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57
50部必知的音乐经典:1.《四季》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意大利)作为巴洛克晚期最为人们熟悉的三位作曲家之一,安东尼奥·维瓦尔第虽然并非巴洛克的开山鼻祖,但他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号召力。
其音乐旋律活泼动人,音乐形象感觉强烈,经过了几百年之后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2.《弥赛亚》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德国)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与巴赫被并称为巴洛克时代的两位巨人,他开创了音乐发展的新时代,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的音乐宝藏。
如果说巴赫在《G弦上的咏叹调》中使用音乐的理性来接近上帝,那么亨德尔在《弥赛亚》中就是用音乐的感性来接近上帝。
3.《G弦的咏叹调》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时隔几个世纪,《G弦上的咏叹调》这部作品仍然常演不衰,显示出这部作品至今仍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通过《G弦上的咏叹调》中多彩的节奏与流动的空间,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展示出其在音乐创作上的天分和才华。
4.《创世纪》弗朗兹·约瑟夫·海顿(奥地利)弗朗兹·约瑟夫·海顿堪称古典作曲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他的一生跟随着新的音乐观念一起成长蜕变,而且在风格塑造上鞠躬厥伟,非他人所能比拟,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他的《创世纪》是最温暖的“疗伤”音乐,宛若风浪中的一盏灯塔,带领我们回到宁静的归处。
5.《魔笛》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奥地利)在欧洲音乐史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华者并不罕见,可想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被公认为神通的音乐家,确属罕见。
《魔笛》是莫扎特临终前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使民间歌剧得以提高的一步重要作品,更是公认的西方歌剧经典。
6.《命运交响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
2021年自考《中外音乐欣赏》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填空题1.弦乐家族中音最高的乐器是(小提琴)。
2.肖邦的许多作品带有充满(浪漫性)。
3.《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
4.肖邦是钢琴诗人(浪漫主义乐派)作曲家。
5.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
6.肖邦是波兰民族乐派的伟大(开拓) 者。
7.李斯特一生所创作的13首(标题) 交响诗。
8.李斯特的标题交响诗的代表作品( 前奏曲) 。
9.李斯特的前奏曲采用传统(奏鸣曲式) 写成。
10.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1.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
2.民歌用朴实简练的语言( 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 的艺术形象。
3.民歌的体裁(形式与旋律风格)是丰富多样的特色。
4.民歌的体裁形式一般以为( 山歌和小调) 为主。
5.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称(劳动号子)。
6.号子的歌词是劳动者在劳动中( 即兴编写出来的) 。
7.号子歌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
8.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 抒发思想感情。
9.《脚夫调》属于山歌类的(“信天游”) 。
10.山歌的唱法一般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
1.音乐是一种(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
2.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3.对音乐音响的( 辨别力) 。
4.欣赏音乐通常可分为(三个) 阶段。
5.音乐是一种善于(激发感情) 的艺术。
6.音乐是( 表情) 的艺术。
7.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 旋律)进行。
8.音乐的实践活动是(创作) 基本环节。
9.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10·音乐实践活动中没有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就不会有(音乐实践活动)。
1.施特劳斯是(世纪末) 的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
2.交响诗《唐. 璜》是( 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
3.李斯特开创的标题交响诗是( 印象乐派)继承和发展。
4.德彪西是(八十年代) 音乐的代表者。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第1篇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当初选这门课完全是由于学校要求必须选择一门鉴赏课,我由于写字很丑,其他的课又不是很喜欢,就选了音乐鉴赏。
更由于这学期专业课太多,所能选择的机会不多,就选择了周二下午的这节课。
我以为的音乐鉴赏就是老师给我们放放歌,只是需要带个耳朵即可。
并且自己由于五音不全,又不是很喜欢唱歌,完全是修个学分就好。
但是当我上课时我就觉得不是自己所想的这样。
老师应该是对音乐是非常的喜欢,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所欣赏的也不是什么流行音乐,而是古典的音乐会。
这的确让我认识很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在每个周二的下午,但仅有的几次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乐曲。
过去听歌曲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听好几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华,而且听完了之后印象不深刻。
现在,学会了用节奏、结构去解析音乐,能融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赏。
