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27
长征路上爬雪山的历史典故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长征路上爬雪山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长征路上爬雪山的历史典故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方,环境是那么恶劣,条件是那么艰苦,但就是在这些艰难困苦面前,才更显出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向前,坚韧不拔。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考验下,所有的红军战士都迸(bèng)发出了最大的力量,向党和国家交上了满分的答卷。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大红军中的干部们,他们为红军革命的胜利,所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是永远值得我们铭(mínɡ)记的。
上至中央领导,下至班连负责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想办法让战士们生活得更好一点。
红军爬雪山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在那个时候,死亡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但这件事情却使小战士胡冬生记忆了一辈子,并发誓,要扛起指导员的枪,继续走长征的路!小战士胡冬生参加红军的时候,只有十六岁。
他看到红军队伍从家门口经过时,战士们都穿着军装,戴着军帽,挎着一支支长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整齐的步子,心里十分羡(xiàn)慕。
他立刻找到红军的领导,要求参军,当时,指导员看他虎头虎脑的样子,没嫌他小,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胡冬生这可美了,他想象着自己穿上军装,戴上那缀(zhuì)着一个红五星的军帽,再配上一支长枪,多神气啊!可是,他刚一当上红军,红军就开始长征了,这下子转移得特别急,连粮食都没怎么带,谁给他发军服和军帽呢?更不用说枪了。
长征途中,跟在红军队伍里的胡冬生,在头上裹了一条毛巾,看着老战士们头上戴着的军帽,心里十分羡慕。
那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军帽,像小草在他的心里生了根,越看越痒痒,越看越觉得好看。
他想:长征走得急,来不及做军装。
枪支紧张,也不能发枪,但我当了红军,起码应该先发一顶军帽啊!头上裹着一条毛巾,算什么红军呢!没有老红军那么神气。
红军长征故事:爬雪山过草地牺牲了多少战
士
鸟兽绝踪的大雪山,荒无人烟的水草地,究竟吞噬了多少勇士?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的研究表明,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1935年6月,近2万人的中央红军开始翻越雪山,到8月下旬穿越草地后,在右路的中央纵队和1、3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5、9军团剩下约5000人,减员7000余人。
中央红军翻越的雪山主要有夹金山、梦笔山、达古山、亚克夏山、昌德山等5座;红二方面军翻越的有玉龙雪山,大、小雪山,海子山,马巴亚山,麦拉山,德格雀儿山等十几座雪山;红四方面军在历时1年多的长征中,翻越的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5座,其中梦笔山、夹金山都是两次经过。
1936年7月,当红2、6军团经过一个月的雪地行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时,1万多人的队伍减员了2000多人。
海拔4800米的亚克夏山北坡的垭口上,一座红军烈士墓静静地躺在积雪云雾之中。
1936年,12名红军战士在长征胜利前夕,长眠在这座雪山之巅,直到16年后,他们的尸骨才被发现。
于是,便有了这座世界上最高的红军墓。
红军精神三句半
爬雪山,过草地,红军精神代代传
我们敲锣又打鼓歌颂红军两万五精神抖擞说长征不怕苦红军长征真艰苦处处都有大险阻特别雪山和草地人烟无风雪严寒风萧萧红军旗帜高高飘雪山迎来钢铁汉过难关山高路险过难关红军官兵心相连突破敌人封锁线不简单跨过高山笑开颜红星点点写满天白雪皑皑点头赞英雄汉刚过雪山是草地一望无际水连天漫漫沼泽没人烟怎么办红军战士钢铁汉不怕艰险不怕难紧紧跟着共产党闯险关千年草地人绝迹迎来工农好子弟草根树皮来充饥求胜利走出草地回头望敌人远远甩一旁革命旗帜在飘扬向前方歌颂长征两万五红军不怕苦革命历史记心中受鼓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精神代代传代代传。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秦为胜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那么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经过的充满死亡陷井的草地又在哪里?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叫夹金山。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夹金山位于四川雅安市宝兴县,这里是通往著名的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说来也巧,夹金山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大雪山,平均海拔4500余米,主峰高达4930米,山顶终年积雪。
当地流传“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歌谣。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
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在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又缺医少药,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在长征期间,夹金山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看夹金山风景,恶劣的气候让国名党军队的飞机大炮在此都无用武之地,“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就是夹金山留给红军最深刻的感受。
不过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茂密的原始森林,旖旎的自然风光,晶莹的雪峰,构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水画卷。
,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如今大雪山早已没有当年那般令人胆寒,很多游客对夹金山的美景倒是赞不绝口。
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有一个时期,我们的红军战士们经历了艰难的行军和战斗。
他们穿越了大片大片的草地,爬过了高高的雪山,历经千辛万苦,为了实现革命的理想和人民的解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
一、过草地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夏天,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他们要穿越一片茫茫的草地,而草地上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战士们不得不面对饥饿、寒冷、疾病和敌人的围追堵截。
在草地中,红军战士们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他们缺乏食物和水源,不得不靠吃野草和昆虫来维持生命。
他们在泥泞中挣扎,有时一连几天都看不到前进的希望。
然而,即使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二、爬雪山在穿越了草地之后,红军战士们又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爬越雪山。
这些雪山高耸入云,山势陡峭,气温极低,空气稀薄。
