年共写了24份。这些报告为他以后撰写教育着作打下了基础。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他拜访了当时着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并认真研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介绍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论文。 1800年他辞去家庭教师工作,回到家乡,后在朋友帮助下到不来梅一所教堂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工作。1802年,他到哥廷根,一边教书一边学习,不久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哥廷根大学担任讲师,教哲学和教育学。他的课极受学生欢迎,所以不久即升为副教授。 1809年他应聘去柯尼斯堡担任哲学和教育学教席。在这里他不仅讲课,而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他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为培养优秀教师作出了贡献。 赫尔巴特一边从事教育实际工作,一边勤奋写作,撰写了大量哲学着作、心理学着作和教育学着作。这些着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一些教育学着作,如《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已成为世界教育名着。 1891年8月11日,赫尔巴特突然昏迷,与世长辞。他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为教育科学努力奋斗了44年。 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一书被视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着作。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编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1、近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出现在近代,德国) 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⑴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⑵教育内容现代化⑶教育条件现代化 ⑷教育管理现代化⑸教育素质现代化。(关键)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学相长包括哪三层含义? ⑴教师教学生学⑵教师向学生学⑶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老师 第二章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⑷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于教育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⑶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⑷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⑷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⑶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⑷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学生文化的特征? ⑴过渡性⑵非正式性⑶多样性⑷互补性⑸生成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宏观看,教育是指整个社会的,国家的教育活动; 从微观来看,教育则是指单向的教育实践活动。 3、教育是教育者的教育受教育者的学开成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教室作为教的主体,在 教育过程中期主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它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 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媒体。 5、《学记》是我国教育这门学科的萌芽。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的第一步教育 学的著作《大教学论》。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他的教育学说成为后世传统教育学的根基。 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标志着现代教育的诞生。 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8、胶原个字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 9、我国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教育和对社会精神文明的教育两大方 面。 10、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中,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关键),教育 是基础。 11、我国现阶段的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基础教育又称为国民教育,其特征是:全民性、基础性、未来性。 1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的遗传和环境两个层次,其中人的时间活动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的实践性活动在年轻人一一代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5、小学教育跟班任务是(使儿童的德智体美等和谐的发展,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好良好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16、小学教育发展既需要(教育部门和教研努力),有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还需要法律的保障。 17、教学的原则是因材施教。 18、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和学手段他解决教师怎么交和学生学的问题。 19、某老师在检查知识时,让优等生对同学的回答作出评论,要求中等生和后进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这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运用了谈话法教学方法。 2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上课制辅助形式有(课外作业,课外辅导,现场教学。) 21、课的类型是指课的分类,小学用的做多的是课型是综合课。 22、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结构的中心环节是讲授新教材。 23、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基本活动方法,具体分为讲述,讲解,解读等讲授方式。 24、使小学教育工作由传统的单纯升学教育转向现代化的公民素质教育轨道上来,是今后较长时期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 25、要上好课,必须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设计上课全过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26、(提出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提编写教案的组最主要的两个环节。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之论述题及案例分析(全)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2.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15分) 33.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其中心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实验的核心为十六字方针:“学生主体,分层指导,激励评价,及时反馈”。此实验在初一年级选了一个学习成绩和班风都差的“双差班”进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十六字方针进行工作,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该班学习成绩及班风处于全年级领先位置,由“双差班”转变为“双优班”。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评述实验教育学。 2.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有 哪些启示?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 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

