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学案-盐
- 格式:doc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二者的区别,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根据它们的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配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步骤。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进而总结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共性,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最后根据所学过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1课时几种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试管、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而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铜、碳酸钙等,不仅仅是指食盐。
生活中常见盐还有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03)等,都属于盐。
【阅读回答】让学生阅读教材P72~P73“一、氯化钠”,了解、总结氯化钠的组成、用途、分布和制备方法。
课题 1生活中常有的盐第 1 课时氯化钠、粗盐的提纯第 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教课目的1.理解盐类的观点,知道有哪些常有的盐;认识盐与食盐、食盐与工业用盐的差别。
2.认识氯化钠的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
4.学会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查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要点难点要点认识氯化钠,以及几种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盐与食盐的差别,能够对盐类物质进行判断;碳酸盐的查验。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我们每个家庭中都有一种必不可以少的调味品,没有它,什么菜都会食之无味,弃之惋惜。
它就是食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食盐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回首从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联合生活实质,达成预习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氯化钠 NaCl1.介绍氯化钠化学式: NaCl 俗称:食盐2.氯化钠的用途依据学生所谈到的食盐的用途,指引学生概括氯化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用途。
(1)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 (100 g 水中含有 0.9 g 医用氯化钠 )、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2)农业上:用 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3)食品业:用食盐腌制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到,还延伸保质期。
(4)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5)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融化,减少事故的发生。
3.盐与食盐你听闻过盐中毒的事情吗?播放录像:①用工业盐烹饪食品惹起中毒的事件资料。
②非法商贩用工业盐腌制食品的资料。
指引学生提出盐和食盐的差别。
学生议论后回答:盐与食盐的差别:食盐不等于盐,食盐是一种物质,而盐是一类物质,食盐是盐的一种。
4.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1)洗浴时,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可使皮肤强壮。
(2)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多日不凋零。
(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
(4)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10 分钟,而后再洗,则不掉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掌握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实验科学精神和实验规范意识。
2. 教学重点•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3. 教学难点•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4.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氯化铁、硫酸铜、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等;•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5.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引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盐的例子,如食盐、食醋等,并引发学生对盐的好奇心。
步骤2:展示盐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展示盐的一些典型性质和反应现象,理解盐的化学本质。
实验1:氯化铁与硫酸钠的反应•将氯化铁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实验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将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实验3:硫酸铜与氯化铵的反应•将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步骤3:讲解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介绍常见的盐的种类,如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讲解盐的性质和用途,如氯化钠用于食品加工、硫酸铜用于农业等。
步骤4:讲解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介绍盐的命名方法,如一元盐的命名、二元盐的命名等;•讲解盐的化学式的写法,如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步骤5:小结与展望•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6.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学生分组讨论盐的种类和用途,并进行展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而化学中的盐,不仅仅是指食盐,而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知识网络】要点一、盐1.盐的定义: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例如:NH4Cl、BaCl2、Na2CO3等。
2.生活中常见的盐:名称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NaClNa2CO3NaHCO3CaCO3俗称食盐(主要成分)纯碱、苏打(俗称)小苏打(俗名)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味咸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其晶体中含有结晶水,化学式为Na2CO3·10H2O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白色粉末状固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①与酸反应:Na2CO3+2HCl=①与酸反应:NaHCO3+HCl=①与酸反应:CaCO3+2HCl=Ⅱ.同步讲解Ⅰ.课堂导入1/122NaCl+H2O+CO2↑②与可溶性碱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NaCl+H2O+CO2↑②加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CaCl2+H2O+CO2↑②高温分解:CaCO3CaO+CO2↑用途作调味品,腌制食品。
