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规定的全国各地工资区类别
- 格式:pdf
- 大小:139.75 KB
- 文档页数:1
6类地区工资级别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工资水平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调控工资水平,中国政府将全国分为6类地区,分别是第一类地区、第二类地区、第三类地区、第四类地区、第五类地区和第六类地区。
每个地区的工资级别不同,以下是对各地区工资级别的介绍。
第一类地区第一类地区是指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和浙江这五个地区。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才集聚度较高,工资水平也相对较高。
在这些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全国最高的。
同时,这些地区的企业也更愿意提供更高的薪酬待遇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第二类地区第二类地区包括江苏、山东、福建、辽宁、河北、重庆、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9个省份。
这些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于第一类地区来说较低,但也比其他地区要高。
这些地区的企业也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工资水平。
第三类地区第三类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山西、江西、广东省外的其他省份和自治区等地。
这些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这些地区的企业一般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工资水平。
第四类地区第四类地区包括西藏、宁夏、新疆等较为落后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才集聚度也较低,工资水平也相对较低。
但是,这些地区的企业也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工资水平。
第五类地区第五类地区包括青海、甘肃、贵州、云南等较为贫困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集聚度都比较低,工资水平也较低。
这些地区的企业也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工资水平。
第六类地区第六类地区包括西藏、海南等较为落后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集聚度都比较低,工资水平也相对较低。
这些地区的企业也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工资水平。
总结以上是对各地区工资级别的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区的工资水平不仅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受到行业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的通知【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发文字号】劳人薪[1985]20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工资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已变更)【发布日期】1985.06.13【实施日期】1985.06.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的通知(劳人薪(1985)20号1985年6月13日)现将《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规定,现对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的若干问题和计发地区工资的办法作如下具体规定。
一、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一)现在执行十一类工资区制度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在工资制度改革时,先将现行四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提高到现行五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尔后再套改新规定的五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
(二)对于现在四、五类工资区工作,仍执行五类以上工资区工资标准的职工(含由六类以上工资区调到五类以下工资区仍保持六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职工),这次也按现行五类工资区同等级的工资标准套改新规定的五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其原工资高于现行五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部分不予保留。
在六类和六类以上工资区中,仍执行本类区以上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的职工,在套改新工资标准时,其原工资高出本类区现行工资标准的部分也按此办法处理。
(三)现在四类工资区中执行非十一类工资区制度的事业单位,其现行工资标准低于或相当于国家机关四类工资区同类人员工资标准的,可以在增加工资的幅度不超过2.75%的原则下,先提高到本部门相当国家机关五类工资区的现行工资标准,尔后再套改新规定的本部门相当国家机关五类工资区的新工资标准。
国务院关于调整工资区类别的几项具体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79.11.08•【文号】•【施行日期】1979.11.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发布日期:2001年10月6日实施日期:2001年10月6日)废止(原因: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国务院关于调整工资区类别的几项具体规定(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八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四日批转的《全国物价工资会议纪要》中规定,从今年十一月一日起,先将国家机关、文教、科研、卫生、体育、财贸等部门实行的三、四类工资区各提高一类,五类以上的工资区暂时不动。
在三、四类工资区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的具体调整办法,另行研究安排。
据此,现将调整工资区类别中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一)国家机关、文教、科研、卫生、体育、财贸等部门执行十一类工资区类别制度的职工,现在三类工资区的,改按四类工资区同类人员的工资标准执行;现在四类工资区的,改按五类工资区同类人员的工资标准执行。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现在执行四类工资区加百分之一工资标准的,也改按五类工资区同类人员的工资标准执行。
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执行国家机关、文教、科研、卫生、体育、财贸等部门三、四类区工资标准的职工,也分别改按四、五类工资区同类人员的工资标准执行。
邮电企业的生产人员、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职员、勤杂人员和煤炭工业企业职员、工程技术人员,实行的工资区类别制度,与国家机关十一类工资区类别制度大体相同,现在三、四类工资区的,也分别改按其四、五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执行。
