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327.00 KB
- 文档页数:23
交换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交换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交换机制、交换协议和交换算法等。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描述交换课程的核心思想,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还应该培养基本的编程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交换程序,并能够分析其性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换课程的基本概念、交换机制、交换协议和交换算法等。
首先,我们将介绍交换课程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其在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然后,我们将讲解交换机制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交换协议,如以太网和TCP/IP协议。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交换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交换算法,如round-robin 和 shortest-path-first 算法。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和编程实践,让学生亲手编写交换程序,并分析其性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首先,我们将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交换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我们将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交换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并分析其优缺点。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编写交换程序,并分析其性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首先,我们将使用教材和参考书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向学生提供交换课程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然后,我们将提供多媒体资料,如PPT演示和视频教程,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准备实验设备,如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让学生进行编程实践和性能分析。
最后,我们还将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讨论区,以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第一章:现代交换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理解现代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1.2 教学内容1. 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现代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1.4 教学活动1. 讲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分析现代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第二章:电路交换原理2.1 教学目标1. 掌握电路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理解电路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2.2 教学内容1. 电路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电路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路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路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文献调研法: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2.4 教学活动1. 讲解电路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分析电路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三章:存储交换原理3.1 教学目标1. 掌握存储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理解存储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了解存储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3.2 教学内容1. 存储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存储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存储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存储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文献调研法:了解存储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前言 (3)第一章 T-S-T网络基本原理 (4)1.1 T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4)1.2S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6)1.3 T-S-T网络的工作原理 (10)1.4 T-S-T网络的工作过程 (11)第二章硬件介绍 (12)2.1 单片机AT89C51简介 (12)2.2 时分交换芯片MT8980介绍 (14)2.3 空分交换芯片MT8816介绍 (16)2.4 锁存器74HC573简介 (19)第三章 T-S-T网络总体设计及结果分析 (20)3.1 T-S-T网络硬件设计 (20)3.2 程序的结果分析 (21)3.3 T-S-T网络软件设计 (22)第四章 T-S-T网络性能分析 (25)4.1 T-S-T阻塞的概率计算 (25)4.2 T-S-T网络的容量 (25)4.3 T-S-T网络的不足和改进 (25)总结及心得体会 (26)参考文献 (27)摘要T-S-T交换网络在程控数字交换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容量的大小,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交换能力及系统的可靠性。
