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7
常见三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过失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遭受到一定危害或损害的事件。
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有药物错误、跌倒摔伤和压疮等。
以下将针对这三种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药物错误1.原因分析:(1)护士对药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对药物特性和剂量的了解不够全面;(2)工作疲劳、压力大,导致注意力不集中;(3)医药系统没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减少错误发生。
2.防范措施:(1)加强护士的药物知识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提高对药物特性和剂量的学习和理解;(2)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和药物审查机制,合理分工,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权利明确;(3)提高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合理调整工作状态,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
二、跌倒摔伤1.原因分析:(1)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容易摔倒或跌伤;(2)护士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不够全面,对其自理能力的评估和监测不到位;(3)护理环境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4)护士的操作技术不熟练,存在操作错误的可能。
2.防范措施:(1)护士应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和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2)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确保床铺、家具、地面等设施的干净整洁,无安全隐患;(3)加强护士的操作技术培训,提高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4)增加警示标识,提示患者注意安全,如设置防滑垫、导蚤护栏等设施。
三、压疮1.原因分析:(1)长时间不动、长时间压迫其中一部位,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2)护士对压疮的认识不深入,对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不到位;(3)护理操作不规范,未能正确进行翻身、换姿势、保持皮肤的清洁和保湿;(4)工作疲劳、工作量过重,导致护士疏忽或不注意细节。
2.防范措施:(1)加强护士对压疮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对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掌握;(2)合理安排护理队伍,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确保每位患者的护理时间和护理质量;(3)加强护士的护理技术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确保每个环节的正确和安全;(4)定期进行皮肤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压疮风险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是护理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工作中,发生护理差错与缺陷是难以杜绝的,护理管理者的工作应立足于尽量减少差错与缺陷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本文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1.查对制度不严: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不严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2.不严格执行医嘱: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医嘱也是导致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表现在盲目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
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3.个人能力欠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之一。
包括技术水平低、理论知识不足、临床经验不足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4.管理不善:管理不善体现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工作环境不良、规章制度不完善等方面。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会导致工作压力大,容易发生疲劳和疏忽;工作环境不良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心情;规章制度不完善则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明确的指引和约束。
5.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与患者、医生、其他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力不足,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执行医嘱出现偏差、患者满意度下降等,进而引发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一些预防措施的相关知识吧,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
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1、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1.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
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1.3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护士个人技能和知识不足: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熟练、知识不全面的情况。
例如,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可能没有掌握穿刺技巧,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预防措施:提高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水平,加强技能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和复习,推动护士进行终身学习。
2.通信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准确或不及时,可能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例如,医生开出的药物剂量没有及时传达给护士,护士可能会错误地给予患者过高或过低的药物剂量。
预防措施: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例如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或实时通讯软件,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及时交流患者的情况和变化。
3.疲劳和压力:长时间的工作和高度的压力可能导致护士疲劳和疏忽,进而引发护理不良事件。
疲劳和压力会影响护士的判断和集中力,增加错误发生的风险。
预防措施: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确保护士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护士应对工作压力。
4.医疗设备问题:医疗设备的使用不当或故障可能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例如,监护仪的误差、输液泵的故障等。
预防措施: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医护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5.护理文化问题:护理文化的问题可能导致医护人员忽视护理的重要性,缺乏责任心和专业精神,进而引发护理不良事件。
预防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倡导尊重患者、关注患者的理念,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预防护理不良事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高护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减轻护士的疲劳和压力,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培养健康的护理文化。
希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技术不当或系统安排问题等原因导致患者的身体或心理上遭受伤害的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安全。
因此,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下将介绍护理不良事件的常见内容及预防措施。
1.护理差错:包括错误的药物给予、手术过程中的失败、静脉输液错误和不当插管等。
2.感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感染细菌或病毒,最常见的是医院获得性感染。
3.跌倒和压疮: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压疮。
跌倒会增加患者骨折和其他损伤的风险,而压疮则可能导致感染和组织坏死。
4.误诊或延误诊: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错误或延迟诊断可能导致治疗延误和错误的治疗方案。
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措施:1.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护理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护理技术和操作规范。
护理人员还应参加定期的进修课程,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
2.护理文化的营造:医疗机构应建立积极的护理文化,鼓励护理人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同时,医院应重视患者安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3.使用科技支持:医疗机构可以采用现代科技设备,如电子病历系统和智能药柜等,以减少人为错误。
电子病历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病历信息,智能药柜可以自动识别药物,减少药物错误。
4.患者参与护理:患者及其家属应参与护理过程,共同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
这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5.强调团队合作:医疗机构应鼓励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如医生、药师、物理治疗师等充分合作,确保协调一致的护理团队合作。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同时,对于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总之,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是医疗机构及护理人员的共同责任。
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健康或安全方面的不良事件,如跌倒、压疮、误吸等。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的相关内容。
压疮预防措施压疮是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之一,通常发生在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上。