(二)现在三、四类工资区工作,但执行的工资区类别制度与国家机关十一类工资区类别制度不一致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标准偏低的,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调整:现行三类工资区中,轻工业、农业的一级工资标准在三十元和三十元以下,重工业的一级工资标准在三十一元和三十一元以下的;现行四类工资区中,轻工业、农业的一级工资标准在三十一元和三十一元以下,重工业的一级工资标准在三十二元和三十二元以下的,都按照增加工资百分之二点八三的幅度调整工资标准。
十一类工资区工资标准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劳动者为雇主提供劳动和服务的回报。
在中国,工资标准是由政府制定的,根据职业类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划分。
按照工资区划分类的方式有多种,这里我们将介绍十一类常见的工资区划标准。
1.全国统一最低工资标准:这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成本等因素设定。
不同省份、城市、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有差异,但一般都不低于全国统一标准。
2.村镇企事业单位最低工资标准:这是针对村镇企事业单位的最低工资标准,与全国统一标准相比可能会有所降低,因为村镇地区一般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3.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所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会设立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工资待遇。
4.企事业单位工资区划:根据企事业单位的规模、性质、行业等因素,将不同单位划分到不同的工资区划中,每个工资区划设定了相应的工资标准。
5.国有企业工资区划:国有企业是指国家掌握资产所有权或控股的企业,由于其特殊性质,一般设立了相应的工资区划,根据国有企业的规模、行业、经济效益等因素设定不同的工资标准。
6.民营企业工资区划:民营企业是指非国家掌握资产所有权或控股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设立了相应的工资区划。
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经济效益等因素,设定不同的工资标准。
7.外资企业工资区划:外资企业是指由国外投资的企业,一般也会设立相应的工资区划。
工资标准可能会受到国外投资方的规定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8.高新技术企业工资区划:高新技术企业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依托高新技术成果和高技术人才为主要生产力的企业,由于其对人才的需求较高,一般会设立相对较高的工资标准。
9.行业工资区划: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设立了相应的行业工资区划。
例如,医疗卫生行业、教育行业、建筑行业等会有相对独立的工资区划。
10.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区划:机关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由于其公共性质和非盈利性质,工资标准一般相对较低。
十一类工资区工资标准十一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一、引言工资标准是企业在确定员工薪酬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标准,包括地区、行业、职位、市场参考等。
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十一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制定与实施,以期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参考。
二、十一类工资区概述十一类工资区是国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务等因素划分的工资适用范围。
这些范围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一线城市,南京、杭州、苏州等新一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
同时,还包括制造业、金融业、教育业、医疗保健业等不同行业。
这种划分有利于针对不同地区、行业和职务制定相应的工资标准。
三、工资制定原则与政策在制定十一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时,应遵循公平、竞争、激励等原则。
首先,要确保工资水平与地区、行业和市场水平相符,避免不合理的差距;其次,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保证企业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在政策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薪酬制度。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明确劳动报酬的数额和支付方式。
此外,企业还可以参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来制定工资标准。
四、具体标准分析与制定在十一类工资区中,不同地区、行业和职务的工资标准存在差异。
以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为例,一线城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较高,因此其基本工资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二线城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其基本工资水平也相应较低。
在行业方面,金融业和教育业等高技能行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工资水平,而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低技能行业则相对较低。
在制定具体工资标准时,企业应综合考虑地区、行业、职位等因素,并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进行决策。
例如,某公司是一家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其根据一线城市的市场参考水平和自身的经营状况,制定了相对较高的基本工资和奖金制度。
全国各地区工资区类别1956年,中国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依据各地自然条件、物价和生活水平、工资状况,适当照顾重点发展地区和艰苦地区,将全国分为11类工资区。
规定以一类地区为基准,每高一类,工资标准增加3%(如浙江属二类地区、安徽属三类地区、北京属六类地区、上海属八类地区、广东属十类地区、青海属十一类地区等)十一类工资区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壤塘县、若尔盖、阿坝二县;红原县的麦洼、阿木河河两个区和龙日区的大录乡马尔康县的日布乡,松潘县的毛尔盖区,南坪县日区的四寨、安曲两个乡。
云南省临沧专区的双江、镇康、永德等三县、耿马佤族佤族和沧源佤族自治县。
思茅专区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澜沧拉祜族、西盟佤族等三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腊、猛海等三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安安、万宁、澄迈、临高、文昌、琼海、屯昌、儋县等九县。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保亭、琼中、崖县、东方、白沙、陵水、乐乐、昌江等八县。
