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3
第四章侵权损害赔偿及免责和减责事由本章主要阐述了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抗辩事由的概念与分类。
重点应理解正当理由和抗辩理由的区别。
本章共二节。
在学完本章之后应能够了解1、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2、抗辩事由的概念与分类3、重点应理解正当理由和抗辩理由的区别第一节、侵权损害赔偿概述一、侵权损害赔偿概念损害赔偿是指赔偿义务人通过支付一定数额金钱的方式承担对受害人的损害予以救济的责任。
狭义的损害赔偿,是指对受害人损害的金钱赔偿。
在一些立法例和文献中,“赔偿”或“损害赔偿”在广义上被使用。
其含义不仅包括金钱赔偿,也包括其他侵权的民事责任方式。
二、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与原则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包括:(1)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之赔偿,这里的财产损失既包括侵害物权性质的财产权、知识产权等导致的损害,也包括侵害财产利益(合法利益)导致的损害;(2)对人身损害案件中各种相关财产损失的赔偿;(3)对死亡与残疾损害后果的赔偿;(4)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规定的各种精神损害赔偿;(5)对受害人(包括死者)近亲属生活费的赔偿。
三、关于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是指超过实际损害的范围判决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义务的人对受害人予以额外的金钱赔偿,以示对加害人的惩罚。
广义的惩罚性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狭义的惩罚性赔偿则只是法律对特定情况下的加害行为(准侵权行为)规定的具有惩罚性的金钱赔偿。
四、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则(一)损益相抵损益相抵,是指受害人在遭受损失的同时也得到利益的,应将其所得到的利益从应得的赔偿金额中扣除。
受害人得到的利益仅限于经济利益或者可以用金钱计算的财产性质的利益,不包括感情、精神利益。
对于受害人得到的细微的经济利益,一般也无须采用损益相抵的方式进行处理。
(二)过失相抵过失相抵,是指受害人对损害发生有过错的,应当依据其过错的大小减轻直至免除加害人或对损害负有赔偿义务的人的责任。
在侵权责任法中规定过失相抵的规则,实际上是贯彻过错责任原则:加害人对自己有过错的行为导致的损害承担责任;受害人也对自己的过错导致的损害或者损害之扩大承担相应后果。
2019法考必备考点: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和减责事由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和减责事由(一)过失相抵1、过失相抵,又称混合过错,是指当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损害结果的扩大也具有过错时,依法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损害赔偿责任的制度。
例如,甲在施工时不慎失手将几块墙砖从五层楼上扔出去,恰好砸中来监察施工的乙,由于乙同时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导致乙被砸伤致死,此即属于过失相抵的具体情形之一。
3、过失相抵的适用存在一定的限制。
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条第1款的规定,当侵权人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受害人仅有一般过失时,不适用过失相抵。
另就过失相抵的适用范围而言,其不仅适用于过错责任的情形,也适用于无过错责任的情形。
但是涉及过失相抵适用于无过错责任的法律规定,存在如下几种状况:(1)法律明确规定不能适用过失相抵。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70条的规定,民用核设施损害责任不适用过失相抵。
(2)法律明确规定只有在受害人有重大过失时才适用过失相抵。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72条和第78条的规定,对于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和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只有在受害人有重大过失时才适用过失相抵。
此外,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96条第3款规定,水污染损害是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
(3)法律明确规定适用过失相抵。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73条的规定,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经营者能证明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此外,依据《民用航空法》第157、161条规定,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或者从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落下的人或者物,造成地面上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人能够证明损害是部分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的,相应减轻其赔偿责任。
(二)受害人故意受害人故意,是指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自己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此种结果的发生。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税收相关法律》第二篇第三章讲义12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减免责事由划分为正当理由与外来原因。
1.正当理由包括:(1)依法执行职务;(2)正当防卫;(3)紧急避险。
2.外来原因包括:(1)受害人过错;(2)第三人的过错;(3)不可抗力。
【例题·单选题】甲、乙各自赶一头牛,同乘一条船过河。
当时天下着大雨,船被洪水冲下来的石头击中,危及到人与船的安全。
甲急中生智,将自己的牛推至河中,接着又将乙的牛推至河中,甲、乙才得以安全渡河,但两头牛均被大水冲走。
乙提出,甲只能将自己的牛推下河,不应该将乙的牛也推下河,要求甲赔偿损失。
甲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抗辩事由是()。
(2012年)A.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B.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C.甲的行为与损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D.本案属于意外事件[答疑编号6492230909]『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免责事由。
为了使本人或者第三人的人身或财产或者公共利益免遭正在发生的、实际存在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加害于他人人身或财产的损害行为,称为紧急避险。
