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衔接与连贯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评析篇一:奥巴马就职演说译文三个版本评析翻译学习:奥巴马就职演说译文三个版本评析 (1)中英对照:奥巴马就职演说全文 (4)奥巴马就职演说译文第二版本 (13)奥巴马就职演说译文第三版本 (15)翻译学习:奥巴马就职演说译文三个版本评析20XX年01月24日10:38沪江英语网我要评论(0)字号:T|T转播到腾讯微博奥巴马就职演说译文第一版本(中英双语)>>>奥巴马就职演说译文第二版本>>>奥巴马就职演说译文第三版本>>>可以说,三个版本的译文各有特色,第一版本全文翻译了奥巴马的演说辞,字斟句酌地翻译了原文的每一个词句。
第二版本和第三版本的译文都采取了摘译的方式,但二者亦有所不同。
第二版本采取了摘编的方式,对奥巴马演讲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分为美国建国精神、经济、医疗、气候、国防、民生等方面,选译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些内容。
而第三版本的译文则采取了新闻报道的方式,通过视角转换使译者介入到译文之中,文中使用了―奥巴马称‖等叙事引导词。
因为第一版本的译文是全译,所以可以全面反映奥巴马演讲的内容和风貌。
该译文总体上能够把握美国总统演讲的特点,采用了非常朴素的语言,以尽量贴近原义的方式译出了原文的意思。
例如:1.Thepatriotsof1776didnotfighttoreplacethetyrannyofakingwiththeprivile gesofafewortheruleofamob.1776年,美国的爱国先驱们不是只为了推翻国王的暴政而战,也不是为赢得少数人的特权,建立暴民的统治。
该版本的译文也注意到了演说辞中的系统隐喻journey在全文所起的统领作用,对诸多其他隐喻也能够译出其隐含的意思,在排比的处理上注意到了用词的变化,在用典的处理上,使用了解释性翻译手段,帮助读者了解文化背景。
例如:2.we,thepeople,declaretodaythatthemostevidentoftruths–thatallofusarecreatedequal–isthestarthatguidesusstill;justasitguidedour forebearsthroughSenecaFalls,andSelma,andStonewall;justasitguidedalltho semenandwomen,sungandunsung,wholeftfootprintsalongthisgreatmall,toh earapreachersaythatwecannotwalkalone;tohearaKingproclaimthatourindividualfreedomisinextricablyboundtothefreedomofeverysoulonEarth.我们,人民,今天昭示的最明白的事实是——我们所有人都是生而平等的,这是依然引领我们的恒星。
奥巴马就职演说总结
奥巴马就职演说总结
奥巴马在2009年1月20日宣誓就职后,发表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就职演说。
这场演说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激情和鼓舞人心的演讲之一。
以下是对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总结及其意义的拓展。
奥巴马在演说中强调了团结和希望的重要性。
他强调了美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观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他呼吁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解决经济危机、改善教育和医疗体系,并重建美国的声望。
奥巴马的演说充满了希望和乐观,他鼓励美国人民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潜力。
此次演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变革。
奥巴马承认国家面临的许多问题,但他也强调了机会和进步的可能性。
他提到了美国民主的力量,以及每一个公民都对国家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性。
奥巴马鼓励美国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共事务,以实现真正的变革。
此外,奥巴马还特别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他承认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责任,并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贫困。
奥巴马倡导建立一个更和平、更公正的世界,他表示美国将努力与其他国家合作,以实现这一目标。
奥巴马的就职演说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希望和信心。
他的演讲向人们传达了一种团结和奋进的精神,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此次演说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奠定了奥巴马总统任期的基调。
总之,奥巴马就职演说总结了他作为美国总统的愿景和目标。
他强调了团结、希望、变革和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这场演讲鼓舞人心,激发了人们的热情和行动,同时也树立了一个新的领导风格和国家形象。
校园英语 /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词的语篇衔接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爽爽【摘要】本研究基于2013年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词语料,以Halliday 和Hasan 的语篇衔接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词中各种衔接手段的运用,研究发现,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词运用了照应、词汇衔接、省略和替代等大量的语篇衔接手段,通过本研究以期加深广大英语学习者对语篇衔接理论的理解,提高英语学习者对语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奥巴马 就职演说 语篇衔接【Abstract】This study bases o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in 2013,which studies cohesive devices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es.The study analyzes that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es apply lots of cohesive devices,including reference,substitution,ellipsis,conjunction,lexical cohesion and so on.The paper aims to deepen the general English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cohesion theory,improve English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and thus improve their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Key words】Obama; inaugural addresses; cohesive devices一、引言演说是在公众场合面对公众发表言论的一种形式。
