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中的对比与统一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4
平面构成中的对比与统一设计中的对比与统一对比与统一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则,相当于搞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它与平面构成对称与平衡的原理一样,处于平面构成理论的基础层次,可以说,其它一些平面构成的设计规则和美学原理,都是这两个理论的延伸。
对比与统一是对我们所设计的画面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对比和统一的要求呢?举一个例子:平常我们穿西装,黑西装一定要配浅色的衬衫,如白色,领带的颜色也要有较大区别,这样看起来人会很精神,这种配色法其实就是一种对比,由强对比产生了张力,使人感觉到精神。
另一类情况:如果上身穿西装,下面穿拖鞋,就会被人讥笑为土得掉渣渣,但如果虽然是一身的西装,但黑西装却配了花衬衫和艳的领带,就会被人说成是穿得不协调。
其实,这些不合谐的情况,就相当于平面构成中的不统一。
一、对比(渐变与对比)对比就是由于平面构成的各元素在形态、颜色、材质的不同形成了视觉性的差异。
这种差异的范围很广,如形的圆与方,点、线的疏密、曲直,颜色深和浅等等,强烈的反差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般来说,对比代表了一种张力,能够挑起观看者的情绪反应,能够带来一定的视觉感受。
(如下图)我们的自然界是由千差万别的各种事物构成的,本身就形成了复杂的对比,比如白山黑水、蓝天白云、绿叶红花,这些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同时,丰富的自然界对比还能够让我更感受到如下后者的清新,比如我们在路边看到的深褐的技头上发出的嫩绿的新芽,比如我们在老朽的树桩边发现的一从新鲜的白蘑菇,要是没有前者的铺呈,我们怎么能够感受到后者给我们的极其舒适的心理慰藉呢?(如下图中的黄花与绿叶的对比)因此,我们在平面构成时一定要强调对比,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见下图),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存在着对比,而且,对比愈强,越有张力。
注意:对比不等于简单的不同,更不等于乱七八糟。
如下图的例子,这样的对比并不会产生美感,而只会使画面混乱。
二、统一为了避免画面的混乱,在对比之余,我们还要做到画面的统一。
设计中的对比与统一对比与统一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则,相当于搞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它与平面构成对称与平衡的原理一样,处于平面构成理论的基础层次,可以说,其它一些平面构成的设计规则和美学原理,都是这两个理论的延伸。
对比与统一是对我们所设计的画面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对比和统一的要求呢?举一个例子:平常我们穿西装,黑西装一定要配浅色的衬衫,如白色,领带的颜色也要有较大区别,这样看起来人会很精神,这种配色法其实就是一种对比,由强对比产生了张力,使人感觉到精神。
另一类情况:如果上身穿西装,下面穿拖鞋,就会被人讥笑为土得掉渣渣,但如果虽然是一身的西装,但黑西装却配了花衬衫和艳的领带,就会被人说成是穿得不协调。
其实,这些不合谐的情况,就相当于平面构成中的不统一。
一、对比(渐变与对比)对比就是由于平面构成的各元素在形态、颜色、材质的不同形成了视觉性的差异。
这种差异的范围很广,如形的圆与方,点、线的疏密、曲直,颜色深和浅等等,强烈的反差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般来说,对比代表了一种张力,能够挑起观看者的情绪反应,能够带来一定的视觉感受。
(如下图)我们的自然界是由千差万别的各种事物构成的,本身就形成了复杂的对比,比如白山黑水、蓝天白云、绿叶红花,这些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同时,丰富的自然界对比还能够让我更感受到如下后者的清新,比如我们在路边看到的深褐的技头上发出的嫩绿的新芽,比如我们在老朽的树桩边发现的一从新鲜的白蘑菇,要是没有前者的铺呈,我们怎么能够感受到后者给我们的极其舒适的心理慰藉呢?(如下图中的黄花与绿叶的对比)因此,我们在平面构成时一定要强调对比,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见下图),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存在着对比,而且,对比愈强,越有张力。
注意:对比不等于简单的不同,更不等于乱七八糟。
如下图的例子,这样的对比并不会产生美感,而只会使画面混乱。
二、统一为了避免画面的混乱,在对比之余,我们还要做到画面的统一。
平面构成变化与统一作业平面构成是指图形在平面上排列组合形成的整体结构。
而平面构成的变化与统一则是指在平面构成中通过变化和统一的手法来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平面构成的变化与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在平面设计中,构成元素的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比如,通过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来实现构成元素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可以让平面构成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人的眼球,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而统一则是通过统一的设计原则和风格来整合构成元素,让整体作品更加和谐统一,呈现出统一的视觉效果。
在平面设计作业中,平面构成的变化与统一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和手法,灵活运用构成元素的变化和统一,创造出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
比如,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实现构成元素的变化,让作品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也可以通过重复和对称的方式来实现构成元素的统一,让整体作品更加和谐和稳定。
此外,平面构成的变化与统一还可以通过构图的方式来实现。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构图来安排构成元素的位置和比例,实现平面构成的变化和统一。
