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 格式:doc
- 大小:393.00 KB
- 文档页数:10
罗宝线罗湖-国贸-老街-大剧院-科学馆-华强路-岗厦-会展中心-购物公园-香蜜湖-车公庙-竹子林-侨城东-华侨城-世界之窗-白石洲-高新园-深大-桃园-大新-鲤鱼门—前海湾-新安-宝安中心-宝体-坪州-西乡-固戍-后瑞-机场东(罗宝线可换乘蛇口线、龙岗线、龙华线及环中线)蛇口线赤湾-蛇口港-海上世界-水湾-东角头-湾厦-海月-登良-后海-科苑-红树湾-世界之窗-侨城北-深康-安托山-侨香-香蜜-香梅北-景田-莲花西-福田-市民中心-岗厦北-华强北-燕南-大剧院-湖贝-黄贝岭-新秀(蛇口线可换乘罗宝线、龙岗线、龙华线及环中线)龙岗线益田-石厦-购物公园-福田-少年宫-莲花村-华新-通新岭-红岭-老街-晒布-翠竹-田贝-水贝-草埔-布吉-木棉湾-大芬-丹竹头-六约-塘坑-横岗-永湖-荷坳-大运-爱联-吉祥-龙城广场-南联-双龙(龙岗线可换乘罗宝线、蛇口线、龙华线及环中线)龙华线福田口岸-福民-会展中心-市民中心-少年宫-莲花北-上梅林-民乐-白石龙-深圳北站-红山-上塘-龙胜-龙华-清湖(龙华线可换乘罗宝线、蛇口线、龙岗线及环中线)环中线黄贝岭-怡景-太安-布心-白鸽笼-布吉-长龙-下水径-上水径-杨美-坂田-五和-民治-深圳北站-长岭坡-塘朗-大学城-西丽-留仙洞-兴东-洪浪北-灵芝-翻身-宝安中心-宝华-临海-前海湾(环中线可换乘罗宝线、蛇口线、龙岗线及龙华线)6号线:站点:松岗站→松岗站医院站→松岗西站→山门站→公明西站→下村站→公明广场站→公明中英文学校站→龙大高速站→光明新城站→光明站→田心站→宝石东路站→机荷高速站→石龙公路站→沙吓站→芝塘站→红山站→龙华火车站7号线:动物园站→西丽水库站→西丽站→珠光站→龙井站→桃源村站→深云村站→安托山站→园博园站→竹子林站→车公庙站→上沙站→新洲站→石厦站→福民站→皇岗立交站→皇岗口岸站→赤尾站→华强路站→华强北站→体育馆西站→八卦岭站→宝安北路站→田贝站。
附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首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规划编制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规划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六年五月1规划概况1.1规划背景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陆续建成一期、二期工程,于2011年底全部建成1、2、3、4、5号线,共计178公里线路投入运营。
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深圳市城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即轨道三期工程,包括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以及11号线。
目前,7、9、11号线预计2016年开通运营,6、8号线正在建设。
为适应深圳市社会经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的发展变化,深圳市于2012年组织编制完成新一轮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2012-2040)》,对深圳市城市综合交通和轨道交通发展目标进行了调整,提出由20条线路总长约753公里的远期线网以及分期建设方案。
2014年初,深圳市政府组织编制完成《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新增8条(段)线路,即2号线三期(东延)、3号线三期(东延、南延)、4号线三期(北延)、5号线二期(南延)、6号线二期(南延)、9号线二期(西延)及10号线,线路总长约85公里。
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15]2147号文予以批复。
目前各线路正在进行工程前期工作。
根据规划安排,至2020年,三期及三期调整工程全部建成后,深圳市将形成11条线路总长约430km的轨道交通网络,但是,轨道交通仍仅仅只覆盖主要“轴带组团”中的发展轴和部分城市中心和副中心,城市次一级交通走廊、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原特区外的一些组团中心和密集建成区尚没有被轨道交通覆盖,难以满足城市和特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按照建设一批、研究一批滚动发展的思路,以及根据国办发[2003]81号文要求,为给后续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立项报批依据,深圳市于2014年底组织开展第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设计研究——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清水河站为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脱节的弊端逐渐显露,为缓解这些问题,需要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及站点周边城市空间进行站城一体化开发,本文依托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清水河站的设计实践,从区域发展、城市更新、竖向设计等方面入手,为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设计提供相应策略。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空间、站城一体化设计、清水河站、实例分析一、研究背景和目的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不断扩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许多城市出现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城市公共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随着居民生活需求增长,城市交通系统有待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率有待提高。
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具有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大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区域间的重要联络方式。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均已实现了规模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但在实际运营中却忽视了与城市发展的结合,造成了城市空间资源的浪费。