程控用户交换机用于集团内部,可以实现内部的通话服务,并可以方便地组建各种专用网。
通过添加汇接功能也可以与公用电话网(PSTN)接通。
用户交换机与电信系统内的局用交换机的任务不同,其设计方案与技术指标也不相同。
MT8980 是用于数据或语音交换的专用芯片,文章介绍了利用该芯片实现小型程控交换的设计方案,讨论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
指出了MT8980 与CPU 的接口设计,以及对MT8980的程序控制。
并对交换技术作了简单介绍, 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利用MT8980和MT8816 ,实现T-S-T 交换网络的设计方案, 介绍了交小型T-S-T的数字交换机软件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
关键词:TST网络,AT89C51,MT8980,MT8816,74HC573前言近20 年的时间里, 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传输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电话交换系统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廉价、快捷、优质、可靠, 不仅能交换话音, 还能够交换数据或图像等多种综合业务的通用性的通信组网设备。
TST 交换网络设计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 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 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关键字:交换网络;T接线器;S接线器第一章前言本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现代交换原理的基础上,掌握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功能,以及构成T-S-T交换网络的方法,正确理解接线器的组成、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这对学习和分析电话通信网、程控交换机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经验。
交换的基本功能是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连接,或者说是将入线上的信息分发到出线上去。
在交换系统中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第二章 TST网络TST网络为三级网络:大型的数字交换网络普遍采用TST(时分-空分-时分)三级结构,它由两个T级和一个S级组成,如上图所示;因为采用两个T级,可充分利用时分接线器成本低和无阻塞的特点,并利用S级扩大容量,使他具有成本低,阻塞率小和路由寻找简单等特点。
这种数字交换网引入了空分级S,改善了话务的疏散功能,并通过扩大S级的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将多个时分接线器连接起来,大幅度提高了交换网的容量。
图中S级之前的称为前T级,S级之后的称为后T级。
这里S级的容量为8X8,即有8组输入母线和8组输出母线,分别可接8个前T级和8个后T级。
这个TST网络的容量为:时分交换器芯片MT8980的容量为8X32=256个时隙。
可接入8端PCM一次群,由于8个前T和8个后T,因而总交换的容量为8X256=2048时隙(话路),可接入8X8=64端PCM一次群,又因为每端PCM可占用的时隙数为30,且数字交换网为单向传输,每一对通话占用两个时隙,故可同时接通的通话数为:64*30/2=960,即最多可接通1920路用户通话。
现代交换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交换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必不可少的课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呢?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课程目标现代交换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具备交换技术设计和实现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包括:1.掌握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3.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协议分类、网络QoS等相关知识4.具备交换技术设计和实现的能力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现代交换原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应用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将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合作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项目式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设定一个小型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课程设计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1.网络资源现代交换原理是一门紧紧联系着网络技术的课程。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各类在线教育平台、优秀网络课程、网络实验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2.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可以展示实际交换原理的工作状态,通过实际模拟与演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交换原理。
具体软件包括Packet Tracer、WireShark、模拟实验软件等。
3.实验室实践通过搭建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网络拓扑结构,完成交换技术设计、实现和测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总结现代交换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其通过先进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设计报告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设计报告交院实验室保存。
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摘要:程控交换机是采用计算机进展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
对于用户来说,为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采用程控交换技术已成为重要选择。