五、法律特别规定的侵权责任类型(一)共同侵权1.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2.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3.侵权责任法规定,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这种情况在法理上被称为“共同危险行为”。
(二)关于主体的特殊规定1.监护人责任(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合同中免责事由3篇第一篇:免责事由一:自然灾害在合同中常常会出现免责条款,其中一种免责事由便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力量引发的灾难,如地震、台风、洪水等。
在合同中加入自然灾害的免责事由,是为了保护当事双方在灾难发生时的合法权益。
首先,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测的,无法人为控制其发生的时间和规模。
例如,地震是地壳运动所引发的强烈地面晃动,其发生时间和地点难以预测。
当一方因地震无法履行合同 obligations 时,其可通过合同中的免责事由来获得法律上的保护。
其次,自然灾害往往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身伤亡。
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当事双方完全无法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例如,一家物流公司根据合同约定承担运输货物的责任。
然而,在遭遇台风或暴雨洪水时,道路可能因为塌方或水浸而无法通行,导致交通中断。
此时,公司将无法按时、按约履行合同,且对此无法控制。
因此,在合同中明确自然灾害的免责事由,能够保护当事方的利益。
最后,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资源短缺和供给中断。
例如,一家食品供应商与一家餐厅签订了供货合同,但在合同履行期间出现了严重的洪灾。
这导致该供应商的生产基地被淹没,原材料受损,无法按时向餐厅供应商品。
而在这种情况下,该食品供应商可通过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来减轻其违约责任,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免责事由,在合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保护当事双方在遭受自然灾害时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减轻一方因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而产生的违约责任。
然而,对于自然灾害的免责事由应合理设置,不能过度损害对方的利益,以维护合同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第二篇:免责事由二:政府行为在合同中,另一种常见的免责事由是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是指政府以行政手段对社会、企事业单位、公民进行管理和干预的行为。
在合同中引入政府行为的免责事由,主要是为了保护当事双方在政府行为干预下的合法权益。
首先,政府行为往往是强制性的,合同当事双方无法预测和控制其发生的时间和方式。
司法考试民法法条串讲:免责或者减责事由司法考试民法法条串讲:免责或者减责事由。
民法是历年司法考考察的重点学科,历来有“得民法者得天下”之说,学通了民法再复习其他学科考生则感觉轻车熟路,民法往往成为了考生成绩的分水岭。
然而,民法具有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繁杂、考察难度大的特点,也是历年考生失分的“重灾区”。
免责或者减责事由1.受害人的过错(与有过错)1)含义: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26条)2)适用:(1)受害人故意情形下的适用:①适用于过错责任情形和无过错责任情形中②加害人也有过错(故意或者过失),否则适用第27条。
③法律规定受害人故意才免除或者减轻加害人责任的,受害人的重大过失和一般过失不是免责或者减责事由。
如:侵权责任法第70条: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此时即使是受害人重大过失,加害人也不免责。
(2)受害人重大过失情形下的适用①适用于过错责任情形和无过错责任情形中②法律规定重大过失才免除或者减轻加害人责任的,受害人的一般过失不是免责或者减责事由。
如:侵权责任法第78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3)一般过失也可构成免责的情形①一般适用于过错责任情形;法律有明文规定才适用于无过错责任情形。
②如加害人有故意和重大过失情形,则排除适用。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条第1款: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2.受害人的故意1)含义: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27条)2)适用:(1)可以适用于过错责任情形和无过错责任情形。
解除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因违反法律法规而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或责任。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或者行为主体的特殊地位,可以解除或减轻其法律责任。
本文将探讨解除法律责任的几种情形。
一、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范围内使用某种必要的防卫手段进行自卫,以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免受非法侵害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对于正当防卫行为,法律免除其法律责任。
比如,在遭受暴力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和权益,合理使用合法武器进行反击,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不会承担刑事责任。
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无法遵循一般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所采取的紧急行动。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13条规定,对于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行为,如是为了防止或者减少不法侵害,不需要支付相应的赔偿或承担民事责任。
比如,在火灾发生时,为了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砸碎窗户逃生,即使造成损坏,也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合同解除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解除合同来减轻或消除法律责任。
比如,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一方严重违反合同约定,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另一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解除后可以免除相关责任。
四、特定情形下的责任减免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法律也规定了责任的减免或者免除。