为缓解这些问题,需要结合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及站点周边城市空间进行站城一体化开发,实现城市空间紧凑发展,以解决城市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并有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以实现城市更好地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从区域发展、城市更新、竖向设计等方面入手,依托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清水河站的设计实践,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设计的相应策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相关设计理念及案例2.1 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站城一体化设计是指将作为交通节点的车站公共空间的建设与站点周边城市空间的建设作为整体进行思考,通过车站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构建全新的城市空间形象,并提升站点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2.2 站城一体化设计案例香港地铁将军澳线及其站点周边城市空间,是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以车站为导向的设计思想引导了周边城市的规划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9.21•【文号】发改基础[2015]2147号•【施行日期】2015.09.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15]2147号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年)>的请示》(深发改[2013]1654号)和《关于呈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年)>优化方案的请示》(深发改[2015]718号)均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为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支撑引领重点区域发展,完善交通网络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意对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及目标进行调整。
二、规划调整内容(一)调整方案新增2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南延、东延)、4号线三期、5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工程和10号线工程,线路长度85.1公里。
2号线三期工程自新秀至莲塘东站,线路长3.9公里,设站3座,投资3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
3号线三期工程包括南延和东延工程。
南延工程自益田至保税区站,线路长1.5公里,设站1座,投资10.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东延工程自双龙至六联站,线路长9.4公里,设站7座,投资6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4号线三期工程自清湖至牛湖站,线路长10.6公里,设站8座,投资96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
5号线二期工程自前海湾至赤湾站,线路长7.6公里,设站7座,投资70.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19年。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三期南延工程主体3131标“5·11”较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日前,《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三期南延工程主体3131标“5·11”较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已经市政府批复结案,现予公布。
2017年11月17日2017年5月11日10时左右,位于福田区绒花路的深圳市轨道交通工程3号线三期南延工程3131标基坑发生一起土方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45万元。
事故发生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伟中同志,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同志,时任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庆生同志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科学组织救援,防止发生次生事故,同时,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全面排查全市地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张虎、庆生、文海等市领导还先后赴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事故发生后,根据市领导批示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有关规定,市政府成立了由市监察局、安委办、公安局、住房建设局、轨道办、法制办、福田区安监局及市总工会为成员单位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邀请市检察院参与。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调查认定,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三期南延工程主体3131标“5·11”坍塌事故是一起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一、事故基本情况(一)事故项目情况。
1.项目立项情况。
为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支撑引领重点区域发展,完善交通网络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2015年9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对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及目标进行调整。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26•【文号】发改基础〔2020〕484号•【施行日期】2020.03.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484号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呈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2017-2022年)>的请示》(深发改〔2019〕890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
