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万数字地质填图标准图幅及背景图层制作技巧

1∶5万数字地质填图标准图幅及背景图层制作技巧

1∶5万数字地质填图标准图幅及背景图层制作技巧

贺瑾瑞;陈国浒;王志一;张翊超

【摘要】1∶5万数字地质填图,按照规范要求需要1∶2.5万地形图作底图.因此,工作中需要制作1∶2.5万标准图幅框与地形图匹配作为野外填图手图.本文就1∶2.5万标准图幅制作、不同比例尺之间的投影转换及地形图比例参数设置等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期刊名称】《城市地质》

【年(卷),期】2013(008)002

【总页数】4页(P53-56)

【关键词】数字地质填图;投影转换;比例尺参数

【作者】贺瑾瑞;陈国浒;王志一;张翊超

【作者单位】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数字地质填图就是将纸质的野外手图矢量化后存储于电子设备上进行地质填图,利用数字化填图技术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分析地球表面及空间和地理分布数据的新技术。

传统的地质填图,是将获得的大量第一手基础资料记录在纸介质上,其中有大量的资料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与损失,野外地质数据和信息基本上处

于分散的,非动态的现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元性,科学性与迫切性,不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极大的影响了地质资源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因此,数字化填图技术应用而生[1~3]。

在背景图层准备过程中,需要生成自定义接图表和标准图幅图框,然后对标准图幅图框和地形图进行比例尺和参数匹配。

1.1 自定义接图表生成

D G S I N F O程序打开以后,点击“选择工作区”→“自定义接图表”(图1)。点击“新建接图表”(图2),依次“输入接图表名称”输入名称。根据1∶5万

图幅的整体图幅形状将其切割成1∶2.5万图幅,根据需要填写几行几列,之后点

击“确定”(图3)。每个1∶5万图幅都被切成4个1∶2.5万的标准图幅,并在“选择自定义接图表”中,点击“查看接图表信息”,依次将每个1∶2.5万图幅

相应的属性填写完毕,这样工作区1∶2.5万接图表就生成了(图4)。

1.2 1∶

2.5万标准图幅生成

打开“Mapgis67”,点击“实用服务”→“投影变换”→“系列标准图框”(图5)。这里需要选择“图框椭球参数”,椭球参数的选择要根据1∶5万项目任务

书要求而定。

常见的标准图框的生成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系列标准图框”下拉菜单中有“根据图幅号生成图框”一项这,若已知1∶2.5万标准图幅号,可根据图幅号直接生成标准图框(图6)。

方法二:若不知具体图幅号,可直接点击“生成1∶2.5万图框”(图7),出现1∶2.5万图框对话框,选择“高斯坐标实线公里网”,在“投影参数”中将起点

纬度和起点经度输入。这里的经纬度是指图幅左下角的经纬度,这里只需要将图框文件名称修改为相应图框名即可,同时可以核对一下,椭球参数是否为要求的参数(图8、9)。

确定以后,出现“图框参数输入”,可勾选“图幅名称”,将相应图幅名称填入,图框内容其他项均不需要理会。

图框参数选择中:勾选最后3项,输入并绘制接图表/绘制图幅比例尺/绘制图幅外图廓线。然后确定保存点、线、面文件(图10)。

需要说明,标准图框生成以后,标准图框和地形图参数匹配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一般1∶5万的地形图是买到Arcgis数据后,将其转换为Mapgis格式,转换后应该注意:坐标类型和椭球参数。这里我们选择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椭球参数选择,应该根据项目任务书要求,一般选择北京54、西安80坐标系或国标2000。

地形图要与1∶2.5万标准图框的参数相匹配,就得将1∶5万地形图比例尺放大投影到1∶2.5万,然后将其工程裁剪,将单幅1∶5万地形图分别裁剪成4幅

1∶2.5万图幅,切记地形图和标准图幅必须保持地形图参数一致。

方法二:将1∶5万的地形图和1∶2.5万的图框都投影成比例尺为1∶1的地图参数,这样之后的工程裁剪以及地形图和标准图框地图参数匹配,都不需要投影变换了。

具体操作如下:在Mapgis67中,点击“实用服务”-“投影变换”-“文件”,

将要转换的文件打开,再点击“P投影转换”,点击“P进行投影转换”,进入“输入转换后位移值”对话框,选择文件中要投影的文件,勾选“转换过程中使用文件中TIC点”和“点图元角度自动进行变换”(图11)。