三亚市甘肃省兰州市。
定西专区的定西、榆中、通渭、陇西、渭源、会宁、临洮、皋兰县。
平凉专区的静宁县。
天水专区的天水市,天水、西和、礼县、甘谷、武山、泰安、漳县等七县。
武都专区的成县、武都、康县、文县、宕昌,岷县。
武威专区的武威、永昌、永登、景泰、民勤、古浪等县。
祝天藏族自治县张掖专区的张掖、临泽、山丹、民乐、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专区的玉门市、酒泉县安西、敦煌二县金塔县肃北蒙古族、阿克塞哈萨克族二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市、临夏、永靖、和政、康乐、广河等五县;东乡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迭部、舟曲、碌曲、夏河、玛曲县。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
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
十类工资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除日布乡)松潘(毛尔盖区)、黑水等三县,金川县的下集、观音桥两个区和阿柯里乡、国营农场。
全国各地区工资区类别十一类工资区: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壤塘县、若尔盖、阿坝二县;红原县的麦洼、阿木河河两个区和龙日区的大录乡马尔康县的日布乡,松潘县的毛尔盖区,南坪县日区的四寨、安曲两个乡。
云南省临沧专区的双江、镇康、永德等三县、耿马佤族佤族和沧源佤族自治县。
思茅专区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澜沧拉祜族、西盟佤族等三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腊、猛海等三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安安、万宁、澄迈、临高、文昌、琼海、屯昌、儋县等九县。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保亭、琼中、崖县、东方、白沙、陵水、乐乐、昌江等八县。
三亚市、甘肃省、兰州市。
定西专区的定西、榆中、通渭、陇西、渭源、会宁、临洮、皋兰县。
平凉专区的静宁县。
天水专区的天水市,天水、西和、礼县、甘谷、武山、泰安、漳县等七县。
武都专区的成县、武都、康县、文县、宕昌,岷县。
武威专区的武威、永昌、永登、景泰、民勤、古浪等县。
祝天藏族自治县。
张掖专区的张掖、临泽、山丹、民乐、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专区的玉门市、酒泉县安西、敦煌二县金塔县肃北蒙古族、阿克塞哈萨克族二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市、临夏、永靖、和政、康乐、广河等五县;东乡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迭部、舟曲、碌曲、夏河、玛曲县。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
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
十类工资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除日布乡)松潘(毛尔盖区)、黑水等三县,金川县的下集、观音桥两个区和阿柯里乡、国营农场。
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的龙日、刷金寺两个区。
云南省东川市:曲靖专区会泽县原划归东川市的迤车、待补、者海、罗布等四个区:临沧专区钠临沧县;思茅专区的墨江、普洱二县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个旧市,金平、元阳、绿春、红河等四县和河口瑶族、屏边苗族二自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梁河、瑞丽等五县,畹町镇;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泸水等三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全国各地区工资区类别表工资区类别地区十一类工资区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壤塘县、若尔盖、阿坝二县;红原县的麦洼、阿木河河两个区和龙日区的大录乡马尔康县的日布乡,松潘县的毛尔盖区,南坪县日区的四寨、安曲两个乡。
云南省临沧专区的双江、镇康、永德等三县、耿马佤族佤族和沧源佤族自治县。
思茅专区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澜沧拉祜族、西盟佤族等三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腊、猛海等三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安安、万宁、澄迈、临高、文昌、琼海、屯昌、儋县等九县。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保亭、琼中、崖县、东方、白沙、陵水、乐乐、昌江等八县。
三亚市甘肃省兰州市。
定西专区的定西、榆中、通渭、陇西、渭源、会宁、临洮、皋兰县。
平凉专区的静宁县。
天水专区的天水市,天水、西和、礼县、甘谷、武山、泰安、漳县等七县。
武都专区的成县、武都、康县、文县、宕昌,岷县。
武威专区的武威、永昌、永登、景泰、民勤、古浪等县。
祝天藏族自治县张掖专区的张掖、临泽、山丹、民乐、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专区的玉门市、酒泉县安西、敦煌二县金塔县肃北蒙古族、阿克塞哈萨克族二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市、临夏、永靖、和政、康乐、广河等五县;东乡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迭部、舟曲、碌曲、夏河、玛曲县。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
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
十类工资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除日布乡)松潘(毛尔盖区)、黑水等三县,金川县的下集、观音桥两个区和阿柯里乡、国营农场。
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的龙日、刷金寺两个区。
云南省东川市:曲靖专区会泽县原划归东川市的迤车、待补、者海、罗布等四个区:临沧专区钠临沧县;思茅专区的墨江、普洱二县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个旧市,金平、元阳、绿春、红河等四县和河口瑶族、屏边苗族二自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梁河、瑞丽等五县,畹町镇;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泸水等三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劳动部关于印发《试点地区工资指导线制度试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劳动部关于印发《试点地区工资指导线制度试行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7]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为了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更好地指导企业工资分配,我们制定了《试点地区工资指导线制度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部分地区进行工资指导线制度试点,是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办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政府运用工资指导线,对国有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的工资分配进行指导与调控,使企业工资增长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试点首先在部分地区或中心城市进行,由劳动部统一组织。