红军战士们在缺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地攀爬,终于成功地翻越了这座雪山。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红军战士因为严寒和疲劳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这些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证明了革命的伟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总结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坚韧和信念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像过草地爬雪山时的红军战士一样勇敢、坚韧和乐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让我们一起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
1935年9月,洪学智(建国后被授予上将)率红四方面军不畏艰辛,再次经过草地。
10月,红四方面军发动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强渡大金川江,继而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夹金山上气温在摄氏零下二三十度,或大雪,或狂风,或冰雹,变化莫测。
由于空气稀薄,再加上长途行军,人乏马困,人走在山上,头晕脑涨,腰酸腿软,力不从心,稍有不慎就永远留在山上。
为此,洪学智组织了一个收容队,走在队伍后边,专门收容那些掉队的和冻得不能走的战士。
近午时,部队接近夹金山主峰,一片冰雪世界。
突然,乌云翻滚,天暗下来,接着一阵大风雪席卷过来。
有6个红军战士在风雪中倒下了,停止了呼吸。
洪学智不忍心把战友的遗体留在冰冷的雪山上,就让大家克服困难,把他们抬下了山。
下山后走了一程,红军找了一个磨房休息,烧水煮青稞,战士们把冻“死”的战友也抬进屋里。
后半夜,磨房内温度升高,几个冻“死”的战士竟然被奇迹般地救活了。
红军经过五岭山的故事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夹金山。
总之,夹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红军不得不退入深山区,翻越老山界,进入湘西南。
老山界——五岭山脉之一的越城岭,是红军出江西后第一座难行的高山,前往华南第一高峰的五岭主峰猫儿山必须通过它。
这里山势陡峭,群峰林立,国民党军很难上来。
饥寒交加的红军,不得不爬这座大山,找到新的退却路线。
从大余去南雄距离只有40公里,这条路开通以后,梅关古驿道彻底成了风景。
我们步行过梅关。
现仍完好保存的8公里山道很好走,而且景色优美。
跨过梅关,即进入广东,的确是非常轻松、便捷的山道。
可惜红军长征没有走过这条路。
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根据和广东军f陈济棠达成的协议——尽量不进入广东——红军刚到南雄境内的油山,即刻北上翻越大庾岭回到江西境内,而后经崇义、聂都到广东北部长江镇、城口镇借路北上。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爬雪山过草地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故事,它讲述了中国
工农红军在长征期间,面对艰难险阻,不畏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
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极其恶劣的
自然环境和极其残酷的战斗环境。
他们要忍受着严寒、饥饿、疲惫和疾病的折磨,同时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内部的
分裂与叛变。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锻炼了红军战士
的意志和毅力,让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最终成功地
完成了长征。
爬雪山过草地还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
的精神。
他们不仅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而
且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信念。
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人民
的宝贵财富。
此外,爬雪山过草地还传递了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
前的信念。
这种信念不仅是对个人的挑战,也是对一个国家
和一个民族的挑战。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这种信念
和精神,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我们克服
困难、迎接挑战、勇往直前。
总之,爬雪山过草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段重要历程,它不仅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也传递了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信念。
这个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1935年6月中旬,在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从四川宝兴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出境,历时3个月。
途中,翻越夹金山、梦笔山、垭口山、仓德山和打鼓山等5座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的高原雪山。
红二方面军从滇西进入甘孜地区之后,沿途也翻越数座大雪山后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北部出境。
红四方面军在阿坝州的雪山草地中更是几番辗转,往返进退,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红军翻越数座大雪山后,8月进入川西北草地。
川西北草地方圆数百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被迫避开被敌人已占领的大道,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前进。
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惊人,加上食物饮水严重缺乏,不少红军战士在茫茫草地献出宝贵的生命。
经过六天六夜的行军,红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走过茫茫“魔毯”草地。
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
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
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
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简介
好呀,以下是关于“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嘿,你知道吗,当年红军那可真是经历了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啊!他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向着那看似不可逾越的雪山进军。
那雪山高耸入云,冰冷得好像能把人瞬间冻僵,这不就像是个巨大的白色怪兽嘛!
“同志们,加把劲啊!”彭德怀大喊着。
战士们相互扶持着,一步步艰难地往上爬。
有个小战士冻得直哆嗦,旁边的老战士赶紧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他披上,说:“小家伙,可别冻坏了!”
好不容易翻过了雪山,等待他们的又是那望不到边的草地。
草地里泥潭密布,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这多像是个隐藏着无数陷阱的大迷宫啊!