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

2011年第8期(总第379期) No.8,2011 General,No. 379 UCATIONAL RESEAR 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 张楚廷 [摘要]人文科学,无论是较之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最悠久、最重要、最具引领作用的科学。无论从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教育的实际与理论,教育的使命与功能,还是教育学自身,都说明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以人为出发点,又以关于人的哲学为理论基础,并归结到人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教育学,这也正是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之缘由所在。 [关键词]教育;教育学;人文科学;人的发展 [作者简介]张楚廷,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长沙410081) 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属于自然科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属于社会科学;美术学、音乐学、文学等属于人文科学。这些都是没有疑问的,教育学属于哪一类科学呢?属于社会科学,还是属于人文科学呢?笔者曾以此询问学生,也询问过同行的教师,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属于社会科学”。不少学术论著也有这样的观点,本文将对这种看法进行讨论,以期对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有所借鉴。 一、人文科学的含义与意义 探讨教育学的人文科学属性首先需要从何为人文科学说起。《哲学大辞典》对“人文科学”作了这样的界说:人文科学源于拉丁文humantitas,意为人性、教养。起源于古罗马西塞罗提出的培养雄辩家的教育纲领,后转变为中世纪基督教的基础教育,包括数学、语言学、历史、哲学和其他学科。文艺复兴时期,广义指与神学相对立的研究世俗文化的学问,主要研究语法、修辞、诗学、历史与道德;狭义指希腊语言、拉丁语言研究与古典文学的研究。[1] 把数学列入人文科学,这一点很引人注目。这很可能是继承了古希腊人的观点,即数学并不 只是用以描述自然的,数学被认为是一种宇宙观,同时又被认为是人心灵的科学,那时是“把数学充当哲学”[2]的。因而,中世纪时仍视数学为人文科学。 与《哲学大辞典》主要从外延上去界说不同,《中国大百科全书》从内涵上对人文科学作了描述:人文科学即“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3]按照这一界说,除了《哲学大辞典》所列述的语言学、语法、修辞、文学、史学、哲学外,还应有一些学科也属人文科学。例如,与信仰相对应的有宗教学;与情感(应当也有意志、认知等)相对应的有心理学(尤其是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与美感相对应的有美学、音乐学、美术学、戏剧学以及雕刻等;与道德(《哲学大辞典》也提到了)相对应的则应有伦理学等,这些都属于人文科学。因为,以人性、教养,以人的情感、美感、信仰、道德、思维为对象的学科即人文科学,简而言之,人文科学乃直接以人为对象,着重是以人的文化面、精神面为对象的科学。人文科学明显地与自然科学(包括与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人的生理科学)相区别,也明显地与社会科学相区别。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运动变化及发展规律的各门科学的总称”。[4]社会在自然之中,但社会科学并非自然科学;人在社会之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学习教育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4)是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化和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4)(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柴野昌山:a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显、隐性正向,显、隐性负向功能;b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对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对…的负向功能) 3.教育有哪些个体功能每个功能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教育个体功能有:a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b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c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教育就是通过对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粗寂寞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4.什么是教育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即教育意

教育理论简答论述题总结

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 3、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4、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5、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6、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7、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8、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10、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11、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1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13、简述现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14、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5、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6、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7、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9、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20、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21、课程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22、我国学者把课程目标分成哪几种类型? 23、课程内容包括哪些? 24、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25、简述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6、学校为什么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27、为什么说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8、教学评价如何分类? 29、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30、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法有哪些? 32、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33、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34、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3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36、简述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 37、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38、我国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39、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40、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3、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哪些主要方法? 44、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4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6、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7、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49、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有哪些? 50、学校和家庭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51、学校管理过程有哪几个环节? 52、学校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53、教育研究的意义有哪些? 5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55、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教育学万能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2、简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道德规范要求。 答:“八荣八耻”荣辱的主要内容: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 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 (6)学位制度; (7)教育督导制度;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教育学是不是一门科学

教育学是不是一门科学? 答:本人将此问题分解为两部分 一、教育是不是科学? 二、教育学是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一、教育学和科学的含义 “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而“科学”的基本含义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现在,“科学”的含义也越来越宽泛。 结果:教育学时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 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独立学科教育学的产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看做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包括如下:从对象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概念和范畴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体系;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从结果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家,出现了一些专门且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从组织结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研究教育的机构。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阶段。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第四阶段:学科现代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结果:教育学时一门独立学科,是否为独立科学还有待研究。 将系统科学全面引入到教育学的研究之中,一方面可以使教育学更加科学化,有望使教育学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另一方面,系统科学对科学主义的超越可以驱散科学主义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也为人文主义的复兴打开了一扇窗。因此,“教育学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已经化解为“教育学是不是一门成熟的科

教育学简答题

五.简答 1.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有三点:(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 (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 (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2.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答:(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法则的原则;(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3.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答:(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4.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阶段;(4)现代教育理论法则阶段。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6.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 7.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8.20世纪后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0.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 11.我国传统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对今天的教育有哪些影响? 1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动力观。 1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4.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5.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答: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任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学生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模拟题集锦).doc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模拟题集锦) 1. 简述教育学的基本内涵。 2. 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3. 试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4.古代学校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区别。 5.简述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 6.教育的基本特征。 7.简述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1.答:从内涵上说,“教育学”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学论”、“德育原理”等等;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学”是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这种教材也就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名称也随着课程名称的不同称谓而有所不同。 2.答: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其不足之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并因此受到了20世纪美国社会及其他社会人们的连续不断的批判。

(完整版)教育学电子版整理版

●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不凌节而施 ◆长善而救其失 ◆禁于未发 ◆教学相长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 同的教育内容。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 育思想。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 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称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早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反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主张新的“三中 心”(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杜威,现代教育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赫尔巴特明确地提出“教育性的教学”原则。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 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 任何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 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31)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外部分组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分组 第二章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化的“物化” 3.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 2.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 1)教育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奠定群众基础 2)教育为国家的政治民主提供人才基础 3.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形态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