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使用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105.13 KB
- 文档页数:9
(完整版)化学试剂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化学试剂安全操作规程
引言
本文档旨在确保安全地操作化学试剂,并在实验室环境中减少风险和事故。
所有实验室人员都应遵守以下规程。
1. 试剂接触
- 避免将试剂直接接触皮肤,眼睛或口腔。
- 在操作试剂时,戴上手套和护目镜。
2. 实验室操作
- 进行任何化学实验之前,请确保已了解实验所涉及的试剂的性质、风险和操作要求。
- 在实验室中使用试剂时,请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
- 确保实验室内有足够的通风,以避免气体浓度过高。
- 遵循实验室内的消防安全规定。
3. 试剂存储
- 将试剂存放在标有名称、危害等级和操作注意事项的中。
- 根据试剂的性质和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和条件。
- 将易燃、易爆和有毒的试剂分开存放,避免混合。
- 请勿将试剂存放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环境中。
4. 事故处置
- 在发生事故或泄漏时,立即向实验室主管或安全人员报告。
- 如有必要,请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停止使用试剂、清理溢出液体等。
- 尽可能保持冷静,并遵循适当的急救程序。
5. 培训和意识
- 所有实验室人员都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试剂的正确使用和处置方法。
- 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活动,以确保所有人员时刻关注实验室安全。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是基本的化学试剂安全操作规程,具体的安全措施应根据实验室的特定需求进行调整。
------
注:此文档旨在提供一般性建议,具体操作中应遵循您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实验室安全规定。
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使⽤规程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使⽤规程⼀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钯碳、⾦属钠、氢化铝锂、氢化钠等应与氧化剂、酸类、醇类、卤素等分开存放,过氧化氢与还原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使⽤易产⽣⽕花的机械设备和⼯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并配有灭⽕器材。
⼆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的使⽤:1、钯碳1.1 危险性质:?钯碳活性⾼,遇空⽓⾃燃,主要是钯与氧反应⼤量放热并产⽣⽕花,点燃了⼲燥的活性炭等易燃物质。
1.2 使⽤注意事项:1.2.1 操作⼈员应配戴好防护眼镜、防护⾯罩1.2.2 称量时会接触空⽓,因此使⽤前必须冷冻24⼩时以上,以减缓称量时钯碳与空⽓反应的速度。
1.2.3 双⼈称量完毕后,⽤于润湿钯碳的溶剂在使⽤前也必须冷冻24⼩时以上,以降低溶剂被钯碳点燃的可能性。
1.2.4 润湿后的钯碳应马上投⼊反应釜中,特殊情况下不能⽴即使⽤应封⼝后贴上标签冰冻保存。
1.3 后处理注意事项:1.3.1 称量操作完毕,应及时清场⽤饮⽤⽔润湿的⽑⼱将称量⼯具、台⾯、操作区域擦拭⼲净,地⾯⽤饮⽤⽔润湿的拖把擦拭⼲净。
1.3.2 对于盛装过钯碳的容器及原包装,应⽤饮⽤⽔冲洗。
1.3.3 反应完毕后过滤时,滤饼(及钯碳)不能抽⼲,并及时将钯碳转移⾄事先准备好的空玻璃瓶中,⽤⽔封存贴上标签,交环境健康部统⼀处理。
2、⾦属钠2.1 危险性质:⾦属钠为极活泼的软质碱⾦属,暴露在空⽓中能⾃⾏燃烧并爆炸,使熔融物飞溅,遇⽔或潮⽓猛烈反应放出氢⽓,⼤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
2.2 使⽤注意事项:2.2.1 操作区域及周围不允许有⽔渍,也不得进⾏带⽔操作,确认⼲燥后⽅能进⾏操作。
2.2.2 进⾏切割⾦属钠操作时,应在指定地点双⼈操作,⾮相关⼈员不得进⼊,操作⼈员应配戴好防护眼镜、防护⾯罩及防切割⼿套,操作地点、操作台⾯、⼿套及⼯⽤具应保持⼲燥。
1. 制订/日期生产技术部/管理员2. 审核/日期生产技术部/部长3. 批准/日期生产副总经理分发部门:生产车间、生产技术部、质保部(QA)、质控部(QC)、装备部、物资部、办公室修订历史:版本号修订日期修订概述01 2020.06.19 首次制订1.0目的为保证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安全使用,特规范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在采购、装卸、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2.0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的采购、装卸、储存、使用、报废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