查看“当前投影”,进入“输入投影参数”对话框,一般为自动采集准备投影参数,可以核对是否为1∶2.5万比例尺以及坐标单位(图12)。

确定后,再点击“目的投影”,注意坐标系类型为投影平面直角,椭球参数以任务书要求为准,比例尺分母设置为“1”,坐标单位设置成“米”。投影中心点经度设置成附近点中央经线,纬度可以为投影区任意点的纬度,然后确定。需要转换的

文件(图13),可以依次这样设置转换。此时,投影后的参数中单位比例尺为

1∶5万地形图投影成1∶1之后,工程裁剪成4幅1/4图幅,然后与1∶2.5万标

准图幅图框投成1∶1的图框参数比例尺相一致,此时能保证图面坐标与显示坐标一致。

3.1 数据格架的建立

在建立数据格架时,必须保持地图参数和背景图层相一致。点击要建立的数据库图幅,单击“yes”,之后,勾选“拷贝背景文件”,选择背景图层文件目录中之前制作的背景图层,这样才能保证所建数据库的文件地图参数与背景图层一致,若不勾选而建立数据库,会导致地图参数不一致,最后设计路线导入掌上机时,一部分操作将很难显现(图14)。主要原因是地图参数不一致,导致了显示比例尺不一致,在掌上机上不易操作,例如:在掌上机填加Gpoint点很难看得到或者沿途所采集的GPS点也很难显现,除非将其放大到合适程度。

这样确定以后,新建的1∶2.5万图幅数据库所需要的框架就建立了,只需将背景

图层文件填加到图幅PRB库中就可以了,点击“填加项目”在DGSData中将相

应图幅的背景图层文件夹添加上即可。

3.2 工程输出

工程输出时,图面坐标与显示坐标相一致,出图时在“工程输出编辑”中只需将x、y轴比例缩小到相应的比例尺,比如1∶2.5万的只需要将x、y轴乘以0.04,正常输出即可。

1∶5万图幅需要1∶2.5万投影转换,具体打开“DGSINFO”,打开图幅PRB库,“地质填图数据操作”→“实际材料图到编稿原图”→“1∶2.5万投影到1∶5万野外总图”。其中1∶5万标准图幅图框和地形图的操作与上述1∶2.5万方法相同。将参数比例尺都投影成1∶1时,有以下几点好处:

(1)图幅坐标与显示坐标保持一致;

(2)1∶2.5万和1∶5万图幅坐标是一致的,以后都无需转换;

(3)图面需点定位时,方便快捷;

(4)输出点图元坐标时准确无误,无需转换。

而1∶5万图幅的建立标准图幅与1∶2.5万完全一致,只是将其投影成1∶1时,比例参数中x、y对应的为50×50,而非25×25(图15、16、17)。

【相关文献】

[1]袁艳斌,韩志军,刘刚,等.基于GIS 的1∶5万区调野外空间数据采集技术[ J].地球科学进

展,2000,15(3)∶348~352.

[2]李超岭,张克信,墙芳躅,等.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17(5)∶763~768.

[3]姜作勤.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现状与技术发展[J].地质调查情报,2000,(6)∶95~109.

(完整版)地质图制图手册

数字化制图要求 引用标准: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5791-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95 《1:50000区域地质图图例》GB 958-89 《铀矿地质勘查测量图件编绘规范》EJ/T 1120-2000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总则 1、编绘图件时,必须熟悉本要求、有关规范及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2、图件要以准确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及时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工作,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各种图件应突出主题,层次分明。 3、各种图件,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齐全、清晰、统一。 4、图幅要求整洁,字体大小适当,颜色统一。 5、图件数字比例尺:选用宋体,高12mm,宽10mm (比例符号必须用半角)。 6、图件线条比例尺:选用宋体,高8mm,宽7mm;线段:X=20,Y=15,线型为90-0,线宽0.1mm,长度40mm。 7、图件坐标注记采用公里为单位,选用宋体,高5mm,宽4.5mm。 8、坐标线及高程线:黑色,线宽0.15mm,线型为1-0,X=Y=10,且必须用“键盘输入线”功能画线,尽量不用投影变换生成坐标。 9、图名要确切、简短,置于图框外顶部。用黑色,图名距图幅