这样,音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音乐的了解也更进了一层。
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
中外音乐欣赏复习题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享受,还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独特价值。
中外音乐欣赏是一门让人们深入了解不同音乐文化的课程。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中外音乐欣赏的复习题,帮助你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加深。
1. 西方古典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季”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答案:安东尼奥·维瓦尔第2. 下列哪位作曲家是法国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a)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b) 托马斯·桑斯c) 勃拉姆斯d) 克劳德·德彪西答案:d) 克劳德·德彪西3. 中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板鼓乐器是?答案:琵琶4. 著名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是由哪位作曲家创作的?答案:乔尔热·比才5. 下列哪位作曲家是俄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a)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b) 弗雷德里克·肖邦c) 迈克尔·纽博特d)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答案:d)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6. 古希腊的音乐曲调分为几种?答案:三种,即利底亚、多利亚、菲里吉亚7. 下列哪个音乐家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a) 贝多芬b) 郎朗c) 谭盾d) 莫扎特答案:c) 谭盾8. 迪斯科音乐起源于哪个国家?答案:美国9. 中国京剧音乐中使用的曲调叫做?答案:宫调10. 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中加入了合唱部分,其中的合唱乐章是哪首诗的改编?答案:《欢乐颂》11. 下列哪个音乐家是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a) 肖邦b) 斯特拉文斯基c)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 贝多芬答案:b) 斯特拉文斯基12. 哪个乐器被称为“乐团之王”?答案:大提琴以上就是一些中外音乐欣赏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音乐的世界。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音乐,我们能够开阔自己的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老柴《如歌的行板》取材于孤寂的瓦尼尔小号是海神波塞冬的,牧神潘的常用乐器是排箫,阿波罗的常用乐器是里拉琴,阿弗洛斯管是玛息阿的乐器,大卫总是和竖琴在一起亨德尔创作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清唱剧“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指的是海顿;钢琴之王—李斯特;“音乐之王”-帕莱斯特里纳;近代小提琴之王-克莱斯勒;钢琴诗人-肖邦;协奏曲之王—维瓦尔蒂;小提琴艺术的奠基者-科雷利;小提琴巅峰的标志-帕格尼尼;萨满教—抓鼓;手脚同时演奏—管风琴;匈牙利男子群舞—威尔本科什;恰尔达什-男女共舞;印第安人的音乐中没有弦乐器在挪威民歌中,多拉乌姆戈维蒂特发展成为斯底乌潮尔—蒙古族;江格尔(旗)—指一个人;“一捆木柴”—大管;西班牙--弗拉明戈;击弦古钢琴又叫—克拉维柯;毕达哥拉斯发明莫诺科特琴(钢琴先祖);格里高利圣咏—无伴奏男声合唱;大管—巴松;莫扎特—魔笛—排箫;单簧管——(又称)黑管;古兰经吟诵招祷歌巴赫的戈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首,其协奏乐队为弦乐队和羽管键琴,这部作品是按大协奏曲写成的。
他当时把这首作品献给的那位伯爵当时有6人乐队.1721年,巴赫写下六首作品,音乐学家斯比塔为其冠名为《格兰登堡组曲》。
巴赫本人的乐队有16人《花腔女高音协奏曲》—格里埃尔(俄)俄罗斯民歌中,最典型的是女声合唱西班牙民族舞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舞蹈是由吉他伴奏的太鼓不是匈牙利的乐器因纽特人即“吃生肉的人”最早的竖琴发现于伊拉克,距今三千年前的乌尔王朝羽管键琴又叫哈普西科,没有强弱变化,其音量与音色的变化通过调节音栓的调节变化。
哈普西科在萨特里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4世纪初由东方传入欧洲。
钢片琴又叫米斯泰尔钢琴。
老柴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最初是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的维瓦尔蒂的《四季》原系出自维瓦尔第的一部包括有12首作品的小提琴协奏曲集《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当中的前四首大号是由16世纪末意大利人创造的蛇形奥菲特莱德号演变发展而来的18世纪初具有现代特征的第一支单簧管由登纳发明克里斯托弗利改良了钢琴,有了强弱变化“老人河”在音乐剧《演绎船》中出现单簧管的产生追溯到阿尔古尔木笛肖邦的g小调协奏曲受密茨凯维兹的启发管乐器中,只有长号能演奏出级进,长号的第一次使用出现在“命运”中常规弥撒的歌词是固定的;特定弥撒的歌词可变动.弥撒仪式中心内容是圣餐式俄罗斯民歌中的短歌常用手风琴伴奏匈牙利扬琴用木槌演奏门德尔松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李斯特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大提琴在匈牙利主要作用是击奏弦鸣乐器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没有模仿的乐器是胡琴匈牙利舞曲第五首出自克勒贝拉的作品回忆巴特菲第一个录音演奏小提琴作品,代表作“流浪者之歌”的人是萨拉萨克舒曼说肖邦的作品是“鲜花丛中的大炮”约翰·菲尔德是最早写夜曲的人;门德尔松是最早写无词歌的人;赋格—巴赫;利用角度不同,在一根管中吹出小三度变化的乐器是—排箫用短号的指法可以演奏大号中国古代不用来称呼排箫的说法是“尺巴”(正确为“籁”)手风琴根据笙的原理。