1997年试点范围由北京、深圳、成都3个城市扩大到包括江苏、江西、山东、广东、湖南、山西、吉林在内的十个地区。
试点地区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制定试点方案。
在试点初期,应将工资指导线办法与弹性工资计划、工效挂钩等办法并行。
随着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逐步转向以工资指导线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
各试点地区应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不断改进完善试点办法。
其他地区暂不进行工资指导线制度试点,但要在严格执行弹性工资计划和工效挂钩办法的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工资指导线办法的研究探索工作。
试点地区劳动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将实施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反馈我部综合计划与工资司。
附件:1.工资指导线水平测算数学模型(略)2.“四分位法”测算工资指导线水平(略)一九九七年一月三十日试点地区工资指导线制度试行办法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督调控”的企业工资分配体制,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有关规定,制定本试行办法。
全国工资区类别表一、引言工资是每个劳动者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全国工资区类别表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将全国范围内的工资水平进行分类和统计,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比较不同行业、地区和职业的工资情况。
二、工资区类别的划分全国工资区类别表将工资划分为若干个区间,每个区间代表一定范围的工资水平。
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和统计数据,可以将工资区类别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类别:根据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差异,可以将工资划分为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国际组织等。
2. 地区类别:根据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可以将工资划分为不同的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等。
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3. 职业类别:根据不同职业的工资水平差异,可以将工资划分为不同的职业,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生产人员、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等。
不同职业的工资水平受到职业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程度、职业技能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三、工资区类别的意义和作用全国工资区类别表的建立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了解工资差距:通过工资区类别表,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行业、地区和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从而更好地指导劳动力的选择和就业规划。
同时,也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和调整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工资的合理分配和公平竞争。
2. 比较工资水平:工资区类别表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行业、地区和职业的工资水平,从而为劳动者选择就业地点和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全国薪资区类别地区的划分
薪资区分类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薪资水平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比较各地区的薪资福利情况。
在全国范围内,薪资区的划分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经济发展水平
薪资水平通常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薪资较高,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薪资较低。
因此,可以将全国地区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为高薪资区、中薪资区和低薪资区。
2. 行业特点
不同行业的薪资水平差异较大。
可以根据各地区的主要产业和特点,将薪资区划分为各自的行业薪资区。
比如,发达地区的金融业和科技业通常有较高的薪资水平,而农业和服务业的薪资相对较低。
3.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也会对薪资水平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由于
经济发展较早,薪资水平相对较高。
而内陆地区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在划分薪资区的时候可以考虑地理位置的影响。
4. 政策和法规
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薪资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府的税
收政策、最低工资标准等都会对各地区的薪资水平产生影响。
因此,在划分薪资区时,还需考虑政策和法规的因素。
在划分全国薪资区类别地区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因素,
制定相应的薪资区划分标准。
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各个地区的
薪资水平情况,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薪酬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注意:以上信息仅为参考,具体划分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
数据进行制定。
*。
深圳市特区内最低工资810元/月,关外最低700元/月特区内最低工资为4.66元/小时;810元/月;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最低工资为:4.02元/小时辽宁省:一、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按区域划分为五档,各档标准适用区域详见附表。
二、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580元、500元、460元、420元、380元,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按每月20.92天、每天8小时进行折算。
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依次为6.00元、5.50元、5.00元、4.50元、4.00元(含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
