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对比构成
- 格式:doc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3
设计中的对比与统一对比与统一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则,相当于搞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它与平面构成对称与平衡的原理一样,处于平面构成理论的基础层次,可以说,其它一些平面构成的设计规则和美学原理,都是这两个理论的延伸。
对比与统一是对我们所设计的画面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对比和统一的要求呢?举一个例子:平常我们穿西装,黑西装一定要配浅色的衬衫,如白色,领带的颜色也要有较大区别,这样看起来人会很精神,这种配色法其实就是一种对比,由强对比产生了张力,使人感觉到精神。
另一类情况:如果上身穿西装,下面穿拖鞋,就会被人讥笑为土得掉渣渣,但如果虽然是一身的西装,但黑西装却配了花衬衫和艳的领带,就会被人说成是穿得不协调。
其实,这些不合谐的情况,就相当于平面构成中的不统一。
一、对比(渐变与对比)对比就是由于平面构成的各元素在形态、颜色、材质的不同形成了视觉性的差异。
这种差异的范围很广,如形的圆与方,点、线的疏密、曲直,颜色深和浅等等,强烈的反差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般来说,对比代表了一种张力,能够挑起观看者的情绪反应,能够带来一定的视觉感受。
(如下图)我们的自然界是由千差万别的各种事物构成的,本身就形成了复杂的对比,比如白山黑水、蓝天白云、绿叶红花,这些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同时,丰富的自然界对比还能够让我更感受到如下后者的清新,比如我们在路边看到的深褐的技头上发出的嫩绿的新芽,比如我们在老朽的树桩边发现的一从新鲜的白蘑菇,要是没有前者的铺呈,我们怎么能够感受到后者给我们的极其舒适的心理慰藉呢?(如下图中的黄花与绿叶的对比)因此,我们在平面构成时一定要强调对比,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见下图),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存在着对比,而且,对比愈强,越有张力。
注意:对比不等于简单的不同,更不等于乱七八糟。
如下图的例子,这样的对比并不会产生美感,而只会使画面混乱。
二、统一为了避免画面的混乱,在对比之余,我们还要做到画面的统一。
对比构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对比。
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差异,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和选择。
对比构成就是一种常见的对比方法,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1. 对比构成的定义对比构成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特点和属性,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相似和差异的方法。
对比构成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科学研究、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等。
通过对比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作出明智的选择。
2. 对比构成的基本要素对比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2.1 对象在对比构成中,我们需要选择需要进行对比的对象。
这些对象可以是产品、观点、理论等。
选择恰当的对象对于进行有效的对比构成非常重要。
2.2 属性在对比构成中,我们需要确定用于对比的属性。
这些属性可以是事物的特点、性能、价格、功能等。
选择合适的属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3 比较对比构成的核心就是比较。
我们需要通过比较对象的属性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可以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进行,例如使用量化指标进行对比评分,或者通过描述性的方式进行对比。
3. 对比构成的应用对比构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3.1 产品对比在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中,对比构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对比构成,我们可以确定产品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帮助我们进行产品定位和相应的市场策略。
3.2 学术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对比构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差异。
通过对比构成,研究人员可以比较不同实验组的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并提出相应的理论。
3.3 政策对比在政策制定中,对比构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比较不同政策的优劣。
通过对比构成,政策制定者可以了解不同政策的成本、效益和影响,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4. 对比构成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对比构成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客观公正对比构成应该基于客观和公正的原则。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肌理构成一、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
