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制作新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8.11 KB
- 文档页数:2
植物浸制标本制作工艺植物浸制标本制作工艺是一种将植物标本保存起来以供观赏和研究的技术。
通过这种工艺,可以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保存下来,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介绍植物浸制标本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一、材料准备制作植物浸制标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包括植物标本、浸制液、标本夹、玻璃器皿和工具等。
植物标本应选取完好、无病虫害的植物,最好是在植物生长旺盛时采集,以保证标本的质量。
二、采集和处理标本在采集植物标本时,应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并尽量保持完整。
采集后,应迅速将标本放入水中,以防止标本变形。
处理标本时,可以选择将标本的叶片、花朵、果实等部分进行分离,以便更好地展示植物的特征。
三、浸制标本浸制液是制作植物浸制标本的重要材料,常用的浸制液包括甘油、酒精、甲醛等。
在浸制标本时,可以根据标本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浸制液。
一般来说,浸制液的浓度越高,标本的保存时间越长。
将标本放入浸制液中时,应注意浸泡的时间和方法。
一般来说,较嫩的标本需要较短的浸泡时间,而较老的标本则需要较长的浸泡时间。
同时,在浸泡过程中,应定期更换浸制液,以保证标本的质量。
四、固定和干燥标本浸泡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固定和干燥的处理。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标本的形态和结构,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用针线固定或用夹子夹住标本。
在固定标本时,应注意夹子的力度,以免损坏标本。
固定后的标本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标本的保存时间和质量。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是将标本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等待其自然干燥。
人工干燥则是通过加热或使用干燥剂等方法来加快标本的干燥速度。
五、贴制和保存标本干燥后,可以进行贴制和保存的处理。
贴制是将标本粘贴在纸张或卡片上,以便更好地展示和保存。
在贴制时,应注意标本的位置和方向,使其展示出最佳的效果。
贴制后的标本应放在干燥、通风和避光的环境中保存。
可以使用密封袋、盒子或抽屉等容器来存放标本,以保证其安全和质量。
植物浸制标本制作工艺植物浸制标本制作工艺是一种用于保存和展示植物的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被浸泡在一种保存液中,以防止其腐烂和变形。
以下是关于植物浸制标本制作工艺的详细说明。
1. 准备工作:在开始制作植物浸制标本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要制作标本的植物。
通常选择健康、完整的植物,并确保它们没有受到任何显著的损伤。
其次,准备保存液。
保存液是一种特殊的溶液,用于保护植物的结构和颜色。
最常用的保存液是甲醛溶液。
2. 收集和准备标本:开始制作标本前,需要将植物从其自然环境中收集。
在收集植物时,要小心并尽量保持植物的完整性。
一旦植物被带回实验室,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首先,将植物在自然风干的情况下晾干。
然后,移除任何多余的叶子、枝条和花朵。
这有助于减少标本的体积,同时也会提高保存的效果。
3. 浸泡和固定:一旦准备好标本,下一步是将其浸泡在保存液中。
浸泡的时间取决于植物的大小和类型。
一般而言,较小的植物需要较短的浸泡时间,而较大的植物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浸泡时间通常在几天到几周之间。
在浸泡过程中,保存液会渗入植物的细胞,并保持其结构和颜色。
4. 干燥和固定:浸泡完成后,需要将植物从保存液中取出,并进行干燥和固定。
为了干燥植物,可以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或使用吹风机加速干燥过程。
干燥后,植物可能会变得脆弱,因此需要进行固定。
在固定过程中,使用细线或者特殊的支架将植物的各个部分固定在一起,以确保其形状和结构保持完整。
