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防护措施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2009 年 4 月 1 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
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
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 >24 小时 )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 )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 B 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MDR(PDR)-AB〕、铜绿假单胞菌〔MDR (PDR)-PA〕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等,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如无条件单间隔离时考虑床边隔离。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病员一览表有接触隔离标识;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3.减少人员出入,如VRSA 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4.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及周围环境后、摘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和/或卫生手消毒。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诊疗护理病人时,除戴帽子、口罩外,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6.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备设施表面,每班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抹布、拖布专用,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
7.标本需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中,置入转运箱中,规范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地。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措施
1、对患者发生感染部位进行标本采集以及监测,对新入住患者进行检查,根据其药敏谱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将感染病例汇报给院感管理部门。
2、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宣传,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操作,完善手卫生设施,配备快速手消毒液、抗菌洗手液、脚踏式或者感应式洗手池等。
3、严格对高度疑似或确定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进行隔离,并给予相关患者单间隔离。
4、对确诊患者进行严密隔离管理,完善标准预防措施,在其单间隔离病房采用蓝色标识,进入隔离间接触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戴手套,当与患者有明显接触时,应穿戴隔离衣以及护目镜,并严格遵循手卫生指征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5、一次性物品不可重复使用,并在应用后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患者的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密闭转运。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防护措施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4月1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
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患者检查完毕后,其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如感染患者转送至其他科室时,须向转诊科室说明针对患者采用的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防护措施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4月1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
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
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
特殊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一、特殊感染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将病人安置单人病房或隔离病房。
2、进入病房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必
要时戴眼罩。
3、进出病房及完成每一项操作要进行卫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4、使用过的医疗器械须进行双消毒(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5、使用后的针头、注射器、病人的排泄物、体液、分泌物等按传染病的消
毒隔离制度及措施执行。
6、病人的被服须定期进行消毒,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7、限制探视者和工作人员人数。
8、室内每天清洁、消毒,病人转科、出院、死亡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
10、采取正确方法运送和管理好病人的标本。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病房的转换。
2、保证及早发现病例,特别是从其他医院转入病人时,应考虑对高危病人
的筛检。
3、将已受到感染的病人隔离在单人病房、隔离病房或同种疾病的病人病房。
4、工作人员接触感染或定植病人后应加强洗手或使用抗菌洗手剂。
5、戴手套处理被污染的物品或被其感染和定植的病人。
6、处理污染物品或感染病人、定植病人时,穿隔离衣或戴围裙。
7、丢弃的医疗器械、被服、废弃物等须严格处理。
8、室内的清洁卫生处理同特殊感染病人。
特殊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一、特殊感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1、特殊感染病人指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的患者。
2、将患者安置单人病房或隔离病房。
3、限制探视者和工作人员人数。
4、进入病房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必要时戴眼罩。
5、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及卫生手消毒制度。
6、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须进行双消毒(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7、使用后的针头、注射器、病人的排泄物、体液、分泌物等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执行。
8、患者的被服须定期进行消毒,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9、标本用密闭容器运送10、室内每天清洁、消毒,患者转科、出院、死亡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1、将患者安置在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2、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若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需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保证及早发现病例,特别是从其他医院转入病人时,应考虑对高危病人的筛检。
4、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及卫生手消毒制度。
5、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需戴手套、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必要时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6、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
必要时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菌。
7、物表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后消毒。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消毒,患者转科、出院、死亡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8、标本用密闭容器运送;9、生活物品一般无特殊处理,若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其生活物品需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10、医疗废物用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利器放入利器盒,密闭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处。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防护措施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4月1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
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
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
医院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
1、病区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单间隔离
2、医生需下“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患者床旁挂接触隔离标识。
3、患者重复使用的诊疗用品(体温计、血压计、速干手消毒剂、手套、隔离衣等)应专人专用,患者出院后对使用过的诊疗用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患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且双层医疗废物垃圾袋包装。
5、按照消毒管理要求每天对物体表面、地面、仪器、设备进行消毒。
6、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分泌物时戴手套。
7、限制探视时间、人数并对家属做好消毒隔离宣传。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防护措施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者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22 年 4 月 1 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
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