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缓解交通拥堵,原则同意对《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简称《规划》)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二、主要调整内容3号线四期工程调整为地下敷设方式,线路长度9.35公里(地下线7.42公里、地上线1.93公里),采用B型车6辆编组;总投资调整为107.85亿元,建设工期5年。
6号线支线二期工程自翠湖站(原荔林站)至光明城站,线路长度4.9公里(地下线4.25公里、地上线0.65公里),采用B型车6辆编组;总投资37.30亿元,建设工期4年。
12号线二期工程自海上田园东站至松岗站,线路长度8.16公里,为地下线,采用A型车6辆编组;总投资90.94亿元,建设工期5年。
13号线二期,含北延段和南延段。
北延段自上屋站至公明北站,线路长度18.8公里,为地下线,采用A型车8辆编组;总投资229.18亿元,项目建设工期5年。
南延段自深圳湾口岸站至东角头站。
线路长度4.47公里,为地下线,总投资49.62亿元,建设工期5年。
16号线二期工程自大运站至西坑站,线路长度9.53公里,为地下线,采用A 型车6辆编组;总投资109.95亿元,建设工期5年。
7号线二期自西丽湖站至学府医院站,线路长度2.45公里,为地下线,采用A 型车6辆编组;总投资28.06亿元,建设工期4年。
深圳市地铁远期规划(2032-2050年)1号线(甩站)-人民南、红岭南、香蜜湖2号线(自赤湾西南延)-赤湾——赤湾南——赤湾港(3千米)2号线(自梧桐山东延)-梧桐山——盘龙——大同顶——沙头角——盐田区政府——昊海君悦——盐田港——深盐路——盐田路——洪安——盐田北山——海鲜街——盐田食街(15千米)2号线(甩站)-老街3号线(自六联东延)-六联——鸡笼山——新圩南——产径——新圩——新圩北(10千米)3号线(自福保东南延)-福保——桃花路(1千米)3号线支线-后海——沙河南——红树湾——深湾——锦绣中华——高尔夫练习场——下沙——沙头——益田(15千米)4号线(自牛湖东延)-牛湖——观澜东——凤清路——新联路(6千米)5号线(自黄贝岭南延)-黄贝岭——文锦——罗湖(3千米)5号线支线-兴东——尖岗——铁岗水库——宝石——创维——松白路——石岩老街——羊台山——石岩(15千米)6号线(自科学馆东南延)-科学馆——上步——鹿丹村——国贸——向西村——深惠汕小区——文锦口岸(5千米)7号线(自西丽湖北延)-西丽湖——北大——野生动物园——麒麟山——大磡——西丽湖北——沙坑——创维——松白路——石岩老街——羊台山——石岩——水田——横当岭——石岩北(25千米) 7号线(自太安东北延)-太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深圳水库——花果山——万科公园——丹竹头东(与3号线换乘)——平湖北——鹰咀山——龙岗西(21千米)7号线(从西丽分出的支线)-西丽——平山——塘朗工业区——南方科技大学——长岭陂(9千米)8号线(自梧桐山西延)-梧桐山——罗沙路——莲塘口岸——怡景——翠竹——笋岗——园岭——园岭新村(与6号线换乘)——黄木岗——笔架山——有线电视台——莲花北——莲花山公园——莲花西——香梅——香蜜湖——车公庙——农林——园博园——深康——华侨北——沙河西路——科苑北路——南海——南山立交——中山公园——怡海——前海湾(40千米)9号线(自文锦东延)-文锦——黄贝岭——新秀——罗芳——松园——罗沙路——梧桐山——盐田区政府——昊海君悦——盐田港——大鹏海关——大鹏盐田——盐田港保税区——盐田北山——海鲜街——盐田食街(25千米)10号线(自平湖中心东延)-平湖中心——凤凰山——龙平西路——竹园岭(3千米)10号线支线-版画博物馆——观澜版画村——观澜东——观澜山水田园旅游文化园——平龙路——辅城坳——平湖西(9千米)11号线(自碧头北延)-碧头——长安南——长安——长兴东——虎岗(12千米)11号线(自华强路东延)-华强路——科学馆——上步——鹿丹村——罗湖(5千米)12号线(自左炮台西延)-左炮台——赤湾港——右炮台(2千米) 14号线(自岗厦北西延)-重庆路——机场东——机场——碧海湾西——西乡——流塘——灵芝——中山公园——沙河西——深云——香蜜——香蜜湖西——香梅——莲花西——福田——市民中心——岗厦北(45千米)20号线(自会展中心东延)-会展中心——福民——皇岗口岸——赤尾——上步——鹿丹村——国贸——人民南——罗湖(10千米)33号线(深莞)-深圳北站——红山——龙华——清泉路——竹林——茜坑——环观——观平路——松元厦——观光——桂庆——庙溪——庙溪北——塘厦(26千米)34号线-大梅沙——大梅沙景区——小梅沙——小梅沙海洋世界——溪坪路——溪涌——上洞北——土洋——葵涌集散中心——澳头——径心——洞梓——澳子吓(27千米)35号线(深惠)-富坪街——坪地——坪地南——金花夫人庙——白石西——白石——横岭——人民三路——铁门扇——惠南大道——永湖——三栋——惠州奥体中心(47千米)36号线-南华村——赤尾——华强南——华强北——岗厦北——市民中心——福田——香蜜湖——车公庙——锦绣中华——红树湾南——后海——登良——南油——蛇口体育中心——海上世界——蛇口港——蛇口港南(26千米)37号线(深惠汕)-长沙湾——梅陇东——梅陇——鲘门南——鲘门——鲘门火车站——红泉——圆墩——鹅埠——吉隆——范和——亚婆角——霞涌——亚洲——沙鱼洲——惠州港——小鹰咀——小桂——径心——葵涌北——葵涌文化广场——金龟——杨木坑——龙坪——坪环工业城——大山陂——新合路——坪山大道——汤坑——圆山寺——铜锣径——沙荷路——下万排——惠盐中路——横岗——排榜面前岭——排榜——龙口——雁田(152千米)38号线-罗湖——鹿丹村——上步——华强南——华强北——中心公园——福中(与10号线换乘)——市民中心——福田——香蜜湖——车公庙东——下沙——竹子林——侨城东——侨城北——侨城西——珠光南——西丽南——TCL——灵芝东——灵芝——流塘——西乡东——西乡——碧海湾西——机场南——机场——机场西——机场北——重庆路(53千米)39号线(深莞)-珊美——厚沙——河田——横岗湖——厚街——水濂山——大岭山北——连平——大岭山——松山湖——东盛科技园——罗田——铁坑——白鹤岭——楼村——周家——观光——光明火车站——鹅颈——石龙北——石龙——石岩(56千米)40号线-福永西——重庆路——蚝业路——福永——立新——福永东——水浪坑——宝安立交——鹤洲——铁岗水库——铁岗——西乡北——翻身——前海湾——前海湾西(32千米)40号线支线-福永东——凤凰——沙井东——芙蓉——东方村——松白——山门——塘下涌——长安南(16千米)41号线-观澜产业园——清湖东——坂李——雪象——吉华路——清平——龙景(与5号线换乘)——翠枫——布吉西——银湖东——红岭北(17千米)42号线-欣澳——屯门东——屯门——兆康——元朗西——天水围——天华路——深湾路——望海——科苑南——后海——科苑——科技城——棕榈泉——白石洲(39千米)43号线-观澜湖——桂庆——庙溪——庙溪北——塘厦——蛟乙塘——塘厦北——塘坑(15千米)44号线-葵涌文化广场——葵坝路——葵涌集散中心——土洋——土洋西——犁壁山——葵涌文化广场(12千米)45号线-沙头角——沙盐路——盐田南——盐田海景——盐田港——昊海君悦——盐田区政府——梧桐山南——云深处——