3.0 职责3.1 本文件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起草,生产技术部部长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3.2 生产技术部组织编制和完善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事故应急预案。
3.3 办公室负责易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准购证的申办工作。
3.4 物资部采购负责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采购及运输过程的安全管理。
3.5 物资部仓库负责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在装卸、贮存中的安全管理。
3.6 QC负责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3.7 生产技术部、物资部、办公室、QC各车间负责人对该规范的实施负责。
3.8 质保部负责对本规程实施的监督检查。
4.0 参考文件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剧毒化学品目录》2012版;《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2002年;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5.0 定义剧毒化学品:是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
6.0 规程6.1 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的采购6.1.1使用单位需事前核清剧毒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当前存量,并提前60天将剧毒化学品需求计划报至公司总经理批准,申报部门应在需求计划中注明用途、单次用量、阶段用量、安全防护措施、废弃物处理措施等情况。
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1、贮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2、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均属危险品,应隔开贮存于危险品库中,危险品库实行双人双锁专人管理,配备可靠的安全防护用品和标志牌。
3、领用易燃、易爆、剧毒试剂,采取限量领用制度(按实际用量),随用随领,并要认真填写领用记录。
对配成液体的剧毒品,一次未使用完的,要与一般试剂分开,放入专柜并加锁,由两人负责保管。
4、实验室内不得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药品(包括废液),如汽油、酒精、乙醚、苯类、丙酮及其他易燃有机溶剂等。
少量易燃、易爆试剂应放在远理热源的地方或带锁的冰箱内。
5、药品应分类摆放。
易挥发试剂应贮放在通风良好或备有通风设备的房间内。
易燃易爆药品应贮存于铁皮箱或砂箱中。
剧毒试剂如汞盐等应贮存于保险柜中,并有专人保管。
6、易燃药品应与氧、氯、氧化剂等分贮,严禁烟火及曝晒,低温保存,最高不超过30℃。
易燃液体则应密塞后于底层放置,注意通风。
7、易燃易爆剧毒药品严格按有关规定限量贮存。
小量(小于100克)可在铁柜内存放;100-500克应贮于防爆保险柜中;500- 100O克则需贮于防爆室中。
贮存量不宜超过100O克。
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避免长期存放。
8、遇水燃烧的药品贮存时应避开水源,注意防水、防潮,并不得酸及氧化剂、含水物等共贮。
9、氧化剂贮存时,应将无机氧化剂与有机氧化剂分别保存,不应与亚硝酸盐、次氯酸盐、亚氯酸盐混贮。
10、搬动药品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摔、滚、翻、掷、抛、拖拽、磨擦或撞击,以防引起爆炸或燃烧。
11、实验室内不得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药品(包括废液),如汽油、酒精、乙醚、苯类、丙酮及其他易燃有机溶剂等。
少量易燃、易爆试剂应放在远理热源的地方或带锁的冰箱内。
12、领用药品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
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锁、双帐。
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完整版)
1.严格按制度管理实验室危险品(易燃、易爆及剧毒化学药品试剂)。
2.危险化学品必须根据化学性质分类存放,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品不得混放。
3.存放药品要专人管理、领用,存放要建帐,所有药品必须有明显的标志。
储存的易燃物品应避光、防火和防静电等,对字迹不清的标签及时更换,对过期失效和没有标签的药品不准使用,并要进行妥善处理。
4.保险柜内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定期检查,认真核对数量与质量,做好数据统计,达到帐物相符,确保安全第一。
5.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6.根据需要量领取,不得超过使用最大数量。