两边大于50mm,字大小根据实际而定。 10、图外框线与内框线间距为12mm,外框线宽为1.5mm,内框线宽为0.15mm。A3或更小的图件,可适当酌减少。坐标线及图框线应采用“数字输入”,不能使用鼠标画制。 11、地层等符号用黑体,高4.5mm,宽4.0mm,尽量直接输入,不用子图库中符号,花岗岩可用子图表示,且应垂直向上,不旋转。 12、主要构造应有编号,构造编号字体用黑体,高4.5mm,宽4.0mm,数字编号须用下标表示(如F800 )。 13、图例中应包括图内所给的各种符号及色调,地形图上的惯用符号可不列出,图例与图幅内容一致,尽可能使用最简明的技术语言。图例排列顺序一般先地层—地层界线—产状—构造—矿物、蚀变—工程—其它,最后为工作范围。同一类型图例应按时代顺序由新到老排列。 14、图例框长为12mm,高8mm,线宽为0.15mm。图例上下间距一般为12-16mm,等间距分布。 15、图例中“图例”黑体,高8mm,宽7mm。 16、图例描述的字体用宋体,高5mm,宽4.5mm(若写成两行文字,则高4mm,宽3.5mm)。当图例框中的文字和符合大于图例框时,可适当缩小。 17、责任表采用统一的格式,可直接调用,修改文字内容。图名与图头一致,图号用“该报告图件总数-该图件顺序号”(如8-5表示),责任表一般应放在图的右下角。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6—XX 区域地质矿产 调查技术要求 比例尺1:50 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6年12月