比如,在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害可以减轻或免除相应责任;对年龄较小、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相应减轻。
五、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在出现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以及无法克服的情况下,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7条的规定,当事人由于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
比如,由于地震导致道路破坏,无法按时供货的情况下,供货商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总结起来,解除法律责任是在特定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自愿解除法律责任的行为。
2017司考民法基础: 侵权责任的免责和减轻责任的事由2017司考民法基础:侵权责任的免责和减轻责任的事由。
(一)与有过错与有过错, 又称过错相抵, 是指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26条的规定,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 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与有过错, 既适用于过错责任场合, 又适用于无过错责任场合。
在无过错责任场合, 适用与有过错主要有三种情形:第一, 法律规定受害人故意才适用与有过错。
譬如侵权责任法第70条规定, 民用核设施的经营人在发生核事故的情况下造成他人损害的, 只有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前提下, 才能免除责任。
换言之, 如果损害是由受害人的过失甚至重大过失造成的, 也不能减轻民用核设施经营人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损害完全是由于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即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是受害人的故意, 则应适用侵权责任法第27条关于受害人故意的规范, 完全免除行为人的责任。
如果侵权人同时对损害的发生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则应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二, 法律规定受害人的重大过失才适用与有过错。
承担无过错责任的主体只有在能够证明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前提下, 才能要求减轻自己的责任。
譬如侵权责任法第72条规定, 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的占有人、使用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只有能够证明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 才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8条规定,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 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只有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的重大过失造成的, 才可以减轻责任。
譬如水污染防治法第85条第3款规定, 水污染损害是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 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
第三, 法律明确规定适用与有过错。
譬如民用航空法第157、161条规定, 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或者从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落下的人或者物, 造成地面上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害的, 民用航空器的经营人能够证明损害是部分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的, 相应减轻其赔偿责任。
减轻和免除民事责任的事由有哪些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减轻和免除民事责任的事由有:
⼀、不可抗⼒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条:因不可抗⼒不能履⾏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正当防卫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三、紧急避险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条: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的⼈承担民事责任。
危险由⾃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1篇甲、乙、丙三人系好友,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名为“阳光公司”的有限责任公司。
甲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乙担任公司财务负责人,丙担任公司技术负责人。
2019年,阳光公司因涉嫌偷税漏税被当地税务机关查处,经调查发现,甲、乙、丙三人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涉嫌构成法律责任。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甲、乙、丙三人提出免责事由,请求免除法律责任。
二、案情分析1. 免责事由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甲、乙、丙三人提出以下免责事由:(1)不知情免责:甲、乙、丙三人声称自己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对偷税漏税行为不知情,系被他人操纵,请求免除法律责任。
(2)已改正免责:甲、乙、丙三人在发现偷税漏税行为后,及时采取措施改正,并主动向税务机关报告,请求免除法律责任。
(3)受他人胁迫免责:甲、乙、丙三人声称在经营过程中受到他人胁迫,不得不参与偷税漏税行为,请求免除法律责任。
2. 案件审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对甲、乙、丙三人的免责事由进行了审查。
(1)不知情免责:法院认为,甲、乙、丙三人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经营状况有较高的了解,且在调查过程中,三人对偷税漏税行为存在知情或应知的情况。
因此,不知情免责事由不成立。
(2)已改正免责:法院认为,甲、乙、丙三人在发现偷税漏税行为后,虽及时采取措施改正,但偷税漏税行为已经对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失。
因此,已改正免责事由不成立。
(3)受他人胁迫免责:法院认为,甲、乙、丙三人在经营过程中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受到他人胁迫,且在调查过程中,三人对偷税漏税行为存在知情或应知的情况。
因此,受他人胁迫免责事由不成立。
三、案件判决根据以上分析,法院认为甲、乙、丙三人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构成法律责任。
