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分类标准 (1)
- 格式:docx
- 大小:45.08 KB
- 文档页数:9
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已经2012年8月24日商务部第68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同意,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规定》中指出,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年限为8年,中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年限为10年,大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年限为12年,租赁载客汽车使用年限为15年。
《规定》全文如下。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第一条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鼓励技术进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根据机动车使用和安全技术、排放检验状况,国家对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实施强制报废。
第三条商务、公安、环境保护、发展改革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监督管理、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执行有关工作。
第四条已注册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强制报废,其所有人应当将机动车交售给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按规定进行登记、拆解、销毁等处理,并将报废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销:(一)达到本规定第五条规定使用年限的;(二)经修理和调整仍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三)经修理和调整或者采用控制技术后,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仍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四)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
第五条各类机动车使用年限分别如下:(一)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8年,中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10年,大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12年;(二)租赁载客汽车使用15年;(三)小型教练载客汽车使用10年,中型教练载客汽车使用12年,大型教练载客汽车使用15年;(四)公交客运汽车使用13年;(五)其他小、微型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0年,大、中型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5年;(六)专用校车使用15年;(七)大、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大型轿车除外)使用20年;(八)三轮汽车、装用单缸发动机的低速货车使用9年,装用多缸发动机的低速货车以及微型载货汽车使用12年,危险品运输载货汽车使用10年,其他载货汽车(包括半挂牵引车和全挂牵引车)使用15年;(九)有载货功能的专项作业车使用15年,无载货功能的专项作业车使用30年;(十)全挂车、危险品运输半挂车使用10年,集装箱半挂车20年,其他半挂车使用15年;(十一)正三轮摩托车使用12年,其他摩托车使用13年。
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附件1 机动车类型分类表附件一:机动车类型分类表表一、机动车规格术语分类规格术语说明车长大于等于6m或者乘坐人数大于等于20人。
乘大型坐人数可变的,以上限确定。
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下同)。
中型车长小于6m,乘坐人数大于9人且小于20人。
载客小型车长小于6m,乘坐人数小于等于9人。
车长小于等于3.5m,发动机气缸总排量小于等于1汽车微型升。
重型车长大于等于6m或者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
车长大于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于4500kg且小于中型载货 12000kg。
轻型车长小于6m,总质量小于4500kg。
微型车长小于等于3.5m,载质量小于等于750kg。
最大设计时速大于50km/h或者发动机气缸总排量普通大于50ml。
摩托车最大设计时速小于等于50km/h,发动机气缸总排量轻便小于等于50ml。
以柴油机为动力,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50km/h,最三轮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2000kg,长不大于4.6m,宽不大于1.6m,高不大于2m。
农用运输车以柴油机为动力,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70km/h,最四轮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4500kg,长不大于6m,宽不大于2m,高不大于2.5m。
大型发动机功率大于等于14.7kw。
拖拉机小型发动机功率小于14.7kw。
重型最大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
挂车中型最大总质量大于等于4500kg且小于12000kg。
轻型最大总质量小于4500kg。
表二、机动车结构术语分类结构术语说明车身为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单层地板,一厢或两厢式结构,安装座椅普通客车的载客汽车。
车身为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双层地板,一厢或两厢式结构,安装座椅双层客车的载客汽车。
车身为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单层地板,一厢或两厢式结构,安装卧铺卧铺客车的载客汽车。
