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十章作业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经济学原理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对经济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因此,以下是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1. 什么是稀缺性原理?它对经济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答,稀缺性原理是指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有限,人们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必须做出选择。
稀缺性原理对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假设。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的稀缺性如何影响人们的选择和决策。
2.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什么?它对市场的影响是什么?答,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表示市场的均衡点,即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平衡。
在市场均衡点,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都达到了最优的状态。
如果市场处于均衡点之外,就会出现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情况,从而引起价格和数量的波动,直到市场重新达到均衡状态。
3. 什么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它们对决策有何影响?答,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付出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对决策有重要影响,因为人们在决策时通常会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以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
当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时,人们会增加消费;当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时,人们会减少消费。
4. 什么是弹性?它对价格和数量的变化有何影响?答,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需求或供给的弹性大于1时,称为弹性的价格变化;当弹性小于1时,称为不弹性的价格变化。
弹性对价格和数量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的变化,指导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5. 什么是边际生产力?它对生产过程有何影响?答,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边际生产力对生产过程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优的生产组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一、名词解释规范分析:企图提出价值判断(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规范分析涉及价值观和事实,仅仅靠数据不能判断实证分析:企图描述经济世界的事实(是什么)的观点,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证或否定实证表述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减少的物品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二、单选题三、判断题2、(p95)“练习本需求增加提高了练习本的需求量,但没有增加练习本的供给量。
”这句话对还是错?解释原因。
答:这句话错,应该是“练习本需求增加提高了练习本的需求量,但没有增加练习本的供给。
”因为只是某种因素影响了练习本的需求,使需求曲线移动或均衡点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没有什么因素改变练习本的供给,即练习本的供给曲线不会发生移动。
但是一般说来,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的增大会引起供给量的增大。
2、(p81)评价以下两句话。
你同意吗?为什么?A.“一种没有无谓损失的税收不能增加任何政府收入。
”答:不同意。
有些税收不会产生无谓损失,只会增加政府收入。
例如庇古税,它是用于纠正负外部性的税收。
征收庇古税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提高了经济福利。
B.“不能为政府筹集收入的税收也不会有任何无谓损失。
”答:不同意。
除极个别情况外,税收都会引起市场规模的缩小,造成无谓损失。
如果政府对某种物品的销售额全额征税,这个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就会变为零,此时政府没有税收收入,但却带来极大的无谓损失,这个市场的买者和卖者无法进行互利的贸易了。
习题一. 名词解释一般均衡分析 契约曲线 帕累托最优 生产可能性曲线二.选择题1.完全竞争下一般均衡的任何特点包含着以下意思( )。
A.对所有个人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一定等于它们对应的边际成本之比B. 消费所有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但是不等于每个消费者消费这些商品的边际成本C. 每种投入品的边际有形产品等于此投入品的价格D. 每种投入品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它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格2.在完全竞争一般均衡里,以下不正确的是( )A. 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价格之比B. 两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C. 每种投入品的边际有形产品等于此投入品的价格D. 每种投入品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它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格3.边际转换率是 ( ) 的斜率A. 需求曲线B. 边际产品曲线C. 生产函数D. 生产可能性曲线4.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A. 获得了最大利润B. 支出了最小成本C. 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D. 以上均正确5.如果 社会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时, BXY MRS =A XY MRS <XY MRT ,则应该( )A. 增加XB.减少YC.增加X ,减少YD. 增加Y ,减少X6.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 )A.如果不使其中一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受益B. 每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C. 每个人都处在其效用可能性曲线上D.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7.下列( )不能由帕累托效率引出A. 交换的效率B. 生产的效率C.产品组合的效率D. 所有人平等地分享收入8.当政府决定对救济接受者的收入免税时,实际上是在( )A.有意提高接受救济者对工作的兴趣B.帮助受救济者偷税C.减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D.在制定福利计划时的一种随意决定9.以下各条中,除了( )外,都是实现完全竞争均衡状态条件。
A.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B.对每一个人和对 其消费的每一种商品而言,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率对所有商品都是相等的C.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D.在个人间的收入分配没有显著的不平等10.在一个存在X 、Y 两种商品和L 、K 两种要素的经济体中,达到生产领域一般均衡的条件为( ) A.K L LK P P MRTS = B.XY LK MRS MRT =C.XY XY MRS MRT =D.Y LK X LK MRTS MRTS =三.简答题1.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2.为什么说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3.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为什么向右上方突出?4.假设所考虑的经济体系由 m 个消费者、 n 个生产者、 r 种资源和 s 种产品组成。
第十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单选题1.在三部门经济中,实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 )。
A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再加上政府购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答案:A2.第十章主要介绍的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即凯恩斯主义的均衡国民收入原理)是( )。