最终判决如下:1. 甲、乙、丙三人承担偷税漏税的法律责任,赔偿国家税款损失。
2. 甲、乙、丙三人承担因偷税漏税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甲、乙、丙三人在提出免责事由时,分别从不知情、已改正、受他人胁迫三个方面进行辩解。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年某月,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刑事案件。
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
然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李某的律师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辩护意见,要求免除李某的法律责任。
经过法院审理,最终李某被免除法律责任。
以下是该案件的具体经过。
二、案件经过1. 案件起因李某,男,30岁,某市某公司员工。
被害人张某,男,28岁,某市某公司同事。
两人因工作矛盾,李某持刀将张某刺伤。
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2. 案件侦查案发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经过调查取证,警方将李某抓获归案。
在侦查过程中,警方发现李某与被害人张某有深厚的友谊,且两人并无深仇大恨。
于是,警方对李某进行了进一步的审讯。
3. 律师介入在案件侦查阶段,李某的家属聘请了一位知名律师为其辩护。
律师在详细了解案情后,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辩护意见:请求法院免除李某的法律责任。
4.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期间,李某的律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辩护:(1)案件起因:律师提出,李某与被害人张某并无深仇大恨,两人曾是好友。
此次案件起因于工作中的矛盾,并非李某蓄意伤害。
(2)主观恶性:律师强调,李某在案发时,并无明显的犯罪故意。
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李某持刀刺伤张某,属于过失犯罪。
(3)悔罪表现:律师指出,李某在案发后,表现出了悔罪态度,主动投案自首,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4)社会危害性:律师认为,李某的行为虽然造成被害人张某死亡,但考虑到其悔罪态度良好,且具有自首情节,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李某的行为虽然构成故意伤害罪,但考虑到其悔罪态度良好,且具有自首情节,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法院最终决定免除李某的法律责任。
三、案件反思1. 案件对司法公正的启示本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李某的悔罪态度、自首情节等因素,最终做出了免除其法律责任的判决。
这体现了我国司法公正的原则,也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借鉴。
2. 案件对律师职业的启示本案中,律师从多个角度为李某进行辩护,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男,35岁,某市居民。
2021年3月15日,张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行驶至市区某路段时,与前方同向行驶的李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受伤及两车不同程度损坏。
事故发生后,张某立即停车并拨打了报警电话。
经交警部门调查,认定张某承担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李某承担次要责任。
李某受伤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经诊断为右小腿骨折。
住院期间,李某的医疗费用共计5万元。
李某出院后,向张某索赔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8万元。
张某认为,自己在事故中无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双方协商未果,李某遂将张某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张某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应当承担,责任如何划分?三、法院判决法院审理认为,张某在事故中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机动车驾驶人可以免除或者减轻责任:(一)不可抗力;(二)受害人故意;(三)受害人过失;(四)其他依法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责任的情形。
本案中,张某在行驶过程中,虽然存在一定的过错,但李某在事故发生前,未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行驶,存在过失。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张某可以免除或者减轻部分责任。
经审理,法院认为张某承担70%的责任,李某承担30%的责任。
张某应赔偿李某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5.6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交通事故责任免除案例。
以下是本案的分析:1. 责任划分原则:法院在审理本案时,遵循了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该原则,张某在事故中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责任免除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本案中张某可以免除或者减轻部分责任,主要原因是李某在事故发生前存在过失。
3. 责任比例划分: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确定了责任比例。
张某承担70%的责任,李某承担30%的责任。
4. 法律适用:本案中,法院正确适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依法维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审计》知识点:事务所免除和减轻责任的事由知识点:事务所免除和减轻责任的事由
1.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错误;
(二)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虚假或者不实;
(三)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
(四)已经遵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但被审验单位在注册登记之后抽逃资金;
(五)为登记时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但出资人在登记后已补足出资。
2.利害关系人明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为不实报告而仍然使用的,人民法院应当酌情减轻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责任。
3.会计师事务所在报告中注明“本报告仅供年检使用”、“本报告仅供工商登记使用”等类似内容的,不能作为其免责的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