主位推进理论视角下的奥巴马就职演说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奥巴马,一个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并无多少政治履历的非洲裔美国人,何以能在短短时间内跃升为美国人气最旺的政治明星,并顺利通过总统大选?其魔力究竟何在?答案,就是他的演讲魅力。
奥巴马的演讲,既激情四射、振奋人心,又能保证言简意赅、主题突出。
除去其个人魅力和演讲技巧外,在功能语言学视角的审视下,奥巴马就职演讲内容在语篇构建方面也十分出色。
一、主位与述位维伦•马泰休斯在1936年提出了实际切分理论,后被西方语言学家称为“功能句子观”(刘润清,1995)。
系统功能学派对主位述位这对术语进行了重新界定,指出主位是信息交流的出发点,是小句所关心的成分,通常由句首成分体现。
在一个句子中,除主位以外的成分都是述位,是用来描述主位的,是交际中的新信息或未知信息。
韩礼德在其《功能语法导论》中把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Halliday Hasan, 2001)。
单项主位没有内部结构,不能进一步分析,常由一个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充当。
复项主位有内部结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话题主位。
这三种主位若同时出现,排列顺序为:语篇――人际――话题。
二、主位推进模式所谓主位推进模式,是指在组句成篇的过程中,主位、述位层层推进而构成的一种模式。
朱永生、严世清对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总结了四种基本的主位推进模式。
1. 主位同一型即各句均以第一句的主位为主位,而各句的述位则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主位展开,呈现出平行的结构模式。
其特点是所有的句子都以同一成分为谈论的起点,每个句子的述位都是对这个起点作新的论述,主题突出,描写生动,展现的是某一方面的细腻,能表现较强的主观概念,观点鲜明,且语言简洁,有逻辑和说服力。
2. 述位同一型即各句均以第一句的述位为述位,而各句的主位则不相同,各句的述位都集中为第一句的述位,呈现出集中的模式。
此模式中各句主位承载不同的新信息,述位承载相同的已知信息,突出各条信息的相同特征,起强调功能作用。
奥巴马就职演讲:承先启后的演讲尊敬的评委、老师和各位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有关美国历史上一场十分重要的就职演讲——奥巴马就职演讲的内容和影响。
作为一场承先启后的演讲,奥巴马所讲述的言辞不仅鼓舞了全美国民众的斗志和自信心,更成为全球令人瞩目的经典之作。
那么,它究竟具备哪些特点和本质,又是如何影响美国的国内和外交政策以及全球关系的呢?2009年1月20日,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在首都华盛顿国会大厦的东侧楼梯平台上发表了一场历史性的就职演说。
他的就职演说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演讲之一,不仅集全球之力,更深入人心,被誉为是“激励人心的演讲”,“一部革新性的政治宣言”和“21世纪最好的演讲之一”。
奥巴马的演讲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平台设计,它不是像大多数选民所期望的那样策划的,而是一个小团体内部的路径发展、经验学习、团队协作、思想合作、组织调整、信任建立和关系转型的结果。
演讲者要求聆听众人对美国的梦想和希望有所反思,并将其塑造成一个更美好和前瞻的共和国蓝图,希望能够实现这个愿景并成为改变历史走向的推动力。
典型的承先启后形式奥巴马的就职演讲是一场承先启后的演讲,因为其主要基调是对美国历史的传承、回顾和展望。
他在演讲中强调,美国献身、奋斗、独立、自由、民主等价值观是美国全体人民和全球民主社会所信仰的核心价值。
他提出了一个“奉献的美国”与一种新的全球合作学说,以支持主权国家在纷繁复杂的全球系统中自主实现自己的愿景。
另外,演讲者还强调了全球联盟的重要性,指出美国的主要外交政策是追求全球性的稳定和繁荣。
他的演讲不仅回顾了美国的历史,还走出了狭隘民族主义的思维漩涡,提出了新的国际视角和政策,展望了美国未来的行动路线。
通过对美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和分析,他到达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只有与世界各国的人民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关系,才能推动历史进程,让美国和世界沟通和发展走上一条公正和和平的道路。
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不仅是一场历史性的演讲,更是一场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政治表态。
奥巴马就职演说分析篇一: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语言艺术分析一、演说与修辞时下英语界一般将英语文体(或称语体)分为口头体和书面体两大类。
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划分失之粗率。
其弊病在于名实难符:口头体并不仅限于口语形式,而书面体也不仅限于书面形式。
譬如,正式场合的演讲、报告,以及官方的谈话所用的文体就不能划入口语体,而应属于书面体。
演说活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
演讲者通过宣传某种思想,让听众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进而号召听众采取一致的行动。
演讲者要达到预想的演讲效果必须研究演说词的语言表达艺术。
演说词的修辞手法是演讲者最主要的语言技巧。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的演说。
现场听众可达百万之众,并且向国内外进行现场直播。
美国民众及世界各国总是对新总统有着无限期待,总统的就职演说可谓是新政府向民众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总统要在就职演说中抒发自己的治国理想,分析国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以及如何实现民众的希望。
各大媒体的调查表明,大多数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
本文拟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方面的修辞手段的使用情况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进行文体分析,探讨这篇演说词的语言艺术。
二、奥巴马演说词的修辞手段1.音韵修辞格(1)头韵(alliteration)是语音修辞手段之一。
它是指两个以上紧邻单词首音(通常是辅音)相同。
头韵的修辞作用是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产生音乐般的美感。
头韵多用于诗歌和散文中,但人们也经常在演讲中运用头韵来增加语言的美感,加深听众的印象。
同样尾韵(EndRhyme)也有类似的修辞作用。
奥巴马就职演说中运用头韵的句子有:1)witholdfriendsandformerfoes,wewillworktirelesslytolessenthe nuclearthreat?(对于老朋友和老对手,我们将不遗余力地继续削弱核威胁?)2)weareshapedbyeverylanguageandculture,drawnfromeveryendofthisearth.(我们民族的成长受到许多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我们吸取了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有益成分.)运用尾韵的句子有:1)Homeshavebeenlost;jobsshed;businessshuttered.(我们的人民正失去家园,失去工作,企业要倒闭。