单一的S接线器不能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而T接线器可以单独构成,但是T接线器容量受到限制,因此通常采用多级接线器构成的数字交换网络。
关键词:程控交换机;S接线器;T接线器目录第1章引言11.1 背景11.2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参数和内容1第二章数字交换的根本概念及原理22.1 数字交换网的根本概念22.2 时间〔T〕接线器33342.3 空间〔S〕接线器662.3.2 S接线器的根本组成67第三章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93.1 串/并变换和并/串变换93.2 TSST系统的组成方框图103.3 TSST数字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1111TSST网络的工作过程13第四章TSST交换网络的阻塞分析144.1 阻塞的概念144.2 阻塞分析14总结15参考文献16第1章引言1.1 背景程控交换机就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机。
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用预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的接续工作。
从技术构造上划分为程控空分用户交换机和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两种。
前者是对模拟话音信号进展交换,属于模拟交换X畴。
后者交换的是PCM数字话音信号,是数字交换机的一种类型。
用户交换机在技术上的开展趋势是采用程控用户交换机,采用新型的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不仅可以交换业务,而且可以交换数据等非话业务,做到多种业务的综合交换,传输。
为各单位组建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创造了条件。
目前已可接入ISDN用户。
数字交换机的诞生不但使交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开通非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2年春季学期交换原理课程设计题目: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 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关键字:交换网络;T接线器;S接线器目录摘要 (1)第一章前言 (3)第二章TST网络的基本原理 (4)第三章设计内容 (6)3.1 目的及意义 (6)3.2 训练任务及要求 (6)第四章设计步骤及主要内容的记录 (7)4.1时分复用接线器 (7)4.2 空分复用接线器 (9)4.3AT89C51单片机简介 (11)4.4 TST交换网络的程序控制 (15)第五章设计不足及改进 (19)5.1设计特点以及不足 (19)5.2改进意见 (19)第六章总结 (21)参考文献 (22)第一章前言交换的基本功能是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连接或者说是将入线上的信息分发到出线上去。
在减缓系统中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部件就是交换网络因此交换网络是任何交换系统的核心。
交换网络是有若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构成的网络。
交换网络含有三大因素即交换单元不同交换单元之间的连接和控制方式。
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的最基本的部件用于若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就可以构成交换网络因此交换单元的功能也就是交换的基本功能即在任意的入线和一组出线之间建立连接。
TST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典型的交换网络它有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的T接线器和开关结构的S接线器连接而成。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交换系统的高校校园组网设计专业:通信工程班级: BX1107 学生:胡志民学号:任课教师:渊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全校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培养熟悉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手段的高层次人才。
把学校的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实验楼、宿舍楼、食堂等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相互连接可以资源共享的网络。
并且每一个网络有各自的功能,实现自己的任务,互不影响。
真正实现校园一体化,共享化,便捷化,资源化。
使所有人感受的网络的益处。
并且还要注意网络的安全性和成熟性。
同时在连接时还要使连接利于以后的功能扩充和技术升级。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配有相应的网络软件的情况下使各个计算机系统能相互自由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如按网络的组建规模和延伸围来划分的话,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我们经常用到的因特网(Internet)属于广域网,校园网属局域网。
未来的网络技术将向着使用简单、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方向发展。
校园网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Internet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一方面连接学校部子网和分散于校园各处的计算机,另一方面作为沟通校园外部网络的桥梁。
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信等提供综合的网络应用环境。
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能把校园网简单的理解为一个物理意义上的由一大堆设备组成的计算机硬件网络,而应该把校园网理解为学校信息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教育生产力的劳动工具,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信等服务的。
关键词:局域网,交换系统,网络,安全一、引言 (3)1.1组建校园网的背景 (4)1.1.1校园网需求分析 (4)1.1.2校园建筑分析 (5)1.1.3组建校园网目的和要求 (5)1.3校园网设计原则 (7)二、校园局域网系统架构方案 (7)2.1方案容 (7)2.1.1核心系统 (7)2.1.2划分模块 (8)2.2校园网络总拓扑结构 (8)2.3主干网传输方案设计 (9)2.3.1垂直布线 (10)2.3.2水平布线 (10)三、校园网方案的实施 (10)3.1组建校园网络购买主要设备 (10)3.2交换机模块 (10)3.2.1核心层交换机 (10)3.2.2汇聚层交换机 (11)3.2.3接入层交换机 (11)3.3路由器模块 (11)3.3.1管理路由器的访问方式 (11)3.3.2无限路由器 (12)3.4设备选择 (12)3.5计算机网络系统 (12)四、系统架构及其子网划分分析 (13)五、总结与体会 (13)参考文献 (14)一、引言21世纪是信息产业的时代,全球信息电子化的潮流势不可挡,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所需求的信息量也就会越来越大,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X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201010315XXX 年级 2010级指导教师宋刚职称副教授2013年12月6日设计报告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设计报告交院实验室保存。