载车身为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单层地板,由铰接装置连接两个车厢且连客铰接客车通,安装座椅的载客汽车。
车身结构为一箱式或者两箱式,所有车轮能够同时驱动,接近角、离去越野客车角、纵向通过角、最小离地间隙等技术参数按照高通过性设计的载客汽车。
道路等级划分标准(一)道路等级划分标准道路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道路的用途、交通流量、行驶速度等因素而制定的一套道路等级分类体系。
以下是相关的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国家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是指便于快速通行,贯穿全国的大型公路网络。
其主要特点是路面平整,行驶速度快,车道宽度宽,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国家高速公路标识为蓝底白字。
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内连接各个区域的路网组成部分。
其交通流量比较大,车行速度快,通常由三个车道及以上组成。
主干道的标识为绿底白字。
次干道次干道是连接城市内相关主要区域或地区的路。
通常由两个或三个车道组成,车流量较主干道较小,行驶速度相对较慢。
次干道的标识为黄底白字。
支路支路是城市内连接其他道路或小区的路。
一般只有一个或两个车道,车流量较小,车行速度较慢。
支路的标识为白底黑字。
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是以城市为中心连接城市周边的一种公路。
其特点是车行速度快,车道宽度宽,车流量大,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城市快速路的标识为绿底白字。
其他道路除以上道路等级外,还有一些之前没有包括的道路,如小路、步行街等。
这些道路一般由两个车道以下组成,车流量小,行驶速度慢,标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以上是道路等级划分标准的相关介绍。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道路等级分类体系。
道路等级的划分依据以上介绍的道路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以下因素进行划分的:1.用途:不同等级的道路有着不同的用途,国家高速公路是连接全国的大型公路网络,而支路则是连接其他道路或小区的路。
2.交通流量:道路的交通流量也是进行等级划分的一个因素。
交通流量大的道路等级相对较高,其车行速度快,车道宽度宽,车道数目较多。
3.行驶速度:行驶速度也是影响道路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车行速度快的道路等级相对较高,车流量小、车道宽度较窄,行驶速度慢的道路等级相对较低。
道路等级划分的意义道路等级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管理道路交通,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提高交通流动效率和保证交通安全等目的而制定。
GA 802-2019 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类型1、内容简介中文标准名称: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类型英文标准名称:road traffic management—types of motor vehicles标准状态:现行有效代替标准号:替代GA 802-2014语言:简体中文版、英文版发布日期:2019-06-15实施日期:2020-03-01标准类别: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标分类CCS):公路、水路运输>>公路、水路运输综合>>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国际标准分类法(ICS):道路车辆工程 >>道路车辆综合主管部门: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6)归口单位: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6)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2、主要变更内容标准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 802-2014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与GA 802-2014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见标准名称,2014年版的标准名称);——增加了对GB 7258的引用,删除了对GB 1589的引用(见第2章,2014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有轨电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1.1.1,2014年版的3.8);——修改了“拼装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3,2014年版的3.12);——修改了“非法改装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4,2014年版的3.13);——删除了“汽车”、“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专项作业车”的术语和定义(见2014年版的3.3、3.3.1、3.3.2、3.3.3);——删除了“挂车”、“全挂车”、“中置轴挂车”、“半挂车”的术语和定义(见2014年版的3.4、3.4.1、3.4.2、3.4.3);——删除了“汽车列车”、“乘用车列车”、“货车列车”、“全挂汽车列车”、“中置轴挂车列车”、“半挂汽车列车”的术语和定义(见2014年版的3.5、3.5.1、3.5.2、3.5.2.1、3.5.2.2、3.5.3);——删除了“摩托车”的术语和定义(见2014年版的3.6);——删除了“轮式专用机械车”的术语和定义(见2014年版的3.7);——删除了“特型机动车”的术语和定义(见2014年版的3.9);——修改了“专项作业车”、“摩托车”规格分类的说明,增加了“微型”挂车规格分类(见第4章中表1,2014年版的第4章中表1);——增加了对进口载客汽车按实际核定的乘坐人数确定其规格分类的要求(见第4章中表1的脚注A,2014年版的第4章中表1的脚注A);——增加了“旅居车”、“多用途货车”、“专门用途货车”、“专门用途半挂车”结构分类的说明(见第5章中表2);——修改了“专用客车”、“栏板货车/挂车(原普通货车/