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幼儿教育课件-大班数学教案(找不同)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数学游戏《找不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比较与分类》,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物体,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找出两组物体之间的不同。
2. 培养幼儿在比较、分类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出两组物体之间的不同。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两组不同物品(如水果、动物等),每组各5个。
2. 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张画有两组物品的纸,每组物品数量相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两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操作教具,示范如何找出两组物品之间的不同,讲解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操作学具,尝试找出两组物品之间的不同。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
4. 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找出不同,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不同2. 板书内容:两组物品物品特点找不同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找不同”的游戏,记录下两组物品及不同之处。
2. 答案: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在找不同过程中的表现,以便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找不同”的素材,提高观察能力。
开展其他形式的比较、分类活动,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
引导幼儿尝试设计自己的“找不同”游戏,培养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要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
2024年幼儿大班数学标准教案《找不同》标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聚焦《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找不同”。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识别物体间相同与不同;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物体,找出它们之间不同之处。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物体,并能准确找出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图片中不同之处。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观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例题为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物体不同之处。
讲解观察、比较方法,让幼儿学会如何找出不同。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幼儿在小组内观察、比较,找出物体不同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找不同2. 内容:a. 观察物体b. 比较物体c. 找出不同七、作业设计图片1:答案:①小熊耳朵不同;②小兔尾巴不同。
图片2:答案:①小猫眼睛不同;②小狗鼻子不同。
2. 作业要求: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作业。
家长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想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找不同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在课后,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找不同游戏,如画一幅画,让家长或同伴找出不同之处。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互动性2. 例题讲解清晰度3. 随堂练习个别指导4.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趣味性5. 课后反思深度与拓展延伸可行性一、实践情景引入互动性1. 设计有趣图片,吸引幼儿注意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找不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图案等方面的不同,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找出物体之间的细微差别。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找不同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找不同的实践场景,如公园里的不同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幼儿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并解释原因。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卡片,让幼儿独立完成找不同的任务。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分享找到的不同,并讨论解决方法。
6. 课堂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其他找不同的题目,让幼儿尝试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不同》2. 板书内容:形状、大小、颜色、图案等方面的不同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培养七、作业设计图片示例:(插入图片)答案:略2. 作业要求: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他们观察、比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找不同的活动,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建议家长在生活中多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参与度6.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引导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建议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2024年《找不同》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教材《奇妙数学世界》第三单元“比较与分类”章节,详细内容为“找不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能够观察、分析并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比较方法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找不同游戏卡片、磁性白板。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组日常生活场景,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不同。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结果,引导幼儿用比较方法描述不同之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找不同游戏卡片,讲解如何观察、分析并找出不同。
引导幼儿用“比较”这个词,描述找到的不同。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组,发放找不同游戏卡片,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找出卡片上的不同。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强调观察、比较、分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找不同》2. 内容:观察方法:看、听、摸、闻比较方法:形状、颜色、大小、数量、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下面每组图片中的不同,并描述出来。
图片1:图片2:2. 答案:图片1的不同:形状、颜色图片2的不同:数量、位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找不同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找不同游戏,提高幼儿的家庭教育效果。
环境创设:在教室布置“找不同”主题角,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练习。
活动延伸:开展“小小侦探家”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大班科学《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事物的不同之处,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找出事物的不同之处,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不同之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课件,讲解例题。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事物的不同之处。
(3)教师邀请幼儿回答,并进行点评、指导。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纸、画笔等学具,让幼儿自己找出一组事物的不同之处,并画出来。
(2)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不同之处。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班科学《找不同》2. 板书内容:(1)观察、比较、找出不同(2)用语言描述不同之处(3)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一组事物的不同之处,并画出来。
(2)用语言描述不同之处。
2. 答案:(1)实物:苹果和橙子(2)描述:苹果是红色的,橙子是橙色的;苹果是圆形的,橙子是椭圆形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主动寻找不同之处,并与家人、朋友分享。
