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8
护理不良事件与处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如护理缺陷、药物不良反应、仪器设施所致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患者走失、安全防护情况下的跌倒)等。
为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医院应建立健全。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与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如护理缺陷、药物不良反应、仪器设施所致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患者走失、安全防护情况下的跌倒)等。
根据严重程度,护理不良事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一级事件(警讯事件):指非预期的死亡、严重经济损失、医患斗殴等严重后果的事件。
2. 二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指非预期的严重伤残、较大经济损失、医闹等后果的事件。
3. 三级事件(无后果事件):指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的事件。
4. 四级事件(临界后果事件):指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的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与报告制度1. 处理制度(1)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首先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的损害。
(2)妥善保管相关记录与证据:发生重度或极重度缺陷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患者损害的药品、器具均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藏匿、转移、调换,相关标本须保留,以备鉴定。
违反规定者要追究相关责任。
(3)明确责任:凡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护理员,卫生员、陪人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缺陷,均由带教者及安排者承担责任。
2. 报告制度(1)上报程序:一般不良事件由当事人及时报告护士长,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程度。
护士长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
严重不良事件由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会诊、抢救。
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及处理流程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点。
2.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1)用药错误: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执行治疗性医嘱时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打错针、发错药,采血错误等。
(2)非计划性拔管: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病人或护理人员等因素发生的计划外拔管行为。
(3)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4)意外事件: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压疮、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自杀等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 预防措施: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水平,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安全。
2. 登记报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当事人及处理均需详细登记,并报护理部。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3. 事件报告:事件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根据不良事件报告范围和上报时间填写不良事件报表。
三、护理不良事件处理流程1. 事件发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责任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变化、处理及护理措施。
2. 护士长了解情况:护士长应及时了解情况,于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并及时在科室内通报,以引起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
3. 组织讨论:护士长一周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不良事件级别,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对立即采取的措施、事件处理结果进行评估。
4. 制定改进措施:针对不良事件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质量,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护理部审核:护理部对不良事件进行审核,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
6. 跟踪评价:对实施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及时调整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四、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及处理标准1. 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 一) 护理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级1.定义:一般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窒息、烫伤以及其他护理意外事件。
2.分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二)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 建立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预防各种导管脱落、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
2.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事件发生后,责任人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和护士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安抚患者及家属,将患者危害降到最小。
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时由护士长立即口头报告科主任、科护士长、护理部及院级,24 小时内上报书面材料。
3.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当事人及处理,并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处理意见上交护理部,不得延误或隐瞒。
4.发生不良事件相关的各种记录、检验报告、药品、血液、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必要时封存,以备鉴定。
5.根据事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片区、护理部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确定事件性质,评定事件等级,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6.科室根据整改措施定期追踪整改情况,评价事件转归。
护理部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7.护理部对主动上报科室给予鼓励,采取多元化、多渠道方式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分享,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二) 护理不良事件处理及上报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处理(1) 发生不良事件,立即报告主管医生,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患者危害降到最小。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未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可能对患者安全造成威胁或对医疗质量产生影响。
为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行为、操作失误、设备故障、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病情恶化、死亡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护理差错、护理事故、患者意外伤害、药物不良反应、设备故障等。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与处理1. 报告制度(1)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范围、报告时间、报告程序和报告方式。
(2)护理人员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
(3)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向医院领导报告。
2. 处理措施(1)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应根据事件性质和后果,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批评教育、扣分、暂停执业资格等。
(2)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应根据事件性质和后果,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扣分、暂停评优资格等。
(3)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
(4)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检查、召回或销毁。
四、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与控制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2.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安全隐患。
3. 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1)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对设备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避免影响患者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或护理人员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点(陷)和护理意外。
1.定义及分类∶(1)护理事故∶1)定义∶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造成患者死亡、残疾,以及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和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2)分类∶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事件。
二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事件。
三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事件。
四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事件。
(2)护理差错∶1)定义∶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等原因,给患者造成精神及肉体的痛苦,或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的事件。
2)分类∶一般护理差错、严重护理差错。
一般护理差错∶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或技术原因发生的错误,未对患者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度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
严重护理差错∶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的事件。
(3)护理缺陷∶指在临床工作中,虽然有某一环节的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发生在患者身上(如抄错医嘱,但未执行)的事件。
(4)护理意外:指在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难以预料、难以避免、难以克服的事件。
主要针对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且无特殊病情提示的患者所发生的跌倒、坠床、走失、烫伤、自伤、误吸、窒息、物理伤害、管道自拔等事件。
2.各级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工作规范,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积极开展护理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严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及上报流程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及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负担,并引发护理纠纷,包含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及护理缺陷等。
