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6千人糕(部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15.59 MB
- 文档页数:42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千人糕》这篇文章,通过孩子经常吃到的糕点,揭示一个生活哲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师主要抓住这个中心点展开教学。
首先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
读的训练要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学生勾画生字词;再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深入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
其次通过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明白了课文蕴含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本所承载的内容、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观点和情感进行独立体验,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语文经验亲近并思考文本。
一、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
文章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了多次变化,每一次情感变化都建立在与父亲交流后的心理活动中。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历,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设身处地地感知人物所处的情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深刻的。
二、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例如孩子的语言、爸爸的语言,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教学反思第3篇】教学反思:(一)收获1. 学生、教师精神饱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学过程流畅,一气呵成。
2. 注重朗读,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指导重点语句的朗读。
3. 学生的朗读、思维、自学、合作、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4. 学生由读课文,到理解课文主题,再升华主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6课《千人糕》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能(可能)(能力)(能干)(本能)桌(桌子)(书桌)(圆桌)(课桌)味(味道)(香味)(味精)(回味)买(买卖)(买书)(买菜)(收买)具(工具)(文具)(玩具)(家具)甘(甘甜)(甘草)(甘心)(甘愿)甜(甜菜)(甜美)(甜瓜)(甜品)菜(种菜)(青菜)(白菜)(炒菜)劳(劳动)(辛劳)(劳工)(疲劳)读一读,记一记一定也许桌子平时难道味道就是加工农具甜菜工具劳动平平常常多音字:好hǎo (好人)hào (好奇)应yìng(答应)yīng(应该)的de (好的)dí(的确)dì(目的)dī(的士)近义词:好奇—奇怪特别—特殊平时—平常味道—滋味的确—确实反义词:特别—一般平平常常—不同寻常理解词语: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特别:与众不同;不普通。
的确:完全确实,实在。
句子解析: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这里的“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这是孩子对千人糕的另一种理解。
“笑了”说明孩子的不以为然的心理。
千人糕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论从样子还是味道都很普通。
2、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的确应该”说明孩子觉得千人糕的名字名副其实,赞同爸爸的话。
因为一块看似普通的糕,需要很多人付出劳动。
课文分析:《千人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文讲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通过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讲述了千人糕是由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才做成的,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千人糕”中的“千人”是泛指,不是恰好一千个人,而是许许多多的人,这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万”一样的,是虚指,意思是很多很多。
课题: 6、千人糕(一)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 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学习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学习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千人糕》通过妈妈的话,告诉我们:称重阳糕为“千人糕”的道理,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备注(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一、教学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文《千人糕》。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想问?(学生自由举手回答)3、教学“糕”字,“米”字旁的字与粮食有关。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识记生字课题: 6、千人糕(二)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 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学习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学习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课课后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
在二年级上册《雪孩子》,第一次提出了“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在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也提出了“默读第三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本课第三次提出“默读课文”,可以让学生一边默读相关段落一边思考:“千人糕”名字的由来;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千人糕》知识归类
听写词语
买卖能力味道工具甜菜甘甜汁水劳动
同音字
láo:劳牢
ɡān:甘干肝
多音字
应(yīnɡ)应该(yìnɡ)应答
磨(mò)磨面(mó)折磨
的(de)好的(dí)的确
同偏旁生字
艹:菜劳蔗
氵:汁海洋
口:味吃唱
近义词:
急忙——连忙也许——可能
形近字
熊(狗熊)昧(拾金不昧)卖(卖水果)采(风采)能(能力)味(味道)买(买东西)菜(蔬菜)学习方法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特点。
2. 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学习的兴趣和对新事物的好奇促进语文素质的培养。
3. 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合力”,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
部编版小学语文《千人糕》课文原文及赏析
《千人糕》课文原文:
爸爸端来一盘糕,说:“这叫千人糕。
”
“千人糕?”我奇怪地问,“这糕是怎么做成的?”
爸爸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
“到底需要哪些人呢?”我追着问。
“要农民种稻子,要工人磨面,要做成糕,还要经过很多人的手。
”
爸爸接着说:“这块糕里,有农民种稻子的辛苦,有工人磨面的劳动,有做糕人的智慧和技巧。
你想想,一块糕需要多少人的劳动啊!”