目录 目录..................................................................................................................................... I 前言................................................................................................................................... I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2) 3.1 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2) 3.2 工作程序 (2) 3.3 基本准则 (2) 4 资料收集与利用 (3) 4.1 地形资料准备 (3) 4.2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 (3) 4.3 遥感数据收集、处理和利用 (4) 4.4 地球物理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 (5) 4.5 地球化学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 (6) 4.6 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6) 5 野外踏勘 (7) 6 设计编审 (7) 6.1 设计编写 (7) 6.2 设计审查 (8) 7 调查内容 (8) 7.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调查 (8) 7.1.1 各岩类区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8) 7.1.2 地质构造调查 (13) 7.1.3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 (14) 7.1.4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18) 7.2 区域矿产调查 (20)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01一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 1991-06-11发布 1991-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一91 (1∶50 000)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 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ZB/T D10 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3 目的任务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 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有条件时,在一个片区可由若干分队组成联队进行填图,并保持填图人员的相对稳定。 4.7 地质填图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为底图。没有此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象片并辅以一比五万地形图进行填图;也可用大于一比二万五千地形图缩编以及用精度符合要求且现势性好的一比五万地形图放大编绘成为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做底图。 1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 1.1 资料收集 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着、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 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2012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 其和日格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 Qihirag.le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 China) 摘要: 1.我国的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是1986年开始起草制定,于1989年发布实施的,它对我国地质图件的编绘制印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该项国家标准迄今经历了多次修订。 2.1999年的区域地质图图例修订版,为国家基础地质系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全国专题性地质图件编辑和出版,尤其目前在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中广泛推广的“野外地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填图系统”),是野外填图、地质编图、数据库建设遵循的数字图例标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化标准支撑作用。 3.2009年的本次图例修订,是根据国家数字地质调查现代化、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体系建设、地质信息数据处理与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等建设的广泛需求又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订工作,主要特点在更加适用于地质信息化技术要求,按点、线、面花纹图例内容,代号、符号图例等类型做了重新编排,总计图例4467余个,其中较之《89图例》新增2165个图例,比《99图例》增加968个;每个图例做到代码与地质属性的唯一性。 4.国外图例技术对比: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等部门同类标准对比,我国新修订图例充分考虑了在区域宏观性地质编图使用和野外露头尺度地质调查编图上使用,仅岩石花纹图例多达908个,技术上、数量上远远优于它们。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图例仅有637个符号和地质代号,并没有涉及更广泛细致的图例及符号、代号分类,显得远不及我国当今图例标准。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的标准,是面向信息技术人员数字制图标准,与我国现在的图例标准面向野外地质与数字填图、数字制图应用广度难于可比。 关键词:区域地质图图例标准 作者简介:其和日格(1948-),男,研究员,从事国家区域地质、地质信息与技术业务管理,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E-mail: qihirag.lee@https://www.doczj.com/doc/2d19392737.html,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根据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先后发布了多项国家和行业部门的地质图图式图例、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相关地质矿产规范与标准。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以下简称“《89图例》”,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地质制图图例标准,见表1 。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 孙磊;张彦杰;李丰丹;刘畅;王存智 【摘要】通过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实践,从基本要素类、综合要素类、对象类及独立要素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方法流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通过野外手图数据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不同阶段数据互通、继承、提取和凝练而形成.对数据库提交有关技术要求及组织目录结构进行了说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提交除成果地质图数据库外,还必须提交不同工作阶段形成的各类原始资料数据库,增强了数据库的信息量和使用价值.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提供了数据检索功能,能检索多个图幅下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成果数据. 【期刊名称】《地质学刊》 【年(卷),期】2010(034)003 【总页数】11页(P260-270) 【关键词】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技术流程;安徽 【作者】孙磊;张彦杰;李丰丹;刘畅;王存智 【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南京,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南京,2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3.1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随着数字地质调查的开展和社会越来越多 对数字地质信息的需求,原来的数据模型、组织和存储很难满足当今基于“网络服务”理念的要求。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真正实现了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相应数据库模型的相互连通和继承,完成了 地质调查全过程数据的一体化描述、组织、存储和操作,极大地增强了数据库的服 务功能。通过野外手图数据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不同阶段数据库互通的方式来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改变了传统地质图建库的技术流程,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质量和精度。 空间数据库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建模技术,把地质图数据组织成关系型的数 据对象:对象类、要素类、关系类、综合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规定了15个基本要 素类,8个综合要素类,12个对象类和5个独立要素类。以1∶5万瑶里幅空间数据 库建库实践为例,重点就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及数据 库提交作以阐述。 1∶5万瑶里幅位处皖赣交界,区内主要为一套火山-陆缘细碎屑岩为主的新元古代浅变质构造-地层体,以北东向斜切图幅的瑶里—鄣源构造带为界,南为溪口岩群浅变质无序地层体,北为成层有序的双桥山群,另有少量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地层呈构造荚块产出于断裂带中。区内岩浆岩可分为新元古代基性火山-侵入岩组合及燕山期 花岗岩类,其中前者呈构造岩块产出,研究认为属初始洋壳型基性岩组合;燕山期花岗岩类广泛分布,笔者按侵入岩年代单位对其进行了详细划分。区内不同性质、不同 期次的脆性及韧性断裂活动较为强烈,使地质体呈构造岩片叠置。已知金、铜、铅、锌等矿(化)点大都沿瑶里—鄣源区域性超壳韧性变形带及其附近分布。区内不同类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最终稿)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 一、通过剖面测统一地质填图单元 在开展地质填图之前,必需建立统一的地质填图单元。此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实测地质剖面研究建立地质填图单元。测制能控制全测区各时代地层的地层剖面、岩浆岩剖面变质岩剖面及构造地质剖面,划分出可供填图使用岩石地层单位(含火山岩)及岩浆岩单元和变质岩单元和构造单元(断裂和褶皱)。剖面必须部署在地质体露头良好和具有代表性的剖位测制。剖面测线尽可能垂直地层走向,夹角一般不要小于30º(特殊情况例外)。 (一)地层剖面 在无明显变质或浅变质沉积岩区,按1:5000精度测制主干地层剖面和辅助地层剖面。建立起工作区基本地层层序,尽可能开展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及层序地层的划分及沉积岩相和沉积盆地演化及地层含矿性的综合研究,并采集相关测试样品和古生物样品。研究区内至少有一条比较完整的地层剖面能对测区出露地层达到基本控制。当测区内剖面不能满足研究要求时,即应在相邻图幅补充测制剖面进行完善。辅助剖面测制重点主干补救主干剖面尚未很好解决的地质问题和控制岩相变化。 (二)岩浆岩剖面 岩浆岩剖面包括火山岩剖面和侵入岩剖面两部分。 火山岩剖面:具有岩浆岩剖面和地层剖面的双重特性,一般在地层剖面中部署,按岩浆岩研究要求观察研究并采集相应测试样品。由于火山岩的岩相变化较大,应尽可能性能部署辅助剖面控制。 侵入岩剖面:剖面部署一般垂直于岩体长轴和面理(或线理)方向测制。正确划分不同期次(或序次)侵入体,并进行相带划分,采集必要的岩矿标本、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稀土和同位素年龄样品。对岩体侵入接触变质带要作重点研究。重点研究岩体含矿性及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剖面比例尺大小据岩体大小和岩石和岩相复杂程度而定。大型岩体(大岩株和岩基)的剖面测制可用高精度GPS仪测量数据定位成图。 (三)变质岩剖面 变质岩剖面包括有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三个部分。在各条地质剖面测制过程中,均应有变质岩剖面的研究内容。 1. 区域变质岩部份:由沉积岩形成的低级区域变质岩不设置单一的变质岩剖面,变质岩研究随地层剖面测制进行;由沉积岩形成的中-高级区域变质岩,在难于恢复原始地层层序时,应加强变质岩的叠加变质作用和多期变质作用、变质相带划分及含矿性研究;由岩浆岩组成变质岩部份:浅变质岩原则上在岩浆岩剖面测制过程进行;中深变质程度的岩浆岩应设置变质岩剖面作变质岩的深入研究。 2. 接触变质岩部份:剖面研究随岩浆岩剖面测制一次性完成(含内、外接触带),据岩