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专业: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宋刚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T型)和空分接线器(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S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不同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内容的交换,T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同一条复用线上的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
为了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通话,数字交换网络必须完成不同复用线上不同时隙的交换,即将数字交换网络上某一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指定时隙。
本设计中为达到一定的容量要求,在交换前要将多个PCM低次群系统复用成PCM 高次群系统,然后一并进行交换。
交换完成后要将复用的信号还原到原来的的PCM低次群上。
本课程设计采用TSST四级接线器构成数字交换网络,能同时完成时间交换和空间交换的功能。
关键词:数字交换网络;T接线器;S接线器;复用线目录绪论 (4)第1章时间(T)接线器 (5)1.1 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 (5)1.2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5)1.3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 (5)第2章空间(S)接线器 (8)2.1 S接线器的基本功能 (8)2.2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8)2.3 两种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 (9)第3章网络阻塞 (12)3.1 网络阻塞的计算 (12)3.2 内部阻塞 (12)第4章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 (14)4.1 TSST设计思路 (14)4.2 TSST数字交换网络的系统组成 (14)4.3 TSST数字交换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 (16)第5章结论 (19)参考文献 (20)绪论程控数字交换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产物,是数字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关键设备,在电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0年春季学期交换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DSN网络设计专业班级: 07级通信工程(3)班姓名: 陈晓莉学号: 07250312指导教师: 薛建彬成绩:中文摘要数字交换机的话路系统有数字交换网络和各种终端设备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通路和实现交换机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配合。
数字交换机采用程控时分交换技术,传输和交换的是PCM化的数字信息。
数字交换网络是数字交换的核心,交换机的容量主要取决于交换网络的大小和处理机系统的呼叫处理能力。
数字交换网络处于系统结构的中心,它为各种终端模块提供接续通路,也为终端处理单元和辅助处理单元中的微处理机之间传递控制信息提供通路。
本课程设计掌握DSE的工作原理和DSN的组网规则,熟练运用基本设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实现5万用户(话务量:0.02爱尔兰/用户)的电信级DSN网络图纸设计。
关键字:DSN;DSE;话务量目录前言................................................................ - 1 - 第1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 2 -1.1 目的及意义................................................... - 2 -1.2 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 2 -1.3 内容和要求................................................... - 2 - 第2章数字交换单元(DSE)............................................ - 3 -2.1 DSE的结构.................................................... - 3 -2.2 交换机内帧格式、信道字和选择命令.............................. - 5 -2.3 DSE的工作原理................................................. - 7 - 第3章数字交换网络(DSN)............................................ - 9 -3.1 DSN的结构..................................................... - 9 -3.2 DSN的工作原理................................................ - 11 - 第4章 DSN网络设计.................................................. - 13 -4.1 总体硬件系统................................................. - 13 -4.2 数字交换机的接口............................................. - 15 -4.3 DSN的扩充................................................... - 17 - 参考文献............................................................. - 19 - 总结................................................................ - 20 -前言人类的社会活动离不开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手段及工具总是在不断地发展,特别是电报、电话和无线电发明以后,电通信这种信息交流的手段就以一日千里之势向前发展。