沙头角(8千米)46号线(深莞)-飞沙角——英东——虎门大桥——海战博物馆——虎门西——虎门——虎门南——芦花坑——福海——建安——沙井西——塘尾西——松和路——重庆路(54千米)47号线-南横——新垦——龙穴——坪洲——大铲湾——前海湾西——前海湾(44千米)48号线-香港机场西——香港机场——屯门湾——屯门半岛——蛇口港南——蛇口港(39千米)49号线-福洲——重庆路——桥头——立新北——凤凰——宝安凤凰山(10千米)50号线(深莞)-黄牛埔——黄牛埔东——黄江东——流洞——雷公——虾松岩——观澜湖北——庙溪西——九龙山——光明火车站——长圳——根玉——芙蓉——后亭——福和(47千米)51号线-深大——深大东——科苑——后海——科苑南——望海(7千米)52号线-坂田——坂雪岗——雅园——民治——深圳北站——南方科技大学——塘朗——塘朗工业区——哈工大——西丽湖(18千米)华为穿梭线-清湖北——大和路——清湖新村——张衡路——冲之大道——华为——华为百草园——贝尔路——居里夫人大道——华为南——吉华路——五和——坂田——杨美(11千米)龙华穿梭线-龙华——三联公园——龙华汽车站——清湖西——竹村——牛栏窝——荣富路(10千米)盐田穿梭线-沙头角——沙盐路——中英街——盐田南——鹏海——海山——盐田汽车站——昊海君悦——盐田港(5千米)前海湾穿梭线-前海湾——振海路——梦海——蛇口海关——小南山——右炮台——左炮台(12千米)机场穿梭线-机场——机场西——机场北——机场东——后瑞——机场南——机场(16千米)龙岗穿梭线-盐龙——回龙路——龙福路——龙岗区政府——龙城广场——南通道——南联——正中——翠宝路(12千米)坪地穿梭线-环城西路——吉桥路——坪地北——坪桥路——富坪街——富民公园——河背村——西湖苑——坪地西——环城西路(10千米)光明穿梭线-石岩水库——上屋北——石岩北关(与6号线换乘)——长圳——光明西——光明——光侨路——光明火车站(11千米)平湖穿梭线-港龙——凤岐——富安——平湖西——平湖枢纽——平湖中心(5千米)平湖穿梭线支线-平湖西——平湖汽车站——惠华路——平湖北(4千米)蛇口穿梭线-蛇口火车站——鲸山觐海——蛇口港——海上世界——水湾——东角头——蛇口山——深圳湾公园——望海路——内湖公园——登良路——后海(13千米)宝安穿梭线-玻璃围——重庆路——永和路——立新——福永——福永南——翠岗——翠岗东——福永高架桥(10千米)深圳水库穿梭线-深圳水库——淘金山——花果山——沙湾——沙湾汽车站(5千米)深圳水库穿梭线支线-淘金山——布心——太安(3千米)布吉穿梭线-布吉——金储巷——布吉汽车站——石芽岭——布澜路——宝冠路(5千米)红树湾穿梭线-红树湾——锦绣中华——竹子林——车公庙(7千米)红树湾穿梭线支线-红树湾——红树湾南——深圳湾公园(2千米)塘朗穿梭线-南方科技大学——塘朗——南坪——梅林水库——塘朗山——上沙——安托山(9千米)庙溪穿梭线-深圳北站——民治西——民治北——下油松——龙华文化广场——清湖东——竹村东——观澜南——观澜老墟——桂新路——桂花新村——观光路——庙溪南——庙溪(18千米)红岭穿梭线-甘坑——清平北——龙景——莲花山庄——布吉西——清平——红岭北(12千米)文锦穿梭线-鹿丹村——国贸——湖贝——文锦——秀南街(4千米)大鹏穿梭线-葵涌集散中心——观音山——大鹏——大鹏东——大鹏山(14千米)南大鹏穿梭线-大鹏北——大鹏——大鹏汽车站——布新——南澳——南澳西——南澳南——南澳半岛——碧海湾——金海湾——金海湾南(28千米)南大鹏穿梭线支线-南澳——南澳东——南澳北——海钓公园——新大路——金水湾——银滩路——浅海湾——东山寺——大亚湾核电站(20千米)总长:1270千米。
深圳地铁规划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1年)调整方案获国家批准。
与原建设规划相比,主要变化为将2号线东延段(世界之窗至黄贝岭)和3号线西延段(红岭中路至益田)提前建设,其它线路按原建设规划批复执行。
为分流1号线客流调整规划在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营的同时,目前二期工程1号线西延段、2号线初期工程、3号线初期工程和5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家批复,工程建设全面开展,4号线北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国家审批过程中。
地铁一期工程目前日均客流已接近设计水平,预计1号线西延线、2号线初期工程、3号线初期工程、4号线北延线和5号线建成后,1号线将不堪重负。
在此背景下,我市申请对已经批复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5-2010年)进行适当调整,扩大我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模。
2007年8月,我市将调整后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呈报国家发改委,经审查,最终于今年10月15日获得批复。
深圳地铁6号线 6号线连接龙华街道新城、石岩、光明、公明、松岗等片区,并通过龙华线换乘至福田中心区,为联系核心城区与中部综合组团、西部高新组团的城市组团快线,预计2011年开工,2014年通车。
主要经过宝安区和光明新区,为联系核心城区与中部综合组团、西部高新组团的城市组团快线。
线路全长37.9公里,设深圳北、红山、上塘、元芬、大浪、石岩、上屋北、长圳、观光、光明中心、荔林、光明北、楼村、南庄、公明广场、合水口、薯田埔、山门、溪头和松岗共20座车站,其中换乘站6座。
除溪头站和松岗站为地下站外,其余为高架站。
主要经过宝安区和光明新区,为联系核心城区与中部综合组团、西部高新组团的城市组团快线。
线路全长37.9公里,设深圳北、红山、上塘、元芬、大浪、石岩、上屋北、长圳、观光、光明中心、荔林、光明北、楼村、南庄、公明广场、合水口、薯田埔、山门、溪头和松岗共20座车站,其中换乘站6座。
除溪头站和松岗站为地下站外,其余为高架站。
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一引言1.1 背景历经短短二十年,深圳市便由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经济繁荣、在全国具有试验与示范意义,对区域产生重要影响的365JT城市。
深圳市城市总体365JT规划图见图1-1、深圳市城市布局结构规划见图1-2前二十年,尽管面临着经济、人口、365JT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深圳的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城市功能方面和环境质量方面都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
交通上,深圳市政府因应城市经济高速增长、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的形势,一直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但是受到经济和政策上的限制。
主要是从大量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着手来满足交通需求,在轨道交通建设和交通需求管理方面才刚刚起步。
到目前为止,深圳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还是比较成功的,为深圳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使市民的生活素质不断提高。