比如,可以通过对称构图来实现构成元素的统一,让作品更加平衡和和谐;也可以通过动态构图来实现构成元素的变化,让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总的来说,平面构成的变化与统一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设计师需要通过对构成元素的灵活运用和构图的合理安排,实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统一和谐。
只有在平面构成的变化与统一的基础上,作品才能更加出色和引人注目,给人留下深刻的艺术印象。
希望设计师们在平面构成的变化与统一的作业中,能够不断尝试和探索,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展现出自己的设计才华和创造力。
平面构成的形象基本形和骨骼平面设计我们这门课其实是对大家能力的训练,对形态的敏感性和创造性进行的训练,这是我们学设计的,学建筑装饰的一种基础训练,希望大家把这个基本功练号上节课我们讲了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大师的作品,点,线,面构成了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个个的视觉形象,我们称之为基本形,这个基本形它是具有具体大小,形状的造型,色彩,机理基本形之间又具有分离相遇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等关系,这些是我们平时能够观察到的,比较好理解什么是骨骼?骨骼是支撑形象的内在的构架,就是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是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地进行排列而画出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
(下图就利用了骨骼来进行设计)小时候我们写字一般都要在方格里写,如果是一张白纸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了把字写得整齐,都会用铅笔在上面打上格子,至少要画上线,其实,这种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地进行排列而画出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就是骨骼,练书法的米字格,米字格就是正方形内在的骨骼任何一幅平面设计,都是依照一定的规律将基本形组合起来的,这种管辖编排形象的方式称为骨骼。
在广告设计中骨骼就是版面中栅格,一定比例的骨骼,骨骼按照比例关系生成,使画面各部分间呈现一种大小变化,从而产生韵律感(下两张图分别是一定韵律生成的骨骼)。
利用骨骼进行设计的例子形象与空间在平面构成中,形象基本上是二维空间的,也可以通过构成设计形成三维的,四维的,各种形象与空间的形成在造型观念中,以点,线,面,立体等几何因素构成的非具象的形态叫抽象形态,它是在自然形态的模仿造型之上的再度的提炼和简化,是具象形态的升华,抽象表现能力是我们平面构成要经常训练的一个方面,因为我们以后在建筑装饰设计是很有帮助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卢浮宫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运用大量几何形态室内的例子具象形态的构成,具象形态又称现实形态,就像我们拍的照片中的实物一样,是视觉可感知的一切自然形态,它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形态,具象形态基本上是来源于对自然界物体的真实描写,比如我们写生毕加索的牛具象向抽象的过度具象形态可以是源于自然也可以是高于自然的,比如绘画中具象形态的夸张运用岳敏君岳敏君在近10年来的创作中以其鲜明的形象和风格特征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里占有独特的位置。
平面构成13法则在平面设计中,构成是指通过不同的元素和组织方式来创造视觉效果和传达信息。
平面构成是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有吸引力和平衡感的作品。
下面将介绍平面构成的13个法则,帮助您理解并运用这些原则。
1.对比法则:通过对比来产生视觉冲击力,例如使用对比明暗、大小、形状等元素。
2.重复法则: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来产生统一感和视觉节奏。
3.对齐法则:通过对齐元素来创造视觉秩序和整齐感,例如使用网格或参照线。
4.留白法则:合理运用空白区域来提高设计的可读性和美感。
5.分割法则:将设计元素分割成不同的块,提供更好的组织和呼吸空间。
6.色彩法则:运用色彩搭配和调和来创造视觉层次和情绪。
7.线条法则:运用线条的方向、粗细和形态来引导视线和创造动态感。
8.节奏法则:通过重复和变化元素的大小、形状和间距来创造视觉的节奏感。
9.比例法则:合理运用元素的比例来产生平衡和重点突出的效果。
10.空间法则:通过控制元素的位置和层次关系来创造深度和立体感。
11.比较法则:通过比较元素的差异来强调重要信息或产生视觉冲突。
12.限制法则:通过限制使用某些元素或规则来增加创造力和独特性。
13.一致性法则:保持设计中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使整体作品更加统一和专业。
这些平面构成的法则并不是固定的规则,而是设计师在创作中的指导原则。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法则,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有趣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风格选择适合的法则,同时也可以进行创新和突破,使作品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意。
总之,平面构成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艺术,它需要设计师具备良好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通过运用不同的法则,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吸引人的作品,并且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和引起观众的共鸣。
无论是平面设计师还是对设计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从这些法则中受益,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平面构成中形式美法则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课题。