5. 标本处理和存储:一旦植物干燥和固定完成,可以对标本进行一些处理和修饰。
这包括修剪植物的边缘,清理残余的细胞和组织,并添加标签以标识植物的名称和其他相关信息。
最后,将标本存放在干燥、阴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避免潮湿和腐烂。
植物浸制标本制作工艺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正确的操作可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保持时间的长久性。
通过这种工艺,人们能够保存和展示植物的美丽和多样性,同时也为科学研究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资源。
浸制标本的制作过程植物标本除了压制和干燥也可以保存在液体中浸制保存的植物标本又称为原色浸制标本,浸制标本能较长时间保持原植物的形态、色泽,还能完好地展示植物花、果、叶的三维外观,利于观察研究浸制保存的植物标本又称为原色浸制标本,是将采集的新鲜植物整形、消毒,用固定液固定颜色后,置于保存液中保存的标本。
那么应该怎么制作呢?1.整形与消毒采集新鲜的植物,修去烂叶、黄叶及部分小枝以避免重叠,去掉残缺不全的花朵。
修剪时注意尽可能保留植株的完整性、保留其原始特征。
然后洗净泥沙,用70%乙醇消毒,5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再重新放入蒸馏水中15分钟,然后再冲洗2~3次,要拿处女座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
2.固绿针对比较容易固绿的标本,使用室温直接固绿法,把预先准备好的标本直接浸入固绿液中进行固绿4~8天,固绿液将5%~33%硫酸铜、5%乙酸、0.3%柠檬酸、5%丙三醇按1:1:1:1混合,配方中硫酸铜的含量视标本颜色的深浅而定,绿色较浅时浓度低,绿色深的浓度高。
对于难以固绿的标本,采用室温褪绿保绿固绿法,原理是先褪绿再复绿,类似于染发时先褪色再染色,先把标本放入浓度为3%~5%亚硫酸溶液中浸泡1~20小时,待标本绿色全部褪掉后取出,用清水漂洗,投入固绿液中3~8天复绿,固绿液配方同室温直接固绿法。
3.保存将固绿后的标本,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用蒸馏水清洗一遍,然后用线绳固定在玻璃片上,装入已消毒的标本瓶内固定好,注入保存液至浸没标本2cm为止,用玻璃棒将标本整形,使其自然美观又不堆积挤压。
常用的保存液有以下3种:1)0.3%柠檬酸:1%亚硫酸:0.3%硝酸钾=1:1:12)0.6%亚硫酸:0.2%柠檬酸:0.2%苯甲酸钠=1:1:13)亚硫酸:甘油:水=1:1:2004.封口5.更换保存液为了延长浸制标本的保存时间,应该1年左右就更换1次保存液。
方法是先用细胶管虹吸出旧的保存液,再沿瓶壁徐徐注入新的保存液。
如果发现浸渍标本发生霉变,但对标本颜色影响不大时,应将发霉标本轻轻取出,置于1%石炭酸溶液中浸洗2~4天,用毛笔洗下菌丝体,同时将标本瓶洗净、消毒,注入新的保存液保存。
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过程植物浸制标本是一种常见的保存植物样本的方法,可以用于学术研究、教学展示以及植物收藏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过程。
选择适合浸制的植物样本。
通常选择完整、无损的植物,可以是整株植物或者植物的一部分,如叶片、花朵等。
样本应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以便后续观察和研究。
第二步是准备浸制液。
浸制液通常由一定比例的乙醇和水混合而成。
具体比例根据植物的特性和需求来定,一般常用的比例是70%的乙醇。
浸制液的目的是保护植物组织,防止腐烂和变形。
接下来,进行样本的处理。
首先,将植物样本在清水中冲洗,去除附着在表面的泥土和杂质。
然后,用剪刀或刀具将样本修整整齐,去除多余的部分。
对于较大的样本,可以将其分割成适当的大小。
处理后的样本应该干燥,以免影响浸制效果。
然后,将处理好的植物样本放入浸制液中。
为了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可以使用特殊的容器,如玻璃瓶或塑料容器。
将样本完全浸泡在浸制液中,确保液体能够充分渗透到植物的组织中。
接下来,密封容器。
将容器盖紧,以防止浸制液的挥发和外界的污染。
可以使用胶带或胶水将容器盖与容器本体固定在一起,确保密封性。
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让样本在浸制液中逐渐脱水。
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通常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期间需要定期观察浸制液的状态,如有需要可以更换浸制液。
取出浸制好的植物样本,进行整理和保存。
