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资料汇总【精品推荐】
- 格式:docx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9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2.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为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语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
7.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8.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9.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0.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A.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B. 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C. 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统一D. 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2.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A. 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B.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C. 严谨性与生动性相结合D. 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3.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实践法4.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A. 识字与写字B. 阅读与鉴赏C. 习作与口语交际D. 数学与科学5.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评价方式?()A. 过程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教师评价6.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A.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B.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C.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A.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B.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C.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D.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8.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A.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B. 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C. 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统一D. 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9.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A. 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B.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C. 严谨性与生动性相结合D. 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10.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研讨法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小学语文案例分析试题及参考答案案例分析题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
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
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该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了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
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中的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
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
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
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
、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
在这个系统中,学动。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6、课堂即时评价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质性评价。
亦称“情境性评价”。
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7、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4、交融式目标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融合在一起。
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5、分解式目标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16、生字复现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含答案)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含答案)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赠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1、词的分类有(B)A、主语、谓语、宾语等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B)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 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3、语文教学应在(C)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B、以学生为主体 C、师生平等对话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题目库5篇第一篇: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题目库小学语文: 1.北大荒的秋天(指导学生朗读,注意生字词)2.哪里的房子最漂亮?(写生字,指导朗读)3、《我是什么》一年级要求:学习两个汉字,朗读课文,让学生知道,云,雨,冰雹和学都是由水变成的。
4、《村居》二年级要求: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教学过程要有提问环节。
试讲时要体现师生互动。
5、《爬天都峰》(三年级)要求:复习生字;带学生理解对话部分的情感;适当板书。
6、《小镇的早晨》(三年级)要求:体会作者赞美感情和感受语言之美。
7、《西湖》(三年级)要求:试讲10分钟左右。
让学生理解“镶嵌”、“心旷神怡”等词语。
适当板书。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指导学习。
8、《石榴》(苏教三年级)要求:第三段,指导学生学习石榴的成熟过程和特点;.指导学生仿照第三段写一种水果;适当板书。
9、《小露珠》(苏教三年级)10、《第八次》(苏教三年级)11、《金色的蒲公英》(三年级)12、《海底世界》(人教三年级)13、《我们的民族小学》(三年级)14、《金色的草地》(人教三年级)要求:理解文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5、《拉萨的天空》(苏教版三年级)16、《长城》(四年级)要求:引导学生知悉长城的特点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鸟的天堂》(人教版四年级)1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版四年级)19、《去年的树》(人教版四年级)要求:试讲时间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童话的语言特色;训练学生给鸟儿写几句话;写出有关教学板书。
20、《蟋蟀的住宅》(人教版四年级)要求:教学生会认会写生字。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如何建造住宅。
21、《观潮》(人教版四年级)要求: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和“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22、《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23、《爬山虎的脚》(四年级)要求:重点讲爬山虎的叶子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一.给一段材料或者一片文章,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并简述你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荷花》[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 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4.画纸、彩笔。
精品文档、古诗名句积累1、3、5、7、9、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南朝四百八十寺,、桃花潭水深千尺,、莫愁前路无知己,、路人借问遥招手,、毕竟西湖六月中,、遗民泪尽胡尘里,、爆竹声中一岁除,、儿童急走追黄蝶,、春色满园关不住,、清明时节雨纷纷,、不识庐山真面目,、葡萄美酒夜光杯,、小荷才露尖尖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下谁人不识君。
怕得鱼惊不应人。