海南省数字地质图修编说明书

海南省数字地质图修编说明书 (1998年数字版) 比例尺1:500000 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998年6月

海南省数字地质图修编说明书 (1998年数字版) 比例尺1:500000 数字地质图修编组长:黄香定 成员:陈哲培钟盛中何圣华 罗昆陈海生秦永娥 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998年6月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一、完成任务情况 (1) 二、地质底图的来源及研究程度分析 (1) 三、补充修编的新资料来源及技术处理 (1) 四、与邻省接图问题 (5) 五、地质数据库微机编制说明 (5) 六、修编主要成果及存在主要问题 (7) 第二章地层 (10) 第一节前震旦纪 (10) 一、抱板群(ChB) (10) 二、戈枕村组(Chg) (11) 三、峨文岭组(Che) (11) 四、石碌群(Qn?) (11) 第二节震旦纪-志留纪 (12) 一、五指山地层分区 (12) 二、三亚地层区 (15) 第三节石炭纪一早三叠世 (17) 第四节白垩纪 (19) 第五节第三纪一第四纪 (21) 一、五指地层分区、三亚地层区第三纪地层 (21) 二、海口地层小区第三纪地层 (23) 三、第四纪地层 (25) 第三章侵入岩 (29) 第一节中元古代花岗岩 (29) 第二节晚泥盆世黑云母正长花岗岩(D3ΞΓ) (29) 第三节晚石炭世闪长岩(C2Δ) (30) 第四节二叠纪侵入岩 (30) 一、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ηγ) (30) 二、早二叠世侵入岩 (30)