为了便于不同事件的处理,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几类:1. 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治疗错误、执行医嘱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体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等。
2. 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等。
3. 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等。
4. 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等。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管理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三级。
1. 一级: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对患者造成中度以上的伤害;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医院感染暴发;手术病人身份或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或敷料等;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输错血;抽错备血及血型鉴定标本;不做皮试用药;重要管道意外滑脱;跌倒有严重后果;高危药物外渗有不良后果;院内压疮(难免压疮除外)。
2. 二级: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
以下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无伤害、轻度伤害为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3. 三级: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1. 发生不良事件后,要本着病人第一、平安第一的原则,先救治病人,在规定时限内逐级上报。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激励机制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
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内的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良事件报告后的信息共存,可以使相关人员从他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
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坠床、跌倒、导管滑脱、用药失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因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严重院内感染。
四、不良事件报告原则
非惩罚性、主动性报告的原则: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报告其他人或其他科室的,可以实名报告,也可匿名报告,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五、上报内容
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
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科室为上报单位。
六、上报形式
1、口头报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书面报告:护理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
3、网络报告:护理人员登录内网,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电子表格,
网上直报。
七、激励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并安全报告人的志愿给予报告人保密。
2、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奖励人员币50-100元。
3、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奖励人民币50-100元。
4、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未形成医疗纠纷,但被职能部门发现的,给予处罚人民币300-500元。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办法(暂行)
一、组织结构
医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小组是在护理部主任及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对全院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进行调查分析、讨论、定性以及提交处理意见。
医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专家小组我院是由分管院长和护理部主任及具备初级技术职称(含初级)以上的护理管理人员组成,设有组长、副组长、组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工作职责
1、医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上交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发生经过的资料进行组织调查,讨论分析、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提出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
2、负责对发生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决定的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反馈给科室及个人。
3、负责每季度在护理质量汇总大会上进行通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发生经过,提出吸取教训及防范措施。
4、负责对各护理单元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或事故进行评估定性,对收集举证倒置的资料进行审核,并上报医院。
5、制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纠纷的防范预案及报告流程,防范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的发生。
三、报告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制定防范处理护理事件的应急预案,防范护理事件的发生。
3、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及时据实登记,汇总。
4、各个护理单元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护士长和科主任,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
采取挽救和抢救措施,安抚患者、家属、其他病友及当事人,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效果。
当安全(不良)事件造成不良影响时,当事人及科室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5、各护理单元将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相关的各种记录、检查结果、标本及造成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的药物、器械等妥善保管,护理文件书写的资料在有效时间内完善并保存,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必要时与病人或病人家属共同封存,填写好准确日期时间与有效的双方签名。
6、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科室护士长,科室护士长根据性质的严重性立即或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7、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后,科室需认真填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由当事人填写发生事件的原因、经过、后果以及本人对事件的认识及教训。
护士长对事件发生经过进行调查、核实,及时组织科内护士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认真分析讨论,确定护理事件的真实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呈交护理部并记录于护士长台帐中,对科室整改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一周内报送科护士长处,科护士长分析,2-3天报护理部。
8、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经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定性,对及时上报且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的护理事件原则上不予惩罚。
但要求当事人或填写出书面检查材料,并在护理单元进行深刻检讨,资料及时上交护理部。
视情节严重程度,必要时须有护理部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或在全体护士长会议上做出深刻检查。
9、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刻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将按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四、对后果严重或有患者投诉的护理事件,将按护理管理制度和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处理细则如下:
1、严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错误执行医嘱,操作失误,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医疗行为,视程度分为A、B、C三级。
A级:错误行为性质非常严重,造成患者不可逆的人身损害,引发后果严重的医疗纠纷和高额赔款(万元以上)。
扣发3个月劳务费,并视情节轻重延长半年至一年转正或按晋升年限延长1-2年申报高一级技术职称,情节特别严重者可给予缓聘、停聘、降职、撤职、警告等处分。
B级:错误行为性质严重,造成患者人身损害(部分不可逆),引发医疗纠
纷和赔款,不良影响明显,扣发1个月劳务费。
C级:错误行为性质较严重,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尚可逆),引发医疗纠纷或不良影响较明显,扣发半个月劳务费。
2、一般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错误执行医嘱,操作失误,但未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医疗行为,视程度分为A、B、C三级。
A级:错误行为造成患者中毒身体不适及情绪反应,尚未造成明显人身损害和不良影响,未引发医疗纠纷和赔款,扣业绩总分20分。
B级:错误行为造成患者轻度身体不适及情绪反应,未造成人身损害和不良影响,未引发医疗纠纷和赔款,扣业绩总分20分。
C级:错误行为未造成患者身体不适及情绪反应,未引发病人投诉,且主动上报原则上不予惩罚。
五、对发现事件,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搭班护士,将予以奖励,业绩总分加5分;对发现并杜绝了事件发生,主动上报的个人业绩总分加10分;雷同事件科内一月内发生2起以上的扣护士长5分;对发生事件且主动上报,对病人未造成不良影响的个人,原则上不予惩罚,对刻意隐瞒者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将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加倍处罚。
六、附件:“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及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及处理
一、定义
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手术部位或识别错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
二、分类
(一)惩罚性不良事件:
1、静脉与非静脉给药错误、抽血错误、各类治疗及检查错误等。
2、因护理行为不执行工作制度与流程,导致病人发生脱管、外渗、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3、病人发生脱管、外渗、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护理不良事件,虽然未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产生不良影响。
但科室护士长不按时报告。
(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病人发生脱管、跌倒、烫伤、压疮、坠床、自杀、/走失、投诉等,但未造成病人损害或对医院产生不良影响。
三、根据事件结果,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小组参考以下分级标准讨论进行评定。
1、分级标准
0级:事件已发生,但在执行前被制止。
1级:事件已发生并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2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3级:中级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变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4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5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6级:死亡。
2、评定
(1)0级:非惩罚性不良事件。
(2)1级:按护理不良事件C级处理。
(3)2级:按护理不良事件B级处理。
(4)3级:按护理不良事件A级处理。
(5)4-6级:参考同类事件,按医院相关制度处理。
医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别:床号:住院号:入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