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飞行区场道和净空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52
机场净空管理规定机场净空管理规定是为了确保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与其他飞机、建筑物、设施等发生碰撞。
以下是机场净空管理的一些规定。
首先,机场应制定详细的净空管理计划,包括净空域、高度等级和限制区域等信息。
净空域是指飞机在起降过程中需要保持的安全空域,通常为机场的周围空域。
高度等级是指不同区域的最低飞行高度,以确保飞机与地面或其他障碍物保持安全的距离。
限制区域是指在净空管理计划中明确说明不允许飞机进入的区域,如建筑物、设施等。
其次,机场净空管理规定飞机在起降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飞行程序和限制条件。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必须按照指定的飞行路径和高度进行飞行。
一般来说,飞机在离地面一定高度以下必须保持直飞,避免过低低飞。
飞机在降落时,必须按照机场的标准程序进行进场,减速下降,保持制定的下降率和高度。
第三,机场净空管理规定了飞机上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限制高度和距离。
一些高大的建筑物、天线塔等会对飞机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机场净空管理规定了这些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和距离。
飞机在起降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和垂直距离,以确保安全。
另外,机场净空管理也规定了飞机在机场附近空域的飞行限制。
这些限制可以包括禁飞区域、限制区域等。
比如,一些敏感区域、军事区域等会限制飞机的飞行。
飞机在起降前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交飞行计划并获得许可。
最后,机场净空管理还规定了飞机在起降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条件和限制。
比如,飞机必须符合机场的噪音限制,避免对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过大的噪音污染。
飞机还必须符合机场的环境保护要求,比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
总之,机场净空管理规定了机场内外飞机起降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要求和限制条件。
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起降,减少安全风险,并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干扰。
机场和飞机运营者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题目:民用机场净空管理有关问题的答复民用机场的净空管理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各国民航管理部门和机场运营商需重视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民用机场净空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答复。
一、什么是民用机场净空管理?民用机场净空管理是指对机场周围的空域进行有效管控,确保飞机起降、滑行和停机时的安全,以及保障空中交通的畅通无阻。
净空管理包括了航向灯、标志、障碍物、建筑物等设施的设置和维护,以及空中通航管制区域的划定和管理等内容。
净空管理对于民航安全至关重要。
二、民用机场净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 障碍物管理不到位障碍物是指那些可能影响航空器起降和飞行安全的地面和空中物体,包括建筑物、树木、塔杆等。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对民用机场周边的障碍物进行全面调查和管理,确保相关障碍物的高度、位置、光学性能等符合相关要求。
2. 空域划分不合理空域划分不合理可能导致飞机交通拥堵、航线交叉等问题,对航空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需要通过合理的空域划分和空中通航管制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确保飞机在空中的安全飞行。
3. 天气条件对净空管理的影响恶劣的天气条件会对飞机的起降和飞行产生影响,因此净空管理也需要考虑天气因素。
应加强对天气条件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净空管理的有效进行。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民用机场净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航空器的飞行安全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各国民航部门和机场运营商应高度重视净空管理,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制定科学合理的管制措施,确保净空管理的有效进行。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对民用机场净空管理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关注净空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应加强对净空管理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为提升航空安全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民用机场净空管理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起降和飞行。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净空管理问题,共同维护航空安全。
第三章飞行区场地管理3.1概述3.1.1范围飞行区场地主要包括机场跑道、升降带、跑道端安全区、防吹坪、净空道、滑行道、以及排水系统、其他土面区、巡场路等。
3.1.2目标明确飞行区场地设施运行标准,建立飞行区场地的巡视检查、维护保养和管理制度,通过上述标准、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机场飞行区场地设施符合《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始终处于适用状态。