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中外音乐欣赏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总学时:96 讲课学时:96 学分:6适用对象: 音像技术(计算机音乐制作、电子音乐表演)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在08级培养方案中为职业基础课, A类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中外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不同阶段的音乐文化、主要艺术成就,了解中外音乐史上重要的流派、作曲家及其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中外音乐的美学特征,了解中外音乐体裁及其历史变迁,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达到学一致用的目标。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讲解、欣赏、讨论中外各时期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性经典音乐作品,掌握音乐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掌握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学习音乐的风格和流派;讲解声乐体裁、舞曲体裁、特性器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
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感。
本课程结合音乐发展史进行教学,系统性、普及性强、听赏内容丰富。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要求:在第一篇的教学中,用欣赏的实例重点讲述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和各流派的音乐风格。
欣赏各时期的经典作品。
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欣赏心理和音乐表现特征,对各流派的作品能进行基本赏析。
教学内容:第一篇音乐欣赏基础知识音乐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多元音乐文化与音乐功能多元化音乐的风格和流派教学要求:在第二篇的教学中,欣赏和观看、讲解、讨论、演示童声、女声、男声分类,重点讲解各类作品演唱风格。
教学内容:第二篇中外声乐作品欣赏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和风格中国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外国民歌声乐体裁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阐述每一种体裁和类别的概念、表现特征和风格,列举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和较为典型的曲目,配合音响资料进行讲解欣赏。
将聆听与对音乐的分析、指导和相关知识背景相结合。
教学内容第三篇中外器乐作品欣赏中外民族器乐西洋管弦乐队概述舞曲体裁特性器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现代音乐作品欣赏第四篇综合艺术形式歌剧舞剧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实践环节课外音乐数据库的资料整理,第二学期结束前,要求每个学生,将所欣赏的经典作品,以及个人喜爱的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民歌: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
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
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基本解释“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
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详细解释亦称“ 京戏”。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
基本概念: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练习曲:“练习曲”原是作曲家们为学生练习某种演奏技巧而创作的曲子。
它往往是依据单一的音乐动机写成的。
这类曲子很多,仅19世纪欧洲作曲家就写有上千首。
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
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
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曲式,结构较自由。
音诗、音画、交响童话等,这些也是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
音乐欣赏:中外经典钢琴曲赏析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力量。
钢琴作为一种重要的乐器,被广泛用于各类音乐演奏和创作中。
本文将带您欣赏一些中外经典钢琴曲,介绍它们的背景和特点,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曲子,让您对音乐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1.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中西方音乐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虽然钢琴作为一种通用的乐器,在两种音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文化差异和音乐思维的不同,中西方音乐表达出的情感和音乐语言有所区别。
1.1 中西方音乐的文化差异中西方音乐在历史、文化和传统背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各自发展了自己的音乐体系和风格,这种差异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中西方音乐对于美的追求和情感表达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1.2 中西方音乐的表现手法差异中西方音乐在表现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中西方钢琴曲中的速度、力度和演奏技巧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中西方钢琴曲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构成方式,这都会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达效果。
2. 中国经典钢琴曲赏析中国经典钢琴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闻名于世。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经典钢琴曲。