“肌”——皮肤;“理”——纹理、质地。
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理性,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肌理形态,例如:平滑和粗糙、柔软和坚硬等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在我国肌理效果的应用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采用压印法,在起舞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绳纹样的出现,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不同时期肌理形态和对不同材质的认识和利用。
不论是宏观还是围观,凡是人类所能感知到的物质,都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繁多的物质现象。
这些物质现象的肌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例如:人面部的皮肤纹理,就会反映出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生活阅历,即使是及其细微的差别,也会由面部不同的肌理体现出来。
对肌理的探索与发现是设计构思的重要源泉,学生在了解物体的同时,要不断开拓对物象更新的认识,使肌理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二、肌理的形式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一)视觉肌理视觉肌理使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
形和色非常重要,是视觉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
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比如用铅笔、钢笔、毛笔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以用画、喷、洒、浸、染、淋等手法制作。
可以使用的材料也很多,比如:木头、石头、玻璃、油漆、纸张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使用,更加扩大了肌理和材质的表现性,将有更多的肌理效果被运用于我们的现代设计之中。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 印刷或自印: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等效果综合制作。
2 拼贴: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3 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4 拓印: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覆盖其上,然后均匀的挤压,纹样印在纸上构成的肌理效果。
5 自流: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较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的纹理。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对比构成一、对比的概念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协调是求近似,对比则是求差异。
自然界中的冷与暖、干与湿、白天与黑夜都是对立的统一。
对比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对比的参照系。
在生活中我们说某个人个字很高,那么他周围的人一定要比他矮,或者他他和你想像中的正常身高相比,要高一些。
这就说明对比是要有一个参照对比物的,或者说具体的群体,无参照系的单一个体是无法构成对比的。
对比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可以是显著的、强烈的,也可以是模糊的、轻微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二、对比基本形的协调任何基本形只要处于相异的状况都可以发生对比,比如:长短、粗细、黑白、大小、规则与不规则等等。
即任何相反或者相异的形状都可以形成对比,而这些对比因素如何才能协调呢,有以下几个因素:(一)保留一个相近或相似的因素;(二)使对比双方的某些要素相互渗透;(三)利用过度形,在对比双方中设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使对比在视觉上得到过渡,也可以取得协调。
三、排列对比排列对比是指编排方式上的对比。
视觉平衡构成的编排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没有任何骨骼线,基本形没有固定的位置,基本形的安排只能以视觉的平衡与否为标准。
排列对比的基本形大多数不重复,并略带近似的关系,基本形的种类在两种以上,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都可以发生对比。
(一)方向对比:在基本形有方向的情况下,如大部分基本形的方向近似或相同,而少数基本形的方向不同或相异,就会形成方向上排列上的对比。
(二)位置对比:基本形在画面内排列时空间不要太对称,应该注意上下、左右空间的均衡,在不对称中求得平衡,从中可以得到多种疏密对比(三)空间对比: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对比就是地与图的空间对比。
当图少地多的时候,地包围图,图就特别突出;而当图多地少的时候,图包围地,地就显得突出;当图、地面积相等的时候,虚形和实形同时突出,感觉上一会儿看到虚形一会儿看到实形。
平面构成得基本形式通过对点、线、面、形等得练习,我们对构成中得基本因素有了一定得了解与掌握。
本节将把所学得内容综合地利用到平面构成得各种构成形式中去,以设计出完美得构成作品。
平面构成得基本形式大体包括重复构成形式、近似构成形式、渐变构成形式、对比构成形式、发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形式、空间构成形式、打散构成形式、密集构成形式、分割构成形式、肌理构成形式等.(一)、重复构成形式重复就是指画面或造型中形态、线条、色彩得类同与多次出现。