三、晚二叠世侵入岩 (31) 第五节二叠纪一三叠纪花岗岩类(P-TΓ) (32) 第六节三叠纪侵入岩 (32) 一、早三叠世花岗岩 (33) 二、中三叠世花岗岩 (36) 三、晚三叠世侵入岩 (37) 四、三叠纪黑云母正长花岗岩(Tξγ) (37) 第七节侏罗纪侵入岩 (37) 一、早侏罗世花岗岩类 (37) 二、中侏罗世花岗岩类 (38) 三、晚侏罗世侵入岩 (39) 第八节白垩纪侵入岩 (40) 一、早白垩世侵入岩 (40) 二、晚白垩世侵入岩 (43) 第四章地质构造 (44) 第一节概述 (44) 第二节构造运动 (45) 一、中岳运动 (45) 二、晋宁运动 (45) 三、加里东运动 (46) 四、海西运动 (46) 五、印支运动 (47) 六、燕山运动 (47) 七、喜马拉雅运动 (48) 第三节区域构造变形 (48) 一、东西向构造形迹 (48) 二、北东向构造形迹 (51) 三、北西向构造形迹 (54) 四、南北向构造形迹 (55)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 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 (川冶勘函[2003]160号) 1、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 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 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 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 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 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 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 1 求》; 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 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 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 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

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2 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 ?293? 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 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4.3 详查阶段: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基本 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4.4 勘探阶段:通过1?10000,1?2000(必要时,可用1?1000, 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3 5 地质剖面测量 5.1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本资料,根据实测地质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教程总结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常用教程总结 一、1:5万土壤采样点位设计(水产沟幅为例) 1、标准图框生成 首先利用Mapgis—实用服务—投影变换—系列标准图框—生成1:5万图框. 图框模式:高斯坐标实线公里网. 投影参数:起点纬度491000. 起点经度1210000. 网间间距1KM. 图框文件名:水产沟图框. 图框参数输入:图框内容:图幅名称:水产沟幅. 图框参数选择:输入并绘制接图表+绘制图幅比例尺+图框外图廓线. 2、图形校正 图片JPG转换成msi文件: 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数据输入—添加文件(图片JPG)—转换—转化成msi文件. 校正到标准图框内: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打开影像—msi文件—镶嵌融合--打开参照文件—参照线文件(标准框). 镶嵌融合—添加控制点—(先点击带校正图片某点,然后点击对应的标准框点,最后按两次空格键,选择是,以此类推,尽量多的找几处控制点,通常不少于13个控制点,要求残差<1为准)—镶嵌融合—校正预览—透明度调节--回车--镶嵌融合—影像几何校正—几何校正--重命名保存文件. 3、图片数字化 对地形线、河流、公路、村庄等地形要素进行数字化过程. 同时,准备大格号、图例、网格线、采样位置、重复样和监控样分析表格等文件. 4、采样点位设计 四幅图框:据前述方法,生成5万四幅合体的图框(注意修饰)。将四幅图之间的界线用红线标出,根据阵列复制线,画出网格线,在网格线的交汇处定出大格号标注,然后建立采样点位文件,在上面点击采样点位置,辅助工具1—导入导出功能—点位置转属性. 辅助工具2,水系沉积物自动编号,0001大格号的左上角坐标为5488000,355000,一行上的大格号从0001—0004,点击确定,重新显示文件,出来小格号标注文件.

