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八章 气体吸收
- 格式:pdf
- 大小:286.55 KB
- 文档页数:14
第八章 气体吸收1. 在温度为40 ℃、压力为101.3 kPa 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平衡分压为15.0 kPa 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6.6 g (NH 3)/1 000 g(H 2O)。
试求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的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及溶解度系数H 。
解:水溶液中氨的摩尔分数为76.6170.07576.610001718x ==+ 由 *p Ex =亨利系数为*15.0kPa 200.00.075p E x ===kPa 相平衡常数为 t 200.0 1.974101.3E m p === 由于氨水的浓度较低,溶液的密度可按纯水的密度计算。
40 ℃时水的密度为992.2ρ=kg/m 3溶解度系数为 kPa)kmol/(m 276.0kPa)kmol/(m 180.2002.99233S ⋅=⋅⨯==EM H ρ2. 在温度为25 ℃及总压为101.3 kPa 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3.0%(体积分数)的混合空气与含二氧化碳为350 g/m 3的水溶液接触。
试判断二氧化碳的传递方向,并计算以二氧化碳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
已知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51066.1⨯=E kPa ,水溶液的密度为997.8 kg/m 3。
解:水溶液中CO 2的浓度为 33350/1000kmol/m 0.008kmol/m 44c == 对于稀水溶液,总浓度为 3t 997.8kmol/m 55.4318c ==kmol/m 3 水溶液中CO 2的摩尔分数为4t 0.008 1.4431055.43c x c -===⨯ 由 54* 1.6610 1.44310kPa 23.954p Ex -==⨯⨯⨯=kPa气相中CO 2的分压为t 101.30.03kPa 3.039p p y ==⨯=kPa < *p故CO 2必由液相传递到气相,进行解吸。
以CO 2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23.954 3.039)kPa 20.915p p p ∆=-=-=kPa3. 在总压为110.5 kPa 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化工原理》重要概念第八章气体吸收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吸收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吸收的基本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份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主要操作费溶剂再生费用,溶剂损失费用。
解吸方法升温、减压、吹气。
选择吸收溶剂的主要依据溶解度大,选择性高,再生方便,蒸汽压低损失小。
相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m、E、H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E、H与总压无关,m反比于总压。
漂流因子P/P Bm表示了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
(气、液)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气体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有关;液体扩散系数与温度、粘度有关。
传质机理分子扩散、对流传质。
气液相际物质传递步骤气相对流,相界面溶解,液相对流。
有效膜理论与溶质渗透理论的结果差别有效膜理论获得的结果为k∝D,溶质渗透理论考虑到微元传质的非定态性,获得的结果为k∝D 0.5。
传质速率方程式传质速率为浓度差推动力与传质系数的乘积。
因工程上浓度有多种表达,推动力也就有多种形式,传质系数也有多种形式,使用时注意一一对应。
传质阻力控制传质总阻力可分为两部分,气相阻力和液相阻力。
当mky<<kx时,为气相阻力控制;当mky>>kx时,为液相阻力控制。
低浓度气体吸收特点①G、L为常量,②等温过程,③传质系数沿塔高不变。
建立操作线方程的依据塔段的物料衡算。
返混少量流体自身由下游返回至上游的现象。
最小液气比完成指定分离任务所需塔高为无穷大时的液气比。
NOG的计算方法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吸收因数法,数值积分法。
第九章液体精馏蒸馏的目的及基本依据蒸馏的目的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它的基本依据(原理)是液体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
主要操作费用塔釜的加热和塔顶的冷却。
双组份汽液平衡自由度自由度为2(P一定,t~x或y;t一定,P~x或y);P一定后,自由度为1。
泡点泡点指液相混合物加热至出现第一个汽泡时的温度。
露点露点指气相混合物冷却至出现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
非理想物系汽液相平衡关系偏离拉乌尔定律的成为非理想物系。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气体吸收是化学工程中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用于从气体混合物中去除其中一种特定成分。