但在当前小汽车高速增长情况下(现时每年增长约达5万辆),以及面临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后所产生的较高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要求,目前这种主要以道路交通建设满足交通需求的政策不可能持续下去。
深圳市意识到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即将面临的城市发展问题的基本途径。
同时发现地铁一期工程365JT设计中对未来轨道网发展的考虑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因此决定在地铁一期工程建设的同时,开展本研究。
通过本研究,要比较全面地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策略,包括远景轨道网发展方案、可望形成较高营运效率和带动土地开发的中近期轨道网发展方案,以及明确一期工程与后续工程的连接关系等。
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为了高质量完成本规划,决定以招标方式聘请一家外国资深咨询公司会同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展开此项工作。
在1999年3月的评标会上,阿特金斯顾问公司中标。
1999年8月,受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委托,阿特金斯顾问公司与深圳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正式开始合作进行本次研究。
1.2 研究目的、内容本次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协助深圳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发展策略;提出能实现综合交通发展策略并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长远与近中期轨道交通发展方案;促进轨道交通的建设,以尽快地在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形成适当的平衡,为市民提供便捷、快捷、经济、舒适和安全的服务,减轻交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附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首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规划编制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规划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六年五月1规划概况1.1规划背景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陆续建成一期、二期工程,于2011年底全部建成1、2、3、4、5号线,共计178公里线路投入运营。
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深圳市城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即轨道三期工程,包括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以及11号线。
目前,7、9、11号线预计2016年开通运营,6、8号线正在建设。
为适应深圳市社会经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的发展变化,深圳市于2012年组织编制完成新一轮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2012-2040)》,对深圳市城市综合交通和轨道交通发展目标进行了调整,提出由20条线路总长约753公里的远期线网以及分期建设方案。
2014年初,深圳市政府组织编制完成《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新增8条(段)线路,即2号线三期(东延)、3号线三期(东延、南延)、4号线三期(北延)、5号线二期(南延)、6号线二期(南延)、9号线二期(西延)及10号线,线路总长约85公里。
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15]2147号文予以批复。
目前各线路正在进行工程前期工作。
根据规划安排,至2020年,三期及三期调整工程全部建成后,深圳市将形成11条线路总长约430km的轨道交通网络,但是,轨道交通仍仅仅只覆盖主要“轴带组团”中的发展轴和部分城市中心和副中心,城市次一级交通走廊、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原特区外的一些组团中心和密集建成区尚没有被轨道交通覆盖,难以满足城市和特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按照建设一批、研究一批滚动发展的思路,以及根据国办发[2003]81号文要求,为给后续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立项报批依据,深圳市于2014年底组织开展第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
规划设计作者简介:邹亚平(1982—),男,高级工程师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控制中心(NOCC)设计研究邹亚平1,朱益海2,王小飞2(1.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2. 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26)近年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深圳市远期规划了33条线路,原有的竹子林、横岗、龙华等分散式线路运营控制中心,已经无法满足网络运营及管理需求。
规划建设整合型、现代化的网络运营控制中心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也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实现网络化运营管理的需要,更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和加强应急处置能力的需要。
1 项目概况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控制中心(NOCC )位于深圳市轨道交通7号线深云车辆段内西南侧,地处南山区塘郎山片区,龙珠大道以北,塘郎山南麓,南坪快速路东侧的塘朗山公园内。
用地背面靠山,面向深云车辆段上盖文化体育公园,与深云车辆段同期建设。