A 总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B 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C 消费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D 总供给水平和总收入水平同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答案:B3.当总需求比产出更大时,有未计划到的( )。
A 存货积累B 存货减少C 储蓄D 消费答案:B4.当我们说投资和政府支出是自发性的时,意味着它们是( )。
A 外生变量B 内生变量C 自动稳定器D 以上均不是答案:A二、多选题1.投资的增加意味着( )。
A 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B 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C 储蓄的增加D 利率水平的提高E 国民收入的提高答案:ABE2.关于平均消费倾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B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为正数C 收入很低时,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1D 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也不断增加E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答案:ABC3.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的市场包括( )。
A 投资品市场B 货币市场C 劳动市场D 产品市场E 国际市场答案:BCDE三、判断题1.自发性支出的增加对均衡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X)2.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会减少GDP。
((X))3.增加收入税会增加GDP。
(√)4.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增加边际消费倾向。
(√)。
考试真题与典型题1概念题1.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与道德风险(moralhazard)(中山大学2005试;南开大学2005试;东北财大2006试)2.柠檬问题(lemon’sproblem)(中山大学2004试)3.私人成本(Private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Cost)(北大1997试)4.信息的不对称性(人行2002试)5.外部性(externality)(北师大2004试;北航2004试;东南大学2003试;南开大学2005试;四川大学2006试)6.公共物品(南开大学2005试;北京化工大学2006试;东北财大2006试;上海交大2006试;厦门大学2006试)7.代理成本8.市场失灵(北京工业大学2005试;深圳大学2005试)9.隐藏行动(上海理工大学2006试)10.市场协调失灵论(marketcoordinationfailurestheory)11.委托人(principal)12.公共产品论(theoryofpublicgoods)13.公共选择(publicchoice)14.寻租(rentseeking)15.科斯定理(北师大2006试;人大2006试;北理2006试;南开大学2006试)2简答题1.公共物品的特性。
(中南财大2004试)2.什么是信息不对称,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南开大学2004试)3.全世界每天消费大量的鸡,但没有人担心鸡会灭绝,相反没有多少人吃鲸肉,人们却时时刻刻担心鲸会灭绝,为什么同样一个市场系统可以保证产出足够的鸡,却偏偏威胁到鲸的生存呢?(中山大学2006试)4.试以举例的方式,借助几何图形简要分析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rnality)之正外部性——攀比效应(bandwagoneffect)。
(中山大学2004试)5.为什么要反垄断?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主要有哪些?(北师大2005试)6.举一个柠檬市场的例子,并说明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如何会导致市场失灵。
第十章外部性复习题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
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
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
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
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
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
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
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
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
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
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经济学原理课是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培养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老师通常会布置一些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下面是一些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的示例。
1. 供给和需求习题:假设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Qs = 100 + 2P,市场需求曲线为Qd = 200 - P,求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答案: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可以通过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来确定。
将供给和需求方程联立,得到100 + 2P = 200 - P,解得P = 33.33。
将P代入供给或需求方程中,得到Qs = 100 + 2 * 33.33 = 166.67,Qd = 200 - 33.33 = 166.67。
因此,市场均衡价格为33.33,市场均衡数量为166.67。
2. 边际效用习题:某人消费3个苹果的总效用为20,消费4个苹果的总效用为25,求第4个苹果的边际效用。
答案: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效用。
根据题意,当消费3个苹果时,总效用为20;当消费4个苹果时,总效用为25。
因此,第4个苹果带来的额外效用为25 - 20 = 5。
3. 机会成本习题:某人有两个选择:A和B。
选择A可以获得100元,但放弃选择B可以获得200元。
求选择A的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是指选择某个方案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方案。
在这个例子中,选择A可以获得100元,但放弃选择B可以获得200元。
因此,选择A的机会成本为200元。
4. 生产可能性边界习题:某国家只生产两种商品:A和B。
生产一个单位的A需要消耗2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一个单位的B需要消耗3个单位的劳动力。
该国家有100个单位的劳动力。
画出该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案: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企业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组合。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外部性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外部性(externality)(西北大学2003研;北京师范大学2004、2010研)答: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支付相应的成本和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外部性。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2.外部性内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答:外部性内在化指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当某种物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厂商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填空1.均衡国民收入是指社会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相一致时的民国收入。
2.消费函数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的依存关系,储蓄函数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依存关系。
3.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比率称为______________,消费支出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称为________________。
4.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投资是_________________。
6.假设技术条件和投资环境一定,那么投资主要取决于投资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两部门经济中,如果储蓄大于投资,国民收入将___________;如果储蓄小于投资,国民收入将___________;如果储蓄等于投资,国民收入将____________。