三、用人单位应根据其经济效益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与工会组织和劳动者协商,合理确定本单位的工资水平和工资标准,协商确定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其工资收入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四、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以下内容:(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五、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最低工资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用人单位违反最低工资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七、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从2007年3月1日起执行。
青海省:具体标准是:西宁市、海东地区每人每月调整为440元;海南州、海北州、黄南州每人每月调整为450元;海西州、果洛州和玉树州每人每月调整为460元。
同时,失业保险金待遇标准在各地原来的基础上提高50元,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标准,不分地区全省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20元。
陕西省:一、调整提高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类工资区540元/月;二类工资区500元/月;三类工资区460 元/月;四类工资区420元/月。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五)五、1956年至1965年工资改革的主要内容1、全国统一划分为11类工资区1956年的工资改革,将全国统一划分为11类工资区,其中,一类地区的工资最低,十一类地区的工资最高。
各类工资区之间的工资差距为3%,就是说,一个同类同等级的人员,在二类地区的工资要比在一类地区的工资高3%,在三地区的工资又要比在二类地区的工资高3%,以此类推;所以,十一类地区的一个同类同等级的人员要比一类地区的同类同等级的人员的工资高30%。
至于具体哪个地区被划入哪一类工资区,则由国务院统一公布,不同的省份可能属于不同的工资区,同一个省份的不同专区、不同县,也可能被划入不同的工资区(网上大概搜得到)。
将不同地区划分为不同工资区的依据,首先是各地区的物价水平,自然,物价水平较高的地区划入较高的工资区,物价水平较低的地区划入较低的工资区;其次,也要考虑该地区居民传统的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例如,上海与北京的物价差不多,又紧邻江苏、浙江二省,但由于上海居民传统收入水平较高,生活消费开支也相应地比较大,所以,上海被划为八类地区,而北京则被划为六类地区,至于江苏省与上海相邻的许多地方,只被划为五类地区,浙江省许多地方,则被划为二类地区;再次,对工作环境艰苦而国家重点开发的中西部地区,如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则定为较高的工资区(十一类),以鼓励沿海生活环境较好地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支援这些地区的建设。
要说明的是以下两点:(1)1956年工资改革时,将全国划为11类工资区,只是针对国家机关的行政人员,至于企业人员,则是划分为7类工资区,所以,国家行政人员的工资区划分与企业人员的工资区划分是不一致的,这一问题直到1963年的工资调整和工资改革时才得到纠正,1963年工资调整以后,国家行政机关人员、企业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所有领工资的人员,其地区之间的工资标准差别,都统一按11类工资区来规定了。
(2)1963年工资调整时,宣布将一类工资区合并入二类工资区,同时,所有二类工资区全部执行三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这实际上是取消了一、二类工资区,将其全部合并入三类工资区。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建国初全国工资等级体系1956年,是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中央召开了温暖人心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国家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中共中央召开八大……然而,有一件事,却牵动着全国各界数千万人的利益。
这就是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工资改革。
1956年,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是很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不少事今天听起来还很耳熟。
这一年,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国家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然而,牵动着全国各界数千万人利益的是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工资改革。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中国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对新中国“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
全国的工资等级没有统一体系建国之初,供给制与工资制并存。
刚进城的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享受供给制,而旧有人员,包括工人、店员、技术人员、教师、职员等,则享受工资制。
当时,全国的工资等级没有统一体系,并行的工资标准多达数百种。
待遇反差与实际要求,使供给制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生活。
于是建国后的几年间,曾经历了几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分配模式。
当过某大学统战部长、已离休的老同志王涌,听说笔者要采集当年工资改革方面的材料,特意打电话给笔者。
他首先说到从“纯”供给制演变出的一种工资模式:包干制。
包干制,简单说,即由国家发给一定数量的实物和货币,是把伙食、津贴、服装、子女保育、保姆费的供给标准折成米或款额发给个人包干支配使用,剩余归己,这就是通常说的“小包干”。
随着政治、经济秩序的调整和梳理,分配制度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被形势逼迫得不断前行。
十一类工资区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壤塘县、若尔盖、阿坝二县;红原县的麦洼、阿木河河两个区和龙日区的大录乡马尔康县的日布乡,松潘县的毛尔盖区,南坪县日区的四寨、安曲两个乡。
云南省临沧专区的双江、镇康、永德等三县、耿马佤族佤族和沧源佤族自治县。
思茅专区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澜沧拉祜族、西盟佤族等三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腊、猛海等三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安安、万宁、澄迈、临高、文昌、琼海、屯昌、儋县等九县。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保亭、琼中、崖县、东方、白沙、陵水、乐乐、昌江等八县。
三亚市甘肃省兰州市。
定西专区的定西、榆中、通渭、陇西、渭源、会宁、临洮、皋兰县。
平凉专区的静宁县。
天水专区的天水市,天水、西和、礼县、甘谷、武山、泰安、漳县等七县。
武都专区的成县、武都、康县、文县、宕昌,岷县。
武威专区的武威、永昌、永登、景泰、民勤、古浪等县。