从事飞行区场地工作的人员除遵守本章的规定外,还需要遵守本手册有关机坪运行管理、航空器活动区内车辆及驾驶员管理、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保护区管理、空防安全保卫和施工管理等相关规定。
3.2飞行区场地管理的主要工作依据3.2.1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标准《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3号)《民用机场专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CCAR-137CA-R2,民航总局第150号令)《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CCAR-139CA-R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156号令)《民用机场航空器活动区道路交通管理规则》(CCAR-331SB-R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170号令)《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CCAR-140,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191号令)《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2,中国民用航空局令第194号)《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及对机场标志标识修订(MH5001-2013)《跑道巡视检查工作规则》(MD-CA-2002-1)《民用机场飞行区场地维护技术指南》(AC-140-CA-2010-3)《民用机场道面评价管理技术规范》(MH/T5024-2009)《机场跑道摩擦系数测试车使用技术规范》(MH/T 6032-2003)《机场道面除冰防冰液》(MH/T 6034-2004)《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MH 5011-1999)《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范》(MH5014-2002)3.2.2相关参考文件《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四》(2013年7月第六版及修正案)ICAO《机场勤务手册》(DOC 9137-AN/898)第二部分道面表面条件、第八部分机场运行勤务、第九部分机场维护的习惯做法ICAO《机场设计手册》(DOC 9157-AN/901)ICAO《机场规划手册》(DOC 9184-AN/902)FAA《咨询通告》以上法规、行业标准若被修订、替换,以最新版本为准。
机场净空管理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作者:李公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8期摘要:机场净空管理是确保航空器在机场周边区域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场净空条件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机场运行航班的效率。
机场净空区域由众多的障碍物限制面组成,其组合体较为复杂。
本文介绍了过渡面、复合内水平面的设置及计算方法,之后对外水平和机场净空保护区进行了区分。
关键词:障碍物限制面;过渡面;内水平面;外水平面;机场净空保护区1 前言机场净空是指为了保证飞机的起降安全,在机场周边依据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规定了几种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机场及其周围地区障碍物的高度。
机场障碍物限制的划设及计算过程中,过渡面及复合内水平面的限制高度往往容易出错,且容易混淆外水平面与机场净空保护区的概念。
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现研究结果如下:2 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的划设与计算2.1 过渡面与内水平面的交线的划设过渡面是从升降带两侧边缘和进近面的部分边缘开始,按照14.3%的坡度,向上、向外倾斜延伸,直到与内水平面相交的复合面。
在划设过渡面时,应注意升降带两侧过渡面与内水平面的交线是一条曲线。
在大多数机场的净空图中,过渡面沿升降带两侧与内水平面的交线均被描述为一条直线。
根据《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06)中的规定:“过渡面沿升降带两侧边缘地边上的每一点的起算标高应等于跑道中线或其延长线上距该点最近一点的标高……”,可见升降带两侧过渡面底边的标高是与跑道中线或其延长线有密切关系的。
理想情况下,当跑道无纵坡,跑道中心线每一点标高相同时,升降带两侧过渡面与内水平面的交线为一条直线。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跑道均存在纵坡,即跑道的中心线及其延长线上的点,标高均存在差异。
因此,升降带两侧过渡面由底边向上向外延伸至内水平面,由于底边上的点标高不同,因此得到的交线为一条曲线。
经计算,标高与交线的变化比为亦为14.3%(或1:7)。
2024年机场净空保障监管方案
着眼于提高机场飞行安全水平,确保航空交通的顺畅和有序进行。
为此,本监管方案将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以确保机场空域的净空保障工作得到有效执行与监管。
首先,针对机场净空保障的关键问题,将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排查,确定机场净空保障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机场净空保障工作的责任分工机制,明确各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工作任务的落实到位。
其次,加强对机场净空保障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定期的督导检查制度,对机场净空保障工作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建立健全机场净空保障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机场净空保障工作的开展。
另外,加强机场净空保障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机场净空保障的监测能力和水平,确保机场空域的安全。
