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易方程》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x+0.64=14.14②14.14﹣x=0.64 ③14.14﹣0.64=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4)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练习。

(5)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

(6)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x+0.64=14.14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x+0.64-0.64=14.14-0.64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第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2.质疑: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 3.揭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出示教材第52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质疑: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 一、 知识结构导入 2 3(或几个数值), 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 c = b c 。 (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 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x = b a ) 二、 知识点回顾+典型例题讲解+变式练习 知识点1:方程的有关概念 ⑴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 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

解的 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不同. ⑵ 一元一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 .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方程中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1 =3x-5 =y-2 2 x =5x 例2、 如果(m-1)x |m| +5=0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___. 例3、 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2,请写出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 例4、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1)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若已知大象的重量(如X 吨)如何求蓝鲸的重量 (2)俄罗斯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家庭教师》中,写了一位教师为一道算术题大伤脑筋。我们来看看这道题。 问题(买布问题):顾客用540卢布买了两种布料共138尺,其中蓝布料每俄尺3卢布,黑布料每俄尺3卢布,黑布料每俄尺5卢布。两种布料各买了多少(设蓝布料买了X 尺) 例5、 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313 2 x k x k ---=的解是1x =-,则k 的值是( ) A . 27 B .1 C .1311- D .0 变式练习 1、下列各式:①3x+2y=1 ②m-3=6 ③x/2+2/3= ④x2+1=2 ⑤z/3-6=5z ⑥(3x-3)/3=4 ⑦5/x+2=1 ⑧x+5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若方程3(x-1)+8=2x+3与方程3 25x k x -=+的解相同,求k 的值. 3、已知2x 1 -m +4=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4、若关于x 的方程2(x-1)-a=0的解是x=3,则a 的值是( ) A 、4 B 、-4 C 、 5 D 、 -5 5、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1)x 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长比宽大5,周长为36,求长方形的宽.(设长方形的宽为x ) (3)甲种铅笔每只元,乙种铅笔每支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设甲种铅笔买了x 支)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人音 版 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歌曲《难忘今宵》再次体验歌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3、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难点:音乐创编活动的组织实施。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学生自制小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蓝色的探戈》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师生礼仪 二、复习歌曲《难忘今宵》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 2、欣赏其他歌唱家的演唱。 3、欣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后节目《难忘今宵》(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抒发的情感)。 三、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导入。(师:刚才进教室时大家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啊,生答:《蓝色的探戈》师:是的,这是一种含蓄、洒脱的舞会舞蹈音乐。那么今天我们将再来了解另外一种舞曲体裁的音乐→“波尔卡”) 2、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师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吗?生答后,师:这是一首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波尔卡吧) 3、“波尔卡”音乐知识介绍: 是一种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民间舞曲,这种舞曲的特点是:音乐轻快活泼、中速稍快的速度、多用二拍子。也有用三拍子的变体。其舞步有“单足弹跳步”和“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等两种动作。 4、作者介绍: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他一生写了很多的舞曲。其中以圆舞曲为最多,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世界名作。《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他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5、熟悉各节奏型 引子:5050┃5050┃5050┃50 a 7 6 ┃4 7 ┃4 7┃606 606 ┃6? XX ┃X X ┃X X┃X0X X0X ┃X. A 6 ┃54 32┃45 35┃25 15 ┃75 65 b X ┃XX XX┃XX XX┃XX XX ┃XX XX a 5 ┃1 3┃6 6.5┃4 75┃5 - ┃ B X ┃X X┃X X.X┃X XX┃X - ┃ b 60 50┃2.1 50┃60 50┃1.7 50┃ XX XX┃X.X XX┃XX XX┃X.X XX┃ 6、分段欣赏 ①引子②第一部分③第二部分④尾声 7、全曲欣赏(要求学生眼睛微闭) 8、其它波尔卡音乐MTV欣赏(拓宽音乐视野) 四、意境表演

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1.充分借助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在教学教材第63页例7时,为了使学生明确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题,明确条件和问题,自主尝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两题中都有4和5,解答方法却不一样呢?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将两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接着让学生说出两图表示的意思,进而突出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将其同运算联系起来,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积累检验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明确题意,正确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加以回顾,检查画图是否正确,所列算式是否正确地表示了图的意思。在整个回顾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画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画图等方式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重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画图用彩笔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1.对比练习。 5+6= 5×6= 4+5= 4×5= 2.谁能说出上面每组 中的两题计算题有什 1.学生独立计算、点名汇报,集体订 正。 2.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点名汇报。 3.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看图列式计算。 (1) 算式:6×4=24