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衔接与连贯分析
作者:董晓明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5期
[摘要]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在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它被公认为是新保守主义的结束、新实用主义奥巴马时代的开始。
本文从衔接与连贯的角度对奥巴马就职演说进行个案研究。
研究发现了其主要的衔接手段以及全文是如何实现连贯的。
本文对于篇章阅读与写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就职演说衔接连贯语篇
[中图分类号]H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025-01
引言
演说是在公众场合面对公众发表言论的一种形式。
这一语类的交际目的非常明确,即公开地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观点,阐明事理,抒发情感,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
语篇有结构特征和非结构特征。
前者包括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后者主要是通过词汇语法衔接形式体现的。
一、衔接与连贯
自从Hallida和Hasan于1976年合著发表了Cohesion in English之后,“衔接”一词才真正成为语篇分析中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
他们把衔接分为五类,分别是: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其中,指称又可分为: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地点指示词、时间指示词和比较指称。
衔接是实现连贯的手段。
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衔接与作者的表达有关,而连贯则与读者的认知有关。
学者们普遍认为衔接是通过词汇语法手段实现的,属于语篇的表层结构问题,而连贯则是通过句际的语义和功能关系实现的,属于语篇的深层语义关系。
二、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衔接与连贯
本文将着重从人称指称、词汇衔接和排比结构三方面对所选文本进行分析。
(一)演说中的人称指称
演说是一种交际行为,故其时间、地点、人物和时间都很清晰。
演讲者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I,we”等来指代自己或者大家,用“you”来指代观众。
当指称语境外特定的某个人或某些人时,则会用“he,she,they”或者不定代词“someone,anybody”等。
如: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 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 as well as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这一段中共用8个人称指示语,分别是内指“I,us,you,our”和外指“he,his”。
通过“we,I”的使用可以看出,奥巴马并没有自称总统,而将自己视作普通的公民,从而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you”指称听众,“he和his”指称语境外的布什总统。
通过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奥巴马在这一部分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每个人的感激之情。
(二)连接
Halliday和Hasan曾对衔接做过如此阐释:“通过语篇中的连接性词语,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甚至可以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句的语义。
”Halliday和Hasan的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把连接分为四种类型,即添加、转折、因果和时间。
在奥巴马此篇演说中“and,
al so”用来表达添加关系,“but”和“instead”等表示转折关系,“then”表示时间关系。
(三)排比
Michael Hoey在Pattern of Lexis in Text中提到排比也是一种衔接手段。
排比可以发生在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
作为一种强调手法,排比句主要是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句法结构形成相对平衡的排列来达到其强调和增进气势的效果。
排比结构这一突出的显性特征使其必然成为语篇衔接的一部分。
在奥巴马演讲中这一技巧被广泛使用。
例如:This is the price and the promise of citizenship. This is the source of our confidence-the knowledge that God calls on us to shape an uncertain destiny. This is the meaning of our liberty and our creed.通过排比结构的使用,奥巴马气势磅礴地表达了重树历史的决心,同时也强有力地唤醒了国民的斗志。
(四)认知因素对连贯的影响
通过以上三种主要衔接手段,连贯还与听话人或读者的认知密切相关。
这一点在本语料中尤为明显。
演说的主线是历时排列的历史事件。
对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回顾后得出结论:要重树美国信心。
这一连贯的实现可以体现在下面的选段中:“…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Forty-four Americans have now taken the presidential oath”,“In the year of A merica’s birth…”
三、结语
本文从衔接与连贯的视角对奥巴马就职演说进行了分析。
分析发现,其主要的衔接手段是人称指示语、词汇衔接和排比。
这些衔接手段对于语篇连贯的实现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听众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也是实现连贯的主要因素。
因此,本文对于篇章阅读与写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就演说而言,衔接与连贯只是构成语篇的主要词汇语法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演说者的语音语调、逻辑性、主位推进等因素同样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d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
[2]Michael Hoey.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second edition).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