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等危险品管理制度
1、所指易燃易爆物品是:汽油、煤油、氧气、沥青、松节油、乙炔、放射性元素等。
2、医疗器械库、中、西药房和制剂室等部门,对存有易燃易爆物品(含有毒物)的库房要严加保管,注意防火,建立严格的领用制度,对库存物品要有账可查,帐物相符,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防止泄露现象。
3、领用氧气和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各病区及其他部门,不得将这些物品随意放置,应远离火源和电源,存放于安全可靠的地方,禁止无关人员使用。
4、严禁住院病员及探视者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医院和病房大楼,经检查发现,门卫人员有权阻止其通行,各病区医护人员也有义务对病员机器亲属进行宣传、督促和检查。
5、病房大楼和门诊观察室以及放有氧气、氮气等易燃物品的场所,禁止吸烟,禁止随地乱丢烟蒂,医护人员对吸烟的行为应进行劝阻。
6、各部门配发的灭火器要妥善保管,加强防火教育和灭火器材使用的讲解,以便发生火警时,能采取应急措施,发现灭火器材有异常,应及时与院保卫科联系。
7、各科室、部门的领导,要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列入经常性工作,负责检查本单位的安全工作,排除隐患,避免火灾及爆炸事故的发生。
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等危险品管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等危险品的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仓库等场所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等危险品的管理。
三、职责分工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危险品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确保危险品的安全使用和存放。
2.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危险品的日常管理,包括入库、出库、使用、存放等方面的监管。
3.实验室操作人员:负责按照规定使用危险品,及时上报危险品泄漏、丢失等情况。
四、管理要求1.存放管理要求:2. a. 危险品应当存放在专用仓库或专柜中,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
3. b. 危险品仓库应当具备合理的布局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满足危险品的储存要求。
4. c. 仓库应当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
5.使用管理要求:6. a. 使用危险品前,应当了解其物质性质、危害性和安全使用方法。
7. b. 使用危险品时,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8. c. 使用危险品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防止残留物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9.出入库管理要求:10. a. 危险品的出入库应当建立台账,记录品种、数量、规格等信息。
11. b. 危险品的出入库应当经过审批,并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
12. c. 严禁私自转移、变卖危险品,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13.检查与维护管理要求:14. a. 定期对危险品仓库进行检查,确保符合消防和安全要求。
15. b. 对危险品的包装容器、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化学品安全使用的规范和注意事项如今,化学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日常清洁、医疗卫生、还是工业制造,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化学品。
然而,化学品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风险。
若没有遵循正确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化学品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因此,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化学品安全使用的规范和注意事项。
一、正确存储化学品化学品在存储时,需要避免它们接触到空气、光线、水分、污染物等。
应选用密闭的、干燥的、防晒的容器进行存储。
对于易燃、易爆、剧毒等高危化学品,必须加强防火、防爆、防盗、防漏等安全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二、正确使用化学品化学品的使用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和正确的安全操作程序。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标签或化学品安全技术参数进行操作,合理选用化学试剂和保护用具,不得将试剂倒掉到下水道或污染环境。