挂车)”、“仓栅式货车/挂车”“平板货车/挂车”、“集装箱车”、“特殊结构货车”、“半挂牵引车”、“全挂牵引车”、“非载货专项作业车”、“载货专项作业车”、“二轮摩托车”、“正三轮载客摩托车”、“特殊用途全挂车(原专项作业全挂车)”、“低平板半挂车”结构分类的说明(见第5章中表2,2014年版的第5章中表2);——删除了“旅居全挂车”结构分类的说明(见2014年版的第5章中表2);——修改了“公路客运”、“公交客运”、“出租客运”、“旅游客运”、“租赁”、“警用”、“消防”等使用性质的说明(见第6章中表3,2014年版的第6章中表3);——增加了“预约出租客运汽车”、“预约出租转非汽车”的说明(见第6章中表3);——增加了专用汽车确定车辆类型的要求(见7.1.5);——增加了注册登记查验确定的车辆类型与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记载的车辆类型不一致时的处置要求(见7.1.6);——增加了其他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确定车辆类型的要求(见7.2);——增加了标准实施要求(见第8章)。
机动车分类标准机动车是指能够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根据其用途和性能的不同,可以将机动车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这些分类标准对于管理和监管机动车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消费者选择合适的车辆提供了参考。
下面将介绍机动车的分类标准。
首先,按照用途不同,机动车可以分为客车、货车和专用车。
客车是指用于运载人员的机动车,包括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和小型客车。
货车是指用于运输货物的机动车,包括普通货车、封闭货车和集装箱货车。
专用车是指用于特定作业任务的机动车,包括混凝土搅拌车、垃圾车和吊车等。
其次,按照动力类型不同,机动车可以分为汽油车、柴油车、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
汽油车是指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的机动车,主要包括小型轿车、中型轿车和SUV等。
柴油车是指使用柴油作为燃料的机动车,主要包括货车、客车和工程车等。
电动车是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的机动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公交车等。
混合动力车是指同时具有内燃机和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机动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轿车和混合动力SUV等。
再次,按照车辆结构不同,机动车可以分为轿车、SUV、MPV、跑车、皮卡等。
轿车是指车顶高度低于1.5米的机动车,主要包括三厢轿车、两厢轿车和硬顶敞篷车等。
SUV是指运动型多用途车,主要包括小型SUV、中型SUV和大型SUV等。
MPV是指多功能车,主要包括七座MPV和九座MPV等。
跑车是指具有较高性能和操控性的机动车,主要包括敞篷跑车和硬顶跑车等。
皮卡是指具有开放式货箱的机动车,主要包括单排座皮卡和双排座皮卡等。
最后,按照排放标准不同,机动车可以分为国Ⅰ、国Ⅱ、国Ⅲ、国Ⅳ和国Ⅴ排放标准车型。
国Ⅰ排放标准是指按照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生产的机动车,国Ⅱ、国Ⅲ、国Ⅳ和国Ⅴ依次类推,排放标准逐渐提高,车辆的环保性能也逐步提升。
总之,机动车的分类标准涉及到车辆的用途、动力类型、车辆结构和排放标准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对于消费者购车、政府管理和监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机动车分类标准能够为大家对机动车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管提供参考。
《昆山市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公告《昆山市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已经列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该文件旨在加强停车服务收费管理,规范车辆停放服务收费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合法权益,促进我市停车服务业健康发展,文件与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根据《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的有关规定,现将草案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各界人士可以将书面意见于9月28日前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送昆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昆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地址:昆山市前进中路108号市政府大楼十楼,邮编:215300,传真:57009213,电子邮箱:***************。
昆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昆山市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一、为加强停车服务收费管理,规范车辆停放服务收费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合法权益,促进我市停车服务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原国家计委《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计价格〔2000〕933号)、苏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改革意见的通知》(苏府〔2006〕8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车辆停放服务收费是指为车辆有序停放提供相关服务而收取的费用。
三、凡在本市区域内实施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管理的部门、开展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停车场业主),均应遵守本办法。