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工业上用来作原料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可用作补钙剂。
石灰石、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也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白色粉末,有咸味,溶于水显碱性,对人体有毒害,常用作防腐保鲜剂。
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要点诠释】1.“食盐是盐”,但“盐就是食盐”是错误的。
要注意盐指一类物质,而不是特指食盐一种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种类和常见的盐。
2.掌握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
3.了解盐的性质和一些常见的盐的用途。
二、教学重点1.盐的种类和命名规则。
2.一些常见的盐的用途。
三、教学难点1.化学式和离子式的写法。
2.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盐的名称确定化学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我会用一道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你们平时生活中会用到哪些盐?”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介绍一些常见的盐的名称和用途。
2. 学习盐的概念(10分钟)接着,我会向学生介绍盐的概念。
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它是由酸和碱中和得到的产物。
盐可以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盐两大类。
3. 盐的种类和命名规则(15分钟)在学习盐的种类和命名规则之前,我会提醒学生关于离子符号的基本知识,如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符号以及它们的价。
然后,我会详细介绍盐的命名规则,包括: - 金属阳离子与非金属阴离子:非金属阴离子的词尾改为 -ide。
- 两种非金属离子:将其名称并列,前面的离子字母数量较少时加前缀“亚-”。
接下来,我会通过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4. 盐的化学式写法(15分钟)在学习盐的化学式写法之前,我会简单介绍一下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盐的化学式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符号组成的,它们的数量比例可以根据化合价确定。
我会通过示例来教学生如何根据化学式写出盐的名称,并帮助他们解决其中的困难。
5. 盐的性质和常见用途(10分钟)在讲解盐的性质和常见用途之前,我会利用实验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一些盐的溶解、融化等现象。
然后,我会向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盐的性质,如固体盐的结晶性、盐水的导电性等。
同时,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盐的用途,如食盐的调味作用、氯化钠的工业用途等。
6. 小结(5分钟)最后,我会与学生进行小结,复习盐的种类、命名规则、化学式写法以及一些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盐的定义及特点,掌握盐的命名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无机盐和有机盐,能够命名并写出常见盐的化学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盐的兴趣,学会将化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盐的定义及特点,盐的命名方法。
•教学难点:无机盐和有机盐的区分及命名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问题或者小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盐的认识和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生活中常见的盐有哪些?”或者进行盐的鉴别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与学生讨论并给出正确答案。
2. 新知引入(15分钟)•在学生对盐有一定了解基础上,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盐的定义和特点。
将盐定义为由酸和碱反应得到的产物,是化学式中带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化合物。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盐晶体的结构特点、盐的味道以及盐在水中的溶解性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盐的命名(30分钟)•介绍盐的命名方法,包括无机盐和有机盐的命名。
对于无机盐,教师可以通过几个例子具体讲解: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铵等。
强调无机盐的命名要将碱金属离子放在前面,然后是阴离子的名称。
•对于有机盐,教师可以通过几个例子具体讲解:醋酸钠、柠檬酸氢钠等。
强调有机盐的命名要将阳离子的名称放在前面,然后是阴离子的名称。
教师可以将常见的有机酸名称列出来,帮助学生命名有机盐。
4. 案例分析(20分钟)•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实际例子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尝试命名并写出这些盐的化学式。
例如,明矾、食盐、小苏打等。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集体讨论每个盐的命名和化学式。
指导学生理解盐的命名规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盐的定义及特点,盐的命名方法。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对盐的化学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⑵.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⑶.进一步认识盐与金属、酸、碱、盐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发生的规律,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中考要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盐的有关制法设计方案及一些物质的鉴别、除杂方法的选择,拓展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谨地科学探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逐渐引导到实际生产实践的运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认识化学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重点: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有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方法: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二、[教学过程]。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上)盐
【知识点一】盐的性质和用途
二、实验:粗盐提纯
粗盐提纯是指去除粗盐中的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盐。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①安装好装置。