2.1 《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部协奏曲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以黄河为题材,描绘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团结抗敌的英雄情怀。
这部曲子的音乐形式宏大,情感激荡,充满力量和激情。
2.2 《月光曲》《月光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钢琴曲。
它以优美的旋律和柔和的音色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味和内涵。
这首曲子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2.3 《黄鹤楼》《黄鹤楼》是著名作曲家陆树铭创作的钢琴曲。
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巧妙的编曲来描绘中国古代文化名胜黄鹤楼的壮丽景色。
这首曲子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既给人以力量,又给人以内省。
3. 西方经典钢琴曲赏析西方经典钢琴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华丽的演奏技巧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经典钢琴曲。
赏《致爱丽丝》第一次认真欣赏《致爱丽丝》是在初中的一个课间休息,那时学校放这首曲子然后我们来放松,不得不说这首曲子听起来确实让人从心底里感觉到舒服。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
1、作者与作品的时代背景钢琴曲《致爱丽斯》是贝多芬献给恋人苔雷泽的生日礼物。
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
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题献给女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
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
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
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
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他却一直在为甜蜜的爱情而不懈地追求着,《致爱丽丝》的创作就包含了这样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故事:当贝多芬年近40岁时,他曾带过一个名叫特蕾泽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此时的贝多芬心情非常荡漾,于是写下了一首钢琴小品送给了这位学生,并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后来,这份乐谱一直就留在了特蕾泽那里。
贝多芬逝世后,在他的作品目录中也没有这个曲目,直到40年以后,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的撰记,在整理特蕾泽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个手稿,但在发表这个乐谱时,却把"特蕾泽"笔误为"爱丽丝",待要澄清的时候,人们已接收了《致爱丽丝》这个既成事实。
但我却认为,"特蕾泽"也好,"爱丽丝"要好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理解为贝多芬归根结底要献给的,是崇高的"爱情",是人类所有善良的女性.2、曲式与题材《献给爱丽丝》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全曲共分五个部分(A+B+A1+C+A2),主部(A) 先后出现了三次。
课程名称:中外音乐欣赏课程代码:0073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音乐欣赏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浏览中外音乐精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也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加强学生音乐分析能力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了解中外音乐不同时期的发展史,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及作品的风格特点。
能够把握音乐发展的大致历程,简要分析代表作品的结构及特点。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音乐专业的其他课程,比如钢琴、声乐、和声、作曲、教学法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课程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对提高音乐的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上篇中国部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音乐欣赏本单元为一般章节。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大致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及其代表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古代音乐的概述及代表作品的欣赏识记:视听相关音乐作品理解:相关作品的背景应用:实例分析(二)古代音乐的风格特点识记:古代音乐的作品概述理解:参考相关作品应用:实例分析(三)古代音乐在时间上的划分识记:古代音乐的概述理解:古代音乐的重要标志应用:浏览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第二单元: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本单元为次重点章节,重点是第一、二节。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大致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及其代表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民族音乐的概述及代表作品的欣赏识记:视听相关音乐作品理解:相关作品的背景应用:实例分析(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识记:民族音乐的作品概述理解:参考相关作品应用:实例分析(三)民族音乐在时间上的划分识记:民族音乐的概述理解:民族音乐的重要标志应用:浏览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第三单元:中国近代音乐欣赏本单元为重点章节。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大致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及其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