建设总摘 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增多,网络运营控制中心由单线运营控制变为集中网络运营控制,通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控制中心(NOCC ),可实现运营控制指挥系统的集中调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票务清分清算和应急指挥,达到运营控制中心的统一规划设计、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产生社会效益的目的,并可为类似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控制中心;环境友好;绿色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U284.59用地面积为15 500 m 2,总建筑面积为116 557 m 2,地上16层,地下3层,地上由3层裙房和3栋12~16层的塔楼组成,如图1所示。
NOCC 内部功能设施主要包括:控制中心设备机房、控制中心办公用房、数据信息中心、自动售检票检测中心(AFC )、乘客信息系统中心(PIS )、自动售检票系统多线路中心(CLC )、票卡中心、倒班休息室、安防中心、物业管理、餐饮、地下停车场及配套用房。
附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惠州段)建设规划方案环境影响分析(摘要)规划编制单位: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规划环评单位: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六年五月1规划概况1.1规划背景根据2016年2月18日深莞恵经济圈(3+2)党政主要领导第九次联席会和深恵两市合作对接有关会议精神,深圳市轨道交通14号线(惠州段)拟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并与深圳市轨道交通14号线同步建设与运营。
1.2规划概况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联系福田中心区、大运新城、龙岗中心区、坪山新城中心区的轨道快线。
主线路起于福田中心区,沿深南大道、华富路、泥岗路、宝岗路、红棉路等道路敷设,在坳背附近分叉形成“Y”型线路,其中,坪山方向支线沿宝荷路、中山大道、深汕公路等道路敷设至深惠边界后进入惠州境内,线路沿深汕公路、白云路、爱民路敷设至终点惠州南站;龙岗方向支线,沿黄阁路、清林路、龙翔大道敷设至3号线新生站,预留延伸至坪地的条件。
线路深圳境内合计线路长约66.1公里,惠州境内长约9.1公里,设站3座,均为地下敷设。
深圳市轨道交通14号线(惠州段)规划方案示意图2 规划协调性分析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惠州段)建设规划方案符合《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其建设有利于带动惠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引导城市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有力支持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
规划方案与惠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总体相协调,与相关专项规划具有较好的规划协调性。
轨道交通在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方面较其它交通方式优势明显,有利于土地资源整合与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轨道交通可替代部分地面汽车交通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
惠州市规划国土管理部门规划线路两侧用地进行了调整和控制,可保障本规划的顺利实施。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振动环境影响评价轨道交通振动由列车运行时轮轨间相互撞击所产生,经轨枕、道床向线路两侧扩散传播。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主持单位: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规划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四年九月一、规划基本情况(一)规划背景2011年4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
近期,国家先后批复同意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批复设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深圳市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使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新变化新趋势,需对原建设规划进行适当调整,以进一步加快相关轨道线路的建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要求,按照深圳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联合开展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编制工作。
受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负责编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受委托编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4年9月基本完成。
(二)规划概况《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提出近期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3号线东延线、4号线北延线、5号线南延线、6号线南延线、9号线西延线和10号线等共8条线路,总长约85.1正线公里(其中,地下线路约62.6公里,高架线路约22.5公里),设车站67座,工程总投资约698.3亿元。
2号线东延线由既有2号线新秀站延伸至莲塘片区,是联系莲塘片区与罗湖中心、福田中心以及南山中心的城市轨道干线,线路全长约3.9公里,设3座车站。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主持单位: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规划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四年九月一、规划基本情况(一)规划背景2011年4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
