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物理学简明第3章 非热平衡状态下的半导体2011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章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半导体靠电子和空穴传导电流,为了了解和描述半导体的导电过程,必须首先了解其中电子和空穴按能量分布的基本规律,掌握用统计物理学的方法求解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一块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密度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这就是本章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3.1 状态密度为了计算半导体中热平衡载流子的密度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我们需要两方面的知识:第一,载流子的允许量子态按能量如何分布;第二,载流子在这些允许的量子态中如何分布。
一、 热平衡状态下的电子和空穴1、 热平衡状态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没有其他外界作用,半导体中能量较低的价带和施主能级上的电子依靠热激发跃迁到能量较高的受主或(和)导带,分别在价带和导带中引入可以导电的空穴和电子。
同时,高能量状态上电子也有一定的几率退回到它原来的低能量状态。
于是,电子和空穴在所有允许量子态间的可逆跃迁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使导带和价带分别具有稳定的电子密度和空穴密度,这种状态即是热平衡状态。
处于热平衡状态下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称为热平衡载流子。
热平衡载流子具有稳定的、与温度相关的密度。
因此,需要解决如何计算确定温度下半导体热平衡载流子密度的问题。
2、 热平衡状态下的载流子密度由于导电电子和空穴分别分布在导带和价带的量子态中,所以电子和空穴的密度必取决于这些状态的密度分布,以及电子和空穴占据这些状态的几率。
如果状态密度是与能量无关的常数N C 和N V ,则电子和空穴的热平衡密度n 0和p 0直接由N C 和N V 分别与相应的几率函数相乘得出;如果状态密度是能量的函数g C (E) 和g V (E),则载流子密度的计算须采用积分方式,即dE E f E g n CE C )()(0⎰∞=;dE E f E g p VE V )()(0⎰∞-=因此,须了解态密度函数和几率函数的具体函数形式。
二、 态密度的定义及求解思路假定在能带中无限小的能量间隔d E 内有d Z 个量子态,则状态密度g (E )定义为dE dZ E g /)(=也就是说,状态密度g (E )就是在能带中能量E 的附近每单位能量间隔内的量子态数。
§3.4 一般情况下的载流子统计分布一般情况指同一半导体中同时含有施主和受主杂质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电中性条件为-++=+A D p n n p 00(3-80)因为n D +=N D -n D ,p A -=N A -p A ,电中性条件可表示成D A A D n N n p N p ++=++00式中,n D 和p A 分别是中性施主和中性受主的浓度,上式即)exp(kTE E N N VF V D --+)exp(211kTE E N AF A -++)exp(211)exp(kT E E N kT E E N N F D DF C C A -++--+= 对确定的半导体,式中的变数仅是E F 及T ,但E F 是T 的隐函数。
因此,若能利用这一关系确定出E F 与T 的函数关系,则对于半导体同时含施主和受主杂质的—般情况下,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以及杂质能级上电子的统计分布问题就可完全确定。
然而,要想利用上式得到E F 的解析表达式是困难的。
不过,对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及的今天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果实际应用时式中某些项还可忽略,求解费米能级E F 的问题还能进一步简化。
事实上,前面讨论的本征半导体和含一种杂质的半导体就是它的简化特例。
请同学阅读参考书中对含少量受主杂质的n 型半导体求解费米能级的讨论。
特别注意求解过程中的近似处理方法。
§3.5 简并半导体一、重掺杂半导体的载流子密度1、适用于玻耳兹曼统计的掺杂浓度已知n 型半导体处于施主杂质完全电离的温区时,其费米能级为D C F C N N kTE E ln=- (N A =0) ;AD CF C N N N kT E E -=-ln (N A ≠0) 注意此公式成立的先决条件是(E C -E F )>>kT ,因此它只适用于N D 或(N D -N A ) <<N C 的掺杂条件。