现实中虽然每个人(由于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不一而同)的审美追求和理想标准皆不相同。
但单从形式条件下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却存在着一种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
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
1. 调和与对比调和亦称和谐。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之间彼此在质与量的方面皆具有秩序及统一的效果,同时也有安静及舒适的感觉都可以称之为调和。
单独的一色,一根线无所谓调和。
只有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能调和。
但是,要素之间的类似过分强调时,反而易单调。
调和有形态,大小,方向,色彩,质感等的调和。
对比又称对照。
把色彩,明暗,形态或材料的质与量相反的两个要素排列或组织,并强调其差异性,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色调的明暗,冷暖,形状,大小,粗细,长短,方圆;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疏密,图与地的虚实,黑白,轻重;形态的动静等方面因素来达到。
处理对比关系时,视觉要素各方面要有一个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与烘托,处处对比则会失去对比效果。
变化与统一必须保持有机化,呈现充满生机的状况,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快感。
即美学上的“多样统一”。
2. 对称和平衡对称又称均齐。
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形量完全相等,那么该图形即是左右对称的图形。
该线即为对称轴。
又称镜照对称。
老以某一点为中心,让图形产生旋转,能与另一个形完全重迭则称“旋转对称”点对称有向心式的求心对称和离心式的发射对称以及自圆心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对称。
对称的形式具有静态的美感。
以上方式亦可混合使用。
如镜照+平行移动旋转+扩大+镜照等构成。
在平衡的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稳定状态时,即是平衡。
这是实际的重量关系也是杠杆原理的平衡。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对比构成一、对比的概念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协调是求近似,对比则是求差异。
自然界中的冷与暖、干与湿、白天与黑夜都是对立的统一。
对比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对比的参照系。
在生活中我们说某个人个字很高,那么他周围的人一定要比他矮,或者他他和你想像中的正常身高相比,要高一些。
这就说明对比是要有一个参照对比物的,或者说具体的群体,无参照系的单一个体是无法构成对比的。
对比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可以是显著的、强烈的,也可以是模糊的、轻微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二、对比基本形的协调任何基本形只要处于相异的状况都可以发生对比,比如:长短、粗细、黑白、大小、规则与不规则等等。
即任何相反或者相异的形状都可以形成对比,而这些对比因素如何才能协调呢,有以下几个因素:(一)保留一个相近或相似的因素;(二)使对比双方的某些要素相互渗透;(三)利用过度形,在对比双方中设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使对比在视觉上得到过渡,也可以取得协调。
三、排列对比排列对比是指编排方式上的对比。
视觉平衡构成的编排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没有任何骨骼线,基本形没有固定的位置,基本形的安排只能以视觉的平衡与否为标准。
排列对比的基本形大多数不重复,并略带近似的关系,基本形的种类在两种以上,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都可以发生对比。
(一)方向对比:在基本形有方向的情况下,如大部分基本形的方向近似或相同,而少数基本形的方向不同或相异,就会形成方向上排列上的对比。
(二)位置对比:基本形在画面内排列时空间不要太对称,应该注意上下、左右空间的均衡,在不对称中求得平衡,从中可以得到多种疏密对比(三)空间对比: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对比就是地与图的空间对比。
当图少地多的时候,地包围图,图就特别突出;而当图多地少的时候,图包围地,地就显得突出;当图、地面积相等的时候,虚形和实形同时突出,感觉上一会儿看到虚形一会儿看到实形。
平面设计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和谐、对比与统一、对称、均衡、比例、视觉重心、节奏与韵律、联想与意境和谐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
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
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
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
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
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
对比与统一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
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
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对称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等。
所以,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平面构图中的对称可分为点对称和轴对称。