将样本从浸制液中取出后,应将其放置在通风干燥处,让其自然风干。
待样本完全干燥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装裱。
可以使用特殊的标本纸或者胶带将样本固定在纸板上,然后放入相应的文件夹或盒子中进行保存。
总结一下,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择样本、准备浸制液、处理样本、浸泡样本、密封容器、脱水处理以及整理和保存等步骤。
通过科学的操作和合适的材料,可以制作出完整、美观且保存时间较长的植物浸制标本。
这些标本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展示,还可以用于植物收藏和展览等用途。
浸制标本制作方法浸制标本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标本制作方法,它可以保留植物的形态特征,使其长期保存并可供观察。
下面将详细介绍浸制标本制作方法。
1. 材料准备制作浸制标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植物样本:选择新鲜、完整、无病虫害的植物样本,并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处理。
(2)浸泡液:常用的浸泡液有70%乙醇、95%乙醇、甲醛等。
其中70%乙醇适合大多数植物,95%乙醇适合肉质植物,甲醛适合木本植物。
(3)工具:剪刀、刀片、镊子等。
(4)标签:用于标注植物名称、采集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2. 制作过程(1)清洗处理:将采集回来的植物样本放入清水中浸泡10-15分钟,去除表面泥土和杂质,并用剪刀或刀片修剪掉不需要的部分,如根部和老化部位。
(2)定型处理:将修剪后的植物样本放入浸泡液中,浸泡时间根据植物的大小和结构而定。
通常情况下,小型草本植物需要浸泡1-2天,大型木本植物则需要3-5天。
浸泡液需要每天更换一次。
(3)挂干处理:将定型后的植物样本取出,用镊子将其挂在通风处晾干。
注意不要让植物叶片重叠,以免影响标本效果。
(4)贴标签:在标本上贴上标签,标注植物名称、采集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5)保存处理: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入密封袋中,并在其中加入防虫剂和干燥剂。
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并定期检查是否有虫害或变质现象。
3. 注意事项(1)采集时应选择新鲜、完整、无病虫害的植物样本,并尽快进行处理。
(2)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
(3)定型处理时应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浸泡液,并掌握好浸泡时间。
(4)挂干处理时应注意植物叶片不要重叠,以免影响标本效果。
(5)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并定期检查是否有虫害或变质现象。
以上就是浸制标本制作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需要制作浸制标本的人员有所帮助。
植物浸制标本制作方法
植物浸制标本是一种常见的植物采集方式,它可以将植物保存下来,以供研究、教学和展示等用途。
下面就介绍一下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1. 材料准备
准备好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包括:植物、浸渍剂、干燥剂、标本纸、封套、剪刀、镊子、笔、标签等。
其中,浸渍剂可选择70%乙醇、95%乙醇或福尔马林等,干燥剂可选择硅胶或干燥石膏等。
2. 植物采集
选择符合研究需要的植物,进行采集。
采集时应注意不要损坏植物的结构,同时尽量选择完整的植物,以便制作标本。
采集完毕后,将植物放入水中洗净,去除表面的杂质,然后晾干备用。
3. 浸制标本
将干燥的植物放入浸渍剂中,浸泡时间视植物的大小和硬度而定,一般为1-3天。
浸泡后,将植物取出,放在干燥剂中进行脱水处理,时间也视植物的大小和硬度而定,一般为1-2周。
脱水处理完毕后,将植物放在标本纸上,用镊子和剪刀整理植物的形态,使其呈现出自然的状态。
然后在标本纸上填写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地点、
科名、学名等,用笔写清楚,以防模糊不清或掉落。
最后,将标本放入标本封套中封存。
4. 标本保存
制作好的标本应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以免受潮、霉变或虫蛀等影响。
定期检查标本状态,如发现有变质现象,应及时更换干燥剂或重新浸渍标本。