对于处理化学品废弃物,也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以防污染环境。
三、正确处置化学品如果家庭或企业中出现了废弃的化学品,需要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处置。
例如,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先将有毒、易燃、易爆、腐蚀等高危化学品进行集中存储,然后委托专业的单位进行处置。
此外,在使用化学品时,还需要关注化学品的存储期限,及时清理过期的化学品,以防止化学品的变质和污染。
四、正确的应急措施万一在化学品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泄露、爆炸和中毒等紧急情况,就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例如,对于化学品泄漏,可以用防护措施扩散泄漏物,用吸附剂或其他方法进行吸附,应备好紧急救援工具和装备。
对于中毒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处理过程,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立即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治疗。
五、个人防护在化学品操作过程中,为确保人员的安全,应穿着防护服、手套、眼镜、口罩等防护用具,以避免接触到化学试剂,特别是在操作剧毒、腐蚀等高危化学品时,必须采取高度严谨的防护措施。
此外,需要避免长时间接触和吸入化学品,必要时还应进行皮肤和眼睛的清洗。
化学试剂使用管理制度1、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试剂由专人负责保管,分类存放,定期检查使用和保管情况。
2、一般试剂的领用须办理领用手续,剧毒试剂、致癌物质由专人、专柜并建立专帐保管,领用时需填写剧毒物品领用单,与保管员共同到库房按需量称取,登记用量,所配溶液由领用人加锁存放。
3、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库房需具备通风、防火、防爆、泄压等安全设施。
领用在实验室内的少量易燃易爆物品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严加控制和管理。
4、一切试剂应按规定的方法配制和储存。
5、取用化学试剂的器皿(如药匙、烧杯等)必须分开,每种试剂用一种器皿,不得混用。
6、取过药品应立即盖上原来的瓶盖,取出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
试剂瓶上必须贴上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人、配制日期。
7、易潮解或易挥发性试剂使用后,必须立即密封保存。
8、使用硝酸、溴水和氢氟酸等须戴上橡皮手套,开启试剂瓶时,绝不可将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9、使用一切易燃有机溶剂、挥发性强有毒的试剂应在通风橱内或在通风良好处进行,不允许用明火直接加热此类试剂。
10、一切有毒废液必须通过适当处理后弃去,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
11、稀释浓硫酸时,必须仔细缓慢地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绝对不许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12、使用试剂的规格必须符合相应分析方法中规定的要求,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的试剂。
化学试剂使用管理制度(2)一、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对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为国家有关化学试剂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使用的所有化学试剂的管理,包括采购、存储、使用、处置等环节。
三、采购管理1. 采购需按照公司的相关采购管理制度进行,确保采购的化学试剂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测试和鉴定。
2. 采购的化学试剂需标明试剂的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基本信息,并进行登记保存。
3. 尽量选择无毒、无害且环保的化学试剂,并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使用规程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使用规程一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钯碳、金属钠、氢化铝锂、氢化钠等应与氧化剂、酸类、醇类、卤素等分开存放,过氧化氢与还原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并配有灭火器材。