以下是预防压疮的常用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更换尿布和床单。
2.避免摩擦、拉扯、挤压等过度刺激皮肤的行为。
3.定时翻身改变体位,保证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4.使用褥垫或其他减压设备,减轻部位施压造成的伤害。
跌倒预防措施跌倒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之一,造成骨折、脑部损伤等严重后果。
以下是预防跌倒的常用措施:1.定期为患者做安全评估,识别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
2.特别关注行动不便或者视力、听力有问题的患者,加强监护。
3.保持走道和房间的整洁,减少绊倒和滑倒的风险。
4.使用辅助装备,如拐杖、手电筒等,提高行动的安全性。
误吸预防措施误吸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护理不良事件,特别是在患者有神经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以下是预防误吸的常用措施:1.确认患者的咽喉反射是否正常,避免食物或药物误入气道。
2.定期为患者口腔卫生清洁,减少口腔内细菌感染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3.坐姿喂食,保持患者颈部的自然姿态,避免引起气道压迫。
4.引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吸辅助设备,如鼻导管、氧气面罩等。
总结护理不良事件是常见且具有严重后果的问题,对于如何预防这些问题,医务工作者需要有相应的认识和措施。
上述措施仅是护理不良事件预防的一部分,医务工作者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全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患者提供更贴心、安全的服务。
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一、工作前做好“三预”
1.预想: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发生的问题。
2.预查:查岗位责任制,查制度的落实,查存在的薄弱环节。
3.预防:制定防范措施,把潜在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工作中做到“四抓”
1.抓好对工作粗心马虎、服务态度差者的思想工作。
2.抓好工作忙乱、易出现差错的环节。
3.抓交接班、周末、节假日。
4.抓容易出事的地方和科室。
三、纠正缺陷“四不放过”
1.差错事故原因找不到不放过。
2.防范措施未订好不放过。
3.当事人认识态度不端正不放过。
4.未引起大家注意,未吸取经验教训不放过。
四、关注重点人群
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对交待病情表示难以理解者。
7.有发生征兆或已发生医院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3.特殊身份的患者。
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的预防措施
1.加强责任心,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事实证明,有相当数量的护理差错事故是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做为管理人员要对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教育,使之认识到自己的职责。
2.管理人员要注重调查研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的进行帮助和教育,把预防差错事故的思想工作落到实处。
3.落实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各项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化。
4.抓好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的关键环节,预防为主。
5.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的薄弱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人员方面:新护士;有思想问题未得到解决的人员;基础训练不够、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平时工作自侍资历老、对年轻管理者的管理软抵触的人员、责任心不强的人员。
②时间方面:护士人手少时;快下班时;节假日;病人数多,特别是重病人多时;抢救工作紧张时;护士长不在班时;新护士或实习护士多时;人员不团结时等等。
护士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醒或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的发生。
6.加强管理,医院领导必须把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深入实际,切实把关。
某某医院 2021年1月15日。
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因专业技术不纯熟、操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等原因造成的对患者身体或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质量护理,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全院的质量管理体系,确立质量目标和指标,设立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完善护理质量。
2.增强护士的专业素养: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确保护士具备完成各种护理操作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各种护理问题。
3.加强护理规范化管理:建立和执行适用的护理操作规范和护理流程,确保护理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减少因个体操作不当而引发的错误。
4.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建立和完善多学科护理团队,通过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减少因信息传递不畅和沟通不良而造成的错误和疏漏。
5.强化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培养和教育,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确保护士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6.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定期开展护理质量评估活动,通过抽查、检查和评分等手段,查找和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7.强化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加强对高危患者和操作的监测和防护,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8.加强患者教育和参与:通过开展患者教育和参与,提高患者对护理操作和护理风险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9.改善医疗设施和环境:优化医疗设施和护理环境,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减少因环境原因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
10.加强护理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护理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及时记录和报告,以便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类型
(1)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5)因工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
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
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1?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
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
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2?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
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烟火勿近”字样,保证病人安全。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
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 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
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一、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
2013年第一季度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6例,来源于临床科室及门诊科室,虽未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二、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具体表现用药查对不严,在给病人发药时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外出,未告知病人用药须知,未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2、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个别护士在值班,夜班如无新入院病人,则减少进病房巡视次数,或巡视时走马观花,未仔细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或认为新入院病人无大碍,未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护理人员缺乏急救意识,不能及时发现判断并发症的发生。
透析病人为门诊治疗,大多数病人病情稳定,生存期长,护理人员对透析中一般不良反应处理比较有经验,对不常规的严重并发症没有预先性,缺乏观察处
理经验。
4、个人防护不到位,特别是在为患者进行操作治疗时,违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意识不强,简化流程,存在懒惰心理,工作随意性太强,导致被针刺伤。
5、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未认真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对于一些病情不平稳的患者,特别是新入院病人、产后、术后患者未及时进行评估,工作疏忽大意,导致产妇起床解手出现晕厥。
6、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病人的管理。
三、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
1、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病人的管理,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照级别护理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床栏、约束带等,同时告知家属留陪侍人,必要时悬挂安全警示标识。
3、组织学习各种操作流程,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不能随意简化流程,不能存在懒惰心理,稍一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4、护士长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对有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有预见性,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并加强与患者之间、医生之间的沟通,多说一句话、多走几步路,也许就能减少很多不良事件的发生。
5、对第一季度发生的不良事件,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分析讨论,
并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警示教育,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