以上就是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制作好的标本可以用于生物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教学。
制作标本时应注意细节,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可读性,同时也应注意安全,避免浸渍剂和干燥剂对人体的伤害。
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浸制的植物标本是把植物沉浸在浸制药液中而制成的。
制作程序较为简单,把标本用清水洗净,缚在玻璃片上,然后沉入盛有浸制药液的标本瓶中,再用封合剂将瓶口封严,最后,在标本瓶的上端贴上标签。
浸制液常用的有以下几种:7%酒精,其优点是可以使标本保存较长时间,缺点是容易使标本脱色。
5%福尔马林,其优点是可以临时保持实物的颜色,价钱也比较便宜,缺点是药液本身容易变成褐色。
另外,0.2%亚硫酸液或5%升汞(氯化高汞)溶液都可作浸制液。
还有人在生物学通报上写过文章,介绍用大蒜100克磨碎,加入5克酚液、200克蒸馏水,在30℃气温下密闭12小时,然后过滤,再加2克甘油,用作浸制液效果较好。
一般的浸制标本,要想保存在酒精中,最好是从弱酒精(30%)开始,渐次转入强酒精(70%)中,以免标本皱缩变形。
福尔马林的浸透力较差。
外皮较厚的标本,往往在未浸透前,内部已经腐烂。
因此,用福尔马林液浸制标本时,标本内部也要注射这种浸制液,或把标本剥开,以免内部腐坏。
标本经过酒精或福尔马林浸泡以后,呈僵硬状态,不能用于解剖。
要想作成供解剖实验用的材料,可以在浸制液内加少量的甘油。
上述浸制标本,在不很长的时间内就褪了色,标本因而失去了天然色泽。
为了保存植物标本的天然颜色,需要配制特殊的浸制液,它们的配方因保存的颜色而不同。
绿色标本浸制液将醋酸铜结晶加到50%冰醋酸溶液中,加到饱和状态为止。
然后将这个饱和溶液用4倍水稀释,加热至80~85℃。
把要做成标本的植物投到烧热的溶液中,继续加热。
等到看见植物由绿变褐、由褐变绿时,即可把植物取出,用清水洗净,保存在5%福尔马林中。
对于不适于烧煮或药液不易透入的植物,改用硫酸铜饱和水溶液700毫升、40%福尔马林50毫升、水250毫升的混合液,直接浸泡植物标本,浸泡的时间,要看植物幼嫩的程序以及种类而不同,一般地说,幼苗浸3~5天,而成长的植株需要浸8~14天。
最妥善的办法是从浸后的第二天开始,每天注意检查一次,看到植物由绿变黄,然后又由黄变绿时,即可取出,用清水将药液洗净,将洗净的标本投入5%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
植物浸渍标本的制作植物浸制标本是将新鲜的植物材料,浸制保存在化学药品配制的溶液里,使其保持原有的形态结构及固有颜色的一种植物形态保存方法。
植物浸制标本具有本色泽鲜艳,立体感强, 形态逼真等特点, 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
一、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浸渍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
2、学习植物浸渍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主要设备与用具:天平、水浴锅、标本瓶(15cm*25cm)、大烧杯(用来煮绿色标本用)、量筒、载玻片(用来固定标本)、白线(固定标本用)、剪刀、玻棒、标签纸等。
2、药品与试剂:酒精、甲醛(或福尔马林)、醋酸铜(或硫酸铜)、冰醋酸、硼酸、亚硫酸、氯化钠、石蜡等。
3、植物材料:新鲜完整的草本植株;木本植物绿色叶枝(枝条长度取25cm-30cm);成熟的新鲜红色果蔬(如小番茄、樱桃、红枣、红色小萝卜等);新鲜黄色果蔬(如姜、梨、金橘、黄番茄等)。
每小组准备一种颜色的植物材料。
三、实验步骤植物浸渍标本一般经过采集、制作、记载等一系列步骤来完成。
1、植物标本的采集自然界植物种类繁多,采集标本要根据使用目的而定。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采集完整的标本。
被子植物尽量采到花、果和种子,草本植物要求尽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采全。
对一些有地下茎的种类,必须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下部分,否则将难以鉴定。
②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株和雄株。
③乔木、灌木或特别高大的草本植物,只能采取其植物体的一部分。
但必须注意采集该植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
④对寄生植物的采集,应注意连同寄主一起采下,并要分别注明。
⑤采集标本的份数,一般要采2-3份,给以同一个编号。
⑥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爱护资源,特别是稀有植物。