么异同? 3.这节课我们来解决 有关数字相同,运算方法不同的应用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算式:6+4=10 2.列式解答。 (1)有3排桃树,每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5×3=15(棵) (2)有两排桃树,一排3棵,另一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5+3=8(棵) 3. (5元)(6元) (1)买6本故事书要多少元钱? 6×5=30(元) (2)买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元钱? 6+5=11(元) 4. (1)买3张成人票需要多少元钱?6×3=18(元) (2)买一张儿童票和一张成人票,一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课件出示例7)引 导学生比较一下,两 道题目有哪些相同 点? 2.引导学生列式计 算。 你能根据两道题目中 的数量关系,选择合 适的方法列出算式进 行计算吗? 3.两道题目中都有4 和5,所求问题也一 样,为什么解答的方 法不同呢?教师引导 学生说明原因。 4.引导学生检查列式 是否正确。 师:用什么方法能知 道自己解答的对不对 呢? 5.师生共同归纳解题 方法。 1.学生认真读题,交流题目的异同后 明确: 两道题目中都有数字4和5;两道题 目所求问题一样,都是求“一共有多 少张?” 2.学生思考后列式计算,汇报: 生1:第(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列 式是5×4=20(张)。 生2:第(2)题是把4和5合起来,列 式是5+4=9(张)。 3.学生小组合作,根据题意画图理解 方法不同的原因。 预设: 生1:第一幅图有4排桌子,每排有5 张,求一共有多少张,就是求4个5 相加的和是多少,求相同加数的和是 多少,用乘法计算。 生2:第二幅图有2排桌子,一排有5 张,另一排有4张,求一共有多少张, 就是求2排桌子的总数,要把5和4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检验的 方法。 5.学生结合情境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量,如:苹果2元一斤,香蕉比苹果贵x 元,2+x 既表示苹果价格与香蕉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香蕉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有更高的飞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20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简单的计算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

怎样解决。 2.方案一:任选其中的两本,把价钱相加。 出示完图片后,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 6+8=() 得出结果后,让学生和13进行比较得出:14>13。然后提问,这两书合不合适?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交流思考。 小结:14元比13元多1元,换一本比这两本杂志其中一本少1元的杂志。 动态演示,把《卡通世界》换成《连环画》后,然后让学生列算式进行计算观察所得出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13元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 追问:还可以怎样换呢?14 3种 兴趣,知道数 学在生活中 的价值。 自由选择两 本书然后让 学生根据摘 出的条件进 行比对。 发散思维,让 学生思考,在 自由选择的 两本杂志不 符合要求的 时候,应该怎 样准确快速 的调换。

让学生思考:换成比画报少1元 的杂志。 通过动态演示,然后让学生列算 式进行计算观察所得出的结果最后得 出结论:13元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 生》和《卡通世界》。 过渡:我们随便选择的两本是这 样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规律的把 可能的选项全部列出来呢?接下来我 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2.方案二:先选定一本,然后按 顺序试。 (1)先选定第一本,然后出示动 态演示,让学生分一分看这样有几种 组合方法。 让学生进行分组后然后把它们的 价钱分别进行相加。 5元+6元=11元<13元 5元+8元=13元=13元 5元+7元=12元<13元 2种 1种 通过有规律 的挑选然后 让学生学会 怎样按照规 律给所需要 的物品正确 分类。 选定第一本 书后让学生 分类,发散学 生思维。 通过比较得 出正确结果。 选定第二本 书后,让学生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简易方程》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 第1节等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学具 例1、例2挂图,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出示天平)(学生答:天平) 提问:你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让学生在班内交流。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挂图。 (1)先观察,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2)交流得出:50+50=100。 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部分课题:等式) 追问:“50+50=100”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3)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并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天平所显示的平衡情境图,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学生不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而更多地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出示例2四幅天平图。 (1)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说明: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天平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不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不相等,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小组合作,观察并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

新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全章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15年秋季学期) 授课者:蒋宏亮 学校:东兴市京族学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案内容 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教案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因此,课本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从算式到方程,展开方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 有效数学模型. 2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运用分配律,?归纳“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是孤立进行 的,始终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 .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课本内容的呈现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号、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系数) (2)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 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 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有很多直接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因此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决实际问题. 3 .关键:(1)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 (2)正确地列出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并找 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案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书第78 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等方面去考虑。)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A,B两地的距离吗?列算式试试。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对于客车,1km所用的时间为—h,而卡车所用的时间为—h;所以1km, 70 60 1 1 客车比卡车少用的( ---------- )h。路程多少千M时客车才比卡车少用1h呢? 60 70 1 1