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者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殊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wei)险因素。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者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先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 B 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消毒隔离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指导临床科室做好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依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临床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多重耐药菌患者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隔离患者的病历夹和床尾卡上应粘贴医院统一制定的隔离标识,患者腕带应注明。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需转科治疗时,应与接诊科室做好交接,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落实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当手部皮肤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5、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的污染。
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或手术时,应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等准备工作。
6、感染患者诊疗使用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应专用,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等,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7、感染患者换药应在床旁进行。
换药后的敷料等弃置于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内;器械放入密闭容器内交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8、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9、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的清洁和消毒。
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地面,应当使用专用抹布和拖布进行清洁和消毒,每日3次,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多沉耐药菌患者消毒断绝步伐之阳早格格创做1、必须举止交触断绝,正在床头牌战病历夹左上角揭交触断绝标记,以指示医务人员以及家属搞佳防备(蓝色为交触断绝)2、患者搞佳举止单独断绝,断绝病房缺累时才思量要举止床边断绝,相共熏染病本体患者可共住一室.当熏染较多时,应呵护性断绝已熏染者3、必须尽管缩小取熏染者或者携戴者相交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佳节造每班诊疗病人者为一个护士、一个医死,所有诊疗尽大概由他们完毕,包罗标本的支集4、加进病人房间的人员皆必须戴浑净脚套,正在诊疗、照顾护士历程中,如果将取病人或者其环境有大里积交触,或者病人有大便得禁的情况,处事人员要加脱断绝衣.当大概爆收气溶胶的支配(如吸痰或者雾化治疗等)时,医务人员还应当戴上尺度中科心罩战防备眼镜.并正在离启房间前脱来脚套战断绝衣至黄色垃圾袋中.脱来脚套后必须举止洗脚战脚消毒.5、正在断绝房间门心搁置一启示牌防止无闭人员加进,并指示加进者应注意防止断绝并正在出病室前搞佳脚卫死.脚卫死是交触传播最要害的关节,交触患者必须戴脚套,支配完毕后要即时脱来脚套,并按“六部洗脚法”洗脚或者赶快脚消毒.6、对付于非慢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输液架)等没有克没有及共用.其余没有克没有及博人博用的东西(如轮椅、担架),正在屡屡使用后必须通过荡涤及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7、举止床旁诊疗的仪器必须正在查看完毕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举止揩拭8、病室环境战调理器械须每天浑净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各物体表面及大天,浑净东西必须博室博用,用后浑净消毒、搞燥备用9、如病人需离启断绝室举止诊疗、治疗,皆应先电话报告该诊疗单位,以便他们搞佳准备,防止熏染的扩集.正在把该病人转支来其余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处事人员伴共,并背交支圆证明对付该病人应使用交触传播防止步伐.交支部分的器械设备正在病人使用或者传染后共样该当依据以上要领举止浑净消毒10、熏染者或者携戴者应断绝至连绝3个标本(屡屡隔断>24小时)培植均阳性,圆可排除断绝.。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当今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的详细探讨。
一、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1. 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特别是对于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应安装完善的手卫生设施。
2. 加强医院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病房,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感染源的管理。
对医院内的感染源进行彻底清除,防止感染源的传播。
二、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1.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及从患者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应实施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四、实施接触隔离措施1. 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2.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是同类病原菌的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 隔离房间、床头及病历夹上应有隔离标识。
五、加强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措施1.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制度一、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1.1.保证手卫生设施完善,清洁液、手消毒液、干手物品准备充足。
1.2.严格掌握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1.3.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1.4.离开隔离病房前,应摘去手套、脱去防护用品并洗手和/或手消毒。
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加强个人防护2.1.进入隔离单元应衣帽整齐,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2.2.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活动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一次性乳胶手套。
2.3.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2.4.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三、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四、对感染、定植患者进行隔离4.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4.2.条件受限时应当实施床边隔离,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4.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它患者人和环境物表的污染。
4.4.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4.5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五、加强物品、环境卫生5.1.一般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管理。
用的器械,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消毒。
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MDRO)的消毒隔离措施
根据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请您严格执行以下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1、尽量隔离于单间,也可与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患者共居一室;
2、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病人时须戴手套;
3、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4、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
5、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7、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心电图机,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8、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
9、该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10、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11、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
12、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其他多重耐药性菌
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萄球菌
患者安置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单间隔离单间或同种病原同
隔离室隔离人员限制限制、减少人员出入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限制、减少人员出
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入手部卫生遵循WS/T313-2009 遵循WS/T313-2009 遵循
WS/T313-2009 眼口鼻防护近距离操作如吸痰、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近距离操作如吸
插管等戴防护镜管等戴护目镜痰、插管等戴防护
镜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穿一次性穿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
隔离衣穿隔离衣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专用~用后清洁与灭菌用后应清洁、消毒
或灭菌和/或灭菌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每天定期擦拭消
擦拭用抹布用后消布专用~擦拭用抹布用毒~擦拭用抹布用
毒,推荐使用后消毒~推荐使用后消毒~推荐使用
500-1000mg/L含氯消500-1000mg/L含氯消毒500-1000mg/L含
毒剂进行擦拭。
剂进行擦拭。
氯消毒剂进行擦
拭。
终末消毒终末消毒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生活用品清洁、消毒后~方可清洁、消毒后~方可带清洁、消毒后~方
带出出可带出医疗废物双层医疗废物袋~防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双层医疗废物袋~
渗漏密闭容器运送~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
利器放入利器盒。
放入利器盒。
送~利器放入利器
盒。
解除隔离病人连续2次病原学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检测结果阴性或感染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或治愈方可解除隔
已经痊愈。
离注: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PRP—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细菌ESBLs: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聚团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