近期,国家先后批复同意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批复设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深圳市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使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新变化新趋势,需对原建设规划进行适当调整,以进一步加快相关轨道线路的建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要求,按照深圳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联合开展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编制工作。
受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负责编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受委托编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4年9月基本完成。
(二)规划概况《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提出近期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3号线东延线、4号线北延线、5号线南延线、6号线南延线、9号线西延线和10号线等共8条线路,总长约85.1正线公里(其中,地下线路约62.6公里,高架线路约22.5公里),设车站67座,工程总投资约698.3亿元。
2号线东延线由既有2号线新秀站延伸至莲塘片区,是联系莲塘片区与罗湖中心、福田中心以及南山中心的城市轨道干线,线路全长约3.9公里,设3座车站。
3号线南延线由既有3号线益田站延伸至福田保税区,是联系福田保税区与福田中心、罗湖中心以及龙岗中心的城市轨道干线,线路全长约1.5公里,设1座车站。
3号线东延线由既有3号线双龙站延伸至坪地片区,是联系坪地片区与龙岗中心、罗湖中心、福田中心的城市轨道干线,线路全长约9.4公里,设7座车站。
4号线北延线由既有4号线清湖站延伸至观澜片区,是联系观澜片区与深圳北站、福田中心、福田口岸的城市轨道干线,线路全长约10.6公里,设8座车站。
5号线南延线由既有5号线前海湾站延伸至赤湾片区,是联系前海、赤湾片区与宝安中心、龙华新区、布吉片区、罗湖中心、的城市轨道干线,线路全长约7.6公里,设6座车站。
6号线南延线由轨道交通三期工程6号线深圳北站延伸至科学馆,是联系福田中心与光明新区、龙华新区的城市轨道快线,线路全长约11.5公里,设6座车站。
9号线西延线由轨道交通三期工程9号线红树湾站延伸至前海片区,是联系科技园、南油、前海等片区与车公庙、景田、梅林、大剧院、文锦等片区的城市轨道局域线,线路全长约10.7公里,设10座车站。
10号线是联系福田口岸、岗厦、莲花北、梅林、坂雪岗、上李朗、平湖等片区的城市轨道局域线,线路全长约29.9公里,设25座车站。
图1 近期建设规划调整线路示意图二、规划实施的环境制约因素(一)环境敏感区本规划涉及的环境敏感区包括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基本生态控制线,详见表2。
(二)规划实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规划实施的有利因素(1)节约环境资源轨道交通在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方面较其它交通方式优势明显,且有利于土地资源整合与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减少大气环境污染轨道交通使用电力能源,实现大气污染物零排放,且通过替代部分地面汽车交通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负荷。
(3)规划实施有保障深圳市规划国土部门在新一轮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对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用地进行了调整和控制,可保障本规划的顺利实施。
2、规划实施的环境制约因素(1)影响沿线地区声环境和振动环境轨道交通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会产生噪声和振动污染,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可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通过采取隔声、减振等防治措施,可减轻对居民的影响。
(2)影响沿线环境敏感区本规划部分线路和车辆基地位于水源保护区内,部分线路位于生态功能区和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
根据初步分析,在采取选用合理的施工方式、合理布局生产工艺、严格控制征占地数量等措施后,规划线路对沿线环境敏感区影响有限。
(3)影响地下水轨道交通地下敷设方式对地下浅层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阻隔或改变流向影响,导致局部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局部地下水壅高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会产生一定影响。
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可减少对地下水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4)居民动拆迁产生社会影响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动迁居民和拆迁房屋,会对居民心理状态、就业安置以及生活方面造成干扰,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三、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规划相容性与协调性分析《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贯彻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与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总体相协调,与相关规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协调性。
(二)规划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1、振动环境影响评价(1)振动影响轨道交通振动由列车运行时轮轨间相互撞击所产生,经轨枕、道床向线路两侧扩散传播。
轨道交通振动所形成的振动波是由横波、纵波、表面波等构成的复杂波动现象,影响因素复杂,传播形态变化不定,其影响须通过实验统计结果定义分析。
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轨道交通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车辆条件、轮轨条件、轨道结构、隧道结构、隧道埋深、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物类型及距离等。
根据深圳市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振动影响现场测试统计,地下线和地面线振动影响范围较大,高架线路振动影响范围较小(振动通过桥梁桥墩传播振动至地面后,经由地面向四周扩散)。