风光不与四时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春风送暖入屠苏。
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枝红杏出墙来。
路上行人欲断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饮琵琶马上催。
早有蜻蜓立上头。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2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6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8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0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6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8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精品文档40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2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4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6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一)(一)选择(4分)(请将1—4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挑衅.(xìn)挑剔.(tī)褪色.(shǎi)锲.而不舍(qiè)B.只得.(dé)沏.茶(qì)树冠.(ɡuān)卓.有成效(zhuó)C.矿藏.(cánɡ)圆茎.(jīn)蒙.骗(mēnɡ)悄.然无声(qiǎo)D.惬.意(qiè)收敛.(liǎn)烽.火(fēng)时光荏.苒(r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分)A.皎洁闭门羹如火如荼胜不骄,败不馁B.和偕摇控器廉洁奉公心有灵犀一点通C.克隆忘年交脍灸人口一年之计在于春D.憧憬展销会意想天开言必信,行必果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王强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D.中央领导多次亲临汶川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C.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D.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二)名句填空(10分)注意:报小学高级职称者做1-5题;报中学高级职称者做6-10题。
1.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2.不要人夸颜色好,。
(王冕)3.,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5.儿童相见不相识,。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必考(史上最全)完美WORD格式一、古诗名句积累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XXX。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XXX在玉壶。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XXX送我情。
16、不知XXX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2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7、XXX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汉字量?A. 2000个B. 3000个C. 3500个D. 4500个答案:B2. 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知识与能力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家庭教育答案:D3.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A. 讲授法B. 案例教学法C. 小组合作学习D. 演示法答案:C二、填空题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______万字以上。
答案:1002. 在汉字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来掌握汉字的方法称为______。
答案:直观教学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朗读、默读、背诵三、判断题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能力是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答案:√2. 语文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要依据。
()答案:×(应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依据)3.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答案: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答案:(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2)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3)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4)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5)关注学生的阅读反馈。
3. 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汉字教学。
答案:(1)采用直观教学方法;(2)注重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3)加强汉字的书写训练;(4)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汉字;(5)注重汉字的文化内涵。
五、案例分析题请根据以下教学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荷叶母亲》一文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荷叶母亲是个怎样的角色?”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荷叶母亲在课文中的作用。
最新语文教师专业科目考试资料(完整版)- 1 -【知识导学】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上已经出现的名句,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1.引譬取喻,意蕴丰赡。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这类“名句”具有明晰的象征意义。
刘禹锡的诗句揭示了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
李商隐笔下的“春蚕”“蜡炬”是对默默奉献的人们的写真。
韩愈的诗句点明了历史潮流的不可阻遏e4。
杜甫的诗句将抽象的听觉形象化。
这类“名句”意象丰赡,境界开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受到命题者青睐。
2.饱含哲理,发人深省。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u4。
(马总《意林》)(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这类“名句”写的是寻常事物,作者平中见奇,推出新意,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言常人意中所有笔下所无,提示真理,给人启迪。
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以之勖勉他人鉴戒自身,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益”,亦为命题者看重。
3.言辞警策,辉映千秋。
2(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3)寄意寒星荃小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脊梁式的人物,彪炳史册,垂范后人,他们表达自己理想信念情操气节的警句,也随着其事迹众口相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人们在钦佩其业绩之同时,也就很自然地记住了其人之“名句”。
4.绘景融情,体物入微。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描绘风花雪月,歌咏湖海山川,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语文教师职称考试小学级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容词的是:A. 美丽B. 快乐C. 学生D. 认真2. 下列句子中,属于陈述句的是:A. 天空真美啊!B. 你去上学了吗?C.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
D. 难道他不饿吗?3. 下列词语中,属于副词的是:A. 努力学习B. 很C. 每天D. 勤奋4. 下列词语中,属于动词的是:A. 跑得快B. 喜欢C. 吃D. 高兴5. 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句的是:A. 你能帮我一下吗?B. 这本书很好看。
C. 他是你的朋友吗?D. 你难道不知道吗?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的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A. 灿烂B. 明媚C. 强烈D. 温暖7. 她(),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认真备课。
A. 勤奋B. 懒惰C. 开心D. 生气8. 春天来了,()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了。
A. 使B. 让C. 令D. 使劲9. ()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A. 只要B. 只有C. 假如D. 倘若10. 他()去公园散步,遇见了老朋友。
A. 经常B. 偶尔C. 总是D. 有时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照在大地上,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绿油油的,像一块绿色的绒毯。
树木也发芽了,嫩绿的叶子一片片地长出来,远远看去,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问题:1. 春天的阳光有什么特点?2. 春天里,小草和树木发生了什么变化?12.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明是个勤奋的孩子,每天早早地起床,认真刷牙洗脸,然后去上学。