祝天藏族自治县张掖专区的张掖、临泽、山丹、民乐、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专区的玉门市、酒泉县安西、敦煌二县金塔县肃北蒙古族、阿克塞哈萨克族二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市、临夏、永靖、和政、康乐、广河等五县;东乡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迭部、舟曲、碌曲、夏河、玛曲县。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
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
十类工资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除日布乡松潘(毛尔盖区、黑水等三县,金川县的下集、观音桥两个区和阿柯里乡、国营农场。
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的龙日、刷金寺两个区。
云南省东川市:曲靖专区会泽县原划归东川市的迤车、待补、者海、罗布等四个区:临沧专区钠临沧县;思茅专区的墨江、普洱二县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个旧市,金平、元阳、绿春、红河等四县和河口瑶族、屏边苗族二自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梁河、瑞丽等五县,畹町镇;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泸水等三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国务院⼯资制度改⾰⼩组、劳动⼈事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作⼈员⼯资制度改⾰⽅案若⼲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号:劳⼈薪[1985]19号颁布⽇期:1985-06-13执⾏⽇期:1985-06-13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现将《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作⼈员⼯资制度改⾰⽅案若⼲问题的规定》发给你们,请按照执⾏。
附: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作⼈员⼯资制度改⾰⽅案若⼲问题的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作⼈员⼯资制度改⾰⽅案》(以下简称《改⾰⽅案》),现对实施改⾰⽅案的若⼲具体政策问题作如下规定。
⼀、⼯资制度改⾰范围问题(⼀)这次国家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作⼈员⼯资制度改⾰的范围,限于下列单位的正式⼯作⼈员:(1)各级国家机关、党派和⼈民团体;(2)教育、卫⽣、科学研究事业单位;(3)⽂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播、电视事业单位;(4)农业、林业、⽔利、⽓象、海洋、⽔产、畜牧事业单位;(5)地质勘探、地震、测绘、规划、设计、商品检验、物资储备事业单位;(6)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环境卫⽣和其他事业单位。
⾄于公路养护、园林绿化、市政建设、房地产管理等单位,其中属于事业单位的可以列⼊⼯资制度改⾰的范围,属于企业单位的则不能列⼊,由省、⾃治区、直辖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既挂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挂企业“两块牌⼦”的单位,必须明确单位的性质。
明确为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要严格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资制度改⾰的各项政策规定,不能执⾏企业的⼯资、奖⾦制度,改⾰⼯资制度所需经费仍按现在的开⽀渠道解决。
明确是企业的,不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资制度改⾰的范围。
(三)机构改⾰时,由国务院部局⼀级国家机关改为全国性的专业公司,例如中国船舶⼯业总公司、中国汽车⼯业公司、中国⽯油化学⼯业总公司、中国有⾊⾦属公司、中国建筑⼯程总公司等,以及各专业银⾏省分⾏和省保险分公司及其以上领导机构,虽属企业性质,但这次⼯资改⾰均实⾏国家机关⼯作⼈员的⼯资制度。
十一类工资区工资标准工资是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工作对应着不同的工资标准。
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不同,各个地区和行业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工资水平。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工资体系,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将不同工资标准进行分类,并设立相应的薪酬档次。
本文将介绍十一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
一、企事业单位工资区企事业单位工资区是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工资进行划分的标准。
根据员工的职务等级、工作经验和绩效评定等因素,将员工的工资划分为不同的档次。
一般来说,企事业单位工资区的划分主要根据职员的级别和工作年限来决定。
二、行业工资区行业工资区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对工资进行划分的标准。
不同行业的工作性质和技能要求不同,因此工资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的工资标准通常会相对较高,而一些初级服务行业的工资标准较低。
三、地区工资区地区工资区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等因素,对工资进行划分的标准。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工资标准会相对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工资标准则较低。
这是为了解决不同地区间工资差距过大的问题,以保障不同地区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国家工资标准国家工资标准是对全国范围内的工资进行统一规定的标准。
国家工资标准通常由相关政府部门根据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设定。
国家工资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推动社会公平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发展。
五、城乡工资标准城乡工资标准是根据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差异,对工资进行划分的标准。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的工资标准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工资标准则较低。
这是为了解决农民工工资低于城市居民的问题,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六、教育工资区教育工资区是根据教育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对工资进行划分的标准。
不同级别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往往拥有不同的薪酬档次,以反映其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职称等因素。
七、技能工资区技能工资区是根据不同职业的技能需求和技能水平,对工资进行划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