8.投资乘数是______________的增加所引起的______________增加的倍数,它的大小最终取决于______________。
9.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____________充分利用的条件下,乘数才可能发生作用。
10.在商品市场上,投资与利率成_____________变动。
因此,利率提高,投资_________________,社会总需求____________,国民收入_________。
11.总供给曲线可以有三种不同情况,即_______________总供给曲线、____________总供给曲线、______________总供给曲线。
12.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总供给曲线近似于水平直线,此时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_______________,价格水平____________。
13.在正斜率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____________________,价格水平________________。
第4部分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外部性①积极外部性与消极外部性外部性(externality):内部的行为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但未付出或接受补偿,有利的为积极外部性(positive),如新技术,修复古建筑,有害的则为消极外部性(negative),如尾气具有消极外部性的产业,其社会成本大于个人成本,即社会成本曲线在供应曲线之上,社会最佳点(optimum)比均衡点价格高,数量小增加对生产者的赋税可以使均衡点更接近最佳点外部性的内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使内部参与者考虑其行为的外部性具有积极外部性的产业,其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即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之上,社会最佳点的价格数量都比均衡点高补贴具有外部性的产业可以使均衡点更接近最佳点例1: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具有积极外部性,政府常补贴厂家或通过专利法来保护其利益②解决外部性的方法个人的解决方法:1.通过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如禁止乱扔垃圾2.慈善机构3.使不同产业合作,如果树种植和蜜蜂养殖4.签订合同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如果当事人能不以资源分配为代价协商,他们能自己解决外部性的问题,不管原始状态如何,他们能产生一个有效率的结果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或各方都想要更好的结果,或当事方太多,私下解决有时难以实现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当事人产生并执行协定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政府的解决方法:1.命令与控制政策(command-and-control policy):禁止或要求某些行为,如环保控制2.立足于市场的政策(market-based policy):1)征收惩治性赋税(corrective tax)或补贴惩治性赋税:为应对外部性而设的税,又叫庇古税(Pigovian tax),它不同于其他税,不仅为政府筹得了收益,也提高了经济效率例1:对汽油征税,能减少堵塞、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2)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规定了排污总量。
考试真题与典型题1 概念题1。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中山大学2005试;南开大学2005试;东北财大2006试)2.柠檬问题(lemon’s problem)(中山大学2004试)3。
私人成本(Private 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 Cost)(北大1997试)4.信息的不对称性(人行2002试)5.外部性(externality)(北师大2004试;北航2004试;东南大学2003试;南开大学2005试;四川大学2006试)6。
公共物品(南开大学2005试;北京化工大学2006试;东北财大2006试;上海交大2006试;厦门大学2006试)7。
代理成本8.市场失灵(北京工业大学2005试;深圳大学2005试)9。
隐藏行动(上海理工大学2006试)10。
市场协调失灵论(market coordination failures theory)11.委托人(principal)12.公共产品论(theory of public goods)13。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14.寻租(rent seeking)15。
科斯定理(北师大2006试;人大2006试;北理2006试;南开大学2006试)2 简答题1.公共物品的特性。
(中南财大2004试)2.什么是信息不对称,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南开大学2004试)3. 全世界每天消费大量的鸡,但没有人担心鸡会灭绝,相反没有多少人吃鲸肉,人们却时时刻刻担心鲸会灭绝,为什么同样一个市场系统可以保证产出足够的鸡,却偏偏威胁到鲸的生存呢?(中山大学2006试)4.试以举例的方式,借助几何图形简要分析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之正外部性--攀比效应(bandwagon effect).(中山大学2004试)5。
为什么要反垄断?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主要有哪些?(北师大2005试)6.举一个柠檬市场的例子,并说明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如何会导致市场失灵。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经济学原理单选题及判断题第一章导言一、单选题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机会成本B.稀缺性C.规范经济学D.生产什么的问题2.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3.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问题均正确4.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5.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6.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都表示()。
A. 通货膨胀B. 失业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 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 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二、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4.经济学的鼻祖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写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研究》,简称《国富论》。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一、单选题1.需求曲线是反映()之间关系的曲线。
A.需求与价格B.需求量与价格C.需求量与供给量D.需求与供给2.均衡价格是由()。
A.供给一方决定的B.需求一方决定的C.供给或需求的任意一方决定的D.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决定的3.当需求的增加幅度远大于供给增加幅度的时候,()。
A.均衡价格将提高,均衡数量将减少B.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将上升C.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数量将增加D.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将下降4.若其他因素不变,当某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该消费者对劣质品的需求量将()。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解答目录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7)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14)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2)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31)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41)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50)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58)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65)第十章外部性 (75)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84)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91)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99)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109)第十五章垄断 (121)第十六章垄断竞争 (135)第十七章寡头 (143)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 (153)第十九章收入与歧视 (162)第二十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169)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177)第二十二章微观经济学前沿 (187)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195)第二十四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204)第二十五章生产与增长 (210)第二十六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214)第二十七章基本金融工具 (221)第二十八章失业 (226)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经济学原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本文档包含了经济学原理下册的全部单元测试题目及答案。