电信通信就是利用电信系统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电信系统则是各种协调工作的电信装备集合的整体。
最简单的电信系统是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的专线系统,而较复杂的系统则是由多级交换的电信网提供信道,完成一次呼叫所需要的全部设施构成的系统。
如果说传输系统是电信网络的神经系统,那么交换系统就是各个神经的中枢,它是电信网中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桥梁。
其基本功能是根据地址信息进行网内链路的连接,以使电信网中的所有终端能建立信号通路,实现任意通信双方的信号转换。
根据根据终端之间通信信息种类的不同,交换系统主要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系统。
对不同的电信业务,交换系统的的性能要求不同,例如对电话业务网,交换系统的要求是话音信号的传输时延应尽量小,因此目前电话业务网的交换系统主要采用直接接续通话电路的电路交换设备。
电路交换系统目前使用的设备主要是程控数字交换机。
与传统的交换机相比,程控数字交换机由于采用了存储程序控制(SPC)技术,不仅大大增强了呼叫处理的能力,增添了许多方便用户的业务,而且显著地提高了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OAM)的自动化程度。
百余年来,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围绕着如何更好地、迅速地、准确地、可靠地完成这一基本功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不断地从组成方式上,控制机构上进行了许多改进和革新。
第1章设计任务及要求1.1 目的及意义现代交换技术是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它决定了网络的性能以及向用户提供何种。
对于用户来说,在减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与采用何种组网技术密切相关;对于设备厂商来说,在保证用户网络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取得更为可观的利润,采用组网技术的优劣,成为提高利润的一个手段。
本次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数字交换网络硬件图纸设计,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和提高动手设计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1.2 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1.设计任务:掌握DSE的工作原理和DSN的组网规则,熟练运用基本设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实现DSN网络硬件设计。
2.工作要求:(1)分析DSE的工作原理;(2)研究DSN的组网规则;(3)实现5万用户(话务量:0.02爱尔兰/用户)的电信级DSN网络图纸设计;(4)提交设计图纸、设计说明。
1.3 内容和要求1、查阅文献资料,一般在5篇以上;2、分析任务书题目要求,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训练任务;3、完成课设报告书,不少于8000字。
内容包括:中文摘要150字;关键词3—5个;正文内容应包括:前言、基本原理、训练内容、训练步骤及主要内容的记录、训练结果以及对训练成果作出评价,说明本训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心得体会、参考文献、致谢等;4、认真、详细填写综合训练任务书中的各项内容。
第2章数字交换单元(DSE)DSE是组成数字交换网络(DSN)的基本单元。
2.1 DSE的结构DSE的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DSE的结构(1)每个DSE由8个双交换端口构成,共有16个交换端口。
每一交换端口是双向端口。
分为发送侧(TX)和接收侧(RX)两部分。
每一交换端口接一条32路双向PCM链路,输入/输出串行码率为4096Kb/s,每帧32路,称为32个信道,每路16b。
(2)16个交换端口之间用39条并行复用总线连接,包括:数据总线16线;端口地址总线4线;信道地址总线5线;控制总线5线;证实线1线;返回信道总线5线;时钟线3线。
······(3)端口的接收侧(RX)包括有(如图2-2所示):TDM总线图2-2 端口结构简图输入同步电路:由于输入PCM链路的速率虽然相同,但其相位可能有差异,即其帧和位可能不同步,本电路就是为使帧和位同步。
端口RAM:它有32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对应1条信道,其存入内容是该信道应接续的发送端口的号码。
信道RAM:它有32个存储单元,分别对应于32个信道,存入的内容是该信道应接续的发送话路号码。
(4)端口的发送侧(TX)包括有(如图2-2所示):数据RAM:交换用的话音存储器,它有32个存储单元,分别对应32个信道(时隙)它采用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方式。
端口比较器:将时分复用总线上的端口号码与本端口号码相比较,如果相同,就说明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是送至本端口的。
发送控制:用来协调发送侧的内部操作,如对RAM的读写,空闲话路选择等。
DSE的16个交换端口中,任一端口接收侧32个信道中的任一信道可通过时分复用总线连接到16个交换端口中任一端口发送侧32个信道中的任一信道。
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512*512的无向分配型交换单元。
2.2 交换机内帧格式、信道字和选择命令(1)帧格式。
交换机内的PCM链路每帧有32个信道,每信道有16比特。
32个信道中,信道0用于维护(如维护命令、响应及告警等),信道1~15和17~31用来传送话音或数据,也可用于处理机之间进行通信,信道16则稍有不同。
对话路1~15、17~31而言,16比特中的最高2位(F和E位)有四种不同的编码格式,分别对应四种命令格式。
(2)信道字格式。
PCM链路中,每帧有32个时隙,每个时隙中中有16比特,也就是说每个信道有16位信息,这16位信息称为信道字。
DSE就是根据所收到的信道字来完成其任务。
信道字格式如表1所示。
S~1240中的PCM帧结构为每时隙16位,串行码速率为4.096Mb/s,TS1~TS15、TS17~TS31用于传送话路选择命令、话音/数据或处理机间通信;TS0用于传出同步码和维护信息,有一组特殊格式的命令;TS16作为接续失败报告故障时,向发送端微机发送不证实信号(NACK)。
对于TS1~TS15、TS17~TS31,信道字(表1)中的16位编号为0123456789ABCDEF,最高两位(E和F)是规程位(Protoca bits),它标志这个信道字是什么字,应该如何处理。
它有四种不同格式:①置闲(IDLE)FE=00在信道空闲时传送。
对于已被占用的信道,若置闲时,需连续两次传送置闲信号。
当连续两次收到置闲信道字后,就将该信道置闲成空闲状态。
置闲信道字的0-D的低14位可以为任意值,无任何意义。
表2-1 信道字格式码高号端口:端口12-15 低号端口:端口8-11②选择(SELECT)FE=01当FE=01时,信道字为选择命令。
选择命令的信道字0-4为信道号码,5-8为功能码,在这里表示的是选择命令的类型,9-D为端口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