(2)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语言等,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互动性6. 随堂练习的设计7. 板书设计的简洁明了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9. 课后反思的深入性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以“找不同”为主题,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教学课件《大班科学《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要求,选取教材《找不同》章节进行详细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比较、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分析、判断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判断的方法找不同。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事物不同之处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水果、动物玩具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2)引导幼儿运用比较、分析、判断的方法,找出事物的不同之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教师讲解解题方法,让幼儿跟随讲解找不同。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幼儿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2)引导幼儿将所学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发现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不同》2. 板书内容:(1)观察、比较、分析、判断(2)找不同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苹果是红色的,香蕉是黄色的,橙子是橙色的。
(2)兔子有长耳朵,大象有长鼻子,长颈鹿有长脖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找不同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开展“找不同”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寻找不同。
(2)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提高幼儿观察、发现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比较、分析、判断的方法找不同。
2024年《找不同》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教材《启蒙数学》第四章第二节“比较与分类”。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找不同”这一主题,通过实物、图片和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观察、分析并找出两幅或多幅图中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提高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在找出不同之处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类和判断。
3.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找出两幅图中的细微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和判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孩子们观察并找出实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发兴趣。
2. 新课呈现:(1)出示课件,展示两幅相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不同。
(2)讲解找不同的方法,如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3. 实践操作:(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找不同的图片,让幼儿在组内合作找出不同。
(2)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分享找不同的过程和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幼儿在找不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出示多组找不同的图片,让幼儿独立完成,巩固所学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找不同》2. 内容:(1)观察、比较、分析(2)颜色、形状、大小(3)合作、交流、分享七、作业设计图片1:答案:左边图片中有一个红色的圆形,右边图片中没有。
图片2:答案:右边图片中有一个蓝色的三角形,左边图片中没有。
2. 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与家长一起检查,确保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孩子们掌握了找不同的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三章《比较与分类》中的《找不同》一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学习使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物体的不同点;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物体不同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找出物体的不同点,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物模型。
学具: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两幅相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组物体。
(2)讲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引导学生用手指指出物体的不同点。
(3)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教具模型进行操作,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答案。
(2)出示更多实物模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找出不同点。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事物,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1. 找不同2. 内容:(1)相同:形状、颜色、大小等相同的地方。
(2)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的地方。
七、作业设计(1)苹果、橙子、香蕉(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2. 答案:(1)苹果:有籽;橙子:无籽;香蕉:有皮(2)长方形:四个角不是直角;正方形:四个角是直角;圆形:没有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物体不同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他们发现更多事物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找不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主题内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图片或者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2.2 教学资源准备一些图片或者物体,用于展示和比较。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
3.2 展示图片或物体展示一些图片或者物体,让幼儿观察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3.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找出不同之处。
3.4 分享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找到的不同之处。
3.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活动,回顾他们找到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观察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4.2 小组评价评价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一些图片或者物体,和其他幼儿一起找出不同之处。
5.2 家庭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找不同,和家长一起分享他们的发现。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环境准备确保教学环境安静、整洁,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
6.2 材料准备准备一些图片或者物体,用于展示和比较。
确保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进行观察和比较。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或者物体,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和比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7.2 小组合作法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找出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个性化关注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个别指导和支持。
8.2 鼓励参与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找不同》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快乐幼儿启蒙数学》第三章节“比较与分类”中的内容,详细内容涉及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两组物体,找出不同之处。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观察到的不同之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磁性板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张磁性板、一套图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组相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跟随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每组幼儿根据磁性板上的图片,找出不同之处,并在磁性板上进行标记。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每组幼儿讨论找出不同之处的方法,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6.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的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三部分:1. “找不同”2. 例题:展示教材中的例题,用不同颜色标注出不同之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三章节“比较与分类”中的练习题。
2. 答案:教师批改作业后,给予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进行“找不同”的游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同时,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不同之处。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两组物体,找出不同之处。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第三节《找不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找出两组物体中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逻辑思维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卡片等。