以下是各单元的测试题目:第一章海岛国家1. 以下哪个不是海岛国家?- A. 古巴- B. 爱尔兰- C. 冰岛- D. 斐济2. 海岛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A. 缺少天然资源- B. 商业发达- C. 食品充足- D. 具有地缘优势3. 海岛经济相对于其他经济有哪些不同?- A. 贸易更加依赖进口- B. 内部市场更加稳定- C. 更加依赖旅游业- D. 内部市场更有活力答案:1.D 2.A 3.A第二章需求和供给1. 当价格上涨时,下列哪个不会出现?- A. 供给增加- B. 需求下降- C. 供给下降- D. 需求增加2. 下列哪项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 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B. 消费者收入增加- C. 相关商品价格上涨- D. 消费者预期到来的将来价格上涨3. 在下列哪个情况下,市场会达到均衡?- A. 供给大于需求- B. 需求大于供给- C. 供给和需求相等- D. 供给和需求均为0答案:1.A 2.C 3.C第三章产权和效率1. 什么是产权?- A. 政府强制征收的财产- B. 拥有和控制资源的权力- C. 具有公共福利性质的财产- D. 具有私人性质的财产2. 在一个没有外部性的市场中,对于达到效率有何作用?- A. 不存在效率问题- B. 需要政府干预- C. 价格反映了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之和- D. 价格只反映了私人成本3.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 A. 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B. 消费者的收入减去购买商品所需花费的金额- C. 消费者购买商品所花费的金额减去商品的成本- D. 消费者得到商品的价值减去购买商品所需花费的金额答案:1.B 2.C 3.A第四章市场失灵1. 公共物品是什么?- A. 由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B. 由私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C. 需要政府干预才能正常供给的商品和服务- D. 拥有公共福利性质的商品和服务2. 具有负外部性的市场失灵意味着:- A. 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 B. 政府必须干预- C. 市场价格低于社会成本- D. 市场价格高于社会成本3. 为什么私有企业在某些情况下会提供公共物品?- A. 因为它们能从政府那里获得补贴- B. 它们被法律强制要求这样做- C. 因为这具有商业上的利润- D. 它们未能识别出公共物品的特性答案:1.D 2.C 3.C第五章政府管理市场1. 历史上第一部经济学著作是什么?- A.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B.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C. 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D. 大卫·李嘉图的《原理》2. 政府可以通过价格上限来防止物价过高。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二章开放经济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二、多项选择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三、判断题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经济学原理第十章作业题(CZ组)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标准是( C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2、四种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错误的是(D )
A.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B.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3、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4、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吻合的是(B )
A.自由放任政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缓和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D.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5、降低贴现率的政策(A)
A.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
B.将制约经济活动
C.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
D.通常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C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7、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B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8、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用的财政政策是( A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转移支出
9、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
10、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D )
A.贷款
B.利息
C.债券
D.存款
二、判断题
1.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的大小成反比,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 F )
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
(T )
3.贴现政策中最主要的是贴现条件。
( F )
4.在经济学中,广义的货币是=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T )
5.经济增长是指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有事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T )
6.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三种,其中计价单位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 F )
7.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
( T )
8.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 F )
9.商业银行性质和一般的企业一样,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客结算。
(T )
10.提高劳动力数量的方法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 F )
三、简答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萧条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本身意味着总需求扩张,另一方面,通过乘数的作用,扩张性财政会导致消费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进一步扩张。
当然,在扩张财政时,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利息率会提高。
这样,投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一般情况下,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最终结果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2.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填写下表
政策种类对利率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对GDP的影响
财政政策(减少所
上升增加减少增加
得税)
上升增加减少增加
财政政策(增加政
府开支,包括政府
购买和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投资津上升增加增加增加
贴)
财政政策(扩大货
币供给)
下降增加增加增加
政策种类对利率的影响
(上升/下降)对消费的影响
(增加/减少)
对投资的影响
(增加/减少)
对GDP的影响
(增加/减少)
财政政策(减少所得税)
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投资津贴)
财政政策(扩大货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