重复就是构成中常用得手法之一,其特点体现在构成形式较为平稳、规律、秩序化,具有很强得形式美感.生活中重复得例子很多,如建筑中得窗格、楼梯中得台阶、地板上得方砖格子、衣服上得钮扣等,都能产生整齐得美感效果。
采用重复得形式构成物象,能加强人对形象得视觉记忆。
1、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用来重复得开头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得手法进行设计。
基本形以简单为宜,过于复杂容易造成画面得混乱,所以基本形得选择以几何形为主(图100、图101).图(100)图(101)2、重复得分类重复构成可分为简单重复构成与多元重复构成两种基本形式.简单重复构成即一个或两个左右基本形进行上下、左右重复组合所得出得构成图形,多元重复构成指几个基本形进行重复组合所构成得图形(图102—120).图(102)图(103)图(104)图(105)图(106)图(107)图(108)图(109)图(110)图(111)图(112)图(113)图(114)图(115)图(116)图(117)图(118)图(119)图(120)(1)、基本形重复平面构成中不断重复使用同一形象,即为基本形得重复.基本形得重复可产生统一、与谐、整齐得视觉效果。
(2)、大小重复指相似或相同得形状在大小进行重复。
这种重复就是在基本形相似得情况下进行得。
(3)、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得情况下,形状、大小可作适当变动。
(4)、肌理重复在肌理相同得情况下,其形状、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化。
教案
第 31-33 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备注
一.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学生观察PPT显示的照片
分析总结: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对比构成引导、发现,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二.新授课程:本课时的主要
内容讲述:
方向对比
形状对比
大小对比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对比构成形式:对比构成形式是在构成中把相反性质的要素组
织起来所产生的对比,有时是彩色的,有时是肌理的。
教师定义讲解(1)方向对比;(2)形状对比;
(3)大小对比;(4)数量对比;
(5)空间对比;(6)肌理对比;
(7)重心对比。
对比构成是构成元素之间形成的对立关系,使得某一
视觉元素得以加强和突出的构成。
形态的大小、肌理、
色彩、位置、方向等变化都可以作为对比的因素。
对
比构成不以骨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要素
来进行,因而它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构成形式。
学生观察分析图中的对比形式:
(一)方向对比
(二)形状对比
通过视觉
传达,让
学生自我
探究理解
偶然形创
作的方
法。
对比构成的应用实例
学生进行课堂绘画练习(三)大小对比
(四)明暗对比
(五)空间对比
对比构成给人一种明确、肯定、清晰的视觉感受。
同时,强烈
的紧张感又使画面充满了不稳定感和动感。
对比构成在平面设
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教师示范
可以让学
生在课堂
创作中更
有方向
感。
一、对比的概念
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协调是求近似,对比则是求差异。
自然界中的冷与暖、干与湿、白天与黑夜都是对立的统一。
对比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对比的参照系。
在生活中我们说某个人个字很高,那么他周围的人一定要比他矮,或者他他和你想像中的正常身高相比,要高一些。
这就说明对比是要有一个参照对比物的,或者说具体的群体,无参照系的单一个体是无法构成对比的。
对比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可以是显著的、强烈的,也可以是模糊的、轻微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二、对比基本形的协调
任何基本形只要处于相异的状况都可以发生对比,比如:长短、粗细、黑白、大小、规则与不规则等等。
即任何相反或者相异的形状都可以形成对比,而这些对比因素如何才能协调呢?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保留一个相近或相似的因素;
(二)使对比双方的某些要素相互渗透;
(三)利用过度形,在对比双方中设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使对比在视觉上得到过渡,也可以取得协调。
三、排列对比
排列对比是指编排方式上的对比。
视觉平衡构成的编排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没有任何骨骼线,基本形没有固定的位置,基本形的安排只能以视觉的平衡与否为标准。
排列对比的基本形大多数不重复,并略带近似的关系,基本形的种类在两种以上,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都可以发生对比。
(一)方向对比:在基本形有方向的情况下,如大部分基本形的方向近似或相同,而少数基本形的方向不同或相异,就会形成方向上排列上的对比。
(二)位置对比:基本形在画面内排列时空间不要太对称,应该注意上下、左右空间的均衡,在不对称中求得平衡,从中可以得到多种疏密对比
(三)空间对比: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对比就是地与图的空间对比。
当图少地多的时候,地包围图,图就特别突出;而当图多地少的时候,图包围地,地就显得突出;当图、地面积相等的时候,虚形和实形同时突出,感觉上一会儿看到虚形一会儿看到实形。
因此在设计时虚与实是同等重要的。
(四)聚散对比:在构成设计中,与空间对比密切相关的是聚散对比,也就是密集的元素与松散的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
(五)大小对比:是指构图排列上大小的关系。
大小对比比较容易表现出画面的主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