四、车辆停放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三种定价形式。
五、下列车辆停放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一)商业场所(包括商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写字楼等)配套的停车场(库)(以下简称停车场);(二)有条件向社会开放的企业内部自备停车场;(三)按月、按年等长期合同停放的车辆(不含住宅小区、道路停车)。
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车辆停放服务收费标准,由停车场业主依据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等因素,按照补偿合理成本、依法缴纳税费、获取合法利润的原则自主制定,并保持收费标准相对稳定。
机动车车型分类标准机动车车型分类标准是指根据车辆的结构、功能、用途等特点,将机动车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于管理、监管和使用。
车型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车辆管理、提高交通安全、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车辆结构、功能和用途等方面介绍机动车的分类标准。
一、车辆结构。
1.轿车,轿车是指四轮机动车,通常具有闭合式车身结构,乘员座位通常设计在车身内部,适用于城市通勤、家庭出行等场景。
2.客车,客车是指用于运输乘客的机动车,通常具有开放式车身结构,乘员座位设计在车身内部,并配有行李舱,适用于长途客运、旅游包车等场景。
3.货车,货车是指用于运输货物的机动车,通常具有封闭式或开放式车身结构,适用于货物配送、物流运输等场景。
4.专用车辆,专用车辆是指根据特定的功能需求设计和制造的机动车,如救护车、消防车、工程车等。
二、车辆功能。
1.乘用车,乘用车是指主要用于乘员运输的机动车,包括轿车、客车等。
2.载货车,载货车是指主要用于货物运输的机动车,包括货车、挂车等。
3.混合型车辆,混合型车辆是指具有乘员运输和货物运输功能的机动车,如SUV、MPV等。
三、车辆用途。
1.私家车,私家车是指个人所有并用于个人出行、家庭日常生活的机动车。
2.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工具是指用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机动车,包括公交车、地铁、有轨电车等。
3.商用车辆,商用车辆是指用于商业运营的机动车,包括出租车、快递车、货运车等。
综上所述,机动车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车辆结构、功能和用途等方面。
通过对机动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可以更好地实现对车辆的管理和监管,提高交通安全水平,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各国都应加强对机动车分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不断完善和改进分类标准,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交通运输需求。
机动车和挂车分类的标准(Classification of power-driven vehicles and trailers) 2008.05. 一、汽车(MOTOR VEHICLE)(按GB/T 3730.1-2001、GB 7258 –2004)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牵引载运货物的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特殊用途。
“汽车”还包括与电力线相连的车辆,如无轨电车;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的三轮车辆。
1、汽车/机动车依其用途分为:a) GB 9417 - 88 —轿车、客车、载货汽车、越野汽车、牵引汽车、自卸汽车、专用汽车、半挂车、(改装车、农用汽车)等。
b) GB/T 15089-2001 —汽车(M 、N 、G 类)、挂车(O)、摩托车(L);c) GB/T 3730.1-2001 ―汽车、挂车和汽车列车类型,汽车—乘用车、商用车辆;d) GB 7258 –2004 —机动车分为汽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组成拖拉机运输机组的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汽车”直接分为乘用车、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等四类;e) QC/T 775-2007 <乘用车类别及代码》—M1a 轿车(三箱、两厢)、M1g 运动型乘用车、M1b 多用途乘用车、M1z 专用乘用车;f)GB/T 17350-1998<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和代号》—专用汽车:厢式汽车、罐式汽车、专用自卸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栅式汽车、特种结构汽车;专用半挂车:同专用汽车。
2、其它分类方法:A)按动力装置类型-内燃机、电动、其它动力(蒸汽机、太阳能、氢气燃料汽车);B)汽车轴数及驱动型式― 2 、3 、4轴汽车(4×2 、4×4 、6×6 、8×8 );3、轿车分类:a) GB 9417 - 88 ―按发动机排量(微型、普通、中级、中高级、高级轿车) ;b) QC/T 775 - 2007 —乘用车分为轿车(M1a)、运动型乘用车(M1g)、多用途乘用车(M1b)、专用乘用车(M1z);c) GB/T 15089-2001 ―按座位数(M1),不超过九座(含驾驶员)载客车辆;d) GB/T 3730.1-2001 ―按座位数(小于9个)的载运乘客及行李乘用车;(e) 其它(结构布置)—按发动机的位置及驱动型式分为前置、前驱动;前置后驱动;后置后驱动及全轮驱动;4、客车分类a)GB/T 15089-2001 —按座位数、最大设计总质量(M2-A 级、B 级、Ⅰ级、Ⅱ级、Ⅲ级 / M3-A 级、B 级、Ⅰ级、Ⅱ级、Ⅲ级载客机动车);b)GB/T 3730.1-2001 ―小型客车、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铰接客车、无轨电车、越野客车等商用车辆;c)GB 9417-88 ―按汽车总长(微型、轻型、中型、大型-城市长途旅游及团体客车和特大型-铰接及双层)d)按发动机的位置(前置后驱动、中置后驱动、后置后驱动);5 载货汽车分类:a) GB 9417-88 ―按厂定最大总质量(微型、轻型、中型、重型);b)GB/T 15089-2001 ―按最大设计总质量(N1 / N2 / N3 );c)GB/T 3730.1-2001 ―按用途(普通、多用途、全挂牵引、越野、专用作业、专用货车);d)按驾驶室结构—长头、短头、平头、单排、双排司机座等;e)按货箱型式—栏板式、自卸式、厢式、罐式、平台式、蓬式、牵引半挂式等;6 越野汽车分类a) GB 9417 - 88 ―按厂定最大总质量(轻型、中型、重型、超重型型);b) GB/T 15089-2001 ―按最大设计总质量及N / M类(M1G / N1G;N1G / N2G / M2G / M3G;N3G / M3G。