我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说这糕是‘千人糕’了。
赏析:
《千人糕》这篇课文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生动地揭示了生活中常见食品——糕点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众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课文以“千人糕”为引子,引导孩子们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课文中的“千人糕”并非真的由一千人制作,而是以此形象地表达了糕点制作过程中涉及的众多劳动者。
从种植稻米的农民,到磨面粉的工人,再到制作糕点的师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深刻理解到每一份食物都来之不易,都应该珍惜。
此外,课文也强调了团队合作和互相依赖的重要性。
没有农民的稻米,就没有面粉;没有面粉,就没有糕点。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整个生产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感激他人的劳动。
总的来说,《千人糕》这篇课文以生活中的小事为例,深入浅出地教育孩子们尊重劳动、珍惜食物,同时也传递了团队合作和互相依赖的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千人糕》名师教案—、文本教学解读《千人糕》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课文通过一对父子的对话,说明了一块普通的糕点是很多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告诫人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展开,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课文配有多幅插图,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言语表达的重要凭借。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3项:1.识写生字。
本课16个生字要求会读,9个生字要求会写。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有了些识字量,具备了一些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结合上下文、联系已识生字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自主识字。
文中出现的一些多音字是本课的读音难点,如:好奇、磨成粉、种稻子、种子、的确、应该。
教学时可先将多音字归类出示,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掌握音义对应关系,从而在具体的语境中据义定音。
在识记生字时,可根据字形字义的特点巧妙理解字词的意思,丰富学生的字词积累。
在理解“的确、销售”时,可找它们的近义词“确实、出售”来理解;“糕、粉、糖、蔗、菜、汁”均出自文中事物的名称,可在学生认识事物时指导识记,将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熬”字是“火字底”,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插图来理解,通过观察插图,了解熬糖需要的工具有木铲、大锅等,在熬制的过程中需要加热,不断搅动。
将课文与插图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认识文中出现的事物,积累运用文中的字词。
“买”和“算”可展示这2个字的字形演变,激发学生的识记兴趣;“嘛”识记字形时可与“磨”进行比较,强化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鼓励学生去发现,让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文中分别在两个不同的语境中出现词语“特别”,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联系已有积累,尝试用“设想中的近义词”来“更换”的方法理解,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结合课后的习题“读一读,记一记”,可设计“生字开花”的游戏,引导学生积累生字扩展的新词,丰富词汇量,为三年级的习作奠定基础。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能”字笔画较多,学生可用个性化的方式记字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每个部件,提炼书写要领:左窄右宽下齐平,右边两“匕”下稍宽。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第二单元|
6 千人糕
1、读一读,记一记:
一定也许桌子平时难道味道就是
加工农具甜菜工具劳动平平常常
2、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能(才能能干)桌(课桌桌椅)味(气味味道)
味(气味味道)买(买菜买卖)具(工具具体)
甘(甘甜甘苦)甜(甜润鲜甜)菜(买菜菜市场)劳(劳动劳作)
3、多音字:
好 hǎo (好人) hào (好奇)
4、近义词:
好奇——奇怪特别——特殊平时——平常
5、课文分析:
本文通过爸爸让孩子吃“千人糕”,让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6、好句积累: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
《千人糕》教学反思
《千人糕》这个活动,带领幼儿逐渐步入各种“社会劳动场景”中。
《千人糕》这个主题让幼儿产生好奇什么是千人糕呢?是千人制作的蛋糕吗?……以一块普普通通的、有形可见的糕点,把幼儿带入到了一个个复杂的、艰辛的社会劳作过程中。
比如:做糕点的米,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然后要拿到磨坊磨成粉;糕点中方的糖是甘蔗、甜菜等熬出来的;熬糖又需要铁锅、煤……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劳作系统,做出来一块普通的糕点。
这是幼儿以往根本没有想到过的。
当然,这些还只是故事表面所表达的内容,其实《千人糕》这个故事,主要的借助孩子经常吃到糕点,揭示一个生活哲理:每一样物品都凝聚了大量的劳动,享用时,应该对劳动者心生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的教育性十分明显,而趣味性却不强。
所以我在讲述故事时,尽量淡。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6 千人糕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板书
大 米
+ 糖 = 千人糕
教学反思
《千人糕》一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对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延,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农民种、工具……
包装、送货、销售……。
【导语】这篇课⽂主要讲了爸爸给孩⼦们买⽶糕说是千⼈糕。
孩⼦们不知道为什么叫千⼈糕,爸爸告诉孩⼦们,千⼈糕是千上万⼈共同劳动的成果。
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2.学会本课⽣字,其中⽥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所揭⽰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板 主要板书计划: ⽶粉⽶稻⼦农民 ⽶糕锅、煤.⼯⼈ 布农民、⼯⼈ 只有共同努⼒,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揭⽰课题 1、板书课题:6、千⼈糕 2、质疑 看到这个题⽬,你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 1、范读课⽂ 读后讨论:千⼈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糕? 2、⾃由练读课⽂ 要求:读准字⾳,读通句⼦,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 (1)试读第⼀⾃然段。
A出⽰⽣字卡⽚:重、⽶、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吗"是轻声。
B出⽰句⼦: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指名读句⼦。
C指名试读课⽂。
读后师⽣共同评议。
(2)试读第⼆⾃然段。
A出⽰⽣字卡⽚:碾、磨 指名认读⽣字,注意:"碾"是⿐⾳。
B指名试读课⽂。
师⽣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然段。
A抽读⽣字卡⽚:接、需、⼚、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读准下列字⾳:⼚、纱、制。
B出⽰句⼦: ⼀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教学反思第1篇】《千人糕》是部编版教材第四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故事共有十一个自然段,浅显易懂。
课文通过爸爸地话,告诉我们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课文的重点是认读生字、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
难点是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我讲的是本课第一课时。
一、我的教学流程环节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我指导课题中“糕”读音,了解形声字“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经验理解“糕”,达到音、形、义的结合。
读准课题的读音。
学生看课题质疑,走进文本。
环节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我出示默读的具体要求,默读课文,生边读边想: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指名看插图交流。
经过皇甫主任对我课的点评和指导,我明白了有默读方法的具体指导很好,落实了本课课后习题的要求,但在低段教学的初读课文时最好采用自由出声朗读的形式,这样可以有效巩固生字的读音,默读可以放在第二课时文段理解中处理。
另外,学生初读课文后在看插图交流“了解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时应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尊重并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环节三随文识字、读通课文。
活动一学习第一至五自然段。
指名读一至五自然段,学生说出这部分内容所含生字,师出示标红,相机指导。
出示选一选,在具体语境中识字区分“买与卖”。
出示园地课后习题两句话,根据语境体会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
在识字教学环节,我重视多种形式识字和积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
识字方法。
学生在识记生字时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儿歌法记生字,有的用分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记生字……遗憾的是我在教学区分形近字“买与卖”时,对本课生字“买”进行了追本溯源,出示该汉字的甲骨文,但没有对“卖”进行同样形式的讲解,就出示生活中具体语境让学生进行选择,有重视语用的意识,但比较突兀,练习缺乏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