(2)振动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建议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和隧道埋深,尽量避免直接从敏感点正下方下穿,同时考虑“达标距离表”要求,控制线路两侧用地;重点从车辆条件、轮轨条件、轨道结构、隧道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减轻振动环境影响。
对学校实验室、音乐厅等特殊建筑物,应根据跟踪监测结果,采取轨道工程减振、敏感保护目标支撑结构加固、基础加固等防护措施。
2、声环境影响评价(1)声环境影响根据轨道交通噪声预测结果,高架线路噪声影响较地面线路噪声影响范围大得多,夜间噪声影响尤为显著;地下线路噪声影响仅来自于地面风亭和冷却塔噪声。
地下段的风亭和冷却塔作为地下车站附属配套设施,是主要的噪声源。
风亭和冷却塔一般置于轨道交通车站两端。
通过类比分析可知,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很小。
其中,对风亭噪声影响,通过与敏感建筑物保持适当距离以及合理设置风口朝向可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冷却塔噪声影响集中在冷却塔运行季节,可采用低噪声冷却塔设备以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轨道交通车辆段与停车场噪声影响情况基本类似,段(场)内主要噪声源为出入段场线走行列车。
由于列车在段(场)内走行速度一般低于20公里/小时,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此外,虽然段(场)内还存在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但只要合理布局,影响均可控制在厂界标准范围内。
(2)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相关要求,建议位于4a类区的高架线路外轨中心线距离两侧敏感点水平距离30米以上;当线路外轨与敏感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能满足噪声防护距离且环境超标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建议结合声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在高架线两侧均设置声屏障,具体设置方案可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根据两侧建筑情况具体研究。
对线路两侧学校、医院等敏感点,在设置声屏障仍无法达到其功能区标准要求时,可设置隔声窗降噪,以保证室内声环境达标。
对个别零星敏感点,在设置声屏障不经济的情况下也可仅采用隔声窗降噪。
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轨道交通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于主变电站变电器因高压或强电流形成感应形成的电磁辐射和架空接触网与列车受电弓之间不均匀摩擦和瞬间离线产生火花放电所形成的电磁辐射。
(2)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①做好输变电设备的选型和安装工作,尽可能选用小型化、微型化设备与装置,并采取紧凑布置,尤其是变压器应选择屏蔽效果好的设备,以减小电磁辐射的影响。
②尽量避免将轨道的接头设置在居民点一侧,以减缓打火形成的电磁辐射对居民用电视可能产生的干扰影响。
③运营期应加强绝缘子和轨道的清洁维护工作,避免因污染放点形成电磁辐射噪声。
鉴于公众对电磁辐射反应较为敏感,建议相关部门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消除公众对电磁辐射的忧虑。
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规划实施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和挖土、运土、回填、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
污染大气的主要因素是粉尘、NO x、SO2、CO,其中粉尘污染最为严重,车辆排放尾气次之。
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为减少地面交通汽车尾气,负面影响主要为停车场排放废气和地面风亭排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建议在建筑设计阶段将风亭排风口朝道路一侧、进风口背朝道路一侧,同时采用绿化措施,在风亭四周和道路与风亭之间种植密集型绿化林带,屏蔽汽车尾气进入,改善风亭进风质量,减少汽车尾气对地下车站空气质量的影响。
车站附近拟建建筑尽可能与风亭建设相协调,以最大程度减轻风亭的环境影响。
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地表水环境影响轨道交通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期和运营期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
施工过程的废水主要包括开挖、钻孔以及地下水渗漏所产生的泥浆水、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
运营期的污水主要包括车辆基地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各车站生活污水。
(2)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分别经过化粪池和沉淀、隔油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雨水管网,不会对区域地表水产生影响。
建议运营期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生产废水中含有石油类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宜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于道路清洗、绿化等,未回用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3)水源保护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本规划中部分线路和车辆基地位于水源保护区内,建议在水源保护区内选用合理的施工方式、加强施工监理,工程承包商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排水路线排水,尽量减轻施工期废污水的影响;高架跨越水源保护区段尽量不在河中设置水中墩;对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的车辆基地,建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合理布局生产工艺,将污染型构筑物设置在水源保护区外,并完善工程涉及水源保护区的相关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