⑦必须认真做好野外记录。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产地、生长环境、性状、花的颜色和采集日期等。
2、标本的清理标本采集后,在制作前还必须经过清理,目的是除去杂质,使要展示的特征更为突出。
植物浸制标本的种类和制作一、浸制标本浸制标本常用的浸制液,多是5%的福尔马林或70%的酒精。
用它们作为浸制液来制作标本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优点是:程序简单,购置方便,价钱也比较便宜。
缺点是:在不很长的时间内五颜六色的植物标本会失去它原有的天然颜色,成为千篇一律的淡褐色,从而降低了标本在教学中的直观性。
为了保存植物标本的天然颜色,需要配制各种特殊的药液对植物体加以处理。
药液的配制,因标本的颜色不同而异.下面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绿色标本保存法:将醋酸铜结晶加入50%冰醋酸溶液中,直加到溶液饱和为止。
然后用4倍水稀释,再加热至80~85℃。
把要做成标本的植物放进烧热的溶液中,继续加热。
直到植物由绿变褐,再由褐转绿时,即可把植物取出用清水洗净,保存于5%福尔马林中。
对于不适于热煮或药液不容易透入植物,可以改用硫酸铜饱和水溶液700毫升、福尔马林50毫升、水250毫升的混合液,将植物放入这种液体中浸渍。
浸渍时间的长短,要视植物老嫩程度和种类而定。
一般地说,植物幼苗浸3~5天即可,而成熟的植物则需浸8~14天。
最妥善的办法是从浸后的第三天起,每天检查一次,见到植物褪成黄色而又重新变成绿色时,即可取出,用清水将药液洗净,然后放到5%福尔马林中保存,标本就制成了。
黑色、红紫色、紫色标本保存法:用福尔马林450毫升、95%酒清540毫升、水18100毫升混合起来,取澄清液用来保存标本。
另一种方法是:福尔马林50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1000毫升、水8700毫升混合液的澄清液,也可用来保存标本。
红色标本保存法:硼酸粉450克、水2000~4000毫升、75~95%酒精2000毫升、福尔马林原液300毫升混合起来,取澄清液作为浸制液,直接用来保存标本。
如果保存粉红色的标本时,须将福尔马林减至微量或不加。
黄色、黄绿色标本保存法:用亚硫酸饱和溶液568毫升、95%酒精568毫升、水4500毫升混合起来取澄清液保存标本。
二、透明标本透明标本的制作:把植物某一器官制成半透明或透明状态,不必经过解剖,即可由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结构,这样的标本叫透明标本。
植物浸制标本制作方法植物浸制标本是一种将植物保存下来的方法,常用于植物学研究、教学和展览。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植物浸制标本制作方法。
一、材料准备1. 植物标本:选择完好、无病虫害的植物标本作为制作对象。
2. 浸制液:常用的浸制液有甘油、酒精和甲醛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浸制液。
同时还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水,以保持浸制液的适宜浓度。
二、制作过程1. 准备工作:将植物标本的根部和底部的泥土清洗干净,去除多余的枝叶和花朵。
2. 浸制液配制:根据需要,将浸制液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适宜的浸制液。
3. 浸泡:将准备好的植物标本放入浸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根据植物的特点和需要决定,一般为数天至数周不等。
浸泡时间过长会导致植物失去原有的形态和颜色,时间过短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4. 排水:浸泡结束后,将植物标本从浸制液中取出,轻轻晃动以去除多余的液体。
5. 平整:用手轻轻调整植物标本的姿态,使其达到自然且平整的状态。
6. 干燥:将调整好的植物标本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待其自然干燥。
干燥时间根据植物的大小和厚度有所不同,一般为数天至数周。
7. 固定:干燥后,可以使用标本夹或透明胶带等材料固定植物标本的部分。
固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标本在长期保存过程中不会变形或脱落。
8. 标记:在标本上附上标签,标明植物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以便后续的鉴定和研究。
三、注意事项1. 选择适宜的植物:应选择外观完好、形态正常的植物标本进行浸制,避免选择有病虫害或损伤的植物。
2. 浸制液的选择:不同的植物对浸制液的要求不同,应根据植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浸制液。