关于图幅号

关于图幅号 现在的图幅号由10位字符码构成 abScd,分别是a——1:100万图幅行号,b——1:100万图幅列号,S——比例尺代码,c——图幅行号数字码,d——图幅列号数字码,都有公式可计算 1:5万经差15分纬差10分,你根据一个省的经纬度范围可以求出在该省的所有图幅号 以下全部为国标内容,本人边学边抄写,略有改动! (一) 地形图的分幅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以1:1 000 000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 在我国范围内(我国没有纬度60度以上的区域,60度以上区域经差纬差与低纬度不同): 每幅1:1 000 000地形图的经差是6度,纬差4度。 每幅1:500 000地形图的经差是3度,纬差是2度,是将每幅1:1 000 000地形图划分为两行两列,即一幅1:1 000 000地形图包含四幅1:500 000地形图。 每幅1:250 000地形图的经差是1.5度,纬差是1度,是将每幅1:1 000 000地形图划分为四行四列,即一幅1:1 000 000地形图包含十六幅1:250 000地形图。 每幅1:100 000地形图的经差是30分,纬差是20分,是将每幅1:1 000 000地形图划分为12 行12列,即一幅1:1 000 000地形图包含144幅1:100 000地形图。 每幅1:50 000地形图的经差是15分,纬差是10分,是将每幅1:1 000 000地形图划分为24行24列,即一幅1:1 000 000地形图包含576幅1:100 000地形图。 每幅1:25 000地形图的经差是7'30',纬差是5',是将每幅1:1 000 000地形图划分为48行48列,即一幅1:1 000 000地形图包含2304幅1:100 000地形图。 每幅1:10 000地形图的经差是3'45',纬差是2'30'',是将每幅1:1 000 000地形图划分为96行96列,即一幅1:1 000 000地形图包含9216幅1:100 000地形图。 每幅1:1 000地形图的经差是1'52.5'',纬差是1'15'',是将每幅1:1 000 000地形图划分为192行192列,即一幅1:1 000 000地形图包含36864幅1:100 000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编号 (1)1:1 000 000地形图编号采用国际1:1 000 000地形图编号标准。从赤道算起,每纬差4度为一行,至南北纬88度个分为22行,依次用大写拉丁字母(字符码)A、B、C、......V表示相应行号。从180度经线算起自西向东每经差6度为一列,全球分为60列,一次用阿拉伯数字1、2、3、 (60) 表示其相应列号。由经线和纬线所围成的每一个小方格为一幅1:1 000 000地形图,它们的编号由该图所在的行号和列号组合而成,例如北京所在的1:1 000 000地形图图号为J 50。 我国地处赤道以北,图幅范围在经度72度—138度、纬度在0度—56度内,包括行号A至N的14行,列号43至53的11行。 (2)1:500 000至1:5 000地形图的编号 1:500 000-1:5000地形图的编号均以1:10 000 00地形图编号为基础,采用行列编号方法。即将1,1 000 000地形图按所含各比例尺地形图的经差和纬差划分成若干行和列,横行从上到下、纵列从左到右按顺序分别用三位阿拉伯数字(数字码)表示,不足三位者前面补零,取行号在前、列号在后的排列形式标记;各比例尺地形图分别采用不同的字符作为其比例尺的代码(参见表格);1:500 000~1:5000地形图的图号均由其所在1:1 000 000地形图的图号、比例尺代码和各图幅的行列号共十位码组成。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 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 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 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 (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 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1)沉积岩 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建立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 (2)侵入岩 基本查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包体、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 基本查明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用、同化混染作用以及分异作用特征,并圈定内外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 探讨侵入体的侵入期次、顺序、时代、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 (3)火山岩 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填图。 研究火山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基本查明火山岩层的层序、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沉积夹层及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正确定名和划分岩石地层单位。 划分火山颈相、次火山相、喷发相和喷发—沉积相。 调查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设计书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并参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测区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经审查认定后的设计书(附有审查认定) 是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质量监控、任务完成状况和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1:250000区调的基本任务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制订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1:250000区调是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其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250000比例尺的地质图件,查明区内地层、古生物、岩石(含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混杂岩等)、构造以及其它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普查,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的勘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国际地学前缘学科发展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性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区域地质信息。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以往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各地也不尽相同,要在有限的资金保证和统一质量要求下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对1:250000区调进行分类指导。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以往研究程度,对当前安排的1:250000区调工作分为三类: (一)对青藏高原、大兴安岭等中、大比例尺填图空白区或对原仅进行过中比例尺填图,但原填图资料已显陈旧(指迄今约二、三十年前的填图成果)的地区,为实测区; (二)对80年代所完成的1:200000区调,或己有部分大比例尺(主要指1:50000)填图成果(一幅1:250000图幅中己完成约1/3以上1:50000填图面积)的地区,为修测区; (三)对一幅1:250000图幅中己完成约3/4以上1:50000填图面积,并作过1:50000片区总结工作的地区,在片区总结成果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图幅中的主要问题,采取片区——修测。 以上三类测区在统一技术要求下,均按1:250000国际分幅进行测制。并按《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编写和提交正规报告和图件。 二、应参照的区域地质调查的标准及技术要求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现为征求意见稿) 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GB/T14158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 DZ/T0158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 DZ/T0151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DZ/T0179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1-05-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解析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 000) DZ/T 0001—91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 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958 区域地质图例(1:50000) ZB/T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3 目的任务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 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 1 / 15