附件2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1.名词术语1.1乘用车1.2货车-指国家标准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第2.1.2.2款、第2.1.2.3款所定义的车辆和国家标准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3.2.2.2.1款所定义的三轮汽车,但不包括国家标准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第2.1.2.3.5款、第2.1.2.3.6款所定义的专用作业车及专用货车。
1.3客车-指国家标准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2.1.2.1.1款至第2.1.2.1.7款所定义的车辆。
1.4专用车-指国家标准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第2.1.1.11款、第2.1.2.1.8款、第2.1.2.3.5款、第2.1.2.3.6款以及国家标准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3.2.3款所定义的车辆。
1.5摩托车-指国家标准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3.6款所定义的车辆。
1.6挂车-指国家标准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第2.2款所定义的车辆,但不包括2.2.1.1款和2.2.2.1款所定义的客车挂车。
1.7汽车及汽车底盘-汽车指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车辆,以及国家标准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3.2.2.2.1款所定义的三轮汽车,包括乘用车、客车、货车、专用车;汽车底盘指至少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部分,通过安装载货平台或作业设备或车身就可以形成完整车辆的非完整车辆,汽车底盘包括二类底盘和三类底盘。
其中:二类底盘为具有驾驶室、不具有载货平台或作业设备的非完整车辆,三类底盘为不具有车身的非完整车辆。
1.8车辆主要技术参数-表征车辆基本特征的参数,以及与车辆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性能相关的,反映产品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身结构、主要作业装置和车辆安全配置的参数和照片、图样。
道路交通管理非道路车辆类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非道路车辆的类型、术语、定义及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法律、法规或国家标准规定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以外的主要在非道路上供娱乐、竞技,或供行走不便者代步用的轮式车辆、轮式或非轮式移动机械/带轮的移动器械,涉及道路交通管理及其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相关行业非道路车辆分类、定义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565自行车安全要求GB6675.1-2014玩具安全第1部分基本规范GB6675.12-2014玩具安全第12部分玩具滑板车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2995机动轮椅车GB12996电动轮椅车GB14746儿童自行车安全要求GB16151.12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12部分:谷物联合收割机GB17761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9194竞赛类卡丁车通用技术条件GB20096轮滑鞋GB/T10170挖掘装载机技术条件GB/T13800手动轮椅车GB/T18169碰碰车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GB/T21268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通用技术条件GB/T34667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GB/T34668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T/CSGF003滑板3非道路车辆类型非道路车辆类型:儿童类、轮椅车类、动力装置驱动类、人力驱动类、畜力驱动类。
4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以及GB3565、GB6675.12、GB7258、GB12995、GB12996、GB14746、GB16151.12、GB17761、GB19194、GB20096、GB/T10170、GB/T13800、GB/T18169、GB/T21268、GB/T34667、GB/T34668、T/CSGF003等标准或有关法律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A/T 3578 9.1—20××机动车电子标识通用规范第1部分:汽车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ofmotor vehicles—Part1:AutomobileGB/T 3578 9.1—20××目录前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3.1机动车电子标识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OF MOTOR VEHICLE (2)3.2芯片标识符CHIP IDENTIFIER (2)3.3芯片标识符区CHIP IDENTIFIER DATA BANK (2)3.4机动车登记信息区VEHICLE REGISTRATION DATA BANK (2)3.5用户区USER DATA BANK (2)3.6安全区SECURITY DATA BANK (2)3.7识读距离READ DISTANCE (2)3.8写距离WRITE DISTANCE (2)4 要求 (2)4.1基本要求 (2)4.1.1 空中接口协议 (2)4.1.2 读写灵敏度 (2)4.1.3 存储容量 (3)4.1.4 存储分区 (3)4.1.5 数据保持时间 (3)4.1.6 数据可擦写次数 (3)4.1.7 静态识读距离 (3)4.1.8 静态写距离 (3)4.1.9 动态识读性能 (3)4.2物理特性 (4)4.2.1 外观和结构 (4)4.2.2 材料 (4)4.2.3 外廓尺寸 (4)4.2.4 剥离强度 (4)4.2.5 防拆移复用性能 (4)4.3环境适应性 (4)4.3.1 气候环境 (4)4.3.1.1 温湿度 (4)4.3.1.2 太阳辐射 (5)4.3.1.3 盐雾 (5)4.3.2 机械环境 (5)4.3.2.1 振动 (5)4.3.2.2 冲击 (5)4.3.2.3 碰撞 (5)IVGB/T 3578 9.1—20××4.3.2.4 运输包装件跌落 (5)4.4静电放电抗扰度 (6)4.5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6)5 试验方法 (6)5.1试验条件 (6)5.2试验环境配置 (6)5.3试验项目 (7)5.3.1 空中接口协议 (7)5.3.2 读写灵敏度 (7)5.3.2.1 试验环境 (7)5.3.2.2 试验步骤 (7)5.3.3 存储容量及分区 (8)5.3.4 数据保持时间 (8)5.3.5 数据可擦写次数 (8)5.3.6 静态识读距离 (8)5.3.7 静态写距离 (9)5.3.8 动态识读性能 (9)5.3.9 外观和结构 (9)5.3.10 材料 (9)5.3.11 外廓尺寸 (10)5.3.12 剥离强度 (10)5.3.13 防拆移复用性能 (10)5.3.14 温湿度 (11)5.3.14.1 工作温度 (11)5.3.14.2 贮存温度 (11)5.3.14.3 恒定湿热 (11)5.3.14.3.1 工作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 (11)5.3.14.3.2 贮存运输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 (12)5.3.15 太阳辐射 (12)5.3.16 盐雾 (12)5.3.17 振动 (12)5.3.18 冲击 (12)5.3.19 碰撞 (12)5.3.20 运输包装件跌落 (12)5.3.21 静电放电抗扰度 (12)5.3.22 限用物质的测定 (13)6 质量评定程序 (13)6.1检验分类 (13)6.2定型检验 (13)6.3交收检验 (14)6.4例行检验 (14)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4)7.1标志 (14)IVGB/T 3578 9.1—20××7.2包装 (14)7.3运输 (15)7.4贮存 (15)附录A (规范性附录)机动车登记信息编码方法 (16)A.1机动车登记编号(号牌号码) (16)A.2号牌种类 (18)A.3车辆类型 (18)A.4使用性质 (25)A.5标识序列号 (25)附录B (规范性附录)外观和结构 (27)B.1外观 (27)B.2结构 (27)B.3外廓尺寸 (28)附录 C (资料性附录)防拆移复用设计 (30)IVGB/T 3578 9.1—20××前言GB/T3578 9《机动车电子标识通用规范》拟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汽车;——第2部分:摩托车;——第3部分:挂车;……本部分为 GB/T3578 9的第1部分。
机动车车型分类标准一、引言。
机动车是现代社会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的分类对于管理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机动车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车辆类型、用途、结构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就机动车车型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按用途分类。
根据机动车的使用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客车、货车、专用车和摩托车等。
客车主要用于旅客运输,包括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和小型客车等;货车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包括大型货车、中型货车和轻型货车等;专用车主要用于特定场合,如混凝土搅拌车、挂车和工程车等;摩托车主要用于个人代步和短途运输,包括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等。
三、按结构分类。
根据机动车的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轿车、面包车、卡车、拖拉机和挂车等。
轿车主要用于家庭和商务出行,包括小型轿车、中型轿车和豪华轿车等;面包车主要用于短途客运和货物配送,包括微型面包车、小型面包车和中型面包车等;卡车主要用于长途货运和工程运输,包括重型卡车、中型卡车和轻型卡车等;拖拉机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工程作业,包括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等;挂车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和工程施工,包括普通挂车、集装箱挂车和冷藏挂车等。
四、按动力类型分类。
根据机动车的动力类型,可以将其分为汽油车、柴油车、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
汽油车主要以汽油作为燃料,包括小排量汽车、中排量汽车和大排量汽车等;柴油车主要以柴油作为燃料,包括轻型柴油车、重型柴油车和运输柴油车等;电动车主要以电能作为动力,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摩托车等;混合动力车主要同时搭载内燃机和电动机,包括混合动力轿车、混合动力SUV和混合动力客车等。
五、按排放标准分类。
根据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国Ⅰ、国Ⅱ、国Ⅲ、国Ⅳ和国Ⅴ等。
排放标准主要用于衡量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环保程度,国Ⅰ标准为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国Ⅴ标准为最宽松的排放标准。
六、结论。
机动车车型分类标准是对机动车进行管理和监管的重要依据,合理的分类标准有利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促进环境保护。