同时,浸制液的浓度也需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浸泡时间的掌握:浸泡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标本的质量,应根据植物的特点和需要,合理掌握浸泡时间。
4. 干燥过程的注意:干燥的过程需要保持通风,以免标本受潮发霉。
5. 固定方式的选择:固定标本时应选择稳固可靠的方式,以确保标本在长期保存中不会变形或脱落。
黄色花浸制标本保存的新方法植物标本是对植物形态特征的收藏,其保存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研究和使用的效果。
然而传统的干燥方法对于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植物来说,容易导致颜色褪色、变暗等问题,让标本保存质量降低。
本文就介绍一种黄色花浸制标本保存的新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植物的颜色。
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黄色花植物,50%乙醇,脱色蜡烛,石蜡,标本纸,标本袋,标本夹,硅胶(二)方法1. 标本采集选择黄色花植物进行标本制作,最好在花朵完全开放之前采集。
将标本剪下,用50%乙醇浸泡5-10分钟,去除杂质和沾附的昆虫。
2. 软化将浸泡好的标本放入软水中(去离子水或蒸馏水),软化时间根据植物大小不同而定。
一般较小的花卉软化3-4天,棕榈植物等大型植物可能需要软化2周左右。
3. 浸制将软化后的标本取出,用脱色蜡烛浸泡。
时间根据花的大小和材料的柔软程度来定。
浸制时不要过度搅拌,以免破坏花朵,吸附过多空气。
待蜡烛浸入标本后,拿出来晾干。
4. 硅胶填充将硅胶填充标本,尽量填满标本和标本袋的全部空隙。
将标本放置在标本纸上并用标本夹固定,标本纸上可以写下种名等重要信息。
5. 上蜡在标本纸上涂抹薄薄的石蜡,用热风吹干。
6. 存放将上好蜡的标本放在标本袋中,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二、注意事项1. 采集前准备好所有材料和工具,避免标本受到污染。
2. 软化和浸制要充分加强对花材本体消毒处理,以免在标本保存过程中,花材上的细菌和霉菌导致腐烂。
3. 脱色蜡烛要足够清洁,浸入标本的时间适中。
4. 填充硅胶要足够,否则标本夹会被松动,影响标本保存,同时也会出现反光现象,影响照片的质量。
5. 标本袋的选择要注意,不要选购质量次等的标本袋,同时标本袋也需要消毒处理。
6. 存放标本时要防潮、防霉和防虫。
平时要定期检查标本状况,及时处理受损标本。
三、标本的优点采用这种黄色花浸制标本保存的新方法,标本的颜色能够得到保留,具有更丰富的色彩和形态特征。
山西中学花冠类植物保色浸制标本
部分方法
花冠类植物保色浸制标本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点:
(1)材料的选择和准备:选择新鲜且未经空气和日光侵蚀的花冠,鲜
活的叶片和较大的花萼;
(2)确定保色剂:在植物保护品中,现在普及使用的有迪米特酊(Dimethyle form hadehyde)、甲胺( Formol)等,其中迪米特酊尤为
广泛;
(3)植物清理:将植物放入适合的容器中,加入中和液(氨水或弱硫酸),再加入少量清洗剂和迪米特酊,搅拌后舀出植物,使植物内部
和外部由清洗剂溶液渗透至容器底部,然后放入保色剂中浸制;
(4)取样:将植物放入适合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保色剂,于低温环
境中温度控制在4~12℃,以迪米特酊为例,一般温度为4~6℃时,浸
制时间在24小时,可以完成保色;
(5)取花冠:取出植物后,用干净的剪刀剪下花冠,取得植物的花冠;
(6)抛光:将植物放置在纸上,用干净的乳胶棉软布把花冠擦亮,加
以装饰。
不同植物原色浸渍标本制作技术探析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浸渍方法制作植物原色浸渍标本的效果,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试验摸索,对不同颜色植物标本(如绿色、黄绿色、红色、白色、蓝紫色等)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在制作植物原色浸渍标本时,应根据不同标本的颜色、质地、厚薄、大小,选择合适的固定液浓度及保存液配方,才能长时期保存植物原色。
关键词:植物;原色浸渍标本;制作方法;原色浸渍标本不但要求保持植物的形态,还要求保持原来的颜色。
原色浸渍标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有较强的感染力,可适用于教学和展览,也可用于科研。
植物为什么会呈现各种各样颜色?哪些物质在起作用?它们的性质又是怎样?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因而给原色浸渍标本制作带来了困难。