“哎呀,我的脚陷进去了!”一个战士惊慌地叫起来。
旁边的战友们赶紧七手八脚地把他拉出来。
大家饿着肚子,但还是坚定地往前走。
在这艰苦的过程中,有战士因为饥饿和疲惫倒下了,但更多的人咬着牙继续前进。
这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不正像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那些艰难险阻吗?红军战士们都能闯过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长征故事】三位老红军讲述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夜过鬼门关[人物档案李布德,四川营山人。
1918年6月出生,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战士、文书等职。
参加过平津、太原战役、抗美援朝等。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
]1936年2月,我在红九军当文书,虽然只有16岁,但已参加红军三年多了,经历过很多生死考验,但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倾注。
当地群众中说: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
先头部队白天翻越党岭山时,因狂风暴雪袭击,损失比较大,所以我们决定夜间行军。
这天,我们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势悬崖叠峭,冰封雪锁,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
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
我们连行进在大部队中间,连长在前头带队,我跟着指导员断后。
队伍借着残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个紧跟一个,踏着蜿蜒崎岖的雪路向上摸索行进。
开始行军时,大家情绪还十分活跃,又说又笑,行军速度较快,掉队的也少。
越往上爬,积雪越厚,天气越冷,空气也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
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队来,停在路旁。
指导员赶忙上前去对他说,来,我搀着你走,停下来就会冻死的!随即,从这位小战士身上摘下长枪,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继续前进。
夜越来越深,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了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在雪山上缓缓移动。
又有一个战士掉队了,指导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咬咬牙,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
说着,又要帮这位战士背枪。
指导员身上已经扛着两支长枪了,不能把他累垮啊。
我抢上前去,把枪拿过来,背在了自己身上。
枪虽不重,但当时我年小体弱,而且又累又饿,多背一杆枪,顿时感到眼冒金星,每迈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气。
这时,突然听到指导员说:小李,抓住马尾巴。
长征爬雪山的历史典故爬雪山过草原,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
1935年6月8日,它突破了敌人的庐山、宝兴防线,进而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金山。
今天边肖将分享长征中爬雪山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会喜欢。
长征路上爬雪山的历史典故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环境那么恶劣,条件那么艰苦,但就是在这些艰难困苦面前,红军战士表现出了他们的勇敢和毅力。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考验下,所有红军战士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向党和国家交了满分。
更值得一提的是红军干部,他们为红军革命胜利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永远值得怀念。
从中央领导到连队首长,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让战士过得更好。
这发生在红军爬雪山的时候。
这时候,死亡成了家常便饭,但却让年轻的战士胡东升铭记一生,发誓要扛起教官的枪,继续长征!小兵胡东升参军时只有十六岁。
当他看到红军队伍经过门口时,士兵们都穿着军装,戴着军帽,拿着长枪,步伐整齐,带着羡慕和钦佩。
他立即找到红军领袖,要求参军。
当时教官答应了他的要求,因为他威严地看着他。
竹东升很美。
他想象自己穿着军装,头戴红色五星军帽,手持长枪。
多好的空气啊!但是他一进红军,红军就开始长征,现在他那么着急,连饭都没带。
谁给他制服和帽子?更别提枪了。
长征途中,和红军在一起的胡东升用毛巾裹着头,看着老兵们戴的军帽,非常羡慕。
红色五星的八角军帽,像草一样,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越看越觉得痒,越看越觉得美。
他想:长征太快了,不能当军装。
枪紧张,也不能送枪,但是当红军的时候,我至少应该送一顶帽子!裹着毛巾,什么叫红军!没有老红军骄傲。
所以一路行军的时候,小胡总是缠着教官。
“教官,没军装,没长枪,先给个军帽。
”“红军哪能不带枪?没有枪怎么跟敌人打?”每次教官都耐心的对他说:“放心吧,孩子!以后一定发给你!”但是,长征以来,行军打仗,那么紧张,生活那么艰苦,教官忙得连地面都摸不着,怎么会有时间和手段给他送军帽和枪呢?小胡心里暗暗担心,战斗中,他想起了那身骄傲的军装。
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咱今儿个就唠唠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事儿。
先说这翻雪山啊,那可真是难如上青天。
你想啊,那雪山高高耸立,一眼望去白花花的一片,冷得要命。
红军战士们可没什么高级的保暖装备,就穿着单薄的衣服,很多人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
但是呢,战士们可没有被这雪山吓倒。
他们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往雪山上爬。
那风就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
有时候走着走着,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掉进雪坑里面。
可是战士们心中有信念啊,就想着一定要翻过这座雪山,继续革命的道路。
有好多战士实在是太累太冷了,就永远地留在了雪山上,但他们的精神就像那雪山一样屹立不倒。
再说说过草地,这草地啊,看着是一片绿油油的,好像还挺美。
可实际上呢,那是暗藏玄机。
草地到处都是沼泽,就像一个个隐藏起来的大陷阱。
战士们一脚踩下去,要是不小心,整个人就可能被沼泽给吞没了。
而且啊,在过草地的时候,粮食特别缺乏。
战士们能吃的东西少得可怜,什么草根啊,皮带啊,只要能吃的都拿来充饥。
那日子苦得没法说,但是大家都咬牙坚持着。
他们在草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雨水还经常来捣乱,把战士们淋得浑身湿透。
可即便这样,红军战士们还是靠着顽强的意志,走出了这片恐怖的草地。
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这一路啊,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们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相互之间的团结,书写了一段伟大而又传奇的历史,真的是特别让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