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43
临床中药学概论第一部分中药的性能一、药性理论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致病因素(邪气)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正邪斗争,从而导致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脏腑经络机能活动失常的结果。
因此,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本身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将之称为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出来的阴阳偏盛偏衰。
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
它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
它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研究、运用中药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一)、四气《神农本草经》序例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这是有关药性基本理论之一的四气五味的最早概括。
每味药物都有四气五味的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历代本草在论述药物的功用时,首先标明其“气”和“味”,可见气与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四气之中寓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而寒与凉、温与热之间则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
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的四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述,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示以斟酌使用。
临床药学导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师的基本概念.临床药学是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临床药师是以系统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熟悉药物性能与作用,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参与用药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价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2、临床药学的学科特色.(1)综合性特色:临床药学是医学与药学相结合的产物;学科的目的决定了临床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药物治疗具有综合性特色;临床药学的实践需要综合技能。
(2)实践性特色:临床药学的实践性是由学科目的决定的,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的过程必然是在临床药物应用实践中,目的是否达到也必然是通过关注临床药物应用结果进行评价的。
(3)社会性特色:无论是临床药学研究还是实践,都体现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临床药学实践的重要因素.3、临床药师的职业特征与职业发展方向。
答:(1)临床药师的专业特征:临床药师工作职责的核心是提供负责药物治疗,改善用药者生活质量。
(2)临床药师的服务特征:服务于用药者;服务于现代医疗团队;服务于社会。
(3)临床药师的社会心理特征:由于临床药师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服务的社会群体不同,产生了相应的社会心理特征.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服务模式,将药学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第二章药学与药品1、药学与药品的定义、药品的特殊性。
药品是人类对付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在人类漫长的生存斗争中保障了人类的健康。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展、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命关联性、质量重要性、高技术性、公共福利性、品种多产量有限。
2、药学的任务、药品的类别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药学的主要任务:研究新药及其制剂;阐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制备工艺;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
临床药学概论的期末总结一、引言临床药学是在医院、药店等临床实践环境下开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药药相互作用、不良药物反应等方面。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临床药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各种药物治疗技术,以及如何提供药物治疗服务。
二、主要内容1. 药物治疗学药物治疗学是临床药学的基础,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对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原则、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病症的药物治疗方案,了解了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药物选择和调整。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和药物动力学,丰富了对药物行为和作用机制的理解。
2. 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机制的一门学科。
我们在本学期的学习中,了解了不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不良反应等方面。
我们还学习了药物的相互作用,了解了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时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对于合理用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药药相互作用药药相互作用是指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存在时发生的相互作用现象。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临床表现对于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和机制,了解了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为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4. 不良药物反应不良药物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良反应。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不良药物反应的分类、病因和识别方法。
了解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对于减少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成果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临床药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还掌握了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药药相互作用和不良药物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提升了对临床药学的理论和应用水平。
同时,我们还参与了一些实际情景模拟和案例讨论,锻炼了自己的药学知识应用能力。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药学专业)诊断学常见症状:发热、呼吸困难、咯血、呕血、腹痛、水肿、昏迷。
发热正常体温:36~37℃1.发热: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2.热型:(1)稽留热:39~40℃,24h波动<1℃,持续数日、数周。
大叶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39℃,24h波动>2℃(但高于正常体温)。
败血症,化脓性感染。
(3)间歇热:高热和无热反复交替。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渐渐升39℃,渐渐降至正常热,如此反复。
布鲁杆菌病。
3.发热病因:(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内脏梗死、组织坏死。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
内分泌代谢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产热多。
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输出量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异常: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低热。
呼吸困难1.类型、特点、病因:肺源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吸气时间长,三凹征。
上气道阻塞(2)呼气性:呼气时间长,哮鸣音。
下呼吸道阻塞,肺泡弹性减弱(3)混合性:呼吸音异常,病理性呼吸音。
换气功能障碍。
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影响最大):(1)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加重休息减弱。
心功能不全早期。
(2)端坐呼吸:仰卧时发生或加剧坐位时减轻。
心衰。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发作,被迫坐起,咳嗽,喀粉红色泡沫痰,喘息、奔马律、肺部湿罗音。
急性左心衰。
中毒性呼吸困难:深大呼吸。
酸中毒。
呼吸加快。
急性感染、急性传染病。
呼吸缓慢、变浅、节律异常。
镇静类药物中毒。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神经)呼吸浅慢,节律改变。
中枢直接受压力感受器刺激(精神)呼吸浅快,伴随手足抽搐。
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
血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加速,心率加快。
重度贫血,红细胞携氧量减少。
咯血1.常见病因: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炎结核。
临床药学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临床药学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药物在人体内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治疗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临床药学概论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药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临床药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临床药学是指以药物治疗为中心,运用基础药学和药学相关知识,在临床实践中提供药物治疗方案的学科。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时期、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时期和以人为本的医学时期。
三、临床药学的基本概念1. 药物治疗学:研究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情况、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学科。
其核心思想是合理应用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药物物理化学:研究药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吸收和散布规律等。
它为药物的制备、稳定性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药物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它为合理选择药物和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四、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1. 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评价: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史,结合药物的药理特点和不良反应,制定出适合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2. 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药理学知识,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要考虑药物的疗效、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因素,并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进行应用。
3. 药物的监测与调整: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药物的调整,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五、临床药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史,结合临床药学的知识,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2. 药物的合理应用:根据药理学知识和药物治疗指南,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不良反应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药学发展和临床药师的工作罗飞临床药学 1053419摘要: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临床药学在近几十年里发展迅速,临床药师也迅速发展起来,临床药学事业和临床药师的工作将翻开中国药学事业的新篇章。
临床药学起源于50年代,60年代中期形成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和医学模式基本框架。
在我国起步于60年代,因文革而终止,70年代末期再度兴起,30年来基本在三个阶段发展:一、以药代为中心的实验研究的初始阶段;二、以药学情报为中心,以病历与处方用药分析为中心的供给阶段;三、以药物治疗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实践阶段。
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必然有其产生的价值。
临床药学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兴起呢?首先,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唤起人们对临床药学的关注。
近五十年来,全世界先后发生了影响极大的医药事故事件,反应停事件、畸形婴儿事件、鱼腥草事件等等。
其次,新药的增加,药费的上升,药疗的失误率增加,病人住院日延长等问题的出现也是临床药学的兴起的条件。
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日益增多,对药物知识不了解用药跟着广告走,注重治疗作用勿视不良反应,不正当的促销手段。
最主要的是人们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迫切需要更深的认识。
临床药学就是医学科学的分支、药学科学的范畴涉、及医学.药学多个领域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以病人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临床药学的开展,充实了医院药学的内容,实践证明,不但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而其对减少浪费、节约医疗费用,也有其经济意义,如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药物利用研究的扩大深入对合理用药和合理药物消费将起更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也调动了医院药学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对提高药学水平和学术地位起了积极作用。
临床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技术也各有侧重!既有研究提高,亦需普及。
医院药剂科应有计划地分层次行。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 1/3 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全球有 1/7 病死者的死因不是自然界固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各国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 ~20%,其中 5%的患者因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