他上课时总是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下课后,他还会主动找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问题:1. 小明为什么是个勤奋的孩子?2. 小明在上学前做了什么?3. 小明下课后通常会做什么?四、作文题(共30分)13. 以“我的学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描述学校的环境、设施和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学科课程标准(12分)一填空【每空0。
5分,共2。
5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识字和写字的要求其中一条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二选择【每小题0.5分,共1分。
】1语文学习重在(④).【单选】①理性分析②多读多背③分析操练④感性把握2课标要求,到了5—6年级要提高习作的能力,要学写(①②).【多选】①读书笔记②常见应用文③记叙文④书信三简答1简述课标对3—4年级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每条内容0。
5分,共2分】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2简述课标总目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每条内容0。
5分,共2。
5分】①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②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③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④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⑤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四案例分析【每个要点1分,共4分。
】请你从如何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角度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在给三年级的孩子上《锡林郭勒大草原》时,刚开课不久,王老师叫同学们读课文,并提出如果对哪部分感兴趣,就多读几遍。
学生读后纷纷举手。
王老师走到一位低着头、未举手的女生前轻声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
"“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王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小女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
小学语文教师编制考试资料(一)一、填空:(1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设计。
三各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_________的整体提高。
3、阶段目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能力。
5、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_________,增加_________,提倡少做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_____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_____字,第三学段课阅读量不少于_____字。
6、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二、简答:(37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4分)2、您所任教年级习作教学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10分)3、《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是什么?(5分)4、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关于“词句学习”的目标各是什么?(6分)5、简析写作的评价建议。
(12分)一、填空。
(40分,每空2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5、()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9、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
一.给一段材料或者一片文章,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并简述你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荷花》[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 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4.画纸、彩笔。
[授课类型]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设计理念]1.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
2.教师只须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当课堂的主角。
3.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收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设计特色]1.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探究,使教法指导学法。
2.通过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创设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情。
3.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设计说明]1.激活学生情感,积极主动学习。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笔下,荷花尽展其美丽多姿,作者感情趋势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
教学这样的文章应当充分运用有效媒体和手段,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体验文中的美——荷花的美丽、情致的美好,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本文叙写“我”观赏荷花,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初闻荷花清香→再赏荷花美姿→幻化荷花精灵。
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还能帮助学生学习模仿课文,写好叙事状物类文章。
3.指导朗读表演,品赏美文之美。
美文之“美”,更多地应该由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体验。
所以,对这样一篇精致的美文,要充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美读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体验荷花的美和“我”对荷花的爱。
同样,充分的品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更好地实践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除了朗读,还可以通过表演等其他方式来引导学生体验。
[主要教法特点]1.围绕训练目标,创设情境、引导情趣。
为了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增强视觉效果。
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丽动人、风姿妩媚的荷花池旁。
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清第三段的脉络: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并按这一顺序显示相应的情境,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2.借助情境,理解词句。
凭借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从形象到抽象,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
课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个“冒”字,学生难以正确理解,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
若设计卡通式的动景,让学生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渐渐往上生长的过程,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
进而再与“钻”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3.神化意境,陶冶心情,朗读升华。
课文第四段,作者想象了荷花的动态美,是全文的难点。
其中“我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翩翩起舞”一句,更难领会。
采用一幅神化的意境:满池荷花的静景配以仙女翩翩起舞的动景,让学生观赏,使学生理解作者看荷花的心情和神情,再通过一个口头句式训练:“我( )地看着满池荷花……”让学生自己感受表述。
并再次面对荷花的特写镜头,诵读课文,在神化般的意境中,增强美感,陶冶学生的身心。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
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
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
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词语: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
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
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
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
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
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
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