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有条件时,在一个片区可由若干分队组成联队进行填图,并保持填图人员的相对稳定。 4.7 地质填图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底图。没有此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象片并辅以一比五万地形图进行填图;也可用大于一比二万五千地形图缩以及用精度符合要求且现势性好的一比五万地形图放大编绘成为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做底图。 4.8 不同地质条件,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的调查形象,其工作内容和要求允许有所侧重和区别,但应在设计书中加以明确。 5 地质调查程序 2 / 15

对1: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的理解

对1︰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的解读 一、1: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编制的必要性 1、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便于项目管理、验收。 3、规范1:5万水文地质调查行为,提高成果质量。 二、1: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的主要内容 1、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与总原则 2、调查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分类与工作量定额 3、设计书编审 4、调查内容 5、技术方法 6、综合评价 7、成果编制与验收等。 说明:对规范七个方面的内容,着重解读前三个方面,其他方面的内容见相应授课课件。 三、对几个重要术语和定义的理解 含水层:能赋存、传输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可渗透岩层(体)。 含水岩组:地层层序相连、含水特征相似、水力联系密切的可渗透岩层(体)组合。 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输导、汇聚、产出地下水的能力。通常用规定口径、规定降深的单井出水量或泉水流量来表征。 水文地质填图单位:描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而设定的最小含水岩组单位。可根据不同工作目的、比例尺要求设定。 水文地质调查点:描述局部水文地质特征而设置的野外调查点。包括泉水、河流、湖泊、水库等地下水天然露头与地表水体,以及钻孔、机井、民井、坑道等地下水人工露头。 环境地质调查点:描述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现象而设置的野外调查点。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采矿沉陷、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荒漠化、石漠化、冷浸田等。

地质地貌调查点:描述控制地下水形成分布的地质地貌因素而设置的野外调查点。包括地层、岩石、构造、化石等地质露头,分水岭、河流阶地、冲洪积扇、扇间洼地等地形地貌,以及溶蚀、溶洞、落水洞等岩溶现象。 地下水开采量调查点:为掌握地下水开采情况而设置的调查统计点。包括单井开采量、水源地开采量、生活用水开采量、灌溉用水开采量、工业用水开采量等。 上述术语和定义,有的术语是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基础上,对其定义进行了补充说明,使含义更清楚易懂,如含水层、含水岩组;有的术语是延伸其含义,如水文地质调查点、含水层富水性。水文地质调查点在水文地质观测点定义基础上,增加了地表水点;含水层富水性完善了定义及泉水流量表征内容。有的术语是新增的,如水文地质填图单位、环境地质调查点、地质地貌调查点、地下水开采量调查点等。其中水文地质填图单位是首次提出,需准确领会其含义。 四、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与总原则(总则) 包含目的任务、调查内容、部署原则和基本要求4部分。 (一)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 1、目的:揭示区域水文地质规律,查找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提高水文地质调查程度和研究水平,提升水文地质工作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2、基本任务包括: a)调查含水层三维空间结构、地下水赋存分布及其数量质量特征,掌握区域 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b)调查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人类工程 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c)构建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与地下水评价模型,开展地下水资源环境生态 评价与科学研究,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区划与对策建议; d)建立1:50 000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和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信息 系统,加强社会公益性服务。 (二)调查内容 1、基本调查内容:包气带结构、含水层与含水岩组空间结构、含水层与含水岩组参数、地下水系统边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化学特征、地下水开发利用、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特殊类型地下水。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中华人民共与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01一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 1991-06-11发布 1991-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与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与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一91 (1∶50 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与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 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ZB/T D10 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3 目的任务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与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 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与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与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有条件时,在一个片区可由若干分队组成联队进行填图,并保持填图人员的相对稳定。 4.7 地质填图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为底图。没有此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象片并辅以一比五万地形图进行填图;也可用大于一比二万五千地形图缩编以及用精度符合要求且现势性好的一比五万地形图放大编绘成为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做底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