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气体吸收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气体吸收的原理是利用溶剂与气体中的组分之间的化学或物理作用力,使目标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中。
根据吸收剂的性质和反应过程的特点,气体吸收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方式。
物理吸收是指目标组分在吸收剂中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力,如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表面张力等,从气相吸附到液相中。
在物理吸收过程中,吸收剂的选择非常关键,常用的吸收剂包括水、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和离子液体等。
化学吸收是指目标组分在吸收剂中通过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物而从气相吸附到液相中。
化学吸收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pH值条件下进行。
化学吸收常用的吸收剂包括氨水、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等)和有机酸等。
气体吸收的装置主要由吸收器、进料装置、排气装置和再生装置等组成。
吸收器一般为塔状或柱状,内部设置填料或栅板,以增加气液接触的表面积,提高吸收效果。
进料装置用于将待吸收的气体引入吸收器,通常采用喷射装置或静态混合器。
排气装置用于将除去目标组分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再生装置用于将吸收剂中的目标组分进行回收或处理。
操作条件对气体吸收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温度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一般情况下,吸收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温度控制有利于提高吸收剂中目标组分的溶解度。
另外,压力、气体和液体的流动速度、吸收剂浓度和比表面积等,也会对气体吸收过程产生影响。
气体吸收在化工工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气体吸收可用于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有机物、硫化物、酸性气体等污染物。
此外,在炼油、气体处理和化学合成等过程中,气体吸收还常用于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气体燃料的净化和升级等。
综上所述,气体吸收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通过吸收剂与目标组分之间的化学或物理作用力,将气体中的特定成分从气相吸附到液相中。
第8章气体吸收dC A dz因为C MD C B2 C M D C A1 —A2N Aln ——CB1 5 C B 2 —'C B1DC :m CA1C A2lnDPln P B2 RT P BIRT P BmP AI -P A2液膜中的传质速率 NA = kx ( X A,iX A)或NA = k l (C A,i - CA )111式中,KxFK y ,K x'x k y m11m------- = ----------------- "T -------------K ykyk xD C Al — C A2D AB ---------- 7 ----------O2、单向扩散和主体流动(分子扩散 +同方向上缓慢的总体流动)速率引起缓慢的总体流动的原因:溶质A 不断在气液相界面上发生溶解,自气相中消失,使得气液相界面附近的气相中产生空穴位,因此,引起缓慢的总体流动来补充所产生的空穴位。
如果是在气相中的传质,组分的浓度可以用分压表示,则3、对流传质 集总参数法表示传质速率气膜中的传质速率N A 二 k y (y A -y A,i )或 N A 二 k G (P A - P A,i )式中,k y =Pk G ,k x = Pk l 包括气膜和液膜的总传质速率N A =K y (y A - y A,e )或 N A = K x (X A,e - X A )解吸操作,包括气膜和液膜的总传质速率N A 二 K y (y A,e 一 Y A )或 N A 二 K X (X A - X A,e )4、传质控制如果m1 ————,则 K y k y ,传质过程为气膜阻力控制,k xk yNM - Nnet,ACB2CB1如果1 1- ,则K x k x,传质过程为液膜阻力控制。
mk y k x塔内任一横截面上气相组成 y 与液相组成x 之间的关系式,即操作线方程式:L八 G xy2- X 2L 和填料层高度H 。
化工原理-第八章-吸收一、填空题1、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 = k y (y-y i) N A = K y (y-y e)2、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则操作线向_____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 e)_________。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 =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
1.80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操作线将_________平衡线。
减少靠近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____,N OG将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8、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