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果两部分的形状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图形,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
假定针对某一图形,存在一个中心点,以此点为中心通过旋转得到相同的图形,即称为点对称。
点对称又有向心的“求心对称”,离心的“发射对称”,旋转式的“旋转对称”,逆向组合的“逆对称”,以及自圆心逐层扩大的“同心圆对称”等等。
平面构成作业一、引言平面构成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在一个平面上通过元素的排列、组合、分布等方式来表达一种特定的视觉效果。
在设计中,平面构成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艺术感,同时也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达到设计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感受。
本文将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实际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面构成。
二、基本原则1. 对比对比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原则之一,通过将不同元素相互对比以产生视觉冲突,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对比可以通过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明暗等方面来实现。
例如,在设计海报时,可以使用大胆的对比色来吸引视线,或者在排版上使用不同字号的文字来突出重点。
2. 重复重复是保持设计统一性和连贯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设计中多次使用相似的元素或组织方式,可以创造出一种统一而有序的感觉。
重复可以是元素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重复,也可以是排列、布局等方面的重复。
例如,在设计册页时,可以多次使用相同的版式、颜色、线条等元素,使整个设计具有一致性。
3. 接近接近是指将相似的元素或组织方式放在一起,以形成一种有序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通过接近可以表达一种整齐、稳定或安静的感觉。
接近可以是元素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接近,也可以是排列、布局等方面的接近。
例如,在设计海报时,可以使用相似颜色的元素组成一个整体,使整个设计看起来和谐统一。
4. 空白空白是指设计中没有被填充、没有被使用的空间。
空白可以分为主动空白和被动空白。
主动空白是设计者有意为之的空白,通过合理运用可以起到分隔、强调和平衡的作用。
被动空白是指在布局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空白,需要设计者进行合理的处理。
通过运用空白,可以使设计更加清晰、简洁和有层次感。
三、常用方法1. 格栅系统格栅系统是一种基于栅格布局的平面构成方法,通过将平面划分为均等的栅格,使元素在网格中对齐和分布。
格栅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持设计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使设计看起来更加整洁和有序。
平面构成的法则1. 平衡:平衡是指在平面构成中,通过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因素的平衡来达到整体的稳定感。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将元素沿中轴线对称地排列,左右两侧的元素相似,给人以稳定、平静的感觉;不对称平衡则是通过元素的数量、大小、颜色等不同来实现平衡,给人以活泼、有趣的感觉。
2. 对比:对比是指通过元素之间的差异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对比可以通过形状、颜色、大小等因素来实现。
例如,黑白对比、大小对比、冷暖色对比等都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丰富多样,引起观者的注意。
3. 重复:重复是指在平面构成中,通过重复使用相似的元素来创造出一种统一感。
重复可以是形状的重复、颜色的重复、线条的重复等。
重复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有序、整齐,也可以强调某种元素或主题。
4. 节奏:节奏是指通过元素的排列和布局形成一种律动感。
节奏可以是重复的、交替的、递增的等。
通过合理的节奏感,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生动、有活力。
5. 空间:空间是指平面构成中元素的位置、大小和距离等因素所形成的虚实关系。
空间可以分为正空间和负空间。
正空间是指元素所占据的实际空间,而负空间则是指元素之间的空白部分。
合理运用空间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有层次感和深度感。
6. 色彩:色彩是平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色彩可以通过明暗、冷暖、对比等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和平衡,避免色彩过于杂乱或冲突。
7.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指在平面构成中,通过运用正面和负面的关系来创造出一种立体感。
虚实结合可以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的运用来实现。
合理运用虚实结合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有趣、立体。
以上是平面构成中的几个基本法则,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法则,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有吸引力的平面构成效果。
当然,平面构成是一个艺术的领域,不同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方式。
但无论如何,掌握这些基本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创造平面构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