学具:每组两张图片,一张记录卡,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组相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不同之处。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不同点,给予表扬。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两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讲解找出不同之处的思路和方法。
邀请幼儿到黑板上指出不同之处,并说明理由。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两张图片和一张记录卡。
让幼儿在组内观察、讨论,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记录在记录卡上。
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其他幼儿补充。
表扬在练习中表现出色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找不同》2. 内容:图片展示找不同方法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图片1:A. 一个苹果,一个橙子B. 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图片2:C. 一只小鸟,一只蝴蝶D. 一只小鸟,一只蜜蜂答案:图片1:B(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图片2:D(一只小鸟,一只蜜蜂)2. 作业要求: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独立观察、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找不同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鼓励幼儿积极思考。
2. 拓展延伸: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找不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找不同、拼图等,丰富幼儿的数学学习体验。
幼儿大班数学优质教案《找不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中内容,详细内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不同之处。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中不同之处。
2. 培养幼儿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找出两组物体中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两组具有明显差异图片、PPT课件、磁性板。
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不同。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观察、比较两组物体,并找出不同之处。
通过磁性板展示解题过程,让幼儿跟随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图片中不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发现,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题目,另一部分为解题过程。
题目部分展示两组图片,解题过程部分展示找出不同之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每组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找不同”游戏,找出家里物品之间不同。
2. 答案:无固定答案,只要幼儿能够准确地找出不同之处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要对幼儿表现进行评价,解他们在观察、比较方面进步。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学习,将“找不同”游戏延伸到家庭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还可以在课后组织类似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特别关注。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对于确保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实践情景引入方式要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他们兴趣。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大班科学《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观察与比较》第三节《找不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通过趣味性找不同的游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逻辑思维,找出事物的不同之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找不同游戏卡片、PPT课件、磁性黑板。
2. 学具:每组一套找不同游戏卡片、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磁性黑板上的找不同游戏卡片,讲解如何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找不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5.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竞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不同》2. 板书内容:观察事物的方法: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找不同的技巧: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团队合作。
七、作业设计游戏一:找出下列物品的不同之处。
答案:①物品1和物品2的形状不同;②物品3和物品4的颜色不同。
游戏二:找出下列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答案:①图片1和图片2中的人物动作不同;②图片3和图片4中的物品数量不同。
2. 作业要求:请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家长记录幼儿的完成情况,并在次日课堂上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找不同的技巧。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大班科学《找不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观察与比较》第三节《找不同》。
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组或多组事物,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提高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2.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发现的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
难点: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找不同图片、幻灯片、贴纸、小红花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找不同图片、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不同。
(2)邀请幼儿分享发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找不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何找出不同,强调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份找不同图片,要求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 小组分享与交流(5分钟)(1)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本组找到的不同。
(2)其他幼儿补充,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给予表现优秀的幼儿小红花奖励,激发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大班科学《找不同》2. 内容:(1)观察、比较方法(2)找不同实例(3)幼儿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一组相似图片中的不同之处。
(2)与家长一起玩找不同游戏,分享成果。
2. 答案:(1)图一:小鸟的翅膀颜色不同。
图二:小兔的耳朵长度不同。
(2)与家长共同完成,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找不同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园课件找不同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认知教材《发现生活中的不同》。
本节课主要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材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交通工具、房屋结构、动物特征等。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分享和交流。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幼儿对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观察到的不同,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组交通工具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房屋结构,让幼儿观察并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 随堂练习:教师分发图片,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并用彩泥捏出自己观察到的不同。
4. 小组合作:教师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观察并描述出这个动物的特征,然后分享给其他组。
5.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找找家里或小区里的不同,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观察发现不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找家里的不同答案:家里的不同可以是家具的摆放、家庭成员的特征等。
2. 作业题目:观察小区里的不同答案:小区里的不同可以是楼房的结构、植物的种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不愿意分享和交流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设计不同的图片,并与其他幼儿分享,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发现不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