(增大,减小,不变)增大增大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气体吸收1.在温度为40℃、压力为101.3kPa 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平衡分压为15.0kPa 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6.6g (NH 3)/1000g(H 2O)。
试求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的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及溶解度系数H 。
解:水溶液中氨的摩尔分数为76.6170.07576.610001718x ==+由*p Ex=亨利系数为*15.0kPa 200.00.075p E x ===kPa 相平衡常数为t 200.0 1.974101.3E m p ===由于氨水的浓度较低,溶液的密度可按纯水的密度计算。
40℃时水的密度为992.2ρ=kg/m 3溶解度系数为kPa)kmol/(m 276.0kPa)kmol/(m 180.2002.99233S ⋅=⋅⨯==EM H ρ2.在温度为25℃及总压为101.3kPa 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3.0%(体积分数)的混合空气与含二氧化碳为350g/m 3的水溶液接触。
试判断二氧化碳的传递方向,并计算以二氧化碳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
已知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51066.1⨯=E kPa ,水溶液的密度为997.8kg/m 3。
解:水溶液中CO 2的浓度为33350/1000kmol/m 0.008kmol/m 44c ==对于稀水溶液,总浓度为3t 997.8kmol/m 55.4318c ==kmol/m 3水溶液中CO 2的摩尔分数为4t 0.008 1.4431055.43c x c -===⨯由54* 1.6610 1.44310kPa 23.954p Ex -==⨯⨯⨯=kPa气相中CO 2的分压为t 101.30.03kPa 3.039p p y ==⨯=kPa <*p故CO 2必由液相传递到气相,进行解吸。
以CO 2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23.954 3.039)kPa 20.915p p p ∆=-=-=kPa3.在总压为110.5kPa 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测得在塔的某一截面上,氨的气、液相组成分别为0.032y =、31.06koml/m c =。
气膜吸收系数k G =5.2×10-6kmol/(m 2·s ·kPa),液膜吸收系数k L =1.55×10-4m/s 。
假设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溶解度系数H =0.725kmol/(m 3·kPa)。
(1)试计算以p ∆、c ∆表示的总推动力和相应的总吸收系数;(2)试分析该过程的控制因素。
解:(1)以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t 1.06*(110.50.032 2.0740.725c p p p p y H ∆=-=-=⨯-=kPa 其对应的总吸收系数为246G L G 11111(s kPa)/kmol 0.725 1.5510 5.210K Hk k --=+=+⋅⋅⨯⨯⨯35252(8.89910 1.92310)(m s Pa)/kmol 2.01210(m s Pa)/kmol=⨯+⨯⋅⋅=⨯⋅⋅6G 1097.4-⨯=K kmol/(m 2·s ·kPa)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33*(110.50.0320.725 1.06)kmol/m 1.504kmol/m c c c pH c ∆=-=-=⨯⨯-=其对应的总吸收系数为m/s10855.6m/s 102.5725.01055.11111664G L L ---⨯=⨯+⨯=+=k H k K (2)吸收过程的控制因素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为%58.95%100102.51097.4/1/166G G G G =⨯⨯⨯==--k K K k 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绝大部分,故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4.在某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蒸汽。
操作压力为105.0kPa ,操作温度为25℃。
在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2.126kmol/(m 3·kPa)。
测得塔内某截面处甲醇的气相分压为7.5kPa ,液相组成为2.85kmol/m 3,液膜吸收系数k L =2.12×10-5m/s ,气相总吸收系数K G =1.206×10-5kmol/(m 2·s ·kPa)。
求该截面处(1)膜吸收系数k G 、k x 及k y ;(2)总吸收系数K L 、K X 及K Y ;(3)吸收速率。