第五课时 追梦 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追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价值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2、明确自身的价值观; 3、了解社会常见的职业价值观念。 二、教学材料: 教师:1、表格《我的中国梦》 2、表格《多年后我的祖国和我》 3、教学PPT 学生:两种颜色的笔 白纸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多媒体播放“黄大年记录片 活动:学生分享对故事的感受 引导问题: 1、黄大年的为什么选择回国?为什么选择吉林大学? 不这样选择会怎么样? 2、黄大年的追梦人生对你有无借鉴意义?借鉴什么? 教师: 黄大年用坚定的选择诠释了一位爱国者的情怀。2009年,国家需要他回来,他立即响应召唤,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安逸生活,回到吉林大学。他是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以祖国的需要为最高追求。 黄大年用卓越的成就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精神。他刻苦钻研,始终把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他是科技报国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始终瞄准国际前沿进行创新创造。作为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短期内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大年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本色。他诲人不倦,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因材施教,为学生进行人生和职业规划。他充满爱心,默默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热心帮助患重病的学生家长解决治疗问题。他是高瞻远瞩的教书者和育人者,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凝聚了一批高端人才。 黄大年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担当。他甘于奉献,始终把敬业拼搏作为默默坚守的道德境界。他争分夺秒开展工作,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他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还每天在病房中与团队师生研究项目、布置工作。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筑梦者,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黄大年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展现了一名新时期海外归国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辉煌篇章。

简易方程复习课教案

简易方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复习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简易方程。(板书课题) 二、梳理沟通,形成体系 (一)小组讨论,梳理内容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简易方程”这个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在黑板上逐一出示知识点: 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本学期所学的这些知识。 出示讨论题:(指名读) 1.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内容?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怎样简写、略写? 2.什么叫做等式?什么叫做方程? 它们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二)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表示计算公式、表示数量关系(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若有困难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 (1)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也可以省略不写。(2)数字与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要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当1和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2.填空: (1)正方形的周长是cm,面积是cm2。 (2)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3)当a=4,b=2时,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师:用字母表示数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加括号的问题,平方……) 3.复习方程的概念。(若学生感觉困难,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 (1)等式的意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如:3.6×0.5=1.8、3.5+x=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如:11x=363、x+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将带领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利的数学工具,从算数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模型,体会列方程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 2.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对方程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前一章刚学到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会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 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个实际问题,并能解释 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2.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 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 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4.学会利用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解应用题。【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1.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 2.运用方程的解对客观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相关数量的相等关系。 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可以看出,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Uni5 How much is it? The second class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is dress/...? It's colourful/...” 2、能在实际的情景中运用进行实际交际。 3、巩固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单词和句子,引导孩子综合运用语言。 4、培养孩子购物要节约的观念。 【教学重点】句型:“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is dress/…? It’s colourful/…” 【教学难点】对新词的读音的指导和规范,如:“ninety-nine yuan.” 【教具准备】 1、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3、学生带来的衣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Teaching organization) T: Class begins. S: Stand up, please .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Sit down, please. (二) 简介自己(Introducing myself) T:My name is Wang Hezhen. You can call me Miss Wang. Today I’m very happy to meet you here.(走下去和几个学生握手问好:Nice to meet you .)(三)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 Ok. Now Let’s go over what we learnt yesterda y. 1) (出示单词卡colourful) Look at this card. Do you know this word? How to read? Ss: Colourful T: Yes, colourful. What’s the meaning ? Ss: 色彩丰富的 T: Good! 2) (出示单词卡pretty)Now look at this word .How to read? Ss: Pretty T: Good, pretty. What’s the meaning ? Ss: 漂亮的 T: Right. 3) (出示单词卡cheap)Now look at this word. Please read! Ss: Cheap. T: Yes, cheap. You are very good. What’s the meaning ?

小学四年级英语pep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教案

Unit One My classroom 第五课时 教学重点:学习Let’s… 和Let me…及其表示赞同的回答:Good idea.和All right.学习词组clean the classroom,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clean the window, clean the board. 教学难点:区分和正确使用Let’s…与Let me… clean在本课中具有两种含义,教师要在学生不理解时进行解释。 单词job的发音有些难,特别是字母j的发音。 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talk/B]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教师自画的图片(图片可表示出本课所学的词组)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复习本单元A部分Let’s do的内容,让学生听指令做动作。教师也可把这一练习改为Simon says的游戏。如果听到教师说Simon says: Open the door.学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果教师的指令中没有说Simon says,学生则不必做出相应的动作,而应保持原来的姿势不动。 2.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说一说P4页和P5页黄颜色部分的标题都是什么。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熟悉Let’s...这一句