不过从这公式可以看到,随着有效杂质浓度的提高,费米能级将逐渐向导带底靠拢,从而使先决条件趋于无效。
第三章:平衡半导体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一般晶体,确定了单晶晶格中电子的一些特性。
这一章,我们将运用这些概念来研究半导体材料,尤其是用导带和价带中量子态密度以及费米-狄拉克分布函数来确定导带和价带中电子和空穴的浓度。
此外,我们还会利用这些概念给出半导体材料的费米能级。
这一章我们将涉及平衡半导体:所谓平衡半导体或处于热平衡状态的半导体,是指无外界(如电压、电场、磁场或温度梯度等)作用影响的半导体。
在这种情况下,材料的所有特性均与时间无关。
平衡状态是研究半导体物理特性的起点,之后我们才会研究偏离平衡状态时出现的特性,例如给半导体材料施加电压时的情况。
这一章我们将要讨论的内容有:1.确定本征半导体热平衡时的电子和空穴浓度2.确定非本征即掺杂半导体热平衡时的电子和空穴浓度3.研究电子和空穴浓度随能量和温度变化的统计规律4.确定本征半导体费米能级的位置,讨论本征费米能级随掺杂浓度和温度的变化。
3.1本征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很大程度依赖于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通过控制加入到半导体材料中的特定杂质的数量,就可以改变半导体的电学性能。
掺杂原子的类型决定了半导体材料中起作用的载流子是电子还是空穴。
掺杂原子的引入可以改变电子在有效能量状态上的分布,费米能级的位置成了杂质原子类型和浓度的函数。
电流实际上表征了电荷的流动速度。
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均对电流有贡献。
因为半导体中的电流大小取决于导带中的电子数目和价带中的空穴数目,所以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是一个重要参数。
电子和空穴浓度与状态密度函数及费米-狄拉克分布函数有关。
3.1.1本征半导体平衡时的电子和空穴浓度分布导带中电子(关于能量)的分布为导带中的有效量子态密度与某个量子态被电子占据的概率的乘积。
()()()()3.1c F n E g E f E =其中,()F f E 是费米-狄拉克分布函数,()c g E 导带中有效量子态密度,在整个导带能量范围对上式积分便可得到导带中单位体积的总电子浓度。
半导体物理简明教程说到半导体物理嘛,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你问它是什么?好吧,简单来说,它就是连接“电”与“物理世界”的桥梁。
你身边的手机、电脑,甚至电视,都是离不开半导体的。
你能想象没有半导体的世界吗?那就像没有灯泡的夜晚,啥都看不见了。
它们的工作原理嘛,说简单点,半导体材料可以调节电流的流动,有点像是控制开关的魔法师。
有时候它让电流流动,有时候它又让电流停下,像是在玩“开关”游戏一样。
现在你可能会问了,半导体是咋变得这么神奇的呢?那可得从它的“内部构造”说起。
你看啊,半导体其实是由一种叫做“硅”的材料构成的。
硅就是那种在自然界中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大家可能见过它,那些沙子里就有硅的成分。
不过呢,这些看起来平凡的东西,经过人类聪明的大脑一番加工,竟然能变成“超级英雄”一样的存在。
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既不像金属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也不像绝缘体那样完全阻止电流。
它能在某些条件下让电流流动,而在其他时候又像堵住了电流的去路。
就像你站在家门口看着小偷在门口徘徊,一会儿放行,一会儿又不给通过,充满悬念!而且啊,半导体材料本身就有一个很特别的性质,那就是“能带结构”。
你可别以为这是啥高深的术语,其实就是半导体内部有些电子在“自由溜达”,而有些电子则被“束缚”在原子里不太能乱跑。
就像家里有个超级懒的猫咪,它基本上就躺着不动,但只要你一喊,它就会飞快地跑出去。
这样一来,电流就能在这些“自由电子”的帮助下流动。
说白了,电子和电流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演员好好发挥,电流才能正常进行!如果你还在想半导体到底有多牛,那就听我说个例子吧。
你看啊,半导体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开关”控,当外界环境一改变,它马上能响应。
而这种变化通常是通过“掺杂”实现的。
掺杂,听着像是做饭的调料,其实意思是给半导体材料加入少量其他元素,从而改变它的性质。
你要是想让它让电流通过,就可以掺一点“磷”或“砷”之类的元素;如果你想让它不让电流流动,那就加点“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