同时,建立健全机场净空保障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体系,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机场净空保障工作的数据信息,为完善机场净空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2014年机场净空保障监管方案是一个全面、有效的监管措施,旨在提高机场净空保障工作水平,确保飞行安全和航空交通的有序进行。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机场净空保障的整体水平和能力,为机场飞行安全和航空交通的顺畅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 1 页共 1 页。
第三章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第一节障碍物限制面的规定机场净空是指机场现有的和规划的每条跑道的两端和两侧供飞机起飞、爬升、下滑、着陆、目视所需的规定空间,用于保障飞机安全运行,防止机场周围及其相邻地面上障碍物增多而使机场变得无法使用。
机场净空条件的破坏通常是由于超高障碍物造成的(当然,漂浮物或烟雾、粉尘也会破坏净空条件)。
为此必须规定一些假想的平面或斜面作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天然地形(山、高地等)及人工构筑物的高度。
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又称为净空面。
一、内水平面内水平面为高出机场标高45m的一个水平面。
内水平面范围是以跑道两端入口中点(基准点)为圆心,以表6-1规定的半径画出的圆弧,然后以公切线(与跑道中线平行)连接两圆弧,得到一个近似椭圆形。
设置内水平面的目的在于保护着陆前目视盘旋所需的空域。
表6-1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和坡度(进近跑道)(m)注:①除另有注明者外,所有尺寸均为水平度量。
②此数据可变,因为端净空面的水平段是1/40坡度面和下述两平面中较高的一个相交处开始:A.高于跑道入口标高150m的水平面,或B.通过任何控制障碍物净空界限的物体顶端的水平面。
③或至跑道端的距离,两者取小者。
④至升降带端的距离。
二、锥形面锥形面是从内水平面的周边起以1/20的坡度向上向外倾斜得到的。
其外缘(顶边)标高由内水平面起算所增加高度见表6-1。
锥形面的坡度必须在与内水平面周边成直角的垂直平面中度量。
锥形面的界限由下列各边组成:(1)一条与内水平面周边重合的底边;(2)一条位于高出内水平面规定的高度的顶边。
锥形面是内水平面与外水平面之间的一种形状似锥形的过渡面,也可供飞机作目视盘旋用。
三、进近面进近面是在跑道入口前的一个倾斜平面或几个斜面和平面的组合面。
进近面的起端由升降带末端开始。
斜面向上向外倾斜,其坡度见表6-1。
内边(起端边)垂直于跑道中线延长线,其标高等于跑道入口中点的标高,两侧边由内边两端向外散开。
第三章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第一节障碍物限制面的规定机场净空是指机场现有的和规划的每条跑道的两端和两侧供飞机起飞、爬升、下滑、着陆、目视所需的规定空间,用于保障飞机安全运行,防止机场周围及其相邻地面上障碍物增多而使机场变得无法使用。
机场净空条件的破坏通常是由于超高障碍物造成的(当然,漂浮物或烟雾、粉尘也会破坏净空条件)。
为此必须规定一些假想的平面或斜面作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天然地形(山、高地等)及人工构筑物的高度。
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又称为净空面。
一、内水平面内水平面为高出机场标高45m的一个水平面。
内水平面范围是以跑道两端入口中点(基准点)为圆心,以表6-1规定的半径画出的圆弧,然后以公切线(与跑道中线平行)连接两圆弧,得到一个近似椭圆形。
设置内水平面的目的在于保护着陆前目视盘旋所需的空域。
表6-1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和坡度(进近跑道)(m)注:①除另有注明者外,所有尺寸均为水平度量。
②此数据可变,因为端净空面的水平段是1/40坡度面和下述两平面中较高的一个相交处开始:A.高于跑道入口标高150m的水平面,或B.通过任何控制障碍物净空界限的物体顶端的水平面。
③或至跑道端的距离,两者取小者。
④至升降带端的距离。
二、锥形面锥形面是从内水平面的周边起以1/20的坡度向上向外倾斜得到的。
其外缘(顶边)标高由内水平面起算所增加高度见表6-1。
锥形面的坡度必须在与内水平面周边成直角的垂直平面中度量。
锥形面的界限由下列各边组成:(1)一条与内水平面周边重合的底边;(2)一条位于高出内水平面规定的高度的顶边。
锥形面是内水平面与外水平面之间的一种形状似锥形的过渡面,也可供飞机作目视盘旋用。
三、进近面进近面是在跑道入口前的一个倾斜平面或几个斜面和平面的组合面。
进近面的起端由升降带末端开始。
斜面向上向外倾斜,其坡度见表6-1。
内边(起端边)垂直于跑道中线延长线,其标高等于跑道入口中点的标高,两侧边由内边两端向外散开。
机场净空巡查工作方案引言机场净空巡查是航空运输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
净空巡查通过监测和控制机场周边区域的建筑物、设备和植被,以确保飞机在起飞、降落和滑行过程中的安全。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综合性的机场净空巡查工作方案,以确保机场的飞行安全和运营效率。
1. 巡查范围净空巡查的范围应覆盖机场跑道、滑行道、停机坪以及相关的航空设施。
1.1 跑道和滑行道•定期巡查跑道和滑行道表面,确保地面平整,无明显障碍物。
•检查跑道和滑行道标线的清晰度和可见性。
•检查跑道和滑行道标志牌的完好性和清晰度。
1.2 停机坪•检查飞机停放区的地面平整度和排水系统是否正常。
•检查停机坪的布局和标志标线的清晰性。
1.3 航空设施•检查航站楼、登机桥和行李传送带的安全运行状态。
•检查航空设施的安全标识和紧急逃生设施。
2. 巡查频率和时机2.1 巡查频率•根据机场的飞行活动量和运营情况,制定巡查频率。
通常情况下,巡查频率为每周一次。
•对于突发事件或气象条件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要增加巡查频率。
2.2 巡查时机•巡查工作应根据机场的运营计划和航班时间表,在低峰期进行,以减少对正常运营的影响。
3. 巡查内容3.1 跑道和滑行道•检查跑道和滑行道的平整度、裂缝和沉降情况。
•检查跑道和滑行道上的草坪和杂草,及时修剪和清理。
•检查和清理跑道和滑行道上的障碍物,如石块、雪、冰等。
3.2 停机坪•检查停机坪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和雪水能够迅速排出。
•检查停机坪内的地面沉降情况,及时修复。
•检查停机坪内的飞机停放区域,确保地面平整,没有明显的障碍物。
3.3 航空设施•检查航站楼和登机桥的结构安全和设备运行状态。
•检查行李传送带的正常运行,修复故障和损坏。
•检查航空设施的紧急逃生设备,如应急出口、滑梯等。
4. 巡查记录和整改措施4.1 巡查记录•对每次巡查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巡查日期、巡查内容、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等。
•巡查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查阅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