解:(1)以纯水的密度代替稀甲醇水溶液的密度,25℃时水的密度为0.997=ρkg/m 3溶液的总浓度为3t 997.0kmol/m 55.3918c ==kmol/m 35232x t L 55.39 2.1210kmol/(m s) 1.17410kmol/(m s)k c k --=⨯⨯⋅=⨯⋅=255G G L 11111()(m s kPa)/ kmol 1.20610 2.1262.1210k K Hk --=-=-⋅⋅⨯⨯⨯426.07310(m s kPa)/ kmol=⨯⋅⋅52G 1.64710kmol (m s kPa)k -=⨯⋅⋅5232y t G 105.0 1.64710kmol/(m s) 1.72910kmol/(m s)k p k --==⨯⨯⋅=⨯⋅(2)由65G L 10673.5m/s 126.210206.1--⨯=⨯==H K K m/s 248.0180.105126.20.997S =⨯⨯==M Hp m 总ρ22233y y x 1110.248()(m s)/kmol 7.89610(m s)/kmol 1.72910 1.17410m K k k --=+=+⋅=⨯⋅⨯⨯32y 1.26610kmol s)K -=⨯⋅3242x y 0.248 1.26610kmol/(m s) 3.14010kmol/(m s)K mK --==⨯⨯⋅=⨯⋅因溶质组成很低,故有6242X t L 55.39 5.67310kmol/(m s) 3.14210kmol/(m s)K c K --≈=⨯⨯⋅=⨯⋅5232Y t G 105.01.20610kmol/(m s) 1.26610kmol/(m s)K p K --≈=⨯⨯⋅=⨯⋅(3)吸收速率为()()62A L * 5.67310 2.1267.5 2.85kmol/(m s)N K c c -=-=⨯⨯⨯-⋅521.31010kmol/(m s)-=⨯⋅5.在101.3kPa 及25℃的条件下,用清水在填料塔中逆流吸收某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
已知混合气进塔和出塔的组成分别为y 1=0.04、y 2=0.002。
假设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亨利系数为4.13×103kPa ,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45倍。
(1)试计算吸收液的组成;(2)若操作压力提高到1013kPa 而其他条件不变,再求吸收液的组成。
解:(1)1110.040.0417110.04y Y y ===--2220.0020.002110.002y Y y ==≈--3t 4.131040.77101.3E m p ⨯===吸收剂为清水,所以02=X n,L 12n,V 12min0.04170.00238.81/0.0417/40.770q Y Y q Y m X ⎛⎫--=== ⎪ ⎪--⎝⎭所以操作时的液气比为n,L n,L n,V n,Vmin 1.45 1.4538.8156.27q q q q ⎛⎫==⨯= ⎪ ⎪⎝⎭吸收液的组成为()()n,V 41122n,L 10.04170.00207.0541056.27q X Y Y X q -=-+=⨯-+=⨯(2)3t 4.1310 4.0771013E m p ⨯'==='n,L 12n,V 12min 0.04170.002 3.8810.0417/04.077q Y Y q Y m X '⎛⎫--=== ⎪ ⎪'-⎝⎭-n,L n,L n,V n,V min1.45 1.45 3.881 5.627q q q q ''⎛⎫⎛⎫==⨯= ⎪ ⎪ ⎪ ⎪⎝⎭⎝⎭()()n,V 31122n,L 10.04170.00207.055105.627q X Y Y X q -'⎛⎫'=-+=-+=⨯ ⎪ ⎪⎝⎭6.在一直径为0.8m 的填料塔内,用清水吸收某工业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气体。
已知混合气的流量为45kmol/h ,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0.032。
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34.5Y X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为0.0562kmol/(m 3·s)。
若吸收液中二氧化硫的摩尔比为饱和摩尔比的76%,要求回收率为98%。
求水的用量(kg/h )及所需的填料层高度。
解:1110.0320.0331110.032y Y y ===--()()21A 10.033110.980.000662Y Y ϕ=-=⨯-=4110.0331*9.5941034.5Y X m -===⨯44110.76*0.769.594107.29110X X --==⨯⨯=⨯惰性气体的流量为n,V 45(10.032)kmol/h 43.56kmol/hq =⨯-=水的用量为()n,V 123n,L 412()43.560.03310.000662kmol/h 1.93810kmol/h7.291100q Y Y q X X --⨯-===⨯-⨯-34m,L 1.9381018kg/h 3.48810kg/hq =⨯⨯=⨯求填料层高度m 429.0m 8.0785.00562.03600/56.432Y Vn,OG =⨯⨯=Ω=a K q H 4111*0.033134.57.291100.00795Y Y Y -∆=-=-⨯⨯=222*0.00066234.500.000662Y Y Y ∆=-=-⨯=12m 120.007950.0006620.002930.00795ln ln 0.000662Y Y Y Y Y ∆-∆-∆===∆∆07.1100293.0000662.00331.0m 21OG =-=∆-=Y Y Y Nm749.4m 429.007.11OG OG =⨯==H N Z 7.某填料吸收塔内装有5m 高,比表面积为221m 2/m 3的金属阶梯环填料,在该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溶质组分。
已知混合气的流量为50kmol/h ,溶质的含量为5%(体积分数%);进塔清水流量为200kmol/h ,其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6倍;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平衡关系为 2.75Y X =;气相总吸收系数为42310kmol/(m s)-⨯⋅;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近似取为填料比表面积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