由于不同颜色标本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甚至同一种颜色标本,因植物种类不同,制作方法及效果也常常有所差异,所以在制作时必须加以比较和选择。
1、试验试剂及器材1.1 试验试剂。
乙醇、甲醛、冰醋酸、硫酸铜(醋酸铜)、蒸馏水、亚硫酸、硼酸、福尔马林溶液等。
1.2 试验器材。
水浴锅、标本瓶、浸泡缸、烧杯、石蜡等。
2、植物标本采集及处理采集新鲜完整的植物标本,制作前将烂叶、黄叶、破叶、凋萎的花果等去除,去除过于密集的叶片,注意留下叶柄,保持植物完整性。
然后洗净根部泥沙并消毒,尽快进行制作。
如植物发生萎蔫,可置于冷水中浸泡,待茎叶吸水平展后继续制作。
3、绿色标本浸渍方法绿色植物标本的保色原理是:用固定液中的铜离子与叶绿素中的镁离子进行置换。
通过酸作用将叶绿素分子中的Mg2+分离出来。
使绿色变为黄褐色,然后快速和铜盐作用,Cu2+进入叶绿素分子中代替Mg2+使植物呈绿色,此时的叶绿素分子结构稳定,从而达到长期保持植物绿色的目的。
绿色浸渍标本制作,通常先用固定液固定颜色,然后用清水漂洗,置保存液中保存。
3.1 固定绿色标本的常用方法3.1.1 方法1.取醋酸铜结晶6 g,加入100 ml冰醋酸溶液中,制成原液,使用时加水稀释1~4倍成浸渍液。
中学植物浸制标本生产需要以下步骤:
1.采集植物标本:选择完好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标本进行采集,注意不要损坏植物。
2.处理植物标本:将采集的植物标本放在水中,清洗干净,去掉泥沙、虫子等,然后在室温下晾干。
3.浸制标本:将处理好的植物标本放入浸制液中,浸泡数天或数周,待植物渗透液中的染色剂覆盖全面,颜色均匀稳定后,将植物标本从浸制液中取出,放置在通风干燥处晾干。
4.整理标本:将晾干的植物标本修剪整齐,去掉不需要的部分,然后将标本粘贴在标本纸上,标注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
5.保存标本:将制作好的植物标本放入标本袋中,加入防潮剂和防虫剂,然后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植物浸制标本需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如甲醛、酒精、苏木素等,这些试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应当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同时,制作标本的过程也应当遵循科学规范,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制作新方法植物原色浸制标本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标本制作方法,其目的是保留植物的自然颜色,以便更好地展示其形态特征。
传统的方法通常使用酒精和甘油混合物进行浸泡,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颜色褪失或改变。
下面是一种新的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制作方法:
材料和试剂:
1.高纯度无水乙醇
2.蔗糖
3.轻质食用植物油
4.磷酸氢钾
5.酸性水(可使用柠檬酸水)
步骤:
1.样本采集:
选择新鲜、完整的植物标本,最好是花、果实或叶片等具有鲜艳颜色的部位。
2.预处理:
将植物标本在采集后的尽快时间内进行处理。
将样本洗净,去除泥土和杂质。
3.浸泡:
准备一个浸泡液,将无水乙醇和蔗糖按一定比例混合,以提高标本的柔软度和保持颜色。
将植物标本放入浸泡液中,使其完全浸泡,确保植物吸收浸泡液。
4.硬化处理:
将植物标本从浸泡液中取出,置于轻质食用植物油中进行硬化处
理。
这有助于保持植物的自然形态。
5.酸性处理:
准备酸性水,将其中添加少量磷酸氢钾。
将植物标本在酸性水中浸泡,这有助于保持植物的颜色,防止褪色。
6.干燥:
将处理过的植物标本放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确保标本完全干燥。
7.鉴定和标签:
在标本上进行植物的鉴定,并附上详细的标签,包括植物的学名、采集日期、地点等信息。
注意事项: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避免杂质的污染。
浸泡液的浓度和硬化处理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植物的特性。
酸性水的使用要适量,以免对植物标本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制作方法有助于在保持植物自然颜色的同时,保持植物的形态特征,提高标本的观赏性和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