二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的使用:1、钯碳危险性质:钯碳活性高,遇空气自燃,主要是钯与氧反应大量放热并产生火花,点燃了干燥的活性炭等易燃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1.2.1 操作人员应配戴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1.2.2 称量时会接触空气,因此使用前必须冷冻24小时以上,以减缓称量时钯碳与空气反应的速度。
1.2.3 双人称量完毕后,用于润湿钯碳的溶剂在使用前也必须冷冻24小时以上,以降低溶剂被钯碳点燃的可能性。
1.2.4 润湿后的钯碳应马上投入反应釜中,特殊情况下不能立即使用应封口后贴上标签冰冻保存。
后处理注意事项:1.3.1 称量操作完毕,应及时清场用饮用水润湿的毛巾将称量工具、台面、操作区域擦拭干净,地面用饮用水润湿的拖把擦拭干净。
1.3.2 对于盛装过钯碳的容器及原包装,应用饮用水冲洗。
1.3.3 反应完毕后过滤时,滤饼(及钯碳)不能抽干,并及时将钯碳转移至事先准备好的空玻璃瓶中,用水封存贴上标签,交环境健康部统一处理。
2、金属钠危险性质:金属钠为极活泼的软质碱金属,暴露在空气中能自行燃烧并爆炸,使熔融物飞溅,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大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
使用注意事项:2.2.1 操作区域及周围不允许有水渍,也不得进行带水操作,确认干燥后方能进行操作。
2.2.2 进行切割金属钠操作时,应在指定地点双人操作,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操作人员应配戴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及防切割手套,操作地点、操作台面、手套及工用具应保持干燥。
操作过程中途操作人员离开操作地点应避免手套及脚下带出金属钠,返回操作地点时也应保持手及脚下干燥。
后处理注意事项:2.3.1 切钠操作完毕,应及时清场,用镊子将台面、地面的金属钠碎屑收集,与钠皮一起放入原包装瓶中待处理,用无水甲、乙醇润湿的无水干燥毛巾将切钠工具、台面、操作区域擦拭干净,地面用无水甲、乙醇润湿的无水干燥拖把擦拭干净。
对盛装过金属钠的器具先用无水甲、乙醇浸泡清洗10分钟以上,再用水清洁。
2.3.2 切割金属钠的刀以及防切割手套,均需先用滤纸擦拭后,再用无水甲、乙醇浸泡10分钟以上,再取出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后备用。
2.3.3 对切钠过程中使用的滤纸、一次性手套等当天用无水甲、乙醇浸泡10分钟以上,再取出用大量水冲洗,装入垃圾袋,最后运送至垃圾站。
2.3.4 切钠操作中,对产生的废弃钠皮应及时装入原包装塑料瓶,并浸入包装瓶自带的石蜡油或煤油中。
当需处理切割钠产生的大量钠皮屑废料时,在空旷处慢慢加入搪瓷桶装的无水甲、乙醇中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注意控制钠皮加入的速度,处理完毕,经安全员或合成室主管确认金属钠反应完毕再在空旷处向桶中缓缓加入少量水,搅拌稀释,再用大量水稀释后排放。
对装过金属钠的包装瓶,要在无水甲、乙醇桶中浸泡10分钟以上,再用水冲洗,最后放至环境健康部指定的试剂瓶回收处。
2.3.5 用金属钠对化学试剂进行无水处理后的残渣,冷却后需于当日在空旷处慢慢加入搪瓷桶装的无水甲、乙醇中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注意控制残夜加入的速度(如果残液量较大,可加入适量处理的化学试剂将其转移出来),处理完毕,经安全员或合成室主管确认金属钠反应完毕再在空旷处向桶中缓缓加入少量水,搅拌稀释,再用大量水稀释后排放。
对装过金属钠的包装瓶,要在无水甲、乙醇桶中浸泡10分钟以上,再用水冲洗,经安全员或合成室主管确认后放至环境健康部指定的试剂瓶回收处。
3、氢化铝锂危险性质:氢化铝锂为白色或灰白色结晶粉末,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加热至125℃即分解出氢化锂与金属铝,并放出氢气,在空气中磨碎时可发火,受热或与湿气、水、醇、酸类接触,即发生放热反应并放出氢气而燃烧或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而爆炸。
使用注意事项:3.2.1 进行氢化铝锂操作时、双人操作,操作人员应配戴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及橡胶手套,操作地点、操作台面、手套及工用具应保持干燥,操作中应尽量避免粉尘飞扬,小心操作,操作及存放处周边不得有氧化剂存在。
投料过程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氢化铝锂落入水中。
后处理注意事项;3.3.1 对沾有少量氢化铝锂的台面,要用乙酸乙酯浸过的毛巾擦拭,再用水将毛巾清洗干净。
3.3.2 对粘有少量氢化铝锂的包装物,称量和投料用的称量纸、烧杯工用具等要及时在通风处小心用乙酸乙酯浸泡处理,再在空旷处缓缓滴加水处理至完全无活性,装入垃圾袋,运送至垃圾站,不得在生产现场过夜。
3.3.3 用氢化铝锂对溶剂进行无水处理后的残液,首先将残液降至室温,然后依次缓慢滴加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及纯化水直到反应液中浅灰色固体变成白色凝胶状物体,经安全员或合成室主管确认后集中处理。
4、氢化钠危险性质:氢化钠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受热或与潮气、酸类接触即放出热量和氢气,引发燃烧和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发燃烧或爆炸。