调节蒸发皿高度,以便利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②添加待蒸发液至蒸发皿中。
添加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否则可能导致液体飞溅。
③加热。
加热的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④停止加热。
蒸发结晶不该把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应该待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便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⑤用坩埚钳取下蒸发皿,置于石棉网上。
⑥收集固体,并装瓶。
三、几种常见的盐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2HCl + CaCO 3 = CO 2↑+ CaCl 2 + H 2O (2)高温分解:CaCO 3高温 CaO + CO 2 ↑
(3)和二氧化碳反应:向已经变浑浊的石灰水中再通入过量CO 2,石灰水会变澄清,只是溶质不再是Ca(OH)2 :
澄清石灰水[Ca(OH)2]①−−→−2CO 变浑浊(CaCO 3)②
过量−−−−→−2CO 变澄清[Ca(HCO 3)2] ①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生成沉淀
②CaCO 3 + H 2O + CO 2 = Ca(HCO 3)2 沉淀溶解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的反应:2HCl + Na 2CO 3 = 2NaCl + CO 2↑+ H 2O
(2)与含钙的碱或盐反应:Ca(OH)2 + Na 2CO 3 = CaCO 3↓ + 2NaOH
CaCl 2 + Na 2CO 3 = CaCO 3↓ + 2NaCl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HCl + NaHCO 3 = NaCl +CO 2↑ +H 2O (2)加热分解:2NaHCO 3
∆
Na 2CO 3 +CO 2↑ +H 2O
4、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的原理 NaCl + NH 3 + CO 2 +H 2O = NaHCO 3↓ + NH 4Cl 2NaHCO 3
∆
Na 2CO 3 +CO 2↑ +H 2O
5、碳酸根离子的鉴别:
CO 32- −−−→−HCl 稀 无色气体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三】复分解反应 一、复分解反应概念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 AB+CD=AD+CB ,如没有相互交换成分,则不是复分解反应。
如:CO 2+Ca(OH)2=CaCO 3↓+H 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的特征:“等价交换”。
即: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离子间的反应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学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Ca(OH)2生石灰氢氧化钙B.KOH 烧碱氢氧化钾
C.Na2CO3纯碱碳酸钠D.NaHCO3苏打碳酸氢钠
2、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一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另一份充分煅烧,所得的二氧化碳气体()A.一样多B.跟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多
C.煅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多D.无法确定
3、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C.用纯碱可除去发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用铁桶长时间存放硫酸铜溶液D.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5、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A.NaOH B.NaHCO3C.H2SO4D.K2SO4
6、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没有氧气
C.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放热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7、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括号中的物质,溶液pH明显增大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水)B.稀盐酸(石灰石)
C.碳酸钠溶液(氯化钙)D.氯化钠溶液(稀硫酸)
8、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并计算产率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称量并计算
)
10、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H2+CuO Cu+H2O B.2KMnO4K2MnO4+MnO2+O2↑
C.HCl+NaOH═NaCl+H2O D.2Mg+O22MgO
11、在珍珠粉中滴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说明珍珠中含有()
A.硫酸根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氯离子D.钙离子
12、欲证明生石灰中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热B.滴加稀盐酸
C.加水溶解D.加入Na2CO3溶液
13、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有①活性炭②食盐③固体二氧化碳④盐酸⑤熟石灰⑥石墨⑦小苏打⑧烧碱,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1)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2)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3)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是;
(4)可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的是;
(5)常用作发酵粉主要成分的是;
(6)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7)可作干电池中电极的是;
(8)常用作干燥剂的是.
14、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
(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7(填“<”、“>”或“=”);
(2)Na2CO3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15、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CaCO3的抗酸药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抗酸药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将药片嚼碎后服用的优点是.
16、家庭厨房中处处有化学,其中用于面食发酵的小苏打是,调味用的食盐主要成分是(以上填化学式);炉具清洁剂主要含有氢氧化钠,俗称为;刀具生锈可用除去,能否长时间浸泡?(填“能”或“不能”)
18、碳酸氢钠(NaHCO3)俗称,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湿碱性,它受热易分解(而Na2CO3受热不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阅读上文之后,
与你熟悉的碳酸钠的知识进行对比,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其pH7(填“>”“=”或“<”),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这一点?.
(2)Na2CO3和NaHCO3有许多相似之处.按要求各举一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