型。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用学过的词组clean the window导出新词组。教师先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clean the window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说出中文意思。然后分别出示卡片并贴到黑板上:clean the classroom,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clean the board,让学生认读词组,并启发学生说出中文。 2.教师创设情景,呈现新知。教师出示人物面具,让学生使用This is…介绍这些人物:Wu Yifan, Sarah, Amy, Zhang Peng, John, Mike, Chen Jie 和Miss White.教师创设情景:They are classmates. One day they are going to clean the classroom. Every one wants to do something . Now let’s look!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3.师生共同观看教学课件2遍[Unit 1 Let’s talk/B] 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Who says: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Wu Yifan) Who says : Let’s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Zhang Peng) Sarah 和 Amy 同意他们提出的建议吗? 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呢?(Good idea. All right) 告诉学生在表示同意别人提出的建议时可用Good idea和All right来表示,让学生学说这两个句子。 Who want to clean the window. (Mike)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精品课)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精品课) 【教学理念】 通过观察天平,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分析】 教材给出了4幅天平的图,描绘了利用天平进行试验、探索等式的性质的过程,前两幅图描绘在天平的两边同时放上或拿走同样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这实质上揭示了等式的一条性质: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后两幅图描绘了把天平两边的物品翻倍或只取它的几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这实质上揭示了等式的一条性质: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相等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这几幅连环式的插图,一方面提示教师可以怎样演示,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思考、感悟天平保持平衡的变化规律,提供了直观的观察材料。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材没有出现“等式的性质”的名称,也不给出概括性质的文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能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等式的性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引入方式,因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又简洁明快,结构紧凑,为学生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观察比较,概括性质。 1、过程的简化。 教师演示第一幅图的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观察到的。 教师小结,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同时填上或去掉同样质量的物体,方程让然平衡。 【设计意图:教师的演示,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2、教师设一个茶壶重A克,一个茶杯重B克,上面的第一幅图可以怎样表示呢? 其它的过程有可以怎样的表示呢?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说说。也可以用式子表达。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式子来表示看到的现象,为以后学习解方程打下基础。】 3、演示第二幅图,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再一次冲击学生的思维和视觉,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等式的性质。】 4、通过前两幅图的观察,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就可以了。 三、自己观察,概括想法。 学生自己观察第三第四幅图的意思,然后自己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设计意图:这里给学生充分的自己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集体交流、理解新知。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教学 设计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者:邓美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难点是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这里困难在于从1个数值变成了2个数值,而且这2个数值合在一起,才算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用大括号来表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使学生从形式上克服理解的困难;而讲清问题中已含有两个互相联系着的未知数,把它们的值都写出来才是问题的解答.这是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所在. 二、知识结构 本小节通过求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先应用

学生以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去解决,然后尝试设两个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列出两个方程,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描述的语言)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 三、教法建议 1.教师通过复习方程及其解和解方程等知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4.为了减少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学到最基本、最实用的知识,教学中不宜介绍相依方程组如和矛盾方程组如 等概念,也不要使方程组中任何一个方程的未知数的系数全部为0(因为这种数学中的特例较少实际意义)当然,作为特例,出现类似

之类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可以的,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方程(1)中未知数的系数为0,方程(1)也看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美育渗透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重点: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策略?(从条件想起)运用这一策略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注意点。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教材第74页例2情境图,再看图说说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提问:你能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再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吗?(小组讨论,填图)指名填线段图,集体交流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要求红花有多少朵) 提问“根据地题材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求出黄花的朵数后,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 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有多少朵?12×2=24(朵) (2)红花有多少朵?24+7=31(朵) 订正时提问: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2.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当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装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装的讨论结果,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直,再解决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

第五六课时教案

A d v a n c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M o d u l e4 Unit 1 Advertising Period 4 Grammar and usag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is is the 5&6th period of Unit One. In this period we’ll deal with direct speech and reported speech. Objectives: 1.Help Ss understand how to use reported speech in statements, questions and imperative sentences. 2.Help Ss learn the way to change direct speech into reported speech in different tense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 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apply these rules into practice Teaching approaches: Teaching approaches is the key step for class teaching. Visual-scene teaching method, tasked-based method as well as the approaches of discussion and so on will be adop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is lesson . Emphasis will be put on Ss’ ability of speaking, expressing and brainstorming. Language is best learned through activities. I’ll introduce a rich variety of activities and approaches to meet different needs of the S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which is visual, operable to make my lesson vivid, 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