使用注意事项:4.2.1 进行氢化钠操作时、双人操作,操作人员应配戴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及橡胶手套,操作地点、操作台面、手套及工用具应保持干燥,操作中应尽量避免粉尘飞扬,小心操作,操作及存放处周边不得有氧化剂存在。
投料过程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氢化钠落入水中。
后处理注意事项4.3.1 对沾有少量氢化钠的台面,要用无水乙醇浸过的毛巾擦拭,再用水将毛巾清洗干净。
4.3.2 对粘有少量氢化钠的包装物,称量和投料用的称量纸、烧杯等要及时在通风处小心用无水乙醇或异丙醇浸泡处理,再在空旷处缓缓滴加水处理至完全无活性,经安全员或合成室主管确认后装入垃圾袋,运送至垃圾站,不得在生产现场过夜。
5、叠氮化钠危险性质: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本品与酸类剧烈反应产生爆炸性的叠氮酸。
与重金属及其盐类形成十分敏感的化合物。
使用注意事项:5.2.1 进行叠氮化钠操作时、双人操作,操作人员应配戴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及橡胶手套。
称取叠氮化钠时要进行周围环境清理,严禁有酸类、氧化剂等。
称取叠氮化钠要小心,轻拿轻放,防止碰撞、挤压和剧烈摩擦,使用牛角勺取样。
5.2.2 如果叠氮化钠结块,可用玻璃板轻轻将其捣散,如果不能捣散则可以加入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切忌用力捣或者挤压。
5.2.3 加料时,搅拌的速度不能太高。
5.2.4 加料时体系禁止加热。
5.2.5 若有叠氮化钠洒落在地上,先洒水使其溶解再用拖把拖干。
后处理注意事项:处理反应后的后处理水溶液,先要用足够量的水,至少500 倍于过量叠氮钠的水进行稀释,之后才能在玻璃棒的不断搅拌下,用次氯酸钠水溶液处理,按照多余1 克的NaN3 约需10 毫升饱和 NaClO 溶液的比例处理。
6、丁基锂、LDA等锂试剂危险性质:丁基锂遇水遇氧易发生放热反应,高浓度(大于1.0M)丁基锂溶液遇潮湿空气易迅速燃烧,包装容器内的溶剂普遍为低沸点易燃易爆液体,一旦受热膨胀容易导致爆炸。
使用注意事项:6.2.1 丁基锂遇空气极易自燃,量取时,针头尖端在空气中会冒火星。
6.2.2 整个过程中须用惰性气体保护,特别需要注意安全。
6.2.3 丁基锂着火时,须用沙土灭火。
平时须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备有灭火的沙土。
6.2.4 制备和使用丁基锂时,双人操作6.2.5 正丁基锂是亲核性特别强的试剂,能引发阴离子聚合,应避免使用塑料或橡胶的容器,避光隔水低温保存。
后处理注意事项:6.3.1 低温条件下,缓慢加入饱和氯化铵的水溶液,或者缓慢加入乙醇.然后搅拌一段时间,经安全员或合成室主管确认后将温度慢慢升高至室温。
7、氢化钙危险性质:化学反应活性很高,遇潮气、水或酸类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并能引起燃烧。
与氧化剂、金属氧化物剧烈反应。
遇湿气和水分生成氢氧化物,腐蚀性很强。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钙、水。
氧化钙再与水产生反应,最终生成氢氧化钙。
使用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醇类、卤素接触。
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
在氮气中操作处置。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后处理注意事项:逐渐加入无水异丙醇或无水正丁醇内,静置24小时,经安全员或合成室主管确认后加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8过氧化氢危险性质:浓过氧化氢有强烈的腐蚀性。
吸入该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大于90%的过氧化氢遇到可燃物会瞬间将其氧化起火。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气氛而引起着火爆炸。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如糖、、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在撞击、受热或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如锨、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和盐类都是活性,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使用注意事项:8.2.1 在取用过氧化氢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眼镜、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及橡胶手套。
8.2.2 使用现场应杜绝一切火源,防止高温和剧烈撞击。
8.2.3 高浓度过氧化氢应避免与各种易燃易爆物品接触。
后处理注意事项:8.3.1 含有过氧化氢的废液应避免与易燃易爆试剂混合盛装,应防止受热与猛烈撞击。
含有过氧化氢的废液加亚硫酸钠饱和溶液淬灭掉剩余的双氧水,然后用碘化钾淀粉试